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教案:《氯气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氯气的物理特性和危害性,并教会防护措施。

2.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聚氯乙烯管、石英管、氢氧化钠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制备装置、集气瓶等。

实验物品:氯化钠、稀盐酸。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介绍氯气的基本情况,强调氯气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2.启发学生思考:氯气在实验中的应用有哪些?它对人体有何危害?二、实验展示(15分钟)1.实验内容: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2.实验步骤:a.将氯化钠和稀盐酸加入氯气制备装置中。

b.收集制备的氯气,并通入聚氯乙烯管中。

c.将氯气通过石英管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观察氯气的变化。

3.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变黄,观察到气泡产生,气体上升,有刺激性气味。

三、实验探究(30分钟)1.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让学生思考:氯气发生什么反应产生气泡?四、理论总结(1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a.氯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氯气比空气重,用水盛浸会上升。

2.引导学生总结氯气的化学性质:a.与氢气反应:2HCl+Cl2→2HClb.与氧气反应:2Cl2+O2→2Cl2Oc.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五、应用领域(10分钟)1.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广泛应用:a.用作消毒剂:氯气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常用于消毒。

b.用于制备化学品:氯气是制备氯化物、氢氧化钠等化学品的重要原料。

c.用于制备有机化合物:氯气可被用来制备氯代烃等有机化合物。

2.提醒学生注意: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使用时需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接触。

六、实验操作(20分钟)1.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安全措施,如佩戴护目镜、实验台上保持干净等。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

教资高中化学氯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3. 能够解释氯气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氯气的制备及应用;3. 氯气的危害与防护。

三、教学内容:1.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 化学性质: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等。

2. 氯气的制备方法- 工业制备:电解食盐水;- 实验制备:盐酸与过氧化氢反应、氯化亚铜与硫酸反应等。

3. 氯气的应用领域- 工业上用于生产塑料、药品、杀虫剂等;- 水处理领域用于消毒;- 实验教学中可用于气体收集等。

4. 氯气的危害及防护- 氯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较大危害; - 防护措施:避免接触、做好通风、穿戴防护装备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氯气的性质、制备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基本知识;2. 实验法:进行氯气的实验制备和气体性质的观察,增加学生实践经验;3. 案例分析法:通过氯气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氯气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五、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等形式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 实验评价:对学生进行气体实验操作的评价,检查学生实验技能。

六、教学反馈:1.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2. 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七、教学扩展:1. 让学生研究氯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面;2. 组织学生进行氯气危害与防护方面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以上为高中化学教资《氯气的性质及应用》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

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高一化学《氯气的性质》教案设计「篇一」关于化学教案氯气第二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气的性质,本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氯气的知识。

[板书]一、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节课所观察到的和学到的知识,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总结][板书]1.氯气的物理性质(1)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2)易液化(3)密度比空气大(4)能溶于水[过渡]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结构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请大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来分析和预测氯气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板书]2.氯气的化学性质[讲解]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从而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跟许多金属、非金属及化合物发生反应。

[设问]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氯气能和哪些物质反应?(可提醒学生在学习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时所学到的例子)[答]氯气可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也可和非金属H2反应生成氯化氢。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氯气与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板书](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设问]从前面碱金属的知识我们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对于性质不活泼的金属,氯气是否也能与其反应呢?(展示铜丝、回忆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演示实验4—1,铜在氯气中的燃烧)[讲解]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棕黄色的烟是CuCl2固体小颗粒。

CuCl2溶于水可因为溶液浓度的大小而分别呈现出绿色和蓝色。

[板书][提问]写出Cl2和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谁是氧化剂?[学生活动][板书][讲解]铁比铜更易和氯气反应,由于氯气的氧化性较强,所以,当其和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总是高价氯化物。

[设问]①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时,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为什么?(通常条件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②氯气能与镁、铝反应吗?如能,写出反应方程式,并预测其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铜相比如何?[过渡]初中我们学过氯气能和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它们反应时的现象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试即知。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一、设计思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

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材解读与分析“氯气的性质”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

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性质;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5篇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5篇

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高中高一化学教案范文:氯气精选5篇(一)教案内容:氯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氯气的制备方法。

2. 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氯气的制备和应用。

2. 氯气的毒性和危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氯化钠、浓硫酸、漏液瓶、氯气收集装置等。

2. 教学资料:氯气的物化性质介绍、氯气的制备方法与应用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开展讨论:什么是氧化剂?什么是还原剂?氯气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点燃肉眼可见的物质。

2. 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如氯气可以通过氯化钠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

3. 讲解氯气的应用,如氯气可以用于消毒、漂白剂制备和有机合成等方面。

三、实验演示(20分钟)进行氯气的制备实验,演示制备氯气的实验过程并收集氯气。

四、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并进行报告。

五、问题解答(10分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学生可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可开展有关氯气的实验,如氯气的鉴别实验、氯气的危害实验等,加深学生对氯气的认识和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氯气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如氯气在消毒和净化水源中的作用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能准确描述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氯气相关的问题。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氯气的性质教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氯气的基本性质;2. 掌握氯气的形成、颜色、臭味、溶解性等性质。

二、学习内容:1. 氯气的形成原理: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2. 氯气的颜色和形状: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呈现为气态状态;3. 氯气的臭味:氯气具有刺激性的刺鼻味道;4. 氯气的溶解性:氯气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氯化氢。

三、教学过程:1. 介绍氯气的形成原理: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取氯气。

详细解释电解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理解电解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而氯气即是产生的化学物质之一。

2. 展示氯气的颜色和形状:展示一瓶装有氯气的实物,并告诉学生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处于气态状态,让学生观察并亲自体验。

3. 解释氯气的臭味:告诉学生氯气具有刺激性的刺鼻味道,并向学生说明氯气的臭味是由其具有强氧化性引起的。

4.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展示氯气的溶解性。

教师可以使用装有氯气的瓶子,通过导管将氯气通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氯气的溶解过程,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结合探究性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新的实验,探究氯气的其他性质,如密度、燃烧性等。

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进行同伴评价;3.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评价学生对于氯气性质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延伸:1.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氯气的应用领域,如水处理、消毒等;2.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有关氯化物的知识,进一步拓展对于氯气性质的认识。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展示实物、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氯气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感受和亲自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

《氯气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制备方法;(3)学会使用氯气进行实验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物理性质;(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水、碱、金属等反应;(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氯气的制备方法;(3)氯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反应原理;(2)氯气实验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1)实验室用氯气发生器;(2)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仪器;(3)化学试剂:浓盐酸、碱石灰、金属等。

2. 教学资源:(1)教材、课件;(2)实验操作视频;(3)相关论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氯气的发现历史;(2)提问:氯气有什么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教学内容:(1)氯气的制备方法;(2)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溶解性等);(3)氯气的化学性质(与水、碱、金属等反应)。

3. 实验操作:(1)演示氯气的制备过程;(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氯气的物理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4. 总结与拓展:(1)总结氯气的性质;(2)讨论氯气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提出课后探究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3. 查阅资料,了解氯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氯气在生活和环境中的认识。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

《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其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氯气为什么是黄绿色的气体?(二)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1)演示实验: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铜丝在氯气中能燃烧?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1)演示实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氢气在氯气中能燃烧?3.氯气与水的反应(1)演示实验:将氯气通入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反应?(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氯气能与水反应?(三)巩固练习1.请学生列举氯气的化学性质。

2.请学生书写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方程式。

(四)课堂小结2.强调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金属、非金属、水反应。

(五)作业布置1.复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2.书写氯气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方程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掌握了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氯气与水的反应机理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了氯气与水反应了氯化氢和次氯酸,那么这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2.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其实,这个反应中氯气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它氧化了水中的氢原子,了氯化氢,同时氯气的一部分被还原,了次氯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气的性质”教案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重庆发生有毒气体——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等有关氯气的图片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2分钟)
[多媒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用氯气制造的毒气弹(180吨液态氯气)。

一阵黄绿色的云雾飘过后,英法联军人人感到胸闷气短,40
分钟后约有1.5万人中毒,5000多人死亡。

造成英法联军5000多名士兵中毒死亡,战场周围的大量野生动物也因为中毒相继死去。

但是,群兽中唯独野猪安然无恙。

于是,专家迅速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发现当野猪嗅到强烈刺激的气味后,就习惯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颗粒疏松的泥土,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野猪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赐予的防毒工具,在这场化学战中幸免于难。

于是,科学家们不久后就仿照猪嘴的外形设计,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3分钟)
[过渡]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氯气有什么性质,毒性机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和手段
一、[展示]:一瓶新制氯
气,由学生表述氯气的物
理性质。

(6分钟)
[介绍]:推测物理性
质的方法:看、闻、尝\

[归纳]:物理性质
气味(闻),熔沸点、密度、溶解性等(通过一定操作——测),毒性
[提问]:遇到氯气扩散,该如何进行防御? 学生观察,表述:
△黄绿色气体——通过展
示“看”
△毒性——通过展示的多媒
体“看”
△有刺激性味——通过“闻”
(扇闻法)
△密度比空气大——通过氯
气的收集方法或相对分子量
△可溶于水——在氯气中注
入水看溶液的颜色
黄绿色气体
学生讨论:向地势高处躲避、湿
布捂住口鼻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渗透热爱科学的思想和奉
献科学的精神
演示实物,培养学生的观
察、表述能力。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质的掌
握方法。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探究
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能学以致用,开拓创新思
维。

同时渗透生命教育
二、[探究]根据氯原子的结构及反应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推测氯气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4分钟)
氯气具有氧化性,应该可以和什么物质反应? 1.学生讨论、思考
2.学生回答关于氯原子的结构、
推则性质
分析原子结构:氯原子的最外电
子层上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
中极易得一个电子形成8电子
稳定结构而显示-1价,故氯气
有强的氧化性
培养学生利用原子结
构推断性质的化学思想。

理论推测氯气的化学
性质,引发学生探究的强
烈欲望。

闻氯气的方法是:
1、[演示]铁丝在氯气中燃
烧:Cl2与Fe在燃烧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先看实验1)(5分钟)
请大家写出铁与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方程式;[问]氯气虽能和铁反应,但我们贮存氯气时(此时,氯气以液态存在,即液氯),却用主要成分是铁的钢瓶,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铜在氯气中燃烧(多媒体)
[讲解]大家看到的棕色浓烟是CuCl2固体小颗粒分散在集气瓶中所致。

CuCl2溶于水时因所得溶液的浓度大小不同而会分别呈现出黄绿、绿、蓝等颜色。

(5分钟)
[板书]Cu+Cl2==CuCl2 [探究]:氯气能否和Na,Al金属,又是否能和反应?为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探究,得知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一般与金属形成高价态金属氯化物,同时在加热条件下还可以与金,铂等极不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

3、[演示]:(6分钟)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见光爆炸。

(多媒体)
[讲解]实验时在瓶口观察到的白雾就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之故。

此反应也是工业制盐酸的主要反应。

[提问](1)为什么氢气,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表述:
棕褐色的烟
2Fe + 3Cl2=2FeCl3
原因:学生思考
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
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故可用钢
瓶储运液氯。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剧烈
燃烧,冒出大量棕色的烟,向集
气瓶中注水后,浓烟消失,得到
绿色溶液
现象:安静的燃烧,火焰呈
苍白色,瓶口有白雾产生
H2+Cl2=====2HCl
学生思考,回答:
氢气与氯气混合光照:释放
培养学生观察,表述能力。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综合,发散,
收敛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思考,整理
形成氯气的强氧化性的正
确认识,并进一步建构氯
气和金属反应的一般规
律。

使探究教学真正发挥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
用。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知识
迁移能力,应用知识能力。

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方法
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认识事物总是在
不断发展的。

培养科学抽象,归纳能力。

强化记忆,突出重点。

点燃
[课后总结]:1、由于氯气有毒,将本节课学习氯气性质的内容由实验室改为多媒体减少了危险,并且多媒体演示直观、现象清晰,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2、本节课教法灵活,学生学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