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氯气化学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篇一」关于化学教案氯气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的性质,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氯气的知识。

[板书]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节课所观察到的和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易液化(3)密度比空气大(4)能溶于水[过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来分析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反应。

[设问]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可提醒学生在学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时所学到的例子)[答]氯气可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也可和非金属H2反应生成氯化氢。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设问]从前面碱金属的知识我们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对于性质不活泼的金属,氯气是否也能与其反应呢?(展示铜丝、回忆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演示实验4—1,铜在氯气中的燃烧)[讲解]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棕黄色的烟是CuCl2固体小颗粒。

CuCl2溶于水可因为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分别呈现出绿色和蓝色。

[板书][提问]写出Cl2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谁是氧化剂?[学生活动][板书][讲解]铁比铜更易和氯气反应,由于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所以,当其和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总是高价氯化物。

[设问]①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时,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为什么?(通常条件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②氯气能与镁、铝反应吗?如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预测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铜相比如何?[过渡]初中我们学过氯气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它们反应时的现象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试即知。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一、设计思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

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材解读与分析“氯气的性质”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

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性质;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氯气的性质

教学设计方案氯气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在水中溶解的原理和反应;(3)了解氯气的用途和安全隐患。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氯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 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2)与金属反应:Cl2 + 2Na = 2NaCl(3)与有机物反应:Cl2 + CH4 = CH3Cl + HCl3. 氯气的用途:消毒、漂白、合成氯碱、农药、制冷剂等。

4. 氯气的安全隐患: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氯气的性质。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氯气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氯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2. 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2)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3. 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1)通过实验演示氯气与水、金属、有机物的反应;(2)分析反应原理,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4. 讲解氯气的用途(1)介绍氯气的消毒、漂白、合成氯碱、农药、制冷剂等用途;(2)强调氯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讲解氯气的安全隐患(1)分析氯气的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强等特点;(2)强调氯气的安全隐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6. 课堂小结(1)总结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安全隐患;(2)引导学生关注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环保意识。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一、氯气的基本性质1. 外观和气味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类似于漂白粉或游泳池中的气味。

2. 密度和相对分子质量氯气的密度为3.214 g/L,相对分子质量为70.90 g/mol。

3. 溶解性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每升水中只能溶解0.9克氯气。

4. 稳定性氯气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气体,但在高温或高压下会分解。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1. 氯气的氧化性氯气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将许多物质氧化成高价态。

例如,氯气可以将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2+ + Cl2 → Fe3+ + 2Cl-2. 氯气的还原性氯气也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被一些物质还原成氯化物。

例如,氯气可以被亚硫酸钠还原成氯化钠:Cl2 + 2Na2SO3 + H2O → 2Na2SO4 + 2HCl3. 氯气的反应性氯气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例如:•与氢气反应生成氢氯酸:H2 + Cl2 → 2HCl•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NH3 + Cl2 → NH4Cl•与水反应生成氢氯酸和次氯酸:Cl2 + H2O → HCl + HClO三、氯气的应用1. 漂白剂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用作漂白剂,例如漂白纸张、织物、木材等。

2. 消毒剂氯气可以杀死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因此可以用作消毒剂,例如消毒水、游泳池消毒剂等。

3. 制药工业氯气可以用于制造许多药品,例如氯霉素、氯化钾等。

4. 金属加工氯气可以用于金属加工,例如用于钢铁生产中的炼钢和炼铁过程。

四、安全注意事项1. 氯气的毒性氯气具有很强的毒性,吸入过量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

2. 氯气的火灾危险性氯气是一种易燃气体,与火源接触会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在使用氯气时要注意防火。

3. 氯气的存储和运输氯气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

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泄漏和事故发生。

五、教学建议1. 实验教学可以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氯气的性质和危险性,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3)学会使用氯气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碱、金属等反应;(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氯气的制备方法;(3)氯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原理;(2)氯气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氯气发生器;(2)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仪器;(3)化学试剂:浓盐酸、碱石灰、金属等。

2. 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2)实验操作视频;(3)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氯气的发现历史;(2)提问:氯气有什么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教学内容:(1)氯气的制备方法;(2)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等);(3)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金属等反应)。

3. 实验操作:(1)演示氯气的制备过程;(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氯气的性质;(2)讨论氯气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提出课后探究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3. 查阅资料,了解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氯气在生活和环境中的认识。

氯气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观察和阅读史料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从物质分类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切入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氯气的化学性质、交流分享整体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流程:
四、板书计划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氯气——活泼的黄绿色气体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扇闻法,易液化,密度小于空气,溶解性约1:2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

(2)学生能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水、碱的反应。

(3)学生能够理解氯气的氧化性,学会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氯气的使用和排放需要严格控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水、碱的反应。

(2)氯气的氧化性及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过程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2)氯水成分的探究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集气瓶、烧瓶、导管、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浓盐酸、二氧化锰、铁丝、铜丝、氢气、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淀粉碘化钾试纸、新制氯水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氯气泄漏事故的新闻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氯气的性质。

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能了解到氯气有哪些危害?为什么氯气会造成这样的危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氯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氯气,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强调闻气体气味的正确方法)。

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3、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演示实验:分别将铁丝、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氯气在反应中的作用(体现氧化性)。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演示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其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氯气为什么是黄绿色的气体?(二)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1)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1)演示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3.氯气与水的反应(1)演示实验:将氯气通入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氯气能与水反应?(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列举氯气的化学性质。

2.请学生书写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方程式。

(四)课堂小结2.强调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非金属、水反应。

(五)作业布置1.复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2.书写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了氯气与水反应了氯化氢和次氯酸,那么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其实,这个反应中氯气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它氧化了水中的氢原子,了氯化氢,同时氯气的一部分被还原,了次氯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氯气化学性质教案】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演示实验]
[现象]
[板书]
[讲解]
[讨论]
第一节氯气(第二课时) 1、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3、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1、氯气与水和碱的反应 2、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及装置 3、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次氯酸、次氯酸盐性质 2、氯气除杂及尾气处理实验探索法、对比法、讲述法 1、对比:氯气与干燥的红色纸条、湿润的红色纸条反应 2、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4、氯离子检验 1、铜与氯气反应有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2、氯气与氢气反应条件不同,有何不同现象?氯气与干燥的红色纸条、湿润的红色纸条反应干燥的氯气不能使红色纸条褪色,湿润的氯气可以使红色纸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物有漂白性。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3、与水反应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使红色纸条褪色的物质叫次氯酸,它是一种弱酸。

Cl 2+H2O =HCl+ HClO 次氯酸有何重要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①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也可做漂白剂;②不稳定性光照 2HClO === 2HCl +O 2
[板书]
[分析]
[讨论]
[学生写]
[演示1]
[思考]
[板书]
[设问]
[板书]
[设问]
[补充实验]
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分子 H 2O 、Cl 2、HCl O H 2O ---- 离子 H + 、Cl 、Cl O 、O H H +、 Cl同学们知道氯气有毒的,抗战时期敌人曾向我方放毒。

毒性的机理正是氯气能与生物体内的水发生
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HCI 和强氧化性的 HClO 。

可以使机体的活性蛋白质变性。

从而杀死机体细胞。

要“消毒”就是改变有毒的物质使之成为无毒物质。

如何除毒?待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可用碱,比如用NaOH 来中和HCL HCLO,使之成为盐。

事实上,人们是不会用NaOH 来防毒的,因为本身也具有强腐蚀性,而是用经济易得的石灰水。

4、与碱反应 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 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振荡。

现象:黄绿色迅速褪去 [然后请同学欣赏 __元帅在淮海战役时编写的防毒歌 ] 阵地准备石灰水,肥皂毛巾带身边,发现敌人放毒气,手巾纵横叠六道,上面撒上石灰水,皂水用来更保险,撒好蒙住口和鼻,毒气不能往里钻。

这也是生产漂白粉的原理。

其防毒原理同学们可以比着Cl 2与NaOH 反应的方程式来写。

2Cl 2+2Ca(OH)2=CaCl 2+
Ca(ClO)2+2H 2O 利用这一原理,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碳乳作用制成漂粉精和漂白粉,它们的主要成份是CaCl 2和Ca (ClO)2(次氯酸钙)漂白粉或漂粉精漂白的原理是什么?如何保存? Ca(ClO)2CaCO 3
空气中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 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次氯酸盐是否也有漂白作用?(间接?直接?) 1、NaClO 的漂白。

2、 NaClO 溶液+酸后的漂白性
[讲解]
结合性质
[学生] HClO 不稳定所以需要转化为次氯酸盐而次氯酸盐本身没有漂白性,加酸后有HClO 生成,所以可用作漂白,只要增大空气的接触面,H 2CO 3能把HClO 生成出来(H 2CO 3酸性比HClO 强)就有漂白性。

5、氯气的用途杀菌、消毒、制漂白粉。

[演示]
[过渡]
[学生上台
做实验 ]
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套完整的制气装置包括:气体发生、气体净化、气体收集、气体干燥、气体性质尾气处理。

1、气体发生原理: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仪器、装置: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 2、气体净化因为混有HCl 、H 2O 而HCl 极易溶于水,Cl 2也溶于水,可用饱和食盐水净化。

3、气体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4、气体干燥(Cl 2是酸性气体)用浓硫酸干燥(或P 2O 5) 5、尾气吸收 Cl 2+2NaOH =NaCl +NaClO +H 2O 在初中我们了盐酸的检验,对于可溶性氯化物如何检
验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盐酸中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氯离子检
验被检验溶液滴加试剂现象再加试剂现象稀盐酸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NaCl 溶液 +AgNO3溶液白色沉淀 +HNO3 白色沉淀 Na
2CO 3溶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放出气体检验方法:用酸化的AgNO 3溶液检验Cl -,现象:是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有Cl -。

离子方程式: Ag ++Cl -=AgCl ↓ 2Ag ++CO32-=Ag2 CO 3↓ Ag 2CO 3+2H+=2Ag++ CO2 +H 2O
[ 练习 ]
[ 思考 ]
[ 作业 ] 1、氯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H ( Cl2(( 2、有关Cl -的检验正确的是:()①在KClO 3溶液中加入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在AgNO 3溶液中加入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Cl -③在AgNO 3溶液中加入某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是NaCl 溶液
[板书设计] 第一节氯气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3、与水反应
Cl 2+H2O =HCl+ HClO
HClO 强氧化性
HClO 不稳定性
4、与碱反应
Cl 2+2NaOH=NaCl+ NaClO+H2O 2Cl 2+2Ca(OH)2=CaCl2+
Ca(ClO)2+2 H2O Ca(ClO)2+CO2+H23 +2HClO
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气体发生
原理:MnO 2+4HCl(浓) =MnCl 2+2 H2O ↑ + Cl2 装置如图 2、净化、收集、干燥及处理
四、Cl -的检验
加酸性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Cl - Ag ++Cl -=AgCl ↓
2Ag ++CO32-=Ag2 CO 3↓
Ag 2CO 3+2H+=2Ag++ CO2+H 2O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