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正是读书时(复习资料)
部编七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附答案)

部编七上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2)示例一: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示例二: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3)下联: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一: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对仗工整即可)(4)示例:开展读书问卷调查;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交流会”或“读书演讲会”;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读书做事”大家讲。
(5)示例一:学生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让“好读书,读好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遨游吧!示例二:学生们,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籍在你寂寞时陪伴着你,在失败时给你鼓励,在伤心时给你安慰。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遨游书的海洋吧!2.(1)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2)示例:小宁,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我们还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
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3)示例:我推荐《西游记》,理由:它是一部古典神魔小说,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
3.示例:小明,在手机、电脑上阅读虽然更快捷、更方便,但长期采用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心态浮躁,对我们的眼睛伤害也很大。
阅读纸质书籍,能使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之中,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我们何不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有称呼、表述得体,答出网络阅读的不足,答出纸质阅读的好处,意思对即可)。
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专题学习活动 少年正是读书时

3.能发现自己在阅读上与他人
的差距, 针对不足处提出改进 措施。(3分)
4.语言通顺,条理清晰。(1分)
示例:通过比对调查结果,我发现自己在阅读上可供同伴参考的经 验是我读书时会先浏览序言和目录,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和 全书结构,以帮助我了解书籍内容、制定阅读计划,提高阅读效 率。在阅读上的不足是我偏爱读小说,只关注书中的故事情节, 原因是这些内容新奇有趣。 我想改善我的阅读状况,为此我制定了如下措施:①阅读科普作 品,扩大阅读面;②制定更详细的阅读计划 加入深层阅读内容, 不只停留在情节上;③阅读时做圈点批注,及时记录心得体会, 与老师、同学 讨论交流。
总之,我的意思是很简单的: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嘴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 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抉择而人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 弊病,所以必须和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读书杂谈》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 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 毫不相关。一年之中可以时而习天文,时而研究蜜蜂,时而读莎士比亚。在旁人认 为重要而自己不感兴味的书都一概置之不理。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 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人,久而久之,可以 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 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 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对于正经正史从未 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 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书当作工作而只当作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 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 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 有趣的书他须得牺牲,也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他必须咬定牙关去硬啃,啃久了他自 然还可以啃出滋味来。
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测试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积累】1.有关读书的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2.名人读书故事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华罗庚猜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1.(1)【补写对联】学生会将要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
为营造活动氛围,组织者打算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语。
假如你也是组织者之一,请你扣住活动主题,补写出对联的下联。
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下联:(2)【设计版块】班上要办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小明设计了自己的手抄报版块,请帮他再设计两个版块,以使手抄报内容更丰富。
版块一:名人嗜读趣事版块二:读书方法汇编版块三:版块四:(3)【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素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素材一.有关读书的典故你知道它们与谁有关吗?头悬梁、锥刺股 ------------(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程门立雪-------------------(杨时)(一)悬梁刺股:发音:xuán liáng cì gǔ。
释义: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
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
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
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车胤囊萤/孙康映雪1.车胤囊萤我国晋代有个清贫好学的车胤,从小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点不起灯,于是,他就用很薄的纱布,做了个小口袋,把萤火虫捉来放在里面,晚上便利用闪闪荧光来勤奋读书。
2.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
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
经过他夜夜刻苦努力终于成为饱学之士。
(三)凿壁偷光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贫穷。
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小,但是不例外。
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不能读书。
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知识点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年少正是读书时)|知识点综合性学习(年少正是读书时)1.填写调查问卷你的阅读状况是怎样的呢?请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资料二〞中的调查问卷。
这份问卷,旨在援助你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为改良你的阅读现状提供参考,请依据实际情况精确作答。
只有数据精确,才能发觉自己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改正。
2.同学之间找差距(1)小组内分享个人问卷结果,对比同学的情况,找出差距。
(2)小组展开商量,找出大家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原因,开出“药方〞。
商量时,注意力要集中,要特长倾听别人的致辞。
要讲究文明礼貌,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插话或随便打断。
3.共同研讨促阅读(1)各小组将本组发觉的阅读共性问题提交语文课代表,由他从中选择两三个话题,在全班召开一次专题商量会。
大家献计献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案。
(2)通过以上调查、商量或分析,你对自己的课外阅读状况肯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从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经验中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发,请与同学们分享。
(一)课外阅读找差距调查发觉,大局部学生认识的歌星、影星比文学家、作家、诗人多;大局部学生花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远不及他们看电视、上网的时间;大局部学生表示不愿自觉去课外阅读,多半是老师要交阅读笔记、写作文等,或是家长一部强调;大局部学生对武侠、娱乐杂志等休闲类书刊感兴趣,而无视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及名著。
毫无疑问,对于纸质印刷媒介的阅读,至今仍旧是人们猎取知识、增长智慧的最主要主式。
特别是在青年少成长过程中,书籍的阅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育与自我教育,认识与自我认识的根本途径。
然而,自二十世纪末以来,随着在全国范围内的电子传媒的普及,尤其是电视荧屏和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正在对传统的纸质媒介的阅读功能形成庞大冲击。
调查显示,现代人花在书籍阅读上的时间,已经大大地不如从前了,尤其是成长在这样一个电子传媒时代中的青年少,阅读的乐趣,好似正在越来越远地疏离于他们了。
七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知识点集锦

七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知识点集锦1、关于读书的名言:(1)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5)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7)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12)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13)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15)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2、关于读书的方法:①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③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④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⑤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需趁热打铁。
⑥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好像与老友重逢。
⑦圈点法: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对书中不明白的内容进行圈点,以查找。
⑧略读法:大略浏览书的主要内容,领会书中大意。
⑨精读法:领会所读书籍的大意后,对书中精彩内容研读品味。
⑩批注法:对书中精彩段落或者词句进行分析评价,或者对书中有误的词句进行修改,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关于读书的故事:(1)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然后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连在一起。
孔子翻来覆去地读,竟然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2)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
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1]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1]](https://img.taocdn.com/s3/m/e9d23c542e3f5727a5e962f9.png)
韦 编 三 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 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 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 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 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 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 重 量 。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作精神上的交谈;读古代的书, 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 化的成果。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 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 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 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 经过想象力的天井,进 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 你心中的波浪。
为配合这次活动,班里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 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 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
参考答案如: (1)名称:新书速递 内容:推荐最新上市的,适合中学生阅读的 图书,并简介该书的作者、内容。 (2)名称:《心灵鸡汤》
A、毛泽东:年轻时在城门口读书 B、孙敬
首先,流行作品是现代生活中的语言,反映 出现代人的生活、思想感情,读起来很有兴 趣。很多同学都喜欢。 但是,经典名著是经过时间的筛选,是古今中外 文化的精华。读名著,价值是非常高的。
“网上阅读”辩论会
正方:“网上阅读”利大于弊。中学生网上阅读可以学到 书本阅读中学不到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 择阅读内容,满足我们对知识的需求,还可以拓展我们的 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与书本阅读相比,网上阅读必将成 为我们中学生的最佳阅读方式。
孔 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 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 的理 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 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 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 再使用。即使 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 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022202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学期期末备考真题汇编演练(全国通用)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主题少年正是读书时教师版第一章课内知识点梳理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
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
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吧!(活动开场白借鉴)☆有关读书的名言、格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一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一一苏轼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一一朱煮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一一颜真卿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一一《三国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一周恩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一莎士比亚☆有关勤学好读的故事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西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勤读《易经》)、闻鸡起舞、划粥割番(划粥割命,指粥冻结后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起食用。
北宋文学大家范仲淹)第二章真题示例・练习巩固1.12022河南信阳统考期末】班级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书写读书箴言】古今中外有许多精彩的读书名言,请你根据平时的积累,任选一则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名言,作为读书的座右铭。
(2)【探究调查结果】下面是某学校针对初中生读书现状的调查结果,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得出的结论。
年级(3)【感悟漫画内容】阅读如图题为“眺望”的漫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并概括漫画寓意。
调查项目每口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七年级八年级 九年级1. 5小时 L 2小时 0. 5小时27. 8% 35. 8%45. 6%2.12023河南南阳统考期末】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认真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关于名人读书语录:
1)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鲁迅
2)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臧克家
3)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陶行知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5)书看多了,文章自然就会写了。
——鲁迅
6)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戚继光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三国志》
9)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汉]刘向
10)读书之法,在循环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
11)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
12)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法]孟德斯鸠
●名人读书经验:
韩愈的提要钩玄法,陆游的有的放矢法。
朱熹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毛泽东的四多法: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
华罗庚的“厚薄”法:“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名书故人读事:
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鲁迅嚼辣椒驱寒、高尔基救书。
●综合性学习习题:
一、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7分)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2分)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示例)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2.下表是某同学搜集到的本校学生阅读的情况,请根据相关数据,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2分)
3.现在的中学生,更喜欢方便快捷的网络阅读,较少能沉浸书中,去领悟文字的魅力。
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平时也喜欢在手机、电脑上阅读,很少阅读纸质书籍,你将如何劝说他更多地阅读纸质书籍呢?(3分)
二、这个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请你也一起来参加吧。
1.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
(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
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
①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②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学习让我们狭窄的心灵世界得以开阔。
①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②标语:读书享受文化成果,
2.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办“书香满校园”读书知识竞赛
活动三:
活动四:
3.阅读表格,回答相关问题。
城市、农村学生中国四大名著阅读形式比较表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四大名著的阅读形式上存在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方法点金:如何概括图表信息
1.仔细审图表。
包括审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要特别重视数据的变化。
2.认真找规律。
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分析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
3.准确表述。
把从图表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此类题目常有字数限定,语言表达力求简明、有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