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流程
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a.图纸及技术文件的齐全、统一、正确、清晰;
b.型式检验或试验标准;
c.制造与验收标准;
d.产品型号、名称、规格、设计参数;
b.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上级标准简化、或对质量及技术要求等进行补充提高,以企业标准形式颁发;
八.企业标准的制订:
1.制订标准的原则:
a.质量标准不得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b.根据现有生产技术水平、结合用户要求制订;
c.了解行业情况、力求先进,要提高技术经济效果;
d.随着质量的提高及技术的发展,应对标准不断更新,避免标准落后于技术的发展水平;
3.组织制订或修订企业内控标准及指导性技术资料,转发上级颁发的各类标准,颁发产品的编号办法,负责组织制订产品的技术要求及产品质量分等规定;
4.负责编制公司的产品标准化审查报告;
5.检查公司各部门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
6.对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化经济效果,督促各有关部门提高产品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程度;
一.总则: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对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品种,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全公司各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公司的各类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二.本公司贯彻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部颁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企业内控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本公司生产的产品,精度标准和“制造与验收技术标准”都应遵照有关的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严格执行,尚无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的,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必须由工程部组织制订产品企业标准,经标准化人员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备案后执行;
中小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化管理

中小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化管理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是指通过建立和实施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标准化管理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以下是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1.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标准、规范和流程组成的管理体系,用于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
中小企业可以参考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标准和规范。
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规范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2. 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第二步是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
标准化管理制度是指规范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的制度和规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和顺利进行。
制定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3. 培训和提升员工素质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第三步是培训和提升员工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和能力。
培训和提升员工素质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标准化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4. 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第四步是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持。
信息化技术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管理信息的集中化、共享化和自动化,提高管理效率和运营效果。
中小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和工具,用于支持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和监控。
引入信息化技术支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各项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5. 定期评估和改进中小企业推行标准化管理的第五步是定期评估和改进。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小企业需要定期评估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2016全文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2016全文《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于1990 年8 月24 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令第13 号发布,以下是该办法全文.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
为了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
第三条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第四条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
第二章企业标准的制定第五条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由企业法人代表授权的部门统一管理。
第六条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一)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三)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四)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五)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第七条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一)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二)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三)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四)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五)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六)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七)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第八条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是:编制计划、调查研究,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对标准草案进行必要的验证,审查、批准、编号、发布。
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

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技术活动的一种管理模式。
技术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制定和执行技术标准,可以规范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合格率,降低产品缺陷率,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其次,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可以规范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有效控制原材料、能源和人力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另外,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规范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操作规范化程度,减少操作失误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此外,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技术标准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技术标准化管理,企业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该重视技术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强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技术标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5篇)

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标准化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化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
为了加强公司的标准化工作,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在科研、生产及售后服务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兵器工业标准化管理条例》,《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条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标准化工作贯穿于公司科研、生产、售后服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关联到各个工作部门。
公司的标准化工作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坚持专业化队伍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以专业化队伍为主,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公司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三条技术管理部门为公司标准化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设兼职标准化员。
专、兼职标准化员组成公司标准化工作网。
第四条标准化机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
(二)编制公司的标准化工作计划;处理对外标准化业务问题,参加标准化活动。
(三)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
(四)组织贯彻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部(专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相关企业标准,参与产品质量监督,处理标准化执行中的问题。
(五)参与新产品设计,研制前提出标准化综合要求,定型鉴定时出据标准化审查报告;做好技术文件的标准化审查。
(六)收集国内外标准化情报资料。
对所需要的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部(专业)标准、地方标准进行收集、采购、建帐、借阅工作,统一归口管理公司的各类标准;(七)建立健全公司标准化工作网;对兼职标准化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和业务指导。
(八)做好标准化的统计和效果分析,总结经验。
(九)标准化工作人员对违反标准规定的行为,有权制止和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对不符合标准规定的技术文件,有权不予签字。
第三章公司标准的制定第五条企业标准的主体是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产品标准、原材料标准、半成品标准、零部件标准、分析测试标准、工艺工装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化管理资料

工业化国家间贸易的30%就 是这种标准件的相互提供
3
一、标准化概述
2、标准是贸易的依据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传统关税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标准、技术法规、 合格评定程序
对我国进出口贸 易和产业发展带 来严重影响
一、标准化概述
3 其他
—— 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技术基础; —— 加强技术管理 、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 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 —— 标准化也是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主管大臣代表国家批准发布的日本国家标准。
造 社会
JIS标准采用典型的字母数字混合标记分类与编号制度,分为部类和 小类;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小类用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JIS标准编号:标准代号+字母类号+数字类号+标准序号+制修订年份
四、标准文献
3、示例
日本工业标准(JIS)部类表
类 号 A B C D E F G H K 部类名称 土木建筑 机械 电气 汽车 铁道 船舶 钢铁 有色金属 化学 类 号 部类名称 L 纺织 M 矿业 P 纸浆与纸 造 社 会 R 窑业 S 日用品 T 医疗器械与安全用具 W 航空 X 信息 Z 一般及杂项
三、公司技术标准化管理
e)有关尺寸、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是否符合相应标准;
f)选用的零件结构要素是否符合有关标准;g) 选用的材料、标准件等 是否符合有关标准;
h) 是否正确选用了标准件、通用件和借用件。
i) 技术要求及必要的文字说明是否简明、扼要、通顺、易懂,符合有 关标准的规定。
j) 文字书写是否工整、清晰,所引用的标准是否正确、有效。
按标记制度划分大体可分为 字母分类法、数字分类法和字母数 字混合分类法三种。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标准分类法有: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国 际十进制分类法(UDS)、中国标准文献分类法等。
标准化管理制度(5篇)

标准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公司技术进步,稳定和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公司效益,根据《标准化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标准内容、标准化实施等规定和办法。
第三条公司标准化管理的任务是:在近期内建立起公司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和营销活动的技术基础。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公司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技术总监的领导下,由标准化计量管理室(以下简称标准化管理室)归口管理。
各有关部门设立兼职标准化员,其业务工作受标准化管理室领导,兼职标准化员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五条标准化管理室职责:(详见标准化计量管理室部门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制定公司标准化管理制度及其实施细则,并进行监督检查。
(二)组建公司标准化管理组织系统。
(三)承担或指导企业标准文件的拟订和报批工作。
(四)管理公司标准化技术文件。
(五)协助培训部对专(兼)职标准化员进行培训。
(六)承担标准化事宜的对外联络工作。
第六条专(兼)职标准化员的职责是:(一)在标准化管理室指导下,协助所在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标准化管理工作。
(二)在本部门内贯彻执行公司标准化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
(三)承担或协助本部门负责的标准文件的拟订、报送初审工作。
(四)监督本部门实施有关标准的情况,及时向本部门领导或标准化管理室汇报。
(五)收集本部门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建议和要求,负责提出本部门修改、增定标准文件的报告。
(六)积极接受标准化培训,努力钻研业务工作。
第七条公司标准化管理机构(岗位)图示:第三章技术标准内容第八条技术标准建立的途径与目标:收集国内外有关标准信息,采用或制定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标准。
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由有关部门分别拟订标准文本草案,最终由标准化管理室规范文本,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1]
![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cbb1e95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5.png)
技术标准化管理制度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技术标准化的管理,并确保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和使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管理标准2.1 技术标准的制定1.技术标准是指规定和约束产品设计、生产、检验、测试等工作过程中的技术规范和参数的文件。
2.技术标准的制定由企业法务人员、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生效。
3.技术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市场需求相一致。
4.技术标准的制定应规范、详实、可行,并充分考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变化。
2.2 技术标准的执行1.技术标准的执行由技术部门负责,并由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按照标准要求执行。
2.技术标准的执行应及时、准确、完整,并保证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要求。
3.技术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和难题,应及时向技术部门汇报,并按照技术部门的指导进行解决。
2.3 技术标准的使用1.技术标准的使用是指在产品设计、生产、检验、测试等工作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
2.技术标准的使用由相关业务部门的员工负责,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操作,并保证符合质量要求和安全要求。
3.技术标准的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标准的更新和变化,及时更新使用的标准文件,并确保使用的标准文件是最新版本。
三、考核标准3.1 技术标准的制定考核1.对于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的企业法务人员、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人员,应考核他们制定技术标准的准确性、合理性和规范性。
2.考核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的完整性、可行性、适用性和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的程度。
3.考核结果将作为岗位评价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3.2 技术标准的执行考核1.对于技术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应考核他们执行技术标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考核标准包括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问题处理的及时性和解决的准确性等。
3.考核结果将作为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