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专题一)

H+能使氧化铜溶解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提出的假设是 H+能使氧化铜溶解 不能使氧化铜溶解 (2)通过实验 可以证明 H2O不能使氧化铜溶解 通过实验I可以证明 通过实验 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 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 稀盐酸(或硫酸钠溶液) 稀盐酸(或硫酸钠溶液) 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 ; 能使氧化铜溶解 (4)探究结果为 H+能使氧化铜溶解 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 探究结果为 。 为除实验Ⅱ 所用试剂外, 为除实验Ⅱ和Ⅲ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 稀盐酸(稀硝酸 稀硝酸) 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物质是 稀盐酸 稀硝酸 。
小红发现,金店里有两种不同的“白金” 小红发现,金店里有两种不同的“白金”,单价相 差县殊,小红很猎奇,打算进行研究。 差县殊,小红很猎奇,打算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市场上所谓的“白金”通常有两种, 【查阅资料】市场上所谓的“白金”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金、 锌的合金,称为白色金; 一种是金、镍、铜、锌的合金,称为白色金;另一 种是铂金,铂是一种银白色的贵重金属, 种是铂金,铂是一种银白色的贵重金属,用于耐腐 蚀的化学义器及首饰等,俗称“ 蚀的化学义器及首饰等,俗称“白 元素符号Pt。 金”[platinum]——元素符号 。小红结合化学课 元素符号 上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展开了下列实验活动。 上学习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展开了下列实验活动。 (1)鉴别两种白金,她的方法可能是 )鉴别两种白金, ;
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的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变量法、归纳法和比较法(对比法)。
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通过控制实验中的变量来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可以控制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等因素,通过比较不同情况下导体的电阻值来得出结论。
归纳法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或定理的方法。
例如,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然后归纳整理得出F浮=G排的结论。
比较法(对比法)是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例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是指在进行实验时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原则。
下面将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
第一,明确目的和问题。
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明确的目的和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以及预期的结果。
第二,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符合科学原理,并且要能够回答实验的问题。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的步骤、实验材料和仪器的选择、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内容。
第三,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和记录应该包括实验的条件、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等内容。
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四,控制变量。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只有控制变量,才能够确定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重复实验。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得相似的结果。
重复实验可以排除偶然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第六,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实验的规律和问题,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第七,建立模型或理论。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建立模型或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
建立模型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实验现象,并且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八,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通过实验探究,我们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新的问题和假设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研究实验现象,并且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实验探究的基本原则包括明确目的和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控制变量、重复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或理论,以及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
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

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验证科学原理,提高我们对科学世界的理解。
本文将就科学知识点的实验探究进行论述,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探究方法以及实验的重要性。
一、实验探究方法1. 观察法实验探究观察法实验探究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进而获取科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杯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得出水的沸点和冰点,进而了解水的特性。
2. 比较法实验探究比较法实验探究是通过对不同条件进行比较,进而得出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排除法实验探究排除法实验探究是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从而找出事物变化的真正原因。
例如,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养分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确认养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实验探究是通过保持某些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变量来观察它对系统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在相同条件下,只改变植物接受的水的酸碱度,观察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的重要性1. 培养科学精神科学实验需要我们具备观察、思考、推理、实践等一系列科学能力,这些能力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眼观察和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度。
实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而有形,在实践中获得直观的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
3. 培养动手能力科学实验需要我们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们通过实验学习到了不同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科学实验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实验中,成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这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培养科学素养科学实验可以增强我们的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和逻辑,提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科学假设、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下面将介绍实验探究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在进行实验探究之前,需要先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能够被实验探究所验证。
例如,研究问题可以是“不同浓度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二步:制定假设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需要制定假设。
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一种预测,可以被实验探究所验证。
例如,假设可以是“植物在施用不同浓度的肥料后,生长速度和生长高度会有所不同”。
第三步:设计实验方案在制定假设之后,需要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应该包括实验的对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控制变量和实验的观测指标。
例如,实验方案可以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施用不同浓度的肥料,观察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高度。
第四步:进行实验在设计好实验方案之后,需要进行实验。
实验应该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第五步:分析实验结果在进行实验之后,需要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例如,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
第六步:得出结论在分析实验结果之后,需要得出结论。
结论应该基于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能够回答研究问题和验证假设。
例如,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浓度的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施用适量的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总结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探究可以验证科学假设、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实验探究的步骤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需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实验探究活动

一、实验探究活动概述
(一)实验探究活动的概念
基本知识
实验探究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操作 材料和仪器,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活动。
(二)实验探究活动的心理过程
(三)实验探究活动的类型
证实实验活动 证伪实验活动
二、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
确定的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目标
1.活动准备 2.教师主导的示范实验 3.教师指导下的幼儿自主实验 4.教师总结
三、实验探究活动的指导
1. 指导幼儿提出假设 2. 指导幼儿实验,检验假设 3. 指导幼儿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4. 激发新的疑问,引发进
实验探究教学反思

实验探究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教学领域,实验探究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对实验探究教学进行反思和探讨,旨在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实验探究教学反思的背景和意义实验探究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的背景是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学生思维训练、兴趣无法得到充分调动等。
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探究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考能力。
此外,实验探究教学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实验探究教学的优势和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有以下几个优势: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实验探究教学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然而,实验探究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 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有限。
部分学校或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一些实验探究。
2. 实验探究过程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难度。
3. 实验探究教学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和组织,甚至可能需要额外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三、提高实验探究教学效果的策略针对实验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1. 加强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七)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1·江苏卷,21改编)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有() A.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沸水浴条件下,脱氧核苷酸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
C.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2.(2011·福建卷,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3.(2012·福建卷,3)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
4.(2011·天津卷,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 g/mL的蔗糖溶液
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右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5.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
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图①由甲转换乙时,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B.图②两个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将弯向同一方向
C.图③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要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D.图④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6.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a~d代表试管,①~⑥代表实验步骤。
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误的是()
a b c d
①淀粉溶液2 mL 蔗糖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唾液淀粉酶溶液2 mL
②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③将c试管中的溶液倒入a试管、将d试管中的溶液倒入b试管,保温5 min
④50~65℃温水中水浴加热10 min
⑤加入现配的斐林试剂溶液2 mL
⑥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A. 淀粉酶的用量属于自变量
B.②和④会影响酶的活性
C.②的温度、④的加热时间设置错误
D.④和⑤的顺序有误
7.一位同学探究NaHS溶液对柳条不定根发生以及其生长的影响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下图。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0.1~1 mmol/L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均有促进作用
B.0.6 mmol/L的NaHS溶液抑制柳条生根而促进其根的生长
C.NaHS溶液促进柳条不定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一定是0.2 mmol/L
D.一定浓度范围内的NaHS溶液对柳条生根和根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8.为了解某种特定激素对小龙虾行为反应的影响,你认为下列不恰当的操作是() A.将小龙虾按性别分成两组,雄性组注射该激素,雌性组作为对照
B.随机分配小龙虾作实验组和对照组,使两组的性别比例大体一致
C.实验组注射特定激素,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激素溶液的溶剂
D.实验组与对照组应置于相同环境下饲养,喂养等量的饲养
9.下列有关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血球计数板统计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来探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B.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C.用绿光作光源来探究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D.用排除了微生物的土壤作实验组来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0.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
B.在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的实验中,正方体琼脂块的体积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插条生根数是因变量
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
1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B.用动物膀胱细胞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12.(2012·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吡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13.(20分)(2011·大纲全国卷,33)为探究不同条件对叶片中淀粉合成的影响,将某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然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平均分成8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
一段时间后,检测叶片中有无淀粉,结果如下表。
编号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处理葡萄糖溶液浸泡,
溶液中通入空气
葡萄糖溶液浸泡,溶
液中通入CO2和N2
馏水浸泡,水中
通入空气
蒸蒸馏水浸泡,水中
通入CO2和N2光照黑暗光照黑暗光照黑暗光照黑暗
检测结果有淀粉有淀粉有淀粉无淀粉
有淀
粉
无淀
粉
有淀粉无淀粉
回答问题:
(1)光照条件下,组5叶片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淀粉;叶肉细胞释放出的氧气来自于________的光解。
(2)在黑暗条件下,叶片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组别是______________。
(3)组2叶片中合成淀粉的原料是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_,后者是通过________产生的。
与组2相比,组4叶片无淀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组7的蒸馏水中只通入N2,预期实验结果是叶片中________(有、无)淀粉。
14.(20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科学家在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中所做的一个实验。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②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接种的菌种见图中文字所述);
③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发现在第4组培养装置中有S型菌落。
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转化作用的是DNA。
请利用DNA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促进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用具:R型菌、S型菌、DNA酶、蒸馏水、制备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①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步:从S型细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将其均分为三组,标记A、B、C,请将处理方法填写在表格中;
编号 A B C
处理方法不加任何提取物
第三步:将R型细菌分别接种到三组培养基上;
第四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②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下列问题: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以细菌为实验材料主要是由于细菌具有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写出两点)
②艾弗里实验最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艾弗里实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种)
答案
1.C2.C3.C4.A5.C6.A7.D8.A9.A10.C11.A12.C 13.(1)光合H2O(2)组2和组6(3)葡萄糖ATP有氧呼吸组4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淀粉的合成缺少ATP(4)无
14.(1)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①B组: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 C组: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DNA和DNA酶②A、C两组培养装置中未出现S型菌落,B组培养装置中出现S型菌落③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NA(3)①结构简单、繁殖快②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物质分开进行实验
③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