物理化学-第六章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第二版)第六章 胶体和界面化学

物理化学(第二版)第六章 胶体和界面化学

比表面(specific surface area)与分散度
比表面--通常用来表示物质分散的程度,有两 种常用的表示方法: 一种是单位质量的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另一种是单位体积固体所具有的表面积。
S SV V
S SW W
式中,W 和V分别为固体的质量和体积,S为其表面 积。目前常用的测定表面积的方法有BET法和色谱法。 分散度--把物质分散成细小微粒的程度称为分散 度。物质分割得越小,分散度越高,比表面也越大。
r
弯曲液体表面上的蒸汽压
液体(T , pl ) === 饱和蒸汽( T , pg )
Gm (l) Gm (g)
Gm (g) Gm (l) dpg dpl pg T pl T
Vm (l)dpl Vm (g)dpg RTd ln pg
弯曲液体表面的附加压力
p凸 p0 p
(3)在凹面上:
p凹 p0 p
附加压力与曲率半径的关系
(忽略重力的影响)反抗压力 pi 移动活塞液滴体积增加 dV,对液 体所做的功为 pidV ; 液滴克服 pe 的压力增大体积 dV 对环境做 功 pedV,同时表面积增大dA付出表面功 σdA 。
比表面与分散度
把边长为1cm的立方体逐渐分割成小立方体的情况: 边长l/m 1×10-2 1×10-3 1×10-5 1×10-7 1×10-9 立方体数 1 103 109 1015 1021 比表面S/(m2/m3) 6 ×102 6 ×103 6 ×105 6 ×107 6 ×109
从表上可以看出,当将边长为10-2m的立方体分 割成10-9m的小立方体时,比表面增长了一千万倍。 可见达到nm级的超细微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具有许多独特的表面效应,成为新材料和多相催 化方面的研究热点。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第6章可逆电池电动势习题及答案第六章可逆电池电动势6.1本章学习要求1.掌控对称电池、对称电极的类型、电极电势标准态、电动势、nernst公式及其应用领域;2.掌控对称电池热力学,对称电池电动势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化学、生命体系及土壤体系等领域中的应用领域;3.了解pe、ph?电势图和生化标准电极电势。

6.2内容概述6.2.1可逆电池1.对称电池(reversiblecell)的条件:电池在充任、振动时出现的反应必须为可逆反应;电池充任、振动时的能量切换必须对称,即为通过电池的电流无限小,并无热功转变。

2.对称电极的类型(1)金属电极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包括汞齐电极。

如zn电极zn(s)│znso4(aq)电极电势(electrodepotential)φzn/zn=φ?ln(2)气体电极由惰性金属(通常用pt或au为导电体)插入某气体及其离子溶液中构成的电极,如氢电极,pt,h2(p)│h(ah)电极电势φ=φ?ln(3)金属难溶盐电极将金属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难溶盐,浸入含有该难溶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如银?氯化银电极,ag(s),agcl(s)│cl(acl)电极电势φagcl,ag,cl=φ?lnacl(4)氧化还原电极由惰性金属(如pt片)插入某种元素两种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溶液中构成电极,如sn、sn电极,pt(s)│sn(a),sn(a)电极电势φ=φ?ln3.电池表示法电池的书面表示所采用的规则:负极写在左方,进行氧化反应(是阳极),正极写在右方,进行还原反应(是阴极);组成电池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并注明电极的状态;气体要注明分压和依附的不活泼金属,温度,所用的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等,如不写明,则指298k,p,a=1;用单垂线“│”表示接触界面,用双垂线“u”表示盐桥(saltbridge);在书写电极和电池反应时必须遵守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

6.2.2电极电势1.标准氢电极(standardhydrogenelectrode)用镀铂黑的铂片插入氢离子活度为1的溶液中,用标准压力的干燥氢气不断冲击到铂电极上所构成的电极,规定其电极电势为零。

物理化学 第六章 相 平 衡 课件

物理化学 第六章 相 平 衡 课件

第六章相平衡§6-1 相律1.基本概念(1)相和相数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称为相,系统中相数目为相数。

相数用“P”表示。

相的确定:气体:无论有多少种物质都为一相液体:根据相互的溶解性可为一相、二相、三相固体:由固体的种类及晶型决定(固熔体除外)(2)自由度和自由度数自由度:能够维系系统原有相数,而可以独立改变的变量叫自由度,这种变量的数目叫做自由度数,用“F”表示。

说明:a)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变F不会使相数改变。

b)自由度数和系统内的物种数和相数有关。

2.相律物种数:系统中所含独立物质的数目,用“S”表示。

依据:自由度数=总变量数-非独立变量数=总变量数-方程式数相律表达式:F = C – P + 2式中C = S –R- R’称组分数R 独立反应的方程式数R’独立限制条件3.几点说明(1) 每一相中均含有S种物质的假设,不论是否符合实际,都不影响相律的形式。

(2) 相律中的2表示整体温度、压强都相同。

(3) F = C – P + 2是通常的形式。

(4) 凝聚相系统的相律是F = C – P + 1§6.2单组分系统相图相图:表示相平衡系统的组成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图形。

单组分系统一相:P=1 则F=1-1+2=2(T,P)双变量系统二相:P=2 则F=1-2+2=1(T或P)单变量系统三相:P=3 则F=1-3+2=0 无变量系统1.水的相平衡实验数据由数据可得:(1)水与水蒸气平衡,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冰与水蒸气平衡,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冰与水平衡,压力增大,冰的熔点降低;(4)在0.01℃和610Pa下,冰、水和水蒸气共存,三相平衡。

2. 水的相图单相区:液态水,水蒸气,冰双相线:OA —液固共存线,冰的熔点曲线OB —气固共存线,冰的饱和蒸气压曲线OC —气液共存线,水的饱和蒸气压曲线三相点:冰、水和水蒸气共存相图的说明(1) 冰在熔化过程中体积缩小,故水的相图中熔点曲线的斜率为负,但大多数物质熔点曲线的斜率为正。

物理化学(傅献彩著)06章_化学平衡

物理化学(傅献彩著)06章_化学平衡
B ( T ,p ,x B ) B * ( T ,p ) R T l n x B
若对Henry定律发生偏差,得
B ( T ,p ,x B )B * ( T ,p ) R T ln a x ,B
B* (T, p) 不是标准态化学势
B * (T ,p )B * (T ,p)p pV B d p B * (T ,p)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5/27
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理想气体混合物反应系统
Kp
B
pB p
B e
rG mRTlnKp
K p 为理想气体混合物反应系统的标准平衡常数 它仅是温度的函数,压力已指定为标准压力
下标 “p” 表示是“压力商”,以区别于其他标 准平衡常数
rGm (T) 称为化学反应标准摩尔Gibbs自由能变化值, 仅是温度的函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5/27
6.2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对于任意反应
d D e E g G h H
rG m rG m ( T ) R T ln ( (f fG D / /p p) ) g d ( (f fH E / /p p) ) e h
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显然,
B ( T , p , x B ) B ( T , p , m B ) B ( T , p , c B )
但是
x,B (T )m ,B (T )c,B (T )
因为对数项中的数值也都不相等。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5/27
溶液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物理化学-第六章__相平衡

物理化学-第六章__相平衡

第六章相平衡一.基本要求1.掌握相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会熟练运用相律来判断系统的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

2.能看懂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理解相图中的点、线和面的含义及自由度,知道相图中两相平衡线的斜率是如何用Clapeyron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确定的,了解三相点与凝固点的区别。

3.能看懂二组分液态混合物的相图,会在两相区使用杠杆规则,了解蒸馏与精馏的原理,知道最低和最高恒沸混合物产生的原因。

4.了解部分互溶双液系和完全不互溶双液系相图的特点,掌握水蒸汽蒸馏的原理。

5.掌握如何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会分析低共熔相图上的相区、平衡线和特殊点所包含的相数、相的状态和自由度,会从相图上的任意点绘制冷却时的步冷曲线。

了解二组分低共熔相图和水盐相图在湿法冶金、分离和提纯等方面的应用。

6.了解生成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和形成固溶体相图的特点,知道如何利用相图来提纯物质。

二.把握学习要点的建议相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一定要详细了解相律的推导,而必须理解相律中各个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如何求算组分数,并能熟练地运用相律。

水的相图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相图,要把图中的点、线、面的含义搞清楚,知道确定两相平衡线的斜率,学会进行自由度的分析,了解三相点与凝固点的区别,为以后看懂相图和分析相图打好基础。

超临界流体目前是分离和反应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了解一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在萃取方面的应用例子,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

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相图是二组分系统中最基本的相图,要根据纵坐标是压力还是温度来确定气相区和液相区的位置,理解气相和液相组成为什么会随着压力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了解各区的条件自由度(在二组分相图上都是条件自由度),为以后看懂复杂的二组分相图打下基础。

最高(或最低)恒沸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是混合物,这混合物与化合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恒沸混合物含有两种化合物的分子,恒沸点的温度会随着外压的改变而改变,而且两种分子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比例也会随之而改变,即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也会随着外压的改变而改变,这与化合物有本质的区别。

物理化学-09-06

物理化学-09-06

电化学:研究化学化学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关系的科学。
•电能和化学能转化规律
•电解质溶液的特性
电化学的实质是电子在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界面上的 传递,特别是在金属和水溶液界面的传递。
本章学习内容:电解质溶液;原电池;电解和极化
(一)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是原电池及电解池的工作介质
导电机理
电极反应 --- 法拉第定律
A B Az+ Bz可看作是正负离子的摩尔电导率之和

m
m,

m,-
m,
,
因而弱电解质的摩尔电导率
m,+
无限稀释时正负离 子的摩尔电导率
HAC NaAC HCl NaCl m m m m H + AC m m
1 定义 电导(G): 电阻的倒数
G 1 R A l
单位1S = 1-1
电导率(): 电阻率的倒数
1
电导率的定义可由下式看出
单位为 S . m-1
1 1 A A G R l l
电导率的定义示意图
A l
长度 l
电导G
面积=A
单位立方体
电导率
• 电导率相当于单位面积,单位长度的导体的电导
由m / c 计算难溶盐的溶解度
1.81104 c 1.309 102 mol m3 m AgCl 138.26 104
AgCl
§6-4电解质离子的平均活度因子及 与平均活度系数
1 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电解质的浓度较大时,应用活度来进行有关计算
c /c
弱电解质对电导有贡献只是已电离的部分分子,故 解离度

第六章 物理化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

第六章 物理化学 原电池和电解池
E(理论分解 ) = E(可逆)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极化作用
极化(polarization)
当电极上无电流通过时,电极处于平衡状态, 这时的电极电势分别称为阳极平衡电势 ϕ(阳,平) 和阴 极平衡电势ϕ(阴,平) 。
在有电流通过时,随着电极上电流密度的增 加,电极实际分解电势值对平衡值的偏离也愈来愈 大,这种对平衡电势的偏离称为电极的极化。
例如,只有控制溶液的pH,利用氢气的析出有超 电势,才使得镀Zn,Sn,Ni,Cr等工艺成为现实。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电极反应的竞争
在电解质的水溶液中,正、负离子都不止一种,若为混合电 解质溶液,则正、负离子就更多了,原则上正离子都可以到阴 极去放电,负离子都可以到阳极去放电。但各离子的电极电势 不同,它们到电极上去放电有先有后,这种先后顺序要根据实 际电解中电极电势(即极化后的电极电势)来判断。实际电极 电势最大的先到阴极去放电,实际电极电势最小的先到阳极去 放电。在水溶液中有H+和OH-,需考虑H+和OH-的放电。在 中性水溶液中,
aH+ = 10−7 ,取p(H2) = 100kPa,25℃时有
ϕH+ /H2
= − RT F
ln
1 10−7
= −0.414V
e上一内容 f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2返回
电极反应的竞争
若不考虑氢的超电势,则凡是电极电势大于-0.414V的离子都 可以先于H+到阴极放电并沉积出来。若考虑到氢的超电势, 许多电极电势比H+小得多的离子,如Zn2+、Cd2+,甚至Na+ 都可能先于H+到阴极放电沉积出来。
2返回
极化曲线(polarization curve)

物理化学 第六章 相平衡

物理化学 第六章 相平衡
NaCl(s) = Na++ Cl- 和 H2O = H+ + OH-
S = 6, R =2, R′= 2 C = S – R - R’ = 6 –2 -2 = 2 若 NaCl 溶解完,则只存在一个化学平衡 H2O = H+ + OH S = 5, R =1, R′= 2
C =S –R -R’ = 5 –1 -2 = 2
一、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平衡相图
1)蒸气压-组成图 因是理想液态混合物,任一组分都服从拉乌尔定律,即
p = pA*xA + pB*xB p = pA* ( 1- xB ) + pB*xB =pA* + ( pB* - pA* ) xB
即系统总压与液相组成xB 成线性关系,在p - x图中是一直线, 这是理想双液系相图的一个特点。
解:
(1) C = S - R - R´= 3 - 1 - 1=1
F=C-P +2= 1-2+2=1 (2) C = S - R - R´= 3 - 1 - 0 =2
F =C-P+2= 2-2+2=2
例2 (1) 仅由CaCO3(s)部分分解,建立如下反应平衡: CaCO3 (s) = CaO(s) + CO2(g) (2) 由任意量的 CaCO3 (s), CaO (s), CO2 (g)建立如下反应平衡:
2 相律(Phase rule)的推导
①系统中的变量总数 设系统中有 S 个物种,分布在 P 个相中,在温度T、压力p下 达到平衡。 在α 相中的变量为:T,p,xα 1,xα 2,…, xα S-1 在β 相中的变量为:T,p,xβ 1,xβ 2,…, xβ S-1 ………… 在P 相中的变量为:T,p,xP1,xP2,…, xPS-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S=3,P=2,R=1,R’=0
F=(3-1-0)-2+2=2
§6.3 单 组 分 系 统相图
The Diagram of One-Component Systems
相(phase) 体系内部物理和化学性质完 全相同的均匀部分。相与相之间在指定条件 下有明显的界面,在界面上宏观性质的改变 是飞跃式的。 气体:不论有多少种气体混合,只有一个气相。
自由度(F):可独立改变而不影响系统
原有相数的变量的数目
2.相律的推导
数学原理: F=总变量数-限制方程数
设系统有S个组分,分布于P个相的每一相中
强度性质总数
限制方程个数
T(1),p(1),x1 (1),x2 (1)xS (1)
T(2),p(2),x1 (2),x2 (2)xS (2) T (P ),p(P ),x 1 (P ),x2 (P )xS (P )
例如:C(s)+O2(g)=CO2(g)
(1)
C(s)+1/2O2(g)=CO(g)
(2)
CO(g)+1/2O2(g)=CO2(g) (3)
C(s)+CO2(g)=2CO(g)
(4)
(1)-(2)=(3)
2(2)-(1)=(4)
R=2 C=4-2=2
2、独立(浓度)限制条件R’
例:在抽空容器中,放入NH4HS(s) NH4HS(s)=NH3(g)+H2S(g) R’=1 C=3-1-1=1
(2)C=3-1-0=2
F=2-1+2=3
(3)C=4-1-2=1
F=1-1+1=1
例水2:合已物知有NNaa22CCOO33(·sH)和2OH2(Os)(、l)可以组成的 Na2CO3·7H2O (s)和Na2CO3·10H2O (s) ,在100kPa下与水溶液及冰平衡共 存的固相含水盐最多可有几种?
单组分系统最大自由度为2,可用p-T图来描述。
2.水的相图
g F=2 l 面
s
g+l F=1 g+s 线
s+l
F=0 g+l+s

oa-水的气液平衡线;
水的饱和蒸气压 随温度的变化; 水的沸点随压力 的变化
Hale Waihona Puke 终止于临界点★如果系统中存在互 相平衡的气液两相,它 的温度与压力必定正好 处于曲线上
t / ℃ -10 -5 0.01 20 100
374 ℃
p* / Pa 285.7 421.0 610.5 2337.8 101325 22.04 MPa
oa-水的气液平衡线;水
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 的变化;水的沸点随 压力的变化
ob-水的气固平衡线;冰
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 的变化
理论上可延长至0 K附近
★如果系统中存在互 相平衡的气固两相,它 的温度与压力必定正好 处于曲线上
注意:浓度限制条件必须是对同一相而言
例如:将CaCO3(s)放入抽空容器中 CaCO3(s)=CaO(s)+CO2(g) R’ =0
3、相律中的“2”是指t与p 当考虑外场(如电、磁、重力场)存在时
F=C-P+n 4、若某些相中物质的数目少于S个,相律仍适用
因为浓度变量与相平衡等式相应减少。
5、相律的意义 多组分多相系统是十分复杂的,但借助相律可以确 定研究的方向。它表明相平衡系统中有几个独立变量, 当独立变量选定之后,其他变量必为这几个独立变量的 函数,(尽管我们不知这些函数的具体形式)。
一个单组分系统的相态与其所处的温度、压力 有关。而一个多组分系统的相态,则不仅取决于温 度、压力,还与系统的组成有关。
在101.325kPa、95 ℃下:
x总=0.5 xl=0.40 xg=0.62
将处于相平衡的系统的相态及相组成与系统的温度、 压力、总组成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这种
图称为相图。
液体:按其互溶程度可以组成一相、两相或三 相共存。
固体,一般有一种固体便有一个相。两种固 体粉末无论混合得多么均匀,仍是两个相 (固体溶液除外,它是单相)。
1.何谓相图
相平衡时,将p、T、x之间 的关系描绘成图,就是相图
对单组分而言:F=C-P+2=1-P+2=3-P
F+P=3
当 P=1 单相 F=2 双变量系统 P=2 两相 F=1 单变量系统 P=3 三相 F=0 无变量系统
解:若有K 种含水盐,就有K个化学反应 C=(2+K)-K=2 F=C-P+1=2-P+1=3-P 当F=0时,P=3,相数最多
因系统中已有水溶液及冰两相,所以含 水盐最多只能有一种。
例3:3molH2(g)与3molI2(s)构成一系统,可进 行化学反应H2(g)+I2(g)=2HI(g) 平衡时仍有 I2(s)存在,求F。
6-1 相 律 The Phase Rule
1.自由度 Degrees of freedom
对于H2O(l)系统: 当p=101.325kPa时,t可以从5℃→95℃; 当t=25 ℃时,p可从100kPa →10MPa
系统有两个独立可变的强度性质:t和p 对于处于气液平衡的纯水系统:
要保持气液两相平衡共存,t与p只能有一个 独立可变。
相律的应用举例
例1:试确定下述平衡系统中的C及F
(1)NaCl固体及其饱和水溶液
(2)在高温下,NH3(g)、N2(g)、H2(g)达成平衡 的系统.
(3)在700℃时,将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的H2O(g) 及CO(g)充入一抽空的密闭容器,使之发生下述 反应并达平衡
H2O(g)+ CO(g)= CO2(g)+ H2 (g) 解:(1)C=S-R-R’=2-0-0=2 F=C-P+2=2-2+2=2
F=S-P-R-R’+2
自由度 F—平衡系统的强度性质中独立变量的数目
◆确定一个系统的状态所必须确定的独立强度 性质的数目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独立变动而不致引起旧相 消失或新相产生的强度性质的数目
令 : S- R - R’ = C
(独立)组分数
F = C-P + 2
应用相律应注意的问题:
1、R是系统中独立的化学反应的个数
SP+2
每一 项 xB 中 1 P个
μμ μ 1 (1)1 (2)1 (P)
μμ μ 2 (1 ) 2 (2)2 (P)
μμ μ (1) S
S (2)
(P) S
S(P-1)个
νBμB0 R个
F= SP+2 -[P+S(P -1 )+R+R’]独立的限制条R件 个
=S-P-R-R’+2
P+S(P -1 )+R+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