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8课 画身边的小物件》教学设计2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8课 画身边的小物件》教学设计2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小物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提供了各种小物件的图片,如玩具、餐具、学习用品等,以及一些绘画技巧的指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描绘来表达自己对小物件的认识和感受。

然而,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绘画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物件,培养观察能力。

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阴影等,描绘出小物件的形态和质感。

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小物件的认识和感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小物件,运用简单的绘画技巧进行描绘。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小物件的认识和感受。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小物件,培养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3.练习法:学生通过实践绘画,提高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小物件图片:教师准备一些小物件的图片,如玩具、餐具、学习用品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

2.绘画材料:学生准备绘画所需的纸张、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等。

3.投影仪:教师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教材和小物件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小物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小物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小物件的形状、颜色、质感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阴影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绘画操作。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进行个别辅导。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小物件的图片,学生自由选择并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广西美术教案桂美版小学美术3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广西美术教案桂美版小学美术3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学会分析风景画与自然风景的不同所在,懂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欣赏、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知道美丽的自然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难点:指导学生识别画家笔下的风景画所表现出来的风景与自然风景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用语言或文字把中心的风景画描绘出来。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欣赏风景图片。

2、欣赏画家作品。

二、新课讲授1、欣赏课本上画家笔下的风景。

2、思考:(1)画家笔下的风景与自然风景有什么不同?(2)画家笔下的风景你认识哪些画种?它使用的材料与技法你能谈谈吗?(3)你喜欢那位画家的风景画?它给你的印象如何?3、学生交流、讨论提示:从色彩、线条、表现形式等角度去感受、体会作品。

4、教师小结。

(具体讲解中国画、线描画、油画的材料和画画的特点)三、评述与实践请同学谈谈打算用什么技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风景画。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总结五、课后延伸课后,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技法,把自己心中的风景画画出来。

《小小冷饮屋》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难点:运用三原色的原理创作美术作品。

课前准备:师生: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可从冷饮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

对三原色有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广西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广西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广西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颜色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的颜色知识,包括主要颜色的名称和特征。

2. 掌握使用颜色进行简单创作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学习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征。

2. 运用颜色进行简单创作。

教学准备:1. 广西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

2. 彩色笔、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到的关于颜色的知识。

2. 出示一些颜色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颜色的名称。

二、新知呈现(10分钟)1. 出示彩色笔的颜色,并逐个介绍每种颜色的名称和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并鼓励他们描述这些颜色的特征。

三、示范与练习(15分钟)1. 展示一张简单的彩色画作,解释其中使用的颜色和技法。

2. 让学生尝试使用颜料和画笔,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简单的绘画创作。

3. 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多尝试混合颜色,创造出新的颜色。

四、创作分享(10分钟)1. 邀请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选择的颜色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颜色的知识。

2. 提出拓展问题,如“你还能想到其他的颜色吗?它们有什么特征?”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不同颜色的物体,写下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更多的创作实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践创作培养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材料,拓展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桂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漂亮的纸袋

桂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漂亮的纸袋

桂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优质教案漂亮的纸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桂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材第四章《生活与艺术》,详细内容为制作漂亮的纸袋。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纸袋的基本结构,掌握装饰纸袋的技巧,培养审美观念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袋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学会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装饰纸袋。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装饰纸袋,使纸袋更具美观性。

教学重点:掌握纸袋的基本结构,学会制作漂亮的纸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示范纸袋、彩笔、剪刀、胶水等。

学具:每人一份教材、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漂亮的纸袋,引导学生关注纸袋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纸袋的基本结构,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

3. 实践:a.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纸袋的图案和颜色。

b.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纸袋。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修改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制作漂亮的纸袋a. 纸袋的基本结构b. 装饰方法c. 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漂亮的纸袋,要求结构完整,装饰美观。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给予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纸袋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但在装饰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其他材料(如布料、绳子等)进行纸袋装饰,提高创意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身边的废旧物品,尝试制作环保手工艺品,培养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图案等元素装饰纸袋,使纸袋更具美观性。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 新颖的眼镜》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 新颖的眼镜》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6课新颖的眼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颖的眼镜》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眼镜的基本画法和创意表现。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眼镜的种类、画眼镜的技巧以及如何用创意的方式表现眼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眼镜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如何用创意的方式表现眼镜可能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种类,掌握画眼镜的基本技巧,能够用创意的方式表现眼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眼镜的基本画法和创意表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创意的方式表现眼镜,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颖的眼镜》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各种眼镜的图片或实物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眼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眼镜的种类和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眼镜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过用创意的方式表现眼镜吗?”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眼镜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如画眼镜框、眼睛、镜片等。

同时,展示优秀的眼镜作品,让学生了解创意表现眼镜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尝试画一幅眼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分享创作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请你们尝试用创意的方式表现一幅有趣的眼镜作品。

三年级美术上册《画身边的小物件》教案 桂美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画身边的小物件》教案 桂美版

《画身边的小物件》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的目的:认识线条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学会线描写生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的:掌握用线条表现形状特征的的方法,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表现事物。

3、情感目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线条造型表现的发法,并用这个发法表现身边的小物件。

难点:线条的流畅及小物件的特征的掌握。

课前准备:学生:纸张、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教师出示线描的范作,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认识线描作品。

二、欣赏比较,加深认识。

1、教师出示用色块造型的作品供学生欣赏。

引导学生思考:线造型作品与色块造型的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学生分组讨论。

3、每组派一二学生代表说出答案。

4、教师小结,讲解两种表现形式的异同,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单色线条表现的作品也很美。

三、教授新知,示范过程。

1、教师出示学生常见的小物件,讲解写生的方法步骤:(1)观察。

认真观察要表现大胆物体的外形特征。

(2)构图。

在纸上定出要表现的物体的大体位置注意构图位置要适中。

(3)写生描绘。

先画外形,后画局部。

(4)检查整理。

查作品是否与要表现的对象形似,补漏。

2、学生拿出自己的小物件,仔细观察,为写生做好准备。

四、写生练习,大胆表现。

1、教师讲述作业要求,布置学生进行写生练习。

2、学生最做作业教师巡堂指导。

五、作业展示,相互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业,相互评价。

六、教师课堂小结。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 剪折的鱼》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 剪折的鱼》教学设计1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5课剪折的鱼》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5课剪折的鱼》是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剪纸艺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以鱼为题材,通过剪、折、拼等手法,让学生创作出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剪纸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剪纸的基本技巧介绍,也有作品欣赏和创作指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手工制作有较高的兴趣,剪刀使用和折叠纸张的基本技能已有所掌握。

但剪纸艺术较为复杂,需要耐心和细致,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学会剪、折、拼等手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剪纸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创意发挥。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剪纸过程。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剪纸技巧。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剪纸作品、剪纸材料、剪刀、胶水等。

2.学生准备:剪刀、彩纸、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剪纸的基本技巧(剪、折、拼)和创作步骤,展示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动手实践,完成一幅简单的剪纸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剪纸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创意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更有创意的剪纸作品。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小玩偶》教案

桂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小玩偶》教案

《小玩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的:认识玩偶是我国明间传统工艺的种类,学习小玩偶基本实物设计制作方法。

2、能力目的:学习运用手工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玩偶,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的:培养对祖国传统工艺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设计制作一个玩偶造型。

难点:进行有创意的玩偶形象的构思、设计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激情表演,知识导入。

1、教师表演小玩偶剧。

2、板书课题。

3、讲述玩偶有关知识:玩偶的来历、玩偶表演故事。

4、小玩偶剧的玩偶是老师做的,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小玩偶玩耍或即兴表演节目。

二、欣赏作品,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范图
思考并讨论:课本上的玩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能看懂是怎么制作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三、示范制作,讲授新课。

1、学生自学制作虎头玩偶。

2、教师讲述设计制作玩偶所需的工具材料、学生制作存在的问题。

3、教师示范玩偶的基本方法。

四、设计制作,勇于探索。

1、制作要求和要领。

2、学生制作,教师巡堂。

五、作品展示,评述评价。

1、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创意构思。

2、师生评价作品。

3、教师小结。

4、收拾整理桌面,清理教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2)第3课《优美的生活环境》 (4)第4课《彩墨的趣味》 (6)第5课《剪折的鱼》 (9)第6课《新颖的眼镜》 (12)第7课《可爱的玩具》 (14)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 (17)第9课《过马路》 (20)第10课《漂亮的纸袋》 (24)第11课《小玩偶》 (27)第12课《小挂饰》 (31)第13课《我熟悉的动物》 (33)第14课《鼓声咚咚响》 (36)第15课《实用美观的竹器》 (41)第16课《小小钟表店》 (45)第17课《走进昆虫世界》 (49)第18课《十二生肖》 (53)第1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学会分析风景画与自然风景的不同所在,懂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对美术作品有了认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的观念,但是还处于较弱化的阶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知道美丽的自然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识别画家笔下的风景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新课1、欣赏风景图片。

2、欣赏画家作品。

2【讲授】新课讲解二、新课讲授1、欣赏课本上画家笔下的风景。

2、思考:(1)画家笔下的风景与自然风景有什么不同?比如说:…………。

(2)画家笔下的风景你认识哪些画种?它使用的材料与技法你能谈谈吗?(3)你喜欢那位画家的风景画?它给你的印象如何?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小结。

(具体讲解中国画、线描画、油画的材料和画画的特点)3【练习】讲述与实践三、评述与实践请同学谈谈打算用什么技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风景画。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作业】总结与作业四、总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技法,把自己心中的风景画画出来。

第3课《优美的生活环境》1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习绘画的创作方法,扩张想象思维空间。

2、了解家乡的景色,感受优美的风光,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了解优美的环境与环保的联系,培养他们参加环保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1、用绘画方式来表示优美的生活环境。

2、画面构图的创意与组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优美的生活环境欣赏导入1、请学生欣赏环境污染的图片。

你们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吗?你们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引出课题。

2【讲授】优美的生活环境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向往的环境是多么的优美吧!欣赏图片(1)侗族风雨桥:自然风光秀美如画,那金灿灿的阳光把那桥、那树照得多么的明亮、苍翠。

(2)美丽的村寨:依山的村寨,没有喧嚣,带着几分清静(3)蒙古的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上,明朗的天空下,牛、养、马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4)我们新的校园:非常的干净,非常的和谐,绿绿的树阴,明亮的教学楼,还有宽宽的跑道! 小结:依山傍水的少数民族村寨,还有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区,干净整洁的校园,这些优美的生活环境真让人心旷神怡。

3【活动】优美的生活环境2、说一说:什么样的环境是优美的?我们一起来谈一谈? 小结:没有喧嚣、空气清新、有美丽的风景,有灿烂的阳光,处处呈现美丽的景象!3、看一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别的小朋友画笔下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他们都用了些什么颜料来描绘他们看到的美景呢?他们是怎样表现景色的美呢?美丽的家乡、草原、可爱的乡村、田野。

4【作业】优美的生活环境画一画: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请用你喜欢的颜料把这些美景画出来,体验用颜色来表现景色的美!第4课《彩墨的趣味》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水墨这种绘画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简单的笔墨技法,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和合作的方法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在尝试探索过程中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画的乐趣,在水墨游戏中发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是桂版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有关水墨知识的绘画课,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水墨,所以,本课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

让学生用毛笔蘸墨色作浓淡粗细变化的点、线、面的练习并组合装饰成完整作品。

教学中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来展示水墨画的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水墨作品的魅力,了解其特点,学会简单的用笔、用墨。

激发他们对国画工具的好奇心,大胆尝试,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3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观察对比,感官体验1.分别展示钢笔画、油画棒、彩色笔画各三幅。

问: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美术工具画的吗?2.看国画,问: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引出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文房四宝。

(结合课件进行了解) 2【讲授】游戏情境,深入画理1.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

学习”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引导学生模仿,同桌相互检查动作是否规范(1分钟)。

2.启发学生探究用笔的方法。

(1)老师示范中锋:中锋亦称正锋,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有立体感。

并讲解:笔杆与纸面垂直,画线时笔锋在线中间运行。

(2)师生互动,学生尝试展示。

启发提问: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线条?学生尝试摸索画法,并说说自己的画法,请学生上台展现。

(3)归纳用笔的基本方法:“三锋”中锋、侧锋、逆锋是说笔头锋端在笔画线条运行中所处的位置。

(4)启发学生探索用水墨调出浓淡、深浅的方法。

教师示范画出两种浓淡不同的墨色的点,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会浓淡深浅不同?你能调出更多的层次吗?组织小组内进行“调墨大王”比赛,调墨后画不同的点和面,看谁调出的深浅层次多,学生自己在宣纸上练习,时长2分钟。

练习结束,师:请四人小组比比谁调的层次多,总结各自调墨经验,并发表看法。

我归纳总结:墨汁加上不同量的清水,就会呈现不同的墨色,简单让学生了解有墨分五色之说:焦、浓、淡、清、重。

(5)欣赏以点线面为造型的水墨画作品。

教师根据画面情况加以引导和解说。

通过欣赏相关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思维创造,进一步启发学生接下来的绘画创作。

3【活动】合作互动,乐享实践四人小组合作,游戏实践,以毛笔蘸墨色进行点、线、面的练习,展示多种形状和线条变化,注意体现粗细、大小和墨色的深浅变化。

小组成员每画2分钟就轮换纸张进行绘画接龙,每组完成4张作品。

4【活动】大胆展示,赏析评价各组选出两张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共同赏析。

5【活动】课后拓展情感渗透作品评析结束后,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名家水墨作品,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升学生对国画的整体认知,激发今后持续的学习兴趣。

第5课《剪折的鱼》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装饰鱼及其表现特征——外形美、花纹美。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平面和立体的鱼剪纸制作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审美评价和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引导欣赏各式各样的鱼剪纸,感受鱼的造型和色彩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思想情感。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联想的过程中加深对鱼的认识和记忆。

变形、装饰是剪纸造型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出示装饰鱼和写实鱼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对比、观察、发现和探究,使学生认识经过变形的鱼更简化,更生动,更富有装饰性。

在学生学习创意剪纸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立体的剪纸制作方法,大胆地想象,设计出造型奇妙的鱼,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运用不同的形、线、点表现鱼剪折造型和装饰花纹。

难点:鱼造型剪折部分,要斜着剪。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剪折的鱼1、小游戏:《大家来找茬》通过观察找一找,加深学生对鱼的特征的认识和记忆:鱼的外形特征,鱼身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

2、(课件展示)欣赏民间鱼装饰品,让他们了解“鱼”“余”谐音,鱼在我国有“吉庆有余”的象征,人们喜欢以剪纸的手法来表现各式各样外形美观、色彩鲜艳的鱼形图案,它们极富装饰性、欣赏性,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讲授】剪折的鱼(二)讲授新课,探究体验。

1、启发学生谈一谈鱼的外形特征。

2、出示鱼类的图片和装饰鱼的范画,认识装饰鱼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理解装饰的概念。

3、出示平面的鱼剪纸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观察鱼鳞如何装饰(用线条的变化、形的重复等方法)。

鼓励学生想象、创作新颖美丽的花纹。

4、教师示范平面的鱼剪纸的剪法:①、把长方形的彩纸对折,用铅笔画出鱼形(注意:对称的鱼只用画出半个鱼的形状);②沿鱼的轮廓线剪出外形及鱼鳞的花纹;③把鱼展开,将鱼鳞翻折,成形。

3【活动】剪折的鱼(三)、自主创作,大胆表现。

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②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利用你手中的纸,大胆想象,剪出一条美丽的鱼。

③教师巡堂指导学生制作,及时表扬好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品展示,评述总结。

①布置一个“海洋世界”,让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上面展示。

②教师拓展、小结。

第6课《新颖的眼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相关知识,掌握眼镜的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利用身边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两年多的美术学习,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根据自己想法去绘制制作美术作品。

本课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注重趣味性,多样性,采取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眼镜的结构,掌握基础的制作方法,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制作一幅新颖的眼镜。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会设计制作一付新颖的眼镜。

2、眼镜造型的创新设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新颖的眼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欣赏、感受欣赏造型独特的眼镜1、欣赏设计师设计的新颖眼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