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
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
此环节设计是为
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 了让学生理解体会谚
里?
语的含义。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
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 8】1.小组交流合作,联系生活理解谚语 的意思。 (板书:谚语)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
新课 教学
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 笔下的《汤姆·索亚历
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险记》中的句子,学会
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
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扯拉转
2.从老人的
、
、
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
3.选文主要描写了
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短文
老 人 与 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2024年幼儿园56个民族社会教案5篇

2024年幼儿园56个民族社会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我们的大家庭——多彩民族”展开,涉及第58节,具体内容包括:56个民族的简介、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服饰特点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幼儿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3. 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56个民族的分布、风俗习惯和服饰特点。
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56个民族的图片、视频、服饰、道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56个民族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认识哪些民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图片,讲解各民族的特点,让幼儿对56个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讨论该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然后进行汇报。
4. 活动一:民族服饰展示(10分钟)邀请幼儿穿上各民族的服饰,进行展示,让幼儿感受民族服饰的魅力。
5. 活动二:民族团结游戏(10分钟)设计一个团队合作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56个民族社会教案2. 内容:56个民族的分布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你最喜欢的民族服饰画。
答案要求:正确描绘出所选民族的服饰特点,色彩鲜艳,构图合理。
2. 作业题目:讲述一个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答案要求:故事内容积极向上,体现民族团结的主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民族风情体验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地理《民族》教案

地理《民族》教案地理《民族》教案1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相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同等、相互敬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支配】1~2课时。
【总体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亲密,因此是进行国情教化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学问领域又激发了爱好、培育了情感。
老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协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拓展协助教学设计】拓展协助活动部分。
老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
设计2:给学生肯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沟通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状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挚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状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绚丽文化。
【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部分。
主要进行理论学习、把握思路、总结提高。
【56个民族】1.首先让学生视察课本第15页的景观图片:图1.14“多民族的大家庭”。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相识在我们宏大祖国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老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视察课本第16页的图1.15“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
大班教案《民族》

大班教案《民族》大班教案《民族》1活动名称:大班社会活动《到民族娃娃家做客》活动目标:1、欣赏、了解藏族、蒙古族、壮族地区著名的自然风光及风土人情。
2、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
(难点)3、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欣赏、尊重各民族的多元文化。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有关青藏高原、蒙古大草原、桂林山水等风景的视频和图片。
2、音乐:《天路》、《赛马》、《山歌好比春江水》经验准备:幼儿的旅游经验、对少数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有关资料的收集和了解。
活动过程:1、创设“藏族游”的情境,初步感受藏族的风土人情。
(1)幼儿随教师乘坐“青藏铁路”去拉萨,ppt播放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窗外”的风景,初步感受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
(2)由配课教师扮演藏族同胞,送上哈达,邀请幼儿一起跳锅庄舞,初步感受藏族人民的热情和能歌善舞的文化。
(3)交流讨论青藏高原的了解。
提问:青藏高原的风景有什么特点?哪里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小结:青藏高原的天蓝云白,雪山连绵,布达拉宫壮观雄伟、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一高峰。
2、播放视频“青藏铁路是怎样炼成的”,引导幼儿加深对青藏高原的了解,知道青藏铁路修建的不易及其对藏族人民的重大意义。
提问:通过这个视频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青藏铁路的修建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想对工人叔叔说些什么?小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非常寒冷,空气稀薄,人们随时会因为缺氧而危及生命。
工人叔叔们用毅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将青藏铁路修建完成,他们是祖国的骄傲!3、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蒙古族地区的辽阔景色及风土人情。
(1)在欢呼声的音乐中,引发幼儿猜想,引出那达慕大会。
引导幼儿“听,人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随即出示图片“摔跤”引导幼儿观察,引发幼儿对蒙古族人民的.活动的探究。
(2)播放视频“那达慕大会”,幼儿分组交流,教师梳理提升。
《1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1、课件:欣赏西双版纳的一组自然风光图和傣家风情的图片。
2、组织学生感受:
(1)xx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xx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西双版纳为什么被称为“动植物王国”?这里生长的动植物与什么有关系?(4)傣家人居住的竹楼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3、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三、做客xx的x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几幅有代表性的各民族的小朋友的图片。
2、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尚风俗也丰富多彩,我们一起去感受不同民族的风采。
二、活动一:认识令人神往的xx
1、出示xx图。
2、组织学生讨论:
(1)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
(2)我国有哪些大江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合作探究,搜集资料,师生、生生交流。
3、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收集不同地区的歌曲、舞蹈资料。
(3)xx的气候于什么有关?
(4)青藏高原的农作物是什么?主要的交通工具为什么是牦牛?
三、活动二:探究千沟万壑的xx
1、欣赏图片:xx的窑洞图片。
2、xx共同探究:
在图上找一找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高原的成因。质疑:它自古以来就是这个样子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3)黄土高原的主要农作物和水果与什么有直接关系?那里的人们的主食是什么?你吃过黄土高原出产的水果吗?
9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doc

课题:各异的风土人情总课时编号:09课时:1课时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材分析: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冇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屮,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而: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Z间冇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耍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來展开教学, 口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类别;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貝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民间美术,把民间美术运用到现代生活屮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民间美术不同类型的文化学习实践及游戏过程,调动学生限、心(脑)、手、行为多智能的身心参与,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并激发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从而能够口觉的保护这一传统。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其类别;认识民间美术在人类活动中所貝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及民间美术独特形态和形式语言及其中深厚的寓意。
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民间美术,把民间美术运用到现代生活屮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民间美术不同类型的文化学习实践及游戏过程,调动学生眼、心(脑)、手、行为多智能的身心参与,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对民间美术的认同并激发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喜爱, 从而能够自觉的保护这一传统。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图片、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学生:剪刀、蜡光纸或红纸教学过程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i、欣赏导入欣赏、提问1、视频欣赏:2006年春节文艺晚会-等奖舞蹈——《俏夕阳》师生问答同洋们,这段舞蹈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导入新课2、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二、欣赏美民间美术的分类视频欣赏1、说一说除了皮影以外屮国述有哪些有特色的民间美术?2、找一找:捉出问题,几分钟的视频让我们意犹未尽,下面继续播放一段视频《北京地坛庙会》,寻找其中的民间美术作品。
第九课 各异的风土人情-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方特色;2.认识湖南的特别之处;3.理解不同地域的美术风格和表现形式;4.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湖南特色的地方文化和美术特征;2.画家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湖南地方文化的不熟悉;2.学生对于不同地域的美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认识不足;3.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前导入(5分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深入湖南文化的话题,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特色与文化背景,从而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个初水平的了解。
步骤二:了解湖南美术(15分钟)老师介绍湖南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并介绍代表性画家的代表作作为范例进行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了解湖南美术的风格特点。
带着学生一起去感受和认识湖南独特的美术文化。
步骤三:欣赏经典画作(35分钟)老师利用PPT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到多幅湖南画家的代表作。
在欣赏过程中,带领学生认真品味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和意境。
引导学生思考画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背景,并发现和感受不同地域文化的美学特征。
同时,教师将邀请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大家进一步探究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小组讨论(20分钟)老师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开始探究代表作品背后的另一层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画家如何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手法来表达情感、主题,从而让学生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步骤五:总结及布置任务(5分钟)老师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精髓,回顾学生在此次探究中的学习和思考。
同时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回家研读指定的关于湖南文化的故事,自行整理、设计并表达出他们对湖南文化的美感和理解。
课后反思: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对湖南文化、美术风格等认识不全面,缺乏创新的思维方式,因此需要老师有更多的创新,可以结合音像等多媒体手段,严格掌控教学进度,对学生多做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本节课所学内容。
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

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探讨风土人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不同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土人情对生活影响的观点。
第二章: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介绍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日本、韩国、中国等。
探讨亚洲国家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体验亚洲国家的传统习俗。
第三章: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介绍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法国、意大利、德国等。
探讨欧洲国家的饮食习惯和节日庆典。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欧洲国家的饮食习惯。
第四章: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2 教学内容:介绍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
探讨非洲国家的音乐舞蹈和传统习俗。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音乐舞蹈表演,让学生体验非洲国家的音乐舞蹈。
第五章: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美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5.2 教学内容:介绍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墨西哥、美国、巴西等。
探讨美洲国家的节日庆典和传统习俗。
5.3 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节日庆典活动,让学生体验美洲国家的节日庆典。
第六章:大洋洲国家的风土人情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洋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长乐第二中学邹芬2017.4.2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及民间美术的审美特征。
(2)、学会欣赏民间剪纸,把民间剪纸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3)、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适当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一件剪纸艺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老师展示民间美术视频中了解民间美术。
(2)、学生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
(3)、学生在讨论中对比出南北方剪纸的特点。
(4)、通过老师当场示范,学生动手实践完成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并体会剪纸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使他们关注和喜爱剪纸,从而能够自觉的保护及弘扬这一传统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1、南北方剪纸的异同
2、剪纸的表意
三、教具与学具
视频、多媒体课件、民间美术作品实物、剪刀、纸张、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视频导入
播放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视频进行导入,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视频中哪些是民间美术的元素,看完有何感想?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新课讲授
1、介绍民间美术
(1)、民间美术的定义(2)、民间美术的特殊欣赏性(3)、民间美术的种类。
展示课本中图片总结民间美术类别:①民间剪纸②民间年画③民间玩具④刺绣染织⑤服饰⑥家具⑦陶瓷⑧泥塑⑨编织。
教师以民间美术的一个种类制作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猜是民间美术中哪一个种类,从而引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剪纸。
2、民间剪纸
(1)、剪纸的历史
以古代诗句形式及早期剪纸作品的赏析展开,让学生回忆学过关于剪纸的诗句,加深对剪纸历史的了解。
(2)、南北方剪纸的异同
以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四组相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图片展示,学生通过讨论,分别从造型、线条、表现手法和风格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南北方的不同之处,教师用图表总结南北方剪纸的不同风格特点。
(3)、剪纸作品的表意
通过连连有鱼、喜上眉梢、五福临门、富贵吉祥、长命百岁等民间作品中美好寓意的引导,让学生理解剪纸表意的方法:谐音、象征。
(4)、剪纸作品欣赏
用自己的作品,模拟拍卖现场,让学生进行一场激烈的竞拍活动,从而赏析了作品,活跃了课堂。
(5)、剪纸的实用性
用图片展示剪纸作品和现代产品相结合的工业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剪纸要与时俱进,只有与时代接轨,民间剪纸才能走向世界。
【三】、课堂实践: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两种常用的剪纸方法,并介绍剪纸步骤示范一张剪纸作品,并让学生完成一幅剪纸作品。
【四】、课堂总结: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宝贵财富,蕴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
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光大。
【五】、作业布置:结合福州本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绘制一张具有特色的图案,并把它制作成剪纸作品。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