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
抗体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Complement-determining region,CDR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Hypervariable region,HVR 比较不同抗体V区的氨基酸序列,发现VH和 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特别易变 化,这些区域称为高变区。三个高变区共同组成Ig 的抗原结合部位,该部位也称为互补性决定区。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重链 H链 轻链 L链 可变区 V区 恒定区 C区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重链
由420-44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两条H链之间通过二硫键及非 共价键的亲水和疏水作用力相结合。
轻链
由210-2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C端靠二硫键与H链结合。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膜结合免疫球蛋白
江西农业大学动科院预防兽医学 谌南辉
J链和分泌成分
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 连接2个单体的一小段富含半胱氨酸的多肽,由浆细胞合成。 把5个IgM单体连成星状五聚体; 把2个IgA单体连接形成二聚体。 分泌成分(secretary component,SC) 分泌型IgA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结构,由局部黏膜上皮细胞所合 成,在IgA通过黏膜上皮细胞时,与之结合形成分泌型二聚体 ,然后释放于黏膜腔内,SC保护IgA免遭蛋白酶降解,使IgA 发挥免疫作用。
抗体的知识点总结

抗体的知识点总结一、抗体的基本概念1.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一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体分子通常由两个轻链和两个重链组成,具有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特性。
2. 抗体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诱导了涉及多种细胞和蛋白质因子的免疫应答,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3. 根据抗体结构和功能的差异,抗体在免疫功能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包括中和毒素、调解细胞毒作用、促进吞噬细胞作用等。
二、抗体的类型及结构1. 根据抗体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性质的差异,可以将抗体分为IgM、IgG、IgA、IgD和IgE等不同类别。
其中,IgG是最为常见和重要的抗体,能够通过胎盘穿透到胎儿体内,同时参与包括补体激活、中和毒素、调节细胞免疫等多种免疫功能。
2. 抗体的结构包括变区和恒区,变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和亲和力,恒区负责介导一些抗体功能。
抗体的结构还包括Fab和Fc区,Fab区含有抗原结合部位,Fc区包含与Fc受体结合的位点。
三、抗体的免疫功能1. 抗体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多种功能,包括直接抗原特异性结合、调节细胞免疫作用、中和毒素、参与补体激活等。
其中,抗原特异性结合和中和毒素是抗体最为重要的两种功能,直接影响着免疫应答的效果。
2. 通过与抗原结合,抗体可以诱导免疫应答中其他细胞和蛋白质的参与,介导了免疫应答的进程。
同时,抗体还能够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的平衡,促进一些特定免疫效应的发生。
四、抗体的应用1. 抗体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包括免疫检测、治疗和预防等多个方面。
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特定病原体的存在,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一些重要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2. 抗体药物是当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生物制剂之一,已经被证实在癌症、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同时,抗体药物的应用不断拓展,逐渐进入到个性化治疗的时代。
五、抗体的研究进展1. 随着免疫和生物技术的进步,抗体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抗体的基本概念

抗体的基本概念
咱来说说“抗体”是啥玩意儿哈。
有一回我感冒了,特别难受。
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我的身体正在产生抗体来对抗病毒。
我就好奇了,这抗体到底是啥呢?
抗体呢,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小卫士。
当有病毒、细菌这些坏家伙入侵我们身体的时候,身体就会派出抗体去和它们战斗。
就像你家里进了小偷,你得赶紧叫警察来抓小偷一样。
比如说,你要是得了流感,身体就会产生专门对付流感病毒的抗体。
这些抗体就会去攻击流感病毒,让你快点好起来。
我记得有一次,我打了流感疫苗。
医生说打疫苗就是为了让身体提前产生抗体,这样等真正的流感病毒来了,身体就能很快地做出反应,不容易生病。
所以啊,抗体虽然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可重要了。
它们在我们身体里默默地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少生病。
下次你要是生病了或者打疫苗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身体里的这些小卫士——抗体,它们正在努力地保护着你呢。
抗体有关知识点总结

抗体有关知识点总结抗体的结构抗体是一种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的Y形结构的蛋白质,通过二聚体的复合结构来组成。
每一个抗体单体都由两个相同的轻链和两个相同的重链组成。
抗体的结构使得它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抗体的功能抗体具有多种功能,包括:1. 中和病原体:通过结合细菌或病毒的表面蛋白,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从而中和病原体的活性。
2. 促进炎症:通过激活免疫细胞来促进炎症反应,引导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3. 细胞毒性:一些抗体可以直接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或感染的细胞。
4. 沉淀和凝集:通过结合抗原分子,促使其沉淀或凝集成大片的结构,以便免疫细胞更容易识别和清除。
5. 促进吞噬作用:通过结合细菌或病毒,促进免疫细胞对其吞噬和消化。
抗体的种类在人体中,有五种主要的抗体类别,即IgG、IgM、IgA、IgD和IgE。
每一种抗体类别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有所不同,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1. IgG:在体液免疫中起主导作用,可以穿过胎盘,提供给胎儿 passively acquire 免疫力,也能识别多种外来抗原并参与清除。
2. IgM:是最早产生的抗体,其特殊结构使其能够高效地激活免疫细胞,并被用于识别未被体内其他抗体识别的病原体。
3. IgA:主要分布在黏膜表面和分泌物中,对阻止病原体从黏膜进入体内起重要作用。
4. IgD:其功能尚不完全明确,被认为作为B细胞的受体,参与体液免疫。
5. IgE:在过敏反应和对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作用,可以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过敏原物质。
抗体的产生抗体的产生是通过B细胞和T细胞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
当身体遭遇病原体时,B细胞会被激活并开始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则会产生和释放抗体。
T细胞则可以辅助B细胞产生更具特异性和亲和性的抗体。
这一过程是体内免疫系统对抗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手段。
抗体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由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性,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单克隆抗体,例如用于癌症治疗的免疫治疗药物,以及用于某些自体免疫疾病和传染病的免疫球蛋白预防治疗。
抗体的名词解释

抗体的名词解释抗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类蛋白质分子,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抗体是由被称作B淋巴细胞(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组成,是机体进行免疫防御的主要组分之一。
抗体分子由两个重链(heavy chain)和两个轻链(light chain)构成,通过二硫键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每个链由一系列不同的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y-determining regions,CDRs)组成,CDRs决定了抗体与特定的抗原结合。
抗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和结合抗原:抗体可以通过其抗原结合位点与非自身分子,即抗原,结合。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触发免疫反应,并启动其他免疫细胞的参与,如引发炎症反应和激活补体系统。
2. 中和毒素和病原体: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阻止病原体进入细胞,减少病原体对宿主细胞的损害。
此外,抗体还可以促使病原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消化,从而清除病原体。
3. 促进免疫细胞介导的毒杀:抗体可以结合到感染宿主细胞的病原体上,通过与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和巨噬细胞)结合,激活这些细胞,促使它们释放毒素,杀死病原体。
4. 激活补体系统: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以激活补体系统,这是一系列血液蛋白分子的级联反应。
激活的补体系统可以引发炎症反应、增强病原体的被吞噬和溶解等过程,以帮助清除病原体。
除了上述功能外,抗体还有其他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调节免疫应答、调控免疫细胞活化和抑制、介导细胞对细胞毒作用等。
由于抗体的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它们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某些抗原结合抗体的存在与否来判断某些疾病的发生、进展和治疗效果。
此外,还应用了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以进行精确的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总之,抗体作为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分子,通过识别和结合抗原、中和毒素和病原体、促进细胞毒杀和激活补体等功能,起到了重要的免疫防御作用。
对抗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机体的免疫机制,还有望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抗体的功能名词解释

抗体的功能名词解释抗体,也称免疫球蛋白,是一类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抗体通过识别和结合到入侵机体的病原体,发挥着重要的免疫防御功能。
在免疫应答中,抗体拥有一系列的功能,如中和、沉淀、增强吞噬作用、激活补体系统等。
本文将对这些抗体的功能进行详细解释。
1. 中和作用抗体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与病原体结合,阻断其侵入和感染宿主细胞。
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中和作用。
一种常见的中和作用是通过阻止病原体进入宿主细胞而抑制其感染。
这是因为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后,能够形成一个遮蔽剂,阻止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的结合。
此外,抗体还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内的酶系统,导致病原体的病原性成分失活,从而发挥中和作用。
2. 沉淀作用抗体的沉淀作用是指它们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可以在体液中沉淀下来。
这种作用可以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并促进免疫系统的效应。
通过沉淀作用,抗体能够凝聚大量病原体,使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沉淀,从而方便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其进行吞噬和消化。
沉淀作用也是一种对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传统检测方法之一,如免疫沉淀法。
3. 增强吞噬作用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并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
一旦抗体与病原体复合物结合到巨噬细胞表面的受体上,免疫细胞就会引发吞噬反应。
吞噬作用是机体通过抗体介导的一种主要的非特异免疫防御机制。
通过增强吞噬作用,抗体能够快速清除入侵的病原体,抑制其继续感染宿主细胞,从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4. 激活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机体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抗体紧密相连。
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进而激活补体系统的级联反应。
激活的补体分子能够引起炎症反应、细胞溶解、嗜中性粒细胞趋化等一系列免疫效应。
激活补体系统不仅能够直接杀伤病原体,还能够通过吸引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进一步强化免疫应答。
总结而言,抗体具有中和、沉淀、增强吞噬作用和激活补体系统等重要功能。
抗体生物学功能

抗体生物学功能
抗体(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以下是抗体的主要功能:
1.抗原结合: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中和、中性化或凝集抗原,从而阻止其进一步对机体造成伤害。
2.中和病原体:抗体可以与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表面抗原结合,阻止其进入或侵袭宿主细胞。
这种中和作用可以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抑制感染的发展。
3.引发免疫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通过与抗原结合,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来杀伤被抗原标记的细胞或病原体。
4.促进炎症反应:抗体的结合可以激活免疫系统中的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细胞,从而增强炎症反应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5.激活补体系统:某些类型的抗体可以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增强免疫应答。
激活的补体成分能够直接杀伤病原体、促进炎症反应和协助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
6.调节免疫应答:抗体可以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化、分化和功能。
这种调节作用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强度和方向。
总的来说,抗体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与抗原结合、激活免疫细胞和调节免疫应答等机制,协助机体对抗感染和疾病。
这些功能使得抗体成为疫苗、免疫治疗和诊断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1/ 1。
抗体的概念和结构

抗体的概念和结构抗体(英文名:antibody),也称免疫球蛋白(英文名: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抗原特异性的蛋白质。
抗体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识别、结合和中和抗原的功能,在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以及调节和调控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抗体的结构是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的Y形分子。
每条重链和轻链都有一个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和一个变动区(variable region)。
恒定区决定了抗体的种类,而变动区则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即其与抗原结合的能力。
恒定区(C区)是抗体结构中较为保守的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在同一种类的抗体中相似。
恒定区包含了结合并激活细胞免疫应答的部位,也可以与免疫系统中的其他细胞或分子相互作用。
变动区(V区)则是抗体结构中最为多样和可变的部分。
变动区包含了控制抗体特异性的部位,即抗原结合部位(antigen binding site),也称为抗原组分,独特的序列和结构使其能够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抗原结合部位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每个链都含有一个变动区域。
变动区通过限制性多态性的突变和重排过程,在体内产生多样性,使得人体能够应对广泛的抗原。
抗体通过与抗原的非共价结合来实现其功能。
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各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效应等组成。
这种抗原-抗体的结合可以导致多种效应,包括中和抗原、激活补体系统、介导炎症反应等。
此外,抗体还可以通过与免疫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促进细胞吞噬和破坏病原体。
总之,抗体是一种由免疫系统产生的重要蛋白质,在人体免疫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结构由恒定区和变动区组成,恒定区决定了抗体的种类,变动区决定了抗体的特异性。
抗体通过与抗原的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功能,起到保护机体和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专题以抗体为出发点,联系了高中教材中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如免疫、遗传的物质基础、生物膜系统及细胞工程、动物代谢知识等。
以该知识点为专题进行复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熟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加强对课本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于培养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一、知识体系:一知识解析(一)抗体的定义:●产生:抗体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性: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功能:具有免疫功能●化学本质:球蛋白(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产生紫色反应)(二)抗体的结构:组成抗体的基本元素是C、H、O、N等,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基本单位――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通过缩合方式形成肽链,抗体是由4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4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再折叠、盘曲形成的空间结构就是抗体。
(三)抗体的合成与分泌:1.抗体是分泌蛋白,其合成及分泌是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进行的,合成部位是在效应B 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与其合成及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注意掌握各细胞器所起的作用);其合成及分泌的途径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胞外,分布到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如唾液、泪、尿、乳汁等)中;该物质出细胞的方式为外排作用。
2.抗体的合成要受到相应基因的控制,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为真核细胞基因,其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非编码区对编码区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编码区包括内含子和外显子。
3.基因控制抗体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
(场所、原料、条件、过程等)4.人体内合成抗体所需要的原料-氨基酸的来源途径有:肠道吸收、自身蛋白质的分解、氨基转换作用(其它物质的转变)等。
(四)抗体的作用及与人体健康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起作用,作用方式有三种:①抑制细菌繁殖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②使病毒失去,感染和破坏细胞的能力,③多数情况是与抗原作用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体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还可以协助效应T细胞清除抗原。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各种免疫病,如:●在过敏原的作用下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上,当过敏原再次侵入人体,抗体会作用于相应的细胞释放出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与过敏反应中抗体的比较如下:比较项目体液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区别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吸附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作用机理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等,消灭抗原。
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相同点都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化学本质都是免疫球蛋白。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若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若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就会得免疫缺陷病。
如当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的T 细胞,不仅会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丧失,还会使大多数抗原无法通过T细胞呈递给B细胞,相应抗体的产生大大减少,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五)生产:单克隆抗体1.定义:由单个B细胞经多次无性繁殖(即克隆)形成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特点)。
2.相关技术手段: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3.制备过程:详见本文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注: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中要涉及到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是不同的:(1)第一次筛选:B淋巴细胞在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可得到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即B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成的融合细胞,第一步筛选的目的是从三种融合细胞中把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2)第二次筛选: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B淋巴细胞不只是一种,融合后可得到多种杂交瘤细胞,本次筛选的目的从多种杂交瘤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进行细胞培养。
4.应用:①疾病诊断、治疗、预防;②单克隆抗体的商品化;③正在研究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生物导弹)二例题解析【例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解析] 抗体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的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是抗毒素和凝集素的统称,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因此能被蛋白酶水解。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如风湿性心脏病。
[答案] C【例2】下图甲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
分析回答:(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初次感染之前一周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人体内已有_________,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名称)。
[解析]抗体的产生是在病毒感染之后,且渐渐增多至稳定水平。
因此曲线c表示抗体产生情况。
人患病应在病毒感染以后,且在抗体产生以后,病毒被不断消灭,疾病程度将不断下降,故曲线b表示疾病程度。
再次感染时,由初次感染时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给人注射疫苗属于预防接种,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获得免疫能力,属于体液免疫。
[答案](1)b c(2)增加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3)抗体体液免疫(4)如右图三迁移训练1.下列不属于抗体的是()A.干扰素B.抗毒素C.凝集素D.免疫球蛋白2.不能获得对传染病抵抗力的是()A.服用抗体B.接种疫苗C.输入丙种球蛋白D.感染病原体3.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
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A.氨基酸和核糖体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C.核苷酸和核糖体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4.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A.疫苗B.外毒素C.抗原D.抗体5.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6.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抗体和过敏反应的抗体有何不同()A.来源B.作用C.分布D.化学本质7.能够使人产生病理反应的是()A.血清中的抗体B.皮肤细胞上的抗体C.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D.毛细血管的通透性8.下图表示动物细胞。
请据图回答:(1)如果②是抗体,其化学本质是________。
则该细胞是____________细胞。
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化而来。
导致其分化的原因有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若吸附在皮肤细胞的表面时,引起它产生的是__________,这样的抗体若发挥作用时,往往使皮肤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细胞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调节血钾和血钠含量变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_______,调节这一过程的激素是由_______分泌的_________。
(4)若我们接种了原来流行的流感病毒研制的疫苗,能否可以预防现今的流行感冒?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我国科学家承担了国际肝脏蛋白质组30%的研究任务。
乙肝病毒的结构像汤丸,具有较厚的蛋白质外壳,其中心是双链DNA。
乙肝病毒感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从而损害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1)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输血、性接触、刮胡须B.握手C.呼吸D.共用餐具(2)侵人人体肝细胞的是乙肝病毒的__________。
(3)由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制成的乙肝疫苗注射入人体后,不会使人致病,但能诱发人体产生抗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体由____________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_____两种细胞器的加工、运输破膜而出。
此过程还需___________提供能量。
抗体与乙肝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可使乙肝病毒失去__________________能力。
(5)若想在体内环境中得到大量纯度高、特异性强的抗体,常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艾滋病(HIV)与上述乙肝病毒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其传播途径是题号(1)中的选项___________(只填字母);HIV侵犯的是人体的___________细胞,进入该种细胞的是HIV的_________________。
(7)艾滋病疫苗的制备由于HIV____________,因而非常困难。
目前由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创造的“鸡尾酒法”,即多个治艾滋病的药物联合使用,同时控制HIV侵染环节和变种,疗效较为显著。
参考答案:1.A2.A3.A4.D5.D6.C7.B8.(1)球蛋白效应B B细胞或记忆细胞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抗原刺激记忆细胞。
(2)过敏原荨麻疹、湿诊、血管性水肿等(或皮肤过敏反应)(3)6 线粒体肾上腺醛固酮(4)不能病毒存在变异性,抗原与抗体结合存在特异性9.(1)D (2)DNA (3)衣壳具抗原特异性,而没有具感染(或致病)性的DNA(或抗原决定簇位于衣壳上,无DNA不能致病或复制)(4)效应B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感染破坏肝细胞(5)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6)A T RNA(7)变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