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
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

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香港作为亚洲的美食之都,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可是也有一定的用餐礼仪。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香港用餐习惯及礼仪,希瞧对你有帮助。
香港用餐习俗上菜时一般按照小菜、炒菜、炸、煮、汤(假如是鱼翅或燕窝等高级菜,一般是小菜之后即上)、面饭类、甜食的顺序上菜。
宴会上菜的顺序为小菜、鱼翅或干鲍等高级主菜、主菜、汤、鱼、面饭类、甜点。
大众菜馆一般采用前一个顺序。
当鱼上来时,这顿饭也就近乎结束了。
用餐中,有的高级餐厅采取分餐制。
快餐店、低档中、西餐厅和排挡都不须给小费,但中档餐厅要给小费,一般给20港币左右;高档餐厅一般要给餐费10%以上的小费,如结帐单上已注明在菜金之外要多付3%左右的费用,就不用再另付小费。
餐厅洗手间有专职的服务员,需付3-5港币的小费。
香港的尽大多数餐馆都可穿便装,只少数西餐厅,如男爵扒房、吉地士(法国餐厅)和极个别酒楼,如翠亨村茶寮、粤江春须打领带穿西服用餐。
切记不能穿短裤和背心往正规餐厅用餐,无论是中低档餐厅。
在香港用餐都不开发票,但低档餐厅及快餐厅在交费处有收款机打出的结算单,可用做报销凭证。
有的快餐店应客人要求,也给开具一些收款证实。
香港中餐礼仪随着中西饮食文化的不断交流,中餐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还越来越受到外国人的青睐。
而这种瞧似最平常不过的中式餐饮,用餐时的礼仪却是有一番讲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盘、碗、碟、筷、匙六种。
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
筷子与汤匙可放在专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纸套中。
中餐上菜的顺序一般是:先上冷盘,后上热菜,最后上甜食和水果。
用餐前,服务员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湿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往擦脸。
在宴席上,上鸡、龙虾、水果时,有时送上一小水盂(铜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飘有玫瑰花瓣或柠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误为饮料,以致成为笑话)。
洗时两手轮流沾湿指头,轻轻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香港用餐礼仪适度修饰外出用餐,尤其是外出赴宴或聚餐时,应适度地进行个人修饰。
香港的文化礼仪与禁忌

⾹港的⽂化礼仪与禁忌⼤家都知道⾹港回归已经10周年了,⾹港作为⼀个国际⾦融中⼼,受西⽅⽂化影响很⼤。
近些年来,我们内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到⾹港⼯作,旅游,购物等等,所以了解⼀些⾹港的⽂化礼仪和禁忌也就⼗分重要了。
下⾯我们介绍⼀些⾹港的⽂化礼仪与禁忌,希望对⼤家有帮助!1.会见亲朋忌伸“⾹蕉⼿”。
⾹港民间对空⼿上门的客⼈称为“⾹蕉⼿”,意为两⼿空空,让⼈看不起。
不过,⾹港⼏乎全世界各国的产品都有,礼品亦不好送。
⼀般说来,内地居民去⾹港,带⼀些当地的⼟特产品就⾏了。
北京⼈买⼏盒“北京蜂王浆”、“北京虎⾻酒”等。
要是亲友是中青年⼈,不妨买⼏包上好的“北京茉莉花茶”或福建产的“铁观⾳”,以⽰“礼轻情义重”。
此举也颇受对⽅欢迎。
2.忌多带⾐物。
⾹港⼀年四季⼏乎⽆冻⽇,⽓候温和,⽽且⾹港是世界成⾐出⼝地,⼤量时装充盈市场,⽆论男⼥⽼幼,也⽆论⾼矮胖瘦,都能挑选到合适的服装。
所以去时轻装⼗分重要。
3.娱乐忌⽆形。
⾹港是个⼤千世界,娱乐活动极多,形式⽆奇不有。
内地游客去⾹港本来就是去玩的,⼤部分娱乐活动不妨都试⼀试。
但是,⼀定要有清醒的头脑和活动的范围,使娱乐真正有益于⾝⼼健康,,有利于增长知识。
那些不该去的地⽅,如“红灯区”和其它⼀些⾊情场所,是绝对不该去的。
曾有⼀位青年⼈怀着好奇⼼想见识见识“红灯区”,结果在⼀家有陪酒⼥郎的酒吧间⾥,仅仅坐了45分钟,就被索要3800港币。
经济上受了损失,回到内地后还受了处分。
4.到夜市商摊购物时,千万不要到商摊后⾯去讨价还价。
夜市商摊的后⾯往往是住家,常常有妓⼥接客,去了就必须付钱。
5.忌带⼤量外币出境。
按规定,每个获准去⾹港旅游的内地居民,在旅游签证批准之后,可⽤⼈民币在各地中国旅⾏社兑换少量港币以作零⽤。
千万不要私⾃⼤量兑换外币出关,海关⼀旦查获,将悉数没收。
礼仪: 1、与⼈见⾯前应该先电话预约,去⼈家家⾥作客可以准备⼀些⽔果饼⾷作为礼物,千万不要空⼿去。
2、对⼀般的男⼠称“先⽣”,⼥⼠称“⼩姐”,如果是对年纪⼤的男⼦可称“阿叔”或“阿伯”,年长的⼥⼦称“阿婶”;对男侍应⽣和售货员可称“伙计”,对⼥侍者仍称“⼩姐”。
1香港人的日常礼仪有哪些

1香港人的日常礼仪有哪些?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以握手为礼,然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亲朋好友想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就餐时,等主人先饮酒进食后再开始进食。
在香港,不要再公共场所乱丢垃圾、随地吐痰。
因为香港人十分注重环境卫生,对破坏社会公德的处罚相当严厉。
2..香港人有哪些禁忌习俗?在香港,会见亲朋忌伸“香蕉手”。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址。
忌讳询问个人的收入、年龄等情况。
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
在香港,探望病人或亲友时,切忌送剑兰、茉莉、梅花等花束。
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时选“炒饭”过新年不说“新年快乐”过年见面时总说“恭喜发财”、“新年发财”他们忌讳4;3澳门人有哪些饮食习俗?澳门人的饮食习惯也是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是早上7点,有时间的人可能会到茶楼饮茶。
午餐时间1点到2点,大多数人会回家吃饭,但也有一部分人会到快餐店吃饭。
4点左右喝下午茶。
晚餐较简单,晚饭时一般都会先来一碗汤,4澳门人有哪些禁忌习俗?澳门人忌讳13和星期五。
澳门人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年龄及婚姻状况,尤其对女士,当面询问她们这些事情是极不礼貌的。
除对特别熟悉的人外,澳门人一般都不告诉别人自己的家庭住址。
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经济收入。
5台湾人的日常礼仪有哪些?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友也贯以拥抱为礼,或行吻面颊的亲吻礼。
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贯施吻鼻礼,以示最崇高的敬意。
台湾人与熟人或亲密朋友见面时,习惯上握一下手;初次见面时只需点头打招呼。
6台湾人有哪些饮食习俗?台湾人饮食文化以福建闽南饮食文化为主。
台湾高山族吸收了汉民族的饮食方式,改用筷子,大米逐渐成为主食。
高山族喜欢饮酒。
闽南客家文化。
其主要特色是多用海鲜。
与福建广东一样,台湾游浓厚的茶文化,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
7台湾人有哪些禁忌习俗?台湾人忌讳别人打听他们的工资、年龄以及家庭住址,台湾人最讨厌有人冲他们眨眼。
香港人的忌讳与偏爱

香港人的忌讳与偏爱
何敏仪
【期刊名称】《沪港经济》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香港是中西文化交集的地方,人们不单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
基于这个因素,香港人的忌讳与偏爱总是跟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文化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加上香港社会的发展,带来其它的影响,因而造成了香港人的忌讳与偏爱。
忌讳首先要说的是农历新年。
大年初一,香港人不扫地,避免把整年的财运都扫除,而且不可梳洗头发,说这是不吉利的事情。
大年初三被称为"尺口",不要在当天探访亲友,因为容易发生口角。
其次要说的是农历七月十四的乞丐节,俗称"鬼节",据说农历七月是鬼门关大开的月份,一些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何敏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3
【相关文献】
1.忌讳反被“忌讳”误 [J],
2.使用语言最小支持度和偏爱度挖掘偏爱的模糊浏览路径 [J], 吴瑞
3.商州方言忌讳词及民间忌讳事象举要 [J], 张成材
4.香港人的忌讳 [J],
5.他达拉非及枸橼酸西地那非医生评价的患者偏爱与患者及其伴侣评价的偏爱研究:来自加拿大观察性研究“勃起功能障碍治疗”的结果 [J], 马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去香港旅游的基本礼仪,去香港旅游注意事项,香港的习俗和礼仪

去香港旅游的基本礼仪,去香港旅游注意事项,香港的习俗和礼仪香港有着西方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同时也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如果您打算去香港旅游的话,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去香港旅游的基本礼仪您就需要好好注意啦,希望大家玩得开心!香港旅游的基本礼仪一、在地铁、公交车请不要吃东西:香港地铁里面广播是这样说的:"车站入闸后及车厢内,严禁进食. "。
香港地方法规规定,在车内吸烟或饮食,不听劝阻的将面临高额罚款,最高罚5000港元。
二、咖啡厅、高档餐厅、巴士、地铁、厕所等公众场合请小声讲话:香港人用餐、乘车、排队的时候讲究安静,人们一般都是听自己的音乐、玩自己的手机,就算是朋友们一起也会尽量把声量降低,很自觉地不去打扰身边的人。
在路上或者茶餐厅大声点没事,要是都在高档酒楼悠闲的喝早茶,旅客太自high不顾他人,难免显得自私。
另外,这些场合也多注意看管好自己的小孩,守规矩、有教养的小孩大家都喜欢。
三、请勿随便乱扔杂物:在香港,乱扔杂物,要被处以罚款1500港币。
四、请不要在路边蹲着:当年抓偷渡的大陆人,看到在路边蹲着的,一抓一个准。
主要还是礼仪和形象问题。
在大陆现在其实也很少看大家在路边蹲着,但是到香港购物血拼的时候,不少旅客累了都在路边蹲着。
本地人比较注重礼仪,这个形象就和当众脱鞋一样十分不雅。
五、请自觉排队:公交车、地铁、购物,常去香港的朋友应该对香港的排队文化不陌生,这里人多但是秩序井然,大家都很自觉很有公共意识。
六、公共场合绝对禁止抽烟:购物商场禁烟大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内都为禁烟区域。
根据《吸烟(公众卫生)条例》,香港已将绝大部分公共场所的室内部分列为禁烟区域(如餐厅、商场、超市、银行、电影院、公交车、机场、电梯、商业大楼等)。
另外,一些政府管理的公共场所(如公众泳池、体育馆、体育场、泳滩、医院、学校、公共屋村等)的室内室外部分也都被列为了禁烟区域。
假如触犯法例条例,最高可被处以5000港元的罚款。
香港过年习俗

香港过年习俗香港过年习俗农历新年是我国传统上一个盛大的节日,相信无一个個中國人不识。
然而,在香港過农历年,在習俗上和气氛上卻和传统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里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
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会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
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农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会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节目了。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間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設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
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間,港九多处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
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在香港過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過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時,到處可以听到“討”利是的欢笑聲。
“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時也成为了春节時与亲人不可缺少的习俗。
香港一句俗语说“年廿八,洗邋遢”,家家户户都赶紧在正月初一前进行“大扫除”,把家居打扫干净,再挂上新的装饰物,代表除旧迎新。
年花也是装饰家居不可少的。
今年不但寓意大吉大利的`桔子和桃花依旧热卖,新兴的兰花也越来越受市民欢迎。
布置好家居,便要张罗吃的。
客人到家里来拜年,主人家沏出香茶后,会端上外表精致、内容丰富的“全盒”。
所谓“全盒”,是新年时用来盛贺年小吃的盒子,一般是圆形的,寓意一团和气。
全盒里分成多个格子,人们通常把瓜子放在中间一格,其他格子则随意放些零食。
趣话香港人的禁忌

常言道 : “ 人人乡随俗 ,船进 港 随湾 。 ”随着 内地与香港在商贸 、 文 化 、旅 游诸 多方 面 的交 流更 加 频 繁 、密切 和广 泛 ,出入香 港 的 大 陆 游客 也越 来 越多 ,因此 ,了
解 和 应 用 香 港 人 的 风 俗 习 惯 必 不
可少 。
文
\
传于江湖 圈的称 呼 “ 老 同志”( 简称 “ 老同” ) ,
那个 时代通 常指吸毒 的人 。总之 ,无论现在 还
是未来 , “ 同志”这个称谓都是不可信 口呼叫的。
( 责任 编 辑 / 叶 筱) ( 电子 邮 箱 :wi n d 0 1 1 6 @1 6 3 . c o n) r
一
有 的意思 。那 么 ,取代 “ 干杯 ”这个 常用语就
是 “ 饮胜 ” ,“ 饮胜 ”带有吉祥 含义 ,香港有一
些冠 以 “ 同志”的这 网站那 网站 ,大 多数 是 同性恋者 办的。而在几十年前 ,香港有一个 流
部电视剧插曲的歌名就叫《 饮胜 》 , 至于叫 “ 饮胜 ”
的店名也不在少数。 丝瓜 ,香港人称之为 “ 胜瓜” ,许多内地人
趣话香港人的禁忌 等都喜爱带有 “ 8 ”这个吉数。而
“ 4 ”这个数字在香港最不受欢迎 ,因为 “ 4 ”与
“ 死”“ 失”读音接近 , 不吉利 。甚 至, 有的楼房 、 旅馆没有标注 4楼和 4号房间。 因为重吉利 ,讲 意头 ,香港人 日常生活 中
饭 ”“ 叉烧饭”等 ,以避其讳 。
香 港人 凡 事 重吉 利 ,讲 究 好 彩 头。众 所周知 的 8 、3 用香港话
林
长
垡
舌头 ,习惯叫 “ 猪利… ‘ 牛利 ” 。香
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

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
“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
“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
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
“6”与“禄”同音,也有“六六顺”之意。
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礼节礼仪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间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
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表示感谢)。
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一般礼仪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的。
要避免一切可能使中国人失面子的矛盾冲突。
蓝色和白色是中国人表示悼念的颜色,应予回避。
要备好大量商业名片,你将经常用得上它们。
称谓与问候见面时与告别时通常握手。
初次握手引见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
约会与准时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款待与馈赠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
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交谈感谢主人所送礼物时说DOR-jay(谐音,“多谢”),感谢别人为你服务时说Ng-GOI(“唔该”,意为“麻烦您了”)。
中国人乐于听西方要说他们的语言,如能说上一两句广东话,必将受到大大赞赏,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发音很有把握。
交谈中偶或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被认为是礼貌的。
信仰忌讳香港留学专家介绍,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
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
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当地文化风俗禁忌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
“3”字在香港很吃香,原因是香港人读“3”与“升”是谐音,“升”意味着“高升”。
“8”和“6”在香港也很时髦。
在粤语中“8”是“发”的谐音,“发”意味着“发财”。
“6”与“禄”同音,也有
“六六顺”之意。
香港人过节时,常相互祝愿“恭喜发财”。
礼节礼仪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
亲朋好间
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
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即把手指弯曲,以几个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
表示感谢)。
据说,叩指礼是从叩头礼中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代表叩头。
一般礼仪
香港人几乎在所有场合都是矜持和拘礼的。
要避免一切可能使中国人失面子的矛盾冲突。
蓝色和白色是中国人表示悼念的颜色,应予回避。
要备好大量商业名片,你将经常用得上它们。
称谓与问候
见面时与告别时通常握手。
初次握手引见后,用双手递上商业名片。
约会与准时
约定会见时间后,有30分钟“出入”仍不失礼貌,不过商界人士
通常是遵守时刻的。
款待与馈赠
客人应邀去赴宴时可带水果、糖果或糕点作为礼物并用双手递送给女主人。
不要送钟,它是死亡的象征;也不要送剪刀或其他锐利的
物品,它们象征断绝关系。
不要比主人先开始饮酒进食。
中国新年大约是在1月中旬到2月之间这段时间内,这时要互赠礼物。
交谈
感谢主人所送礼物时说DOR-jay(谐音,“多谢”),感谢别人为你服务时说Ng-GOI(“唔该”,意为“麻烦您了”)。
中国人乐于听西方要说他们的语言,如能说上一两句广东话,必将受到大大赞赏,但你必须对自己的发音很有把握。
交谈中偶或问及健康或业务情况被认为是礼貌的。
信仰忌讳
香港留学专家介绍,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
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作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
报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
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
因为“快乐”
与“快落”谐音。
,是很不吉利的。
他们忌讳“4”字。
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
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
在香港,酒
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
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
饮食习惯
香港人对西餐中餐均能适宜,但对中餐格外偏爱。
他们对各自的家乡风味更加厚爱,若到内地旅游,也愿品尝当地的名贵佳肴。
他们
绝大多数人都使用筷子,个别人也使用也叉用饭。
香港人在饮食嗜好上有如下特点:
①注重讲究菜肴鲜、嫩、爽、骨、注重菜肴营养成份。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偏爱甜味。
③主食以米为主食,也喜欢吃面食。
④副食爱吃鱼、虾、蟹等海鲜及鸡、鸭、蛋类、猪肉、牛肉、羊肉等;喜欢茭白、油菜、西红柿、黄瓜、柿子椒等新鲜蔬菜;调料爱用胡椒、花椒、料酒、葱、姜、糖、味精等。
⑤制法对各种烹调技法烹制的菜肴均能适宜,偏爱煎、烧、烩、炸等烹调方法制作的菜肴。
⑥中餐对国内各种风味菜肴均不陌生,最喜爱粤菜、闽菜。
⑦菜谱很欣赏什锦拼盘、冬瓜盅、脆皮鸡、烤乳猪、蚝油牛肉、龙虎斗、五彩瓤猪肚、鼎湖上素、佛跳墙、雪花鸡、淡糟炒鲜竹、桔汁加吉鱼等风味菜肴。
⑧水酒喜欢鸡尾酒、啤酒、果酒等,饮料爱喝矿泉水、可乐、可可、咖啡等,也喜欢乌龙茶、龙井茶等。
⑨果品爱吃香蕉、菠萝、西瓜、柑桔、洋桃、荔枝、龙眼、等水果;干果爱吃腰果等
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些香港当地的文化风俗禁忌,以帮助大家尽快地适应环境,适应留学生活。
希望同学们可以入乡随俗,充分感受香港的文化,适应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