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桑白蚧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桃树白介壳虫是一种危害桃树的重要害虫,在桃树种植中经常出现。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对桃树的叶片和果实造成严重损害,降低了桃树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了解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规律和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对于桃树种植的成功至关重要。

1.发生季节: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季节主要为春季和夏季。

春季是它的繁殖季节,成虫开始活动并产卵,这对于它的种群增长十分重要。

夏季是它的高发期,成虫数量较多,对桃树的危害程度也较大。

2.影响因素: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与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虫害易发生。

一般来说,温度在20℃-30℃之间,湿度在60%-80%之间,虫害的发生概率较大。

3.适宜寄主:桃树是桃树白介壳虫的适宜寄主植物,但它还可以寄生在其他果树上,如梨树、苹果树等。

因此,在果园中,不同果树之间的距离和空间布局也会影响虫害的发生。

1.物理防治:可以利用人工捕捉的方法把成虫捕捉,并进行深埋处理。

此外,还可以利用人工清理的方法将卵块、幼虫等进行清除,减少虫源。

2.生物防治: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桃树白介壳虫的繁殖和发展。

常用的天敌有蚜虫,瓢虫,寄生蜂等。

通过增加这些天敌的数量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3.化学防治:在果园中使用农药进行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进行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防治措施,比如保持果园的良好通风和光照条件,定期清除杂草和残枝残叶,及时修剪桃树的枝条和果实,加强果树的养护管理等。

总之,针对桃树白介壳虫的发生规律,我们可以通过综合措施来进行防治,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虫害对桃树的损害,提高桃树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虫害的监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以提高对害虫发生规律的认识和防治方法的效果。

北京地区桃园桑白蚧和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北京地区桃园桑白蚧和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北京地区桃园桑白蚧和球坚蚧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一、桃园桑白蚧和球坚蚧的发生规律1. 桃园桑白蚧的发生规律桃园桑白蚧是桑树的一种害虫,以成虫吸食桑树汁液为主要危害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卵、若虫和蛹对桑树造成损害。

其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性规律:桃园桑白蚧在每年的4月至10月为虫害高发期,其中5月、6月和9月为其密集的发生季节。

(2)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桃园桑白蚧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一般在20℃至30℃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50%以上的环境下,其繁殖速度会有所提高。

(3)树龄规律:桑树的树龄也会影响桃园桑白蚧的发生情况,树龄较大的桑树更容易成为桃园桑白蚧的重点危害对象。

2. 球坚蚧的发生规律球坚蚧是果树上的一种害虫,其对果树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吸食果树汁液,导致果实减产、畸形等症状。

其发生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季节性规律:球坚蚧在每年的4月至10月为虫害高发期,其中6月至8月为其密集的发生季节。

(2)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同样是球坚蚧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一般在20℃至28℃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60%以上的环境下,其繁殖速度会有所提高。

(3)宿主规律:球坚蚧的宿主一般为果树,尤其是柑橘树和梨树,这些果树上的树叶和果实成为其繁殖和生存的主要场所。

二、综合防治策略1. 生物防治针对桃园桑白蚧和球坚蚧等害虫,可以采取生物防治措施,如喷洒有益昆虫、安放捕食昆虫等。

其中对于桃园桑白蚧,可以利用波罗蜜蜂、金纹姬小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对于球坚蚧,可以利用食草动物和瓢虫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2. 化学防治当果树遭受害虫侵袭且生物防治措施无法控制时,可以考虑采用化学防治方式。

但是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不同的害虫和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农药,并按照说明书上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施药,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带来污染和危害。

3. 规范管理果树种植和管理也是预防害虫发生的重要环节。

在果树管理方面,应定期进行病虫害查阅和防治,及时清理、剪除果树上出现的蚕蛹、虫卵等危害果实的生物;在管理时还应加强果树的营养和管理,以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核桃桑白蚧绿色防控技术

核桃桑白蚧绿色防控技术

核桃桑白蚧绿色防控技术熊文真【期刊名称】《北方果树》【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页(P39)【作者】熊文真【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野县歪子镇政府,河南新野4735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88.731桑白蚧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国内外广泛分布。

主要以雌虫和若虫群集于枝干上刺吸汁液,严重时介壳密集层叠,导致枝条干枯、树势衰弱,甚至整株死亡。

若防治不当,对核桃生产影响极大,是核桃的重要虫害。

1 发生情况桑白蚧在本地区一年发生2代。

第一代若虫4月下旬、5月上旬出现,群居在母体附近的枝干上吸取汁液,并分泌白色蜡粉形成介壳。

7月第一代成虫产生,第二代若虫8月出现,9、10月出现成虫,交尾后雄虫死去,留下受精雌虫越冬。

由于介壳保护,防治很难,即便用毒性较大的农药,也很难杀死。

2 绿色防控技术2014年,在我镇官寺村三户0.87 hm2核桃园采用石灰硫磺制成涂白剂,涂抹核桃主干,或在果园栽种大蒜,防治效果很好。

该园建于2009年,株行距4m×4m。

介壳虫密集在中心干、第一层主枝上,上部略少,每树不少于3 000头,严重的看不见树皮,全是白麻麻的,有的地方泛着血红色。

用涂白剂涂抹并栽种大蒜,虫口密度由原来的平均130头/m2,降至2015年零为害。

2.1 涂白剂的应用2.1.1 涂白剂的制作原料配比与原料选择生石灰100kg、硫磺10kg、食盐2kg、动(植)物油2kg、热水400kg。

配料中要求生石灰色白、质轻、无杂质,如采用不纯熟石灰作原料,要先用少量水浸泡数小时,使其变成膏状无颗粒最好。

把消化不完全的颗粒石灰刷到树干上,会在树干上继续消化,吸收水分,放出热量,烧伤树皮,对光皮或薄皮的树木更应该引起注意。

硫磺粉越细越好。

最好再加一些中性洗衣粉,约占水重的0.2%~0.3%。

配制先用40~50℃的热水将硫磺粉与食盐分别溶化,并在硫磺粉液里加入洗衣粉。

将生石灰慢慢放入80~90℃的开水中,慢慢搅动,充分溶化。

试论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试论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

试论桑白盾蚧的发生与防治摘要:对桑白盾蚧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方法作了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桑白盾蚧;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桑白盾蚧又名桑白蚧、桑盾蚧、桃介壳虫,是一种危害桃、李、梨、梅、杏、枇杷、板粟、桑、茶等多种果树和园林植物的害虫。

近些年来在黔东南自治州境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由于灾情未向桔小实蝇发生危害那么严重,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黔东南自治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各种林木生长,盛产桃、李、杏、梅、板粟、枇杷、桑、茶等多种果品及多种园林观赏植物,因此研究桑白盾蚧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于发展自治州的生态经济,引导农民走上富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1危害特点桑白盾蚧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固着在2~5年生枝干刺吸液汁。

该虫在树上的分布趋势为上部多于中部,中部多于下部,阴面多于阳面,分杈处多于其它地方。

受害严重植株上蚧壳密集重叠,似覆盖一层棉絮,严重削弱树势,使被害枝发育不良。

受害植株一般上部枝叶开始萎缩、变黄、干枯,然后扩散至中部、下部,进而导致全株死亡。

2发生规律及习性2.1发生规律桑白盾蚧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发生4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2月份后果树萌动之后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

2月底3月中旬为越冬成虫产卵盛期,第1代第2代若虫孵化较整齐,第3代第4代不甚整齐,世代重叠。

第1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2月底至3月中旬;第2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3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6月中旬;第4代桑白盾蚧孵化盛期至1龄若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初。

2.2习性2.2.1雄成虫。

桑白盾蚧雄成虫寿命极短,仅1d左右,羽化后便交尾,交尾后不久即死亡。

雄若虫期2龄,脱第2次皮后变为前蛹,经蛹羽化为成虫,蛹期7d。

2.2.2雌成虫。

平时桑白盾蚧雌成虫蚧壳与树体接触紧,产卵期较为松弛,有的略有翘起。

卵产于蚧壳下,产完卵后虫体腹部缩短,色变深,不久干缩死亡。

豫北果园蚧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豫北果园蚧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河南农业2024年第5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豫北果园蚧壳虫的发生与综合防治二、康氏粉蚧(一)发生规律康氏粉蚧在新乡市1年发生3代,其卵在果树枝干或树干基部土壤中越冬,可为害苹果、梨、葡萄、桃等多种果树。

康氏粉蚧若虫、雌成虫聚集果树枝干、新梢、嫩芽和果实刺吸为害,该虫喜阴暗潮湿的环境,果园郁闷、湿度大发生较重,套袋不规范易加重果实受害程度。

枝条、新梢受害后出现生长不良、枯萎黄化等现象。

果实受害主要在萼洼、梗洼部位,受害后影响果实正常发育,形成畸形果,由于该虫分泌的蜡质覆盖在果实表面,容易发生果实煤污病和其他病害,降低果实的品质。

康氏粉蚧越冬卵在每年4月底开始孵化,1代若虫发生盛期为5月上中旬,1代若虫和1代雌成虫主要为害果树的枝干、新梢、嫩芽,不为害果实。

2代、3代若虫发1.杀灭越冬虫体。

秋末冬初树干涂白;春季果树萌芽前喷施5 °Bé石硫合剂,消灭树干表面越冬虫源。

2.人工除虫。

生长季人工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4月初虫体形成介壳后,用竹片、鞋刷、扫帚等工具清扫虫体。

3.喷药防治。

喷药防治要抓住越冬若虫活动至形成介壳前和1代若虫爬出介壳分泌蜡质前这两个关键时期。

可以选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500~3000倍液、5%啶虫脒乳油1500~2000倍液、20%甲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四、草履蚧(一)发生规律草履蚧在新乡市1年发生1代,其卵在土中越夏、河南农业2024年第5期ZHIWU BAOHU植物保护害的复杂程度。

同时,还有一部分蔬菜可能有生理性病播种与定植。

蔬菜要及时处理,并进行翻犁,避免虫卵繁殖。

越冬,主要为害苹果、梨、桃、葡萄等多种果树。

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果树枝干、新梢、嫩芽为害为主,引起树体生长不良。

草覆蚧生长中分泌的蜜露,滴落在果实上,诱发煤污病,降低果实的商品价值,造成生产损失。

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回升,越冬虫卵开始孵化,1~2 d 后若虫上树刺吸为害。

桃树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桃树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

桃树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桃树介壳虫,又名桑白蚧、桑盾蚧、桑白蚧等,属同翅目、盾蚧科。

是目前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1分布与危害桃树介壳虫在全省各地桃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为害桃、杏、樱桃等多种果树和林木。

以雌虫和若虫固着在枝干上吸食汁液,危害轻者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危害重者布满枝干,权势明显衰弱,导致大量落果,甚至枝梢干枯或整株死亡。

2形态特征成虫。

雌虫体橙黄色,体长1.3毫米,卵圆形,盾壳灰白色,长2~2.5毫米,近圆形,背面隆起,并有明显的螺旋级,壳点黄褐色,偏生于壳的一方。

雄虫体橙色或桔红色,体长0.5~0.7毫米,有灰白色翅1对,翅展1.3~1.8毫米,卵圆形。

是细长多毛。

介壳灰白色,长约1毫米,长盾形,背面有3条突出的隆背,壳点橙黄色,位于壳体的前公边缘。

卵。

椭圆形,淡橙红色。

若虫。

扁椭圆形,橙色,具触角1对,足3对,能爬行,腹部末端有尾毛两根。

3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代,以工龄受精雌虫在枝条上过冬。

翌年3、4月间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5月上旬开始产卵于母壳下,每雌可产卵40~400粒,卵期15天左右。

若虫孵化后,群集固定于母体周围的枝干上吸食汁液,并分泌棉毛状白色蜡粉,覆盖身体,形成介壳,用硬物体挤压壳溢出黄色液体。

6、7月间,雄虫羽化与雌虫交尾后死去。

受精雌虫于8、9月间产卵,若虫孵化后,分散为甬,发育至2龄于11月间在枝条上过冬。

4防治方法春季发芽前树液流动期,地上部分全面均匀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

休眠期,用石硫合剂残渣涂抹枝干。

用硫毛刷、竹批、麻布片和旧鞋底等物品擦伤虫体,损坏介壳。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或寄生蜂等。

初孵若虫分散爬行期化学药剂防治:5%高渗氯氧菊酯2500倍液,或3%高渗笨氧威乳油1000倍速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混灭威乳剂和50%马拉硫磷乳剂1000倍液。

用常用药防治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考虑选用拜耳股份有限公司的亩旺特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河南北部地区桃树桑白蚧防控技术

河南北部地区桃树桑白蚧防控技术

河南北部地区桃树桑白蚧防控技术作者:许广敏陈妍牛棚张涛王新卫来源:《山西果树》2020年第01期桑白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属同翅目盾蚧科白盾蚧属,是世界性的林果业害虫。

除了危害桃、杏、李树之外,还会危害梅树、枇杷、无花果、猕猴桃等多种果树林木。

由于其分布广,寄主杂,在全国各省区都有发生。

近年来河南北部地区果园桑白蚧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亟需加强对该害虫的认识和科学防控。

1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及发病特征1.1发生规律一年之内能繁殖两代,以第二代受精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

翌年桃树萌动后,越冬雌成虫开始吸食枝条上的汁液,危害树体。

河南地区五月份为卵孵化始盛期,若虫会在依附枝条上固定取食,在枝条的分叉处和阴面居多,5~7d后开始分泌绵毛状蜡丝,覆盖虫体形成介壳。

第1代若虫期长达40~50d,第2代若虫期30~40d,第1代发生期较第2代长。

1.2发病特征雌性成虫和若虫通过吸收枝干的树液,使灰白色的蚧壳密集重叠,使树干或枝条表面凹凸不平。

受桑白蚧为害的桃树树势衰弱,枯枝增多,严重时会导致枝干乃至整棵桃树死亡。

桑白蚧也危害桃果,危害点形成浅红色斑点,有时从斑点处分泌白色毛状蜡丝。

2科学防控2.1化学防控-最高效果园蚧壳虫大量发生时,化学防控可以起到迅速杀灭作用,喷洒化学农药是首选。

孵化盛期和若虫初期为防治的最佳窗口期。

防治方法如下:1)在桑白蚧的孵化期或若虫期,选择毒死蜱加螺虫乙酯500mL兑水1300kg均匀喷雾树体(树干和树叶)1~2次,能有效防治桑白蚧。

2)在桑白蚧的孵化期或若蟲期,选择噻嗪酮(扑虱灵)25%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加高效氯氟氰菊酯均匀喷雾树体(树干和树叶)1~2次,能有效防治桑白蚧。

2.2生物防控-最长久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小二红点瓢虫和寄生蜂等是桑白蚧的自然天敌,生产中要注意保护,利用其作为消灭果园残存或潜伏桑白蚧的巡逻兵,起到长久防控作用。

桑白蚧对桃树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桑白蚧对桃树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桑白蚧对桃树的危害及防治方法郭聪聪,曲鸿燕,刘金哲(河北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石家庄050081)中图分类号:S436.621 文献标识码:B DOI编码:10.19440/ki.1006_9402.2018.02.014桑白蚧又名桑盾蚧、桃白蚧,是同翅目盾蚧科拟 白轮盾蚧属的一种昆虫,近年来各地桃园发生严重,造成树势衰弱,甚至全株死亡。

1形态特征1.1成虫雌成虫橙黄或橙红色,扁平卵圆形,长约 1mm,腹部分节明显;雌阶介壳圆形,直径2〜2.5 mm,略隆起,有螺旋纹,灰白至灰褐色,壳点黄褐色,在介 壳中央偏旁。

雄成虫体长0.6〜0.7 mm,有翅1对;雄 蚧介壳细长,白色,长约1mm,背面有3条纵脊,壳点 橙黄色,位于介壳的前端。

1.2卵椭圆形,长径0.25〜0.3 mm。

初产时淡粉红 色,渐变淡黄褐色,孵化前橙红色。

1.3若虫初孵若虫为淡黄褐色,扁椭圆形、体长为 0.3 m m左右,可见触角、复眼和足,能爬行,腹末端具 尾毛两根,体表有绵毛状物遮盖。

脱皮之后眼、触角、足、尾毛均退化或消失,开始分泌蜡质介壳。

2危害特点桑白蚧在河北地区每年发生2代,主要是第2代 受精雌成虫和第1代若虫群集固着在枝干上[1],以口 针插入新皮,吸食树体汁液,危害桃树新梢、枝干和果 实,使树势严重衰弱、果实减产,甚至全树枯死。

3发生规律3月中旬目i[后(桃树树液开始流动后),附着在枝 条上越冬的第2代受精雌成虫开始吸食桃树汁液进 行危苦。

4月中旬越冬雌成虫的虫体迅速膨大,开始 产卵于壳下,月底为产卵盛期,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 粒,产卵后雌虫干缩死亡。

5月上旬第1代卵开始孵 化,初孵若虫5〜7 d蜕皮,然后开始分泌灰白色蜡质形 成介壳,此时桑白蚧发生严重的桃园,枝条随处可见 成片灰白色介壳,凹凸不平。

6月上旬第1代成虫开 始羽化,雌雄交尾后雄虫死亡。

7月上旬雌虫开始产 卵,卵期10 d左右,中下旬第2代卵开始孵化,第2代 若虫集中在1年生枝条基部危害,8月中下旬达到盛 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9 卷第 2 期 2010 年 2 月
湖北农业科学 湖Hube北i Agri农cultura业l Scie科nces 学
Vol. 49 No.2 F2e0b1.,02年010
桃树桑白蚧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柴立英 1,杜开书 1,刘国勇 1,杜连营 2,马彦姣 1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2.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局,河南 卫辉 453007)
CHAI Li-ying1,DU Kai-shu1,LIU Guo-yong1,DU Lian-ying2,MA Yan-jiao1 (1.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Henan,China; 2.Agricultural Bureau of Weihui City,Weihui 453007,Henan,China)
相 互 重 叠 在 一 起 , 造 成 凸 凹 不 平 的 灰 白 色 蜡 质 物 [5]。 从而导致树的皮层被吸食干缩,切断了树体生长发 育所需养分的输送途径,导致树体发育不良,代谢 受阻,枝梢萎蔫,叶片轻薄,甚至整株枯死 。 [6,7] 桃园 发生此虫后,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一 般 3~5 年,可将整个桃园毁坏[8]。 近年来,豫北地区 的桃园由于桑白蚧的危害,导致许多桃园的果实品 质降低,树势削弱,开花量和结果量大幅度地减少, 更有甚者,整个桃园的果树大部分都死掉了。 由于
收 稿 日 期 :2009-10-14 基 金 项 目 :河 南 省 科 技 厅 资 助 项 目 (072102150033 ) 作 者 简 介 :柴 立 英 (1950-),女 ,河 南 武 陟 人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昆 虫 学 和 园 林 作 物 保 护 方 面 的 教 学 和 科 研 工 作 ,(电 话 )0373-3040147 (电 子 信 箱 )
第一代雌成虫在 6 月上旬开始产卵,6 月中旬进入 产卵盛期,6 月下旬为产卵末期。 第二代若虫于 6 月 中旬始见,6 月下旬进入孵化盛期, 并开始世代重 叠。7 月上旬逐步进入成虫期。第二代雌成虫在 8 月 上旬开始产卵,8 月中旬为产卵盛期。 第三代若虫于 8 月上中旬始见,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为孵化盛期。 9 月上中旬逐渐进入成虫期,10 月底进入越冬休眠 状态。 桑白蚧在豫北地区的年生活史详见表 1。 2.2.2 生活习性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 2008 年 3 月开始, 到 2008 年 10 月结 束。 每 5d 调查 1 次,采用五点取样方法,选 5 株有 代表性的桃树,挂上标签,并在每株桃树上分别从 主干、主枝、侧枝 3 个部位进行取样。 取样时用小刀 小心切取 1~2cm 带虫的桃树皮,并将其放在指形管 或培养皿中,带回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 并记录。 在鉴定过程中要详细记录每次调查桑白蚧 的形态特征、产卵始期、产卵盛期、孵化始期、孵化 盛期及末期,同时把所见虫体形态进行拍照保存。
chailiying@hist.edu.cn。
第2期
柴立英等:桃树桑白蚧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43
桃桑白蚧在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性不同,防治适期也 不一样,果农不能在桑白蚧的孵化盛期进行有效防 治,导致桑白蚧的危害更为猖獗。 为了减小桃园桑白 蚧的危害,提高果品生产,把果农的经济损失控制 在最低阈值,笔者在豫北地区的新乡县原堤村桃园, 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
桑 白 蚧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 Tozzetti)] 属 同 翅 目 , 盾 蚧 科 , 又 名 桑 盾 蚧 、 桑 介 壳 虫、桃介壳虫。 是桃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不仅为害 核果类果树,也为害苹果、梨、葡萄、柿、枇杷、梅、无 花果、杨柳、丁香等多种落叶果树及林木 。 [1,2] 桑白蚧 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是一种寄主范围广、食性杂、 繁殖力强的重要害虫 。 [2,3] 以若虫或成虫寄生于枝、 干 上 ,以 针 状 口 器 刺 入 枝 干 皮 层 内 吸 食 汁 液 为 害 [4]。 发生严重时, 树的主干及整株枝条都布满了介壳,
雄成虫有翅,体长,呈长纺锤形,橙色至橘红 色,体长 0.65~0.70 mm。 翅展 1.32 mm 左右,触角念 珠状,淡黄色,10 节。 长度与体长几乎等长。 前翅膜 质、透明,灰白色,翅脉 2 分叉,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腹部末端有剑状交尾器足 3 对(图 2)。 2.1.2 卵 卵 椭 圆 形 ,初 产 的 卵 淡 粉 红 色 ,渐 变 为 淡黄褐色,孵化前为橘红色。 卵长 0.25 mm 左右,阔 约 0.12 mm(图 3、4)。 2.1.3 若虫 初孵化若虫淡黄褐色,扁卵圆形或长 椭 圆 形 ,体 长 0.30 mm 左 右 ,分 泌 绵 毛 状 物 遮 盖 身 体,脱皮之后开始分泌蜡质物形成介壳,脱皮覆于 壳上,称壳点。 自白色卵孵化出的若虫,为白色,是 雄虫。 橙色卵孵化出的若虫,为橙色,是雌虫(图 5)。 2.1.4 蛹及介壳 蛹均为雄蛹,长椭圆形,橙黄色, 长 0.60 mm 左右,眼点紫黑色(图 6)。
Abstract:Occurrenc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which was an important pest of peach, were observed in the peach orchard in Yuanti village of Xinxiang county from March to the end of Octob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ltogether three generations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in one year in the Central Plains region. And the fertilized female adult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overwintered on the branches and damaged the trees by sucking the trees' juices in March of the following year when the tree began to sprout. The female adults began to lay eggs in early April. The most richly hatching period of the first generation's nymphs was in the late April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s nymphs in the late June and then continued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The third generation's nymphs were hatched most richly from late August to early September and began to lie dormant throughout the winter in the late October.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occurrenc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eight kinds of its natural enemie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recorded,such as the red dot Mulsant, Harmonia axyridis, Chrysopa and Parasitic wasps. Key words: peach;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law of occurrenc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产卵始见期,个别桑白蚧开始产卵;产卵始盛 期,桑白蚧的产卵量达 16%时;产卵高峰期,桑白蚧 的产卵量达 50%时;产卵盛 末 期 ,桑 白 蚧 的 产 卵 量 达 84%时;孵化始见期,个别卵开始孵化时;孵化始 盛期,桑白蚧的卵孵化率达到 16%时;孵化高峰期, 桑白蚧的卵孵化率达到 50%时 ;孵 化 盛 末 期 ,桑 白 蚧的卵孵化率达到 84%时。 孵化率计算公式为[9]:
图 1 雌成虫
344
湖 北 农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2.2.1 生活史 经调查发现, 桑白蚧在豫北地区 1 年发生 3 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在二年生以上的 枝条上群集越冬,次年 3 月中旬前后,树体开始萌 动时开始吸食为害,虫体迅速膨大,4 月上旬开始产 卵,4 月 中 旬 进 入 产 卵 盛 期 ,4 月 下 旬 为 产 卵 末 期 , 第一代若虫于 4 月中旬始见,4 月下旬进入孵化盛 期。 5 月中旬出现雄虫伪蛹,5 月下旬雄成虫羽化。
和生物学特性的同时,还观察记载了桑白蚧的天敌 8 种,如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草蛉和寄生蜂类等。
关键词:桃树;桑白蚧;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
中 图 分 类 号 :S436.62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0439-8114 (2010 )02-0342-04
Study on Occurrenc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of Peach
1)成虫。 越冬雌成虫一般固定在枝干的某处, 很少移动。 当树体开始萌动时越冬雌成虫开始以口 针刺吸树体的汁液进行为害,虫体迅速肥大,介壳 逐渐鼓起,此时虫体的附着力最差,容易剥离。 雄成 虫羽化后,能够飞翔寻觅雌虫,但飞翔能力极弱,多 半在树上爬行,雄虫停在雌介壳上,将生殖刺弯到 介壳下摸索雌虫的生殖孔进行交配, 交配时间很 短,仅几分钟。 雄虫的寿命很短,交尾后即死,仅数 小时。 雌虫产卵量在 55~167 粒,雌成虫产卵后干缩 死亡, 随着气温的变化,1~3 代的卵期也有所不同, 分别为 8、6 和 7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