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材料与应用简介20110312

合集下载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的研究及应用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性能的研究及应用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池之一,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在手机、电动汽车、智能手环等领域都有应用。

而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电解液,则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寿命、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解液的定义和作用电解液是连接正负极的介质,负责电子的传递和离子的输运。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子由负极脱离而进入电路,而离子则在电解液中进行传递,尤其是锂离子。

电解液的组成和性能会直接影响到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充放电效率、安全性等方面。

2. 电解液的基本成分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通常由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

有机溶剂主要是碳酸酯、甲醇、乙醇等,锂盐则包括锂六氟磷酸盐、锂硼酸盐、锂氟酸盐等。

添加剂则包括界面活性剂、锂盐添加剂、抗腐剂、稳定剂等。

3. 电解液的性能和评价指标电解液的性能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溶解度、离子传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蒸发气压、倒伏温度等。

其中,溶解度和离子传导率是关键的指标。

溶解度是指溶液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比例;离子传导率是指溶液中离子通过的速率,它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4. 电解液的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解液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电解液的组成和结构,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例如,针对锂离子电池容易发生“过充”现象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采用固态电解质的方案,同时也有研究者在电解液中添加添加剂,来提高电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

5. 电解液的应用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生产厂家会在锂离子电池中选用不同的电解液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例如,对于手机电池,为保证其轻便性和充电速度,常用的是高电导率、高溶解度的电解液;而对于电动汽车电池,为保证其长寿命、稳定性和安全性,常用的是低蒸气压、高化学稳定性的电解液。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应用简介-20110312

3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应用简介-20110312

人造石墨简介—石墨单颗粒的晶型特点
微米级的石墨单颗粒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各向异性的特点。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石墨单颗粒的各向异性特 征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电池制作过程中的下列特性 ①极片膨胀且易脱落 ②与电液相容性变差 ③循环变差 ④平台变低
改变石墨单颗粒的各向异性是人造研发根本。
高度各向异性负极材料单颗粒示意图
石墨电极的充放电曲线
一、负极概述—石墨负极材料充放电示意图
电解液
石墨单颗粒
Li+
Li+
Li+ Li+
Li+ PC
Li+
《1》一般石墨负极材料的层间距为3.356-3.366A左右。
PC
《2》锂离子与石墨发生插层反应(嵌入)石墨层间距要
扩张到3.70左右。
PC
《3》PC与石墨发生插层反应石墨层间距要扩张到7.98左
中间相石墨简介—中间相石墨应用
近年来,利用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所具有的高的倍率性能、长 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能,中间相炭微球负极材料在动力电池上得到广 泛应用,同时也在一些高倍率航模、车模及圆柱电池中使用;
中间相石墨简介—中间相石墨改进方向
1、通过合成与热处理工艺改进,提高石墨化度; 实施效果----容量提高5%,压实提高10%左右;
一、负极概述—石墨的插锂特性
(1)插锂电位低且平坦,可为锂离子提供高的、平稳的工作电压,大部分插锂容 量分布在-0.20V~0V之间(vs.Li/Li+);
(2)插锂容量高,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 (3)与有机溶液相容能力差,易发生溶剂共插入现象,从而降低插锂性能。
锂的插入反应 一般是从菱形位置 (即端面,Z字型 面和扶椅型面)进 行,因为锂从完整 的墨片基面是无法 穿过的。但是如果 基面存在缺陷结构 诸如微孔等,也可 以经基面进行插锂。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电动车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新宠。

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锂离子电池,正是电动车能源供应的关键。

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溶剂。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来实现电能的转化。

这种迁移是通过电解液中的锂离子完成的。

电解液中含有溶解锂盐的有机液体,使锂离子可以在正负极之间来回迁移。

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解液的性能。

所以,电解液的溶解性、导电性、稳定性等因素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着重要影响。

其次,电解液还具有温控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电解液处于液态状态才能正常地进行离子迁移。

当电池工作时,电解液会因为电池内部的反应而产生热量,如果电解液无法消耗这些热量,温度将会不断升高,导致电池的过热甚至起火。

因此,电池中常常需要添加温控系统,通过电解液中的添加剂来调节电池的工作温度。

这些添加剂可以在电池过热时吸收热量,保证电池的安全工作。

此外,电解液还对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解液中的溶解物质会发生电解反应和化学变化,并最终导致电解液的降解。

电解液的降解不仅会导致电池容量的下降,还会使电解液中的杂质增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极材料受到腐蚀甚至短路。

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的寿命和循环性能,电解液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降解性能。

除了以上几点,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还有其他应用。

例如,在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可以被用来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通过提高其电解质的浓度来实现。

同时,电解液也可以被用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等物质改善电极与电解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然而,尽管电解液在锂离子电池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电解液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电解液中存在的溶解锂盐,如氟化锂、硫酰化锂等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不仅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和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和作用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和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锂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在现代便携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而锂电池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电解液,它具有提供离子传输通道、维持正负极催化反应进行以及控制锂离子交换速率和稳定性等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和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和解释。

首先,我们会介绍不同种类的锂电池电解液,包括无水溶液型电解液、聚合物电解质型电解液以及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型电解液。

然后,我们将详细说明锂电池电解液在其中所扮演的三个重要作用:提供离子传输通道、维持正负极之间催化反应进行以及控制锂离子交换速率和稳定性。

最后,我们会对不同类型的锂电池电解液的优劣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给出相应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和作用,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锂电池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做出更准确的选择和决策。

通过对不同类型电解液的优劣进行比较与分析,读者也将对锂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2. 锂电池电解液的种类:锂电池电解液是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电解液在锂电池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锂电池电解液。

2.1 无水溶液型电解液:无水溶液型电解液是最常见和传统的类型。

它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

有机溶剂可以是碳酸酯、腈类或醚类等,而最常用的锂盐是六氟磷酸锂(LiPF6)。

这种电解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足够的离子传输通道,并能维持正负极之间催化反应进行。

然而,无水溶液型电解液存在一定危险性,因为其中含有易燃易爆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2.2 聚合物电解质型电解液:聚合物电解质型电解液使用聚合物材料作为主要载体。

相比于无水溶液型电解液中的有机溶剂,聚合物电解质型电解液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种类型的电解液通常由锂盐和聚合物溶剂或者固体聚合物混合物组成。

它能够提供良好的离子传导性能,并且不会因为蒸发而缩减容量。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简介一、电解液概况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之一,号称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

电解液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LiFL6)、必要的添加剂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

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与电解液的性能密切相关,一般用高介电常数溶剂与低粘度溶剂混合使用;常用电解质锂盐有高氯酸锂、六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但从成本、安全性等多方面考虑,六氟磷酸锂是商业化锂离子电池采用的主要电解质;添加剂的使用尚未商品化,但一直是有机电解液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电解液组成2.1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是电解液的主体部分,电解液的性能与溶剂的性能密切相关。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常用的溶剂有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EMC)等,一般不使用碳酸丙烯酯(PC)、乙二醇二甲醚(DME)等主要用于锂一次电池的溶剂。

PC用于二次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相容性很差,充放电过程中,PC 在石墨负极表面发生分解,同时引起石墨层的剥落,造成电池的循环性能下降。

但在EC 或EC+DMC复合电解液中能建立起稳定的SEI膜。

通常认为,EC与一种链状碳酸酯的混合溶剂是锂离子电池优良的电解液,如EC+DMC、EC+DEC等。

相同的电解质锂盐,如LiPF6或者LiC104,PC+DME体系对于中间相炭微球C-MCMB材料总是表现出最差的充放电性能(相对于EC+DEC、EC+DMC体系)。

但并不绝对,当PC与相关的添加剂用于锂离子电池,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低温性能。

2.2 电解质锂盐LiPF6是最常用的电解质锂盐,是未来锂盐发展的方向。

尽管实验室里也有用LiClO4,、LiAsF6等作电解质,但因为使用LiC104 的电池高温性能不好,再加之LiCl04本身受撞击容易爆炸,又是一种强氧化剂,用于电池中安全性不好,不适合锂离子电池的工业化大规模使用。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组成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组成

1、电解液的组成电解液的基本功能: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递锂离子,但是对电子绝缘,保证电池的充放电能够顺利进行。

理想的电解液要求:1)对锂离子来说是优良的导体,对电子来说是绝缘体;2)在电极表面除了发生锂离子的迁移之外,不发生其他副反应;3)不与其他电池组件发生反应;4)化学稳定性好;安全、环保;电解液的组成: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组成主要包括有机溶剂、锂盐、添加剂。

2、有机溶剂理想溶剂的特点:1.介电常数高且黏度低;2.对锂盐有足够高的溶解度,保证高的电导率;3.沸点高且熔点低;4.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稳定性好;5.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成本低;电解液中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碳酸酯类、酸酸酯类、醚类有机溶剂、含硫有机溶剂。

2.1 常用碳酸酯类溶剂,如下表:碳酸酯类溶剂按结构可分为环状碳酸酯类和链状碳酸酯类。

环状碳酸酯类的溶剂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但是黏度也较大;链状碳酸酯的介电常数低,但是黏度也低。

碳酸酯类溶剂的特点:碳酸酯类溶剂具有极高的介电常数;电化学稳定性好,氧化电位高;与石墨负电极相容性好,尤其是EC能够在石墨电极表面形成良好的SEI膜;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混合使用能满足锂电池工作温度、电导率等多方面的要求;绿色环保、低成本;2.2 新型溶剂——羧酸酯:2.3 新型溶剂——亚硫酸酯:3、锂盐理想的锂盐:易溶于有机溶剂且溶液的电导率高;阴离子具有较高的氧化和还原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稳定性好;安全性好、环境友好;成本低;锂盐根据阴离子的不同,可分为无机锂盐和有机锂盐;3.1 常见的无机锂盐,如下表3.2 常见的有机锂盐,如下表平均离子迁移率:LiBF4> LiClO4> LiPF6 > LiAsF6> LiTf > LiImide解离常数:LiTf < LiBF4< LiClO4< LiPF6< LiAsF6< LiImideLiPF6的电导率较高;3.3 锂盐的优缺点LiPF6的优点:电导率高;电化学稳定性好;有效钝化铝箔;与石墨负极相容性好;成本较低。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

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电池,其中的电解液在整个电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解液通常是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的液体,它是连接正极和负极之间的重要介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1.提供离子传递通道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内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媒介,它提供了锂离子在电池内传输的通道。

在充电过程中,离子从正极经过电解液传输到负极,充满了电池。

当电池放电时,锂离子通过电解质从负极传输到正极,放电电池。

因此,电解液在整个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稳定电池电解液还具有稳定电池的能力。

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确保锂离子始终稳定地传输。

如果电解液的质量不高,电池会出现不稳定和电压波动。

这可能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电解液的质量和稳定性对锂离子电池的功能至关重要。

3.调节电池温度电解液也可以在电池中发挥冷却作用,这对电池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在使用电池时,由于能量变化和反应热的影响,电池会发热。

优质电解液可以发挥降低电池温度的作用,这也是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重要功能之一。

4.保持电池活性有些电解液还可以对电池内活性材料(通常是正极材料)进行保护。

例如,某些电解质可以有效保护电池中的锂钴氧化物正极材料,并延长电池寿命。

这种电解液还可以降低电池电压衰减(容量衰减),从而使电池的性能更加持久。

5.提高电池效率电池电解液还可以通过提高电池的效率来提高电池性能。

优质电解液可以提高电池的放电容量和能量密度,从而使电池在长期使用中表现得更出色。

电池电解液中不同种类的溶剂和盐也可以影响电池的内阻和互补性,从而影响电池的功率输出和寿命。

总之,电解液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的创新发展与电解液的创新密不可分,因此电解液的质量、稳定性,设计和配方对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材料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材料

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材料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利用的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提供锂离子的传递通道,从而实现电池的正常工作。

因此,电解液材料的选择和研究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电解液材料的种类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材料主要包括有机电解液和无机电解液两种。

有机电解液是指含有碳氢化合物的电解液,如碳酸酯、磷酸酯、酰胺等,它们具有高的离子传导性、良好的稳定性和低的电阻率等优点。

无机电解液则是指不含碳氢化合物的电解液,如氢氟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它们具有高的离子传导性、抗氧化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

电解液材料的性能电解液材料的性能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电解液材料的离子传导性能决定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效率。

其次,电解液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对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电解液材料的电阻率、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也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

电解液材料的研究进展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电解液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机电解液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其离子传导性和化学稳定性,同时降低其挥发性和燃爆性。

无机电解液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提高其离子传导性和抗氧化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电解液材料被提出,如聚合物电解质、离子液体电解质等,它们具有更高的离子传导性和更好的化学稳定性。

总结电解液材料是锂离子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目前,有机电解液和无机电解液是主流的电解液材料,但新型电解液材料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未来,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解液材料的研究将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LiPF6的热稳定性不如其它锂盐,即使在高纯状态下也 能发生分解。例如在80 ℃可能发生分解 LiPF6 → LiF+PF5
• 生成的气态PF5具有较强的路易斯酸性,会与溶剂分子 中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作用使溶剂发生分解反应 ROCOOR+PF5 →RF+R1OR2+烯烃+CO2
有机锂盐
• 常见的有机锂盐 LiCF3SO3 LiN(CF3SO2)2 LiC(SO2CF3)3
与LiPF6相比,LiBOB在第一次充放电过程中不可逆容量 较低, 50℃高温下的循环性能比较优越,形成的钝化 膜更加有利于抑制石墨的剥离。
LiBOB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高且纯化较难
添加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较少用量即能改善电池的一种或几种性能 对电池性能无副作用 与有机溶剂有较好的相溶性 价格相对较低 无毒性或毒性较小 不与电池中其它材料发生副反应
• 在加入物料开始到结束,应控制反应釜的搅拌速度、釜 内温度等。不同的物料配比搅拌混匀的时间不同,但都 必须使电解液混合均匀,此时对电解液检测的项目有: 水分、电导率、色度、酸度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灌装
• 经检测合格的液体电解液被灌入合格的包装桶,充入 氩气保护,最终进入仓库等待出厂。
• 由于电解液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入库的电 解液应在短时间内使用,防止环境等因素导致电解液 的变质
精制 LiPF6 检测
成品入库
电解液生产工艺---精馏和脱水
• 对于使用的有机原料分别采取精馏或脱水处理以达到锂 电池电解液使用标准。
在精馏或脱水阶段,需要对有机溶剂检测的项目有:纯 度、水分、总醇含量。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产品罐
• 在对有机溶剂完成精馏或脱水后,检测合格后经过管道 进入产品罐、等待使用。
无机锂盐---LiBF4
• 由于BF4-半径较小,容易缔合,形成电解液的电导率较 小因而很少使用。
• 在高温、低温情况下,LiBF4的电化学性能会比LiPF6、 LiAsF6优异。
无机锂盐---LiPF6
• 由于PF6-的缔合能力较差,形成LiPF6电解液的电导率 较大,高于其它所有无机锂盐。此外它的电化学稳定性 强,阴极的分解电压达5.1V,远高于锂离子电池要求的 4.2V,且不腐蚀铝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讲座---题纲
•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 •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
• 有机溶剂 • 锂盐 • 添加剂
有机溶剂---有机溶剂的选择标准
• 有机溶剂对电极应该是惰性的,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 不与正负极发生电化学反应
• 较高的介电常数和较小的黏度以使锂盐有足够高的溶解 度,从而保证高的电导率
液体电解液---使用注意事项
• 电解液桶有氩气保护,有一定压力,在使用中切勿拆卸 气相阀头和液相阀头,也不允许随意按下快开接头的凸 头,以免造成泄漏或其它危险。接管时一定要戴防护眼 罩,使用时一定要使用专用快开接头
• 检测合格的电解液建议一次性用完,开封的电解液很容 易因为没有气氛保护等原因而变质,请客户在使用过程 中注意及时充入氩气保护,防止变色
• 熔点低、沸点高,从而使工作温度范围较宽 • 与电极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即电极能够在电解液中表
现出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 电池循环效率、成本、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考虑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有机溶剂
• 碳酸酯 •醚 • 含硫有机溶剂 • 其它
有机溶剂---碳酸酯
• 碳酸酯类溶剂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熔点较低,在 锂离子电池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碳酸酯类的溶剂就其结 构而言,主要分为两类:
• 一般具有较大的半径,电荷分布比较分散,电子离域化作 用强,这样可以减小锂盐的晶格能,消弱正负离子之间的 相互作用,增大溶解度,同时也有助于热稳定性和电化学 性能的提高。
• 但是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腐蚀铝集流体,因此限 制了它们的使用。
新型的硼酸锂盐LiBOB
LiBOB中硼原子同具有强烈吸电子能力的草酸根中的氧 原子相连,电荷分布比较分散,使得它的电化学稳定性 较好。
有机溶剂---含硫有机溶剂
• 锂离子电池所使用的含硫有机溶剂主要有两类,分别 是:
– 砜类 DMSO和EMS – 亚硫酸酯 ES 和PS
有机溶剂---其它
羧酸酯类 氟代、氯代的碳酸酯
有机溶剂---常见的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 沸点/℃ 熔点/℃
EC
248
39
PC
241.7
-49.2
DMC
90
3
EMC
无机锂盐---LiClO4
• 构成的电解液电导率较高,热稳定性强,但是结构中 的氯处在最高价态,使阴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 高温等条件下容易与有机溶剂发生强烈反应,带来安 全隐患。
无机锂盐---LiAsF6
•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锂盐,与醚类有机溶剂构成的电解 液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但是它的还原产物含有剧毒 As,具有致癌作用,环境污染严重且价格偏高。
108
-55
DEC
127
-43
MPC
130
-43Leabharlann DMSO18918.4
GBL
206
-42
黏度 1.86 2.530 0.59 0.65 0.75 0.78 1.991 1.751
相对介电常数 89.6 64.4 3.1 2.9 2.8 2.8 42.5 39.1
锂盐---选择锂盐的标准
• 在有机溶剂中有足够高的溶解度,以保证电解液具有较 高的电导率
– 环状碳酸酯 PC和EC – 链状碳酸酯 DMC、EMC、DEC
有机溶剂---醚
• 醚类有机溶剂黏度较小,但是醚类性质活泼,抗氧化 性不好,故不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 一般做为碳酸酯的共溶剂或添加剂来提高电解液的电 导率。醚类溶剂就其结构而言,也可以分为两类:
– 环状醚 THF
– 链状醚 DME
• 根据电解液物料配比,在产品罐处通过电子计量准确称 取有机溶剂。
• 如果产品罐中的有机溶剂短时间未使用,需要再次对其 进行纯度、水分、总醇含量的检测,继而根据生产的需 要准确进入反应釜。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反应釜
• 依据物料配比和加入先后顺序,有机溶剂依次加入反应 釜充分搅拌、混匀,然后通过锂盐专用加料口或手套箱 加入所需的锂盐和电解液添加剂。
常见添加剂的类型
负极的成膜添加剂 过充保护的添加剂 阻燃添加剂 提高电导率的添加剂 高低温性能添加剂
谢谢大家!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讲座---题纲
•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 •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提纯 溶剂
提纯后溶剂 六氟磷酸锂
混合
添加剂 罐装
电解液 后处理
液体电解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包装桶 预处理
水洗 检测
有机原料 精馏 检测
烘干、氩气置换
检测
脱水脱醇 检测 配制 检测 灌装
液体电解液---使用注意事项
• 电解液不建议使用玻璃器皿盛放,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 化硅,氧化硅和氢氟酸反应生成腐蚀性、易挥发的气体 四氟化硅,此气体有毒会对人造成伤害
• 现场可以使用的电解液容器和管道材料包括:不锈钢、 塑料PP/PE、四氟乙烯等
• 本产品对人体有害,有轻微刺激和麻醉作用。使用过程 中避免身体直接接触
• 阴离子具有较高的氧化和还原稳定性,在电解液中稳定 性好,还原产物有利于电极钝化膜的形成
• 具有较好的环境亲和性,分解产物对环境污染小
• 易于制备和纯化,生产成本低
液体电解液的组成---锂盐
• 无机锂盐 • 有机锂盐 • 新型的硼酸锂盐
锂盐---无机锂盐
• LiClO4 • LiAsF6 • LiBF4 • LiPF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