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氯气的性质 学案(含答案)
2.2.1氯气的性质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2.1氯气的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验证的认知模型;(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3)通过微观动画深入探究氯气的性质,培养学生宏微观结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利用微视频和数字化传感器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在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学生化学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为社会服务意识。
(4)通过介绍含氯消毒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广泛应用、设计氯气泄漏处理方案,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使资源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体会化学对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评价目标】(1)通过氯气与水反应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动画展示,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其反应本质的认识水平,实现从宏观辨识到微观探析的转变历程;(2)通过对氯水中漂白成分的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水平;(3)通过微视频展示用数字化传感器信息化技术探究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诊断并发展学生化学技术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科学创新和为社会服务意识;(4)通过对含氯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5)通过含氯消毒剂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应用的介绍和对氯气泄漏处理方案的讨论与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次氯酸的化学性质;难点:氯气和碱的反应,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学环节二、氯气的物理性质矿泉水瓶变瘪。
【展示】液氯气化视频教学环节三、氯气与水的反应【提问】氯气能溶于水,氯气溶于水只是单纯的物理溶解吗?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你能预测反应的产物吗?【追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盐酸呢?【讲解】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氯气与水反应还有另一种物质中元素化合价升高,那就是次氯酸中的氯元素。
专题2.2.1 氯气的性质高一上学期必修第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 1 )能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
( 2 )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观点预测并解释氯气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
( 3 )以氯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线索,建立含氯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了解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 4 )通过含氯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学习,感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体会化学对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 5 )了解氯气的发现史, 学习科学家的研究精神及勤于钻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分析]氯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具有多种化合价,可以形成食盐、漂白粉等多种含氯化合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物质比较熟悉。
因此,教材在本节以学生不熟悉的氯气为主线,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等内容,将含氯化合物穿插在其中进行介绍,让学生在重点学习氯气单质的过程中,关注这些含氯元素物质间的转化,引导学生建构不同价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形成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氯气的知识结构来看,重点介绍氯气的强氧化性,并引导学生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对反应的产物进行预测、探究,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强化证据推理意识。
从内容的选取看,重视氯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价值,如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84消毒液、漂白粉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毒剂和漂白剂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
氯气有毒又有用的编写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知识并正确运用,才能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而发展社会参与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
本节教材以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为载体,建构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后续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建构。
难点:氯气分别与水、氢氧化钠的反应。
氯气性质学案

§2.1.2氯气的性质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2.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掌握漂白粉的制法,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二)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运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再对学习素材进行比较分析与归纳概括,使学生从中不断获取新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通过对氯气性质推测、实验验证,进而进行分析,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3.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2.氯气与水反应及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设计:【引入】有没有同学知道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化学战?1.物理性质氯气呈色,有气味的有毒气体(思考:如何闻氯气的气味),易液化形成,“液氯”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的氯气。
2.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与铁反应: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即氯化铁晶体,注入少量水后成为色的溶液。
写出方程式: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起反应,因此,可以用钢瓶储运液氯,钢瓶瓶身的颜色也是黄绿色,瓶体上的字用黄色标注。
与铜反应:红热的铜在氯气里剧烈燃烧,使集气瓶里充满的烟,这种烟实际上是氯化铜的微小晶体造成的。
氯化铜溶于水后,溶液呈蓝绿色。
溶液的浓度不同,溶液的颜色有所不同。
方程式: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
与钠反应:钠能在氯气中剧烈燃烧,火焰呈,并产生白色的烟,即氯化钠晶体,方程式:我们用“烟”来描述固态物质。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试卷讲义 2.2.1 氯气性质(精练)(解析版)

2.2.1 氯气的性质与制取(精练)题组一氯气的物理性质1.(2022·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是无色气体B.可用于自来水消毒C.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D.H2在Cl2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答案】B【解析】A.氯气常温下是黄绿色的气体,A说法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B说法正确;C.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说法错误;D.H2在Cl2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D说法错误;答案选B。
2.(2022·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实验室中制取的下列气体中,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A.N2B.Cl2C.C2H4D.NO【答案】B【解析】A.N2密度与空气相接近,采用排水法收集,故A不符合题意;B.Cl2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故B符合题意;C.C2H4密度与空气相接近,采用排水法收集,故C不符合题意;D.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采用排水法收集,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Cl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3.下列关于2A.密度比空气大B.是黄绿色无气味的气体C.有毒D.可与NaOH溶液反应【答案】B【解析】A.Cl2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空气平均分子质量大,故密度比空气大,A正确;B.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错误;C.氯气为有毒气体,C正确;D.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NaClO、H2O,D正确;故答案选B。
4.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一旦遇到少量氯气泄漏,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人群向低处疏散B.人群朝逆风向疏散C.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D.向泄漏地点撒石灰【答案】A【解析】A.氯气有毒,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人群向高出疏散,故A错误;B.一旦遇到少量氯气泄漏,人群朝逆风向疏散,故B正确;C.氯气有毒,能够与碱反应被碱吸收,所以一旦氯气泄漏,人群应用浸有肥皂水的毛巾捂住口鼻,减少对氯气的吸入,故C正确;D.氯气有毒,能够与碱反应被碱吸收,向泄漏地点撒石灰,故D正确;故选:A。
第二节 第1课时 氯气的性质学案及课堂检测

第二节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促进“科学探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知识梳理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1)虽然氯气有毒,但仍可闻氯气的气味,方法是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2)发生氯气泄漏时,污染区的居民应向低洼处转移()(3)收集氯气时,可根据集气瓶内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来检验是否收集满()(4)充满氯气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20 mL水,盖好瓶盖,用力振荡,矿泉水瓶会变瘪()(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也可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2)×(3)√(4)√(5)×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实验操作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2)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3)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
提醒 (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如2P +3Cl 2=====点燃2PCl 3等。
(2)若将H 2与Cl 2混合点燃或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
(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必须有氧气参与( )(2)铁丝在少量的Cl 2中燃烧可生成FeCl 2( )(3)纯净的H 2在Cl 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 )(4)Cu 在Cl 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若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振荡,可得到棕黄色溶液( )答案 (1)× (2)× (3)√ (4)×三、氯气与水的反应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 2+H 2O===HCl +HClO 。
2020-2021学年化学新教材人教必修第一册学案:第2章第2节课时1氯气的性质含解析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课时1氯气的性质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通过实验探究Cl2、HClO、次氯酸盐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证据推理”的核心素养。
2.建立含氯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3.了解Cl2的主要用途和发现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一、氯气的用途与物理性质1.氯的存在:氯是一种重要的“成盐元素”,自然界中除了以NaCl、MgCl2、CaCl2等形式大量存在于海水中,还存在于陆地的盐湖和盐矿中。
2.氯气的主要用途:主要的化工原料,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农药、染料和药品等,也可生产漂白液和漂白粉等。
3.氯气的物理性质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熔点为-101℃,沸点为-34.6 ℃,密度为3.214 g·L-1,比空气的密度大。
25 ℃时,1体积水可溶解2体积Cl2,其水溶液称为氯水。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了Cl2,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确认为Cl2。
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l2是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强氧化性。
1.Cl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与钠反应:2Na +Cl 2=====△2NaCl 。
(2)与铁反应:2Fe +3Cl 2=====△2FeCl 3。
(3)与铜反应:Cu +Cl 2=====△CuCl 2。
微点拨:氯气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把变价金属(如Fe 、Cu)氧化到最高价。
2.氯气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1)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2)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
(3)HCl 溶于水形成盐酸。
物质燃烧一定有O 2参加吗?如何定义燃烧?[提示] 物质燃烧不一定有O 2参加。
高中化学 2.1氯气的性质学案1苏教版必修1

氯气的性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学习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学习难点】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课前预习】氯气的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氯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一般易电子,所以氯元素的一种典型的元素,由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氯元素只能以态存在。
【知识新授】一、氯气的物理性质[情景设计1]观察一瓶氯气,归纳出氯气的物理性质[问题解决1]1.如何闻氯气的气味?2.Cl2易液化形成“液氯”,“液氯”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氯气的称为氯水。
氯水因溶有氯气而显色。
[问题解决2]1、分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结构稳定吗?2、氯原子如何达到稳定结构?表现了氯气的什么性质?二、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的非金属单质,能与多种和直接化合。
[实验探究1]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⑴铁丝在氯气中燃烧⑵铜丝在氯气中燃烧⑶钠在氯气中燃烧1、氯气与金属的反应注意:铁有和两种价态,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铜有和两种价态,铜与氯气反应只生成结论:这说明氯气与具有可变价态的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高”或“低”)价态的金属氯化物。
2、氯气与非金属的反应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火焰,瓶口有白雾产生。
方程式:。
通过此反应也说明了燃烧(“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注意:氢气与氯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迅速化合而爆炸。
[实验探究2]:分别将干燥和湿润的红纸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现象:结论:3、氯气与水的反应反应方程式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反应既又可以向进行,这样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问题解决3]:请你设计实验去验证反应生成的产物?H+ 的检验:Cl- 的检验:HClO的检验:补充:次氯酸的性质:⑴.弱酸性:次氯酸是一种酸,属于电解质。
⑵.不稳定性:在条件下分解速率加快,反应方程式为⑶.强氧化性:(漂白、杀菌作用)①次氯酸能使某些有机色素和染料。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2.2.1氯气的性质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会中毒死亡。
【师】请继续结合材料1思考氯气的溶解性怎样,能否设计实验来证明呢?[实验]针筒吸气和水(探究溶解性)1.显示装有40 mL氯气的针筒2.用针筒抽取10 mL水,立即显示,氯气与水共约50 mL3.充分振荡,显示氯气和水约30 mL[结论]氯气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师】请同学们画出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推测氯原子的性质。
[结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具有强氧化性。
[师]结构决定性质,氯原子很活泼,易与另一个原子结合成双原子分子,氯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因此,Cl2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极强的氧化性。
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2.氯气的化学性质[师]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金属氯化物。
如,钠、铁、铜等都能在氯气中燃烧。
(1)与金属反应[演示实验]实验步骤:铜在氯气中燃烧,燃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白烟。
2Na+Cl2=====点燃2NaCl板书设计氯气的性质一、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能溶于水,易液化(称为“液氯”),密度比空气大2.氯气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的烟) 2Na +Cl 2=====点燃2NaCl(白烟) 2Fe +3Cl 2=====点燃2FeCl 3注:氯气能和大多数金属直接化合(Au 、Pt 除外),与具有可变价金属化合时均能得到最高价化合物(2)与非金属反应H 2+Cl 2=====点燃2HCl(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 H 2+Cl 2=====光照2HCl(爆炸)燃烧反应: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可以叫做燃烧,燃烧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4).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水、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2NaOH+Cl2===NaCl+NaClO+H2O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氯气的性质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
第第11课时课时氯气的性质氯气的性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氯元素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具有强氧化性。
2.通过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促进“科学探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氯元素的原子结构.氯气的物理性质1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存在2氯气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毒性溶解性黄绿色气体刺激性气味有毒1体积的水溶解约2体积的氯气1虽然氯气有毒,但仍可闻氯气的气味,方法是用手轻轻在集气瓶瓶口扇动,使极少量氯气飘进鼻孔2发生氯气泄漏时,污染区的居民应向低洼处转移3收集氯气时,可根据集气瓶内是否充满黄绿色气体来检验是否收集满4充满氯气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20mL水,盖好瓶盖,用力振荡,矿泉水瓶会变瘪5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也可用排水法收集答案12345
二.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与钠反应2NaCl22NaCl产生大量白色烟与铁反应2Fe3Cl22FeCl3产生大量棕褐色烟与铜反应CuCl2CuCl2产生大量棕黄色烟氯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大多数金属化合,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1实验操作在空气中点燃氢气,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
2实验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3化学方程式H2Cl2点燃2HCl。
提醒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如2P3Cl2点燃2PCl3等。
2若将H2与Cl2混合点燃或强光照射会发生爆炸。
1燃烧是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必须有氧气参与2铁丝在少量的Cl2中燃烧可生成FeCl23纯净的H2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4Cu在Cl2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若反应后,向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振荡,可得到棕黄色溶液答案1234
三.氯气与水的反应1常温下,氯气的水溶液称为氯水,溶于水的部分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
2漂白原理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有色布条不褪色干燥的Cl2无漂白作用有色布条褪色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有色鲜花褪色在有H2O存在的条件下,Cl2有漂白作用氯气溶于水能杀菌.消毒及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了HClO。
3次氯酸的性质1次氯酸是易溶于水的弱酸,比碳酸酸性弱,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成离子形式。
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2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O光照2HClO2。
3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氧化性比氯气强,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还可以用作漂白剂。
4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时,因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有机氯化物对人体有害,所以要严格控制饮用水中氯的含量,并开始使用二氧化氯ClO
2.臭氧等新的自来水消毒剂。
1氯水和液氯成分一样,都是混合物2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故氯水中无Cl2分子3湿润的有色布条遇Cl2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4Cl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的现象是先变红后褪色答案1234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3盛有氯水的试管中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过一会儿,溶液的颜色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
________。
5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_______。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__________,放出的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溶液的酸性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所以实验室的氯水应该用________色瓶密封保存,放到
______________处。
7将氯气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微粒是
__________。
答案1Cl22H3HClO4HHClO5Cl6变浅或褪色O22HClO光照
2HClO2增强棕冷暗7Cl
2.ClO.HClO新制氯水的成分与性质1新制氯水的成分由于HClO.H2O是弱电解质,存在着微弱的电离。
三分子Cl
2.HClO.H2O;四离子H.Cl.ClO.OH。
2新制氯水中各微粒的性质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
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C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D 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答案C解析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A不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不正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会顺着风向扩散,疏散时应该逆着风向转移,C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时离地面越近氯气浓度越大,应尽量向高处逃生,D不正确。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形成白色烟雾B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浅绿色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产物溶于水,溶液呈蓝绿色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白色固体答案C解析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形成白雾,没有烟,A项错误;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3,FeCl3溶液呈黄色,B项错误;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D项错误。
3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的微粒只含Cl2和H2O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答案B解析新制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新制氯水性质上的多重性。
新制氯水中主要含有三种分子H2O.Cl
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新制氯水中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HClO氧化褪色;光照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HClO光照2HClO2,逸出的是O2而不是Cl2;该反应进行后,弱酸次氯酸转化为强酸盐酸,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不考虑HCl挥发,溶液的酸性增强。
4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Cl2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MgCl2CFeCl2DFeCl3答案B解析CuCl2可以由Cu与Cl2化合制得,不能由Cu和盐酸反应制得,A 项不符合题意;MgCl2可以由Mg与Cl2化合制得,也可以由Mg和盐酸反应制得,B项符合题意;Fe和Cl2化合生成FeCl3,Fe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
C.D项均不符合题意。
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还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________作用。
2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瓶中干燥的有色布条________填“褪”或“不褪”色。
4在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缺陷,还应加盛有__________的装置。
答案1漂白2除去H2O干燥氯气3不褪4NaOH溶液解析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干燥的氯气是否具有漂白作用。
2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干燥剂干燥氯气。
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B瓶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4氯气对环境有污染且有毒,故装置存在缺陷,还应加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吸收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