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中药膏方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药剂形式,它具有渗透力强、作用持久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外用治疗各种疾病。

下面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药材和辅料。

中药膏方的制作需要用到中药材、基础油脂等原料。

在选择中药材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药性选择合适的药材,确保药效。

同时,基础油脂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可以选择植物油或者动物油作为基础油脂。

其次,研磨中药材。

将选好的中药材放入研钵中,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直至中药材研磨成细粉状。

研磨的过程需要均匀用力,确保中药材研磨得足够细腻。

然后,将研磨好的中药材与基础油脂混合。

将研磨好的中药材和基础油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

混合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确保中药材和基础油脂充分混合。

接着,加热混合物。

将混合好的中药材和基础油脂放入容器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中药膏方配方来确定,一般需要加热至中药材和基础油脂充分融合。

最后,过滤制成膏状。

将加热好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中药膏方。

过滤的过程需要使用细密的滤网,确保过滤出来的膏方质地细腻。

中药膏方制作完成后,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和污染。

在使用时,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嘱,取适量的中药膏方外用,轻抹于患处,并按摩至吸收。

总之,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注意药材的选择和配比,加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及过滤的细致。

只有严格按照制作方法操作,才能制作出质量上乘的中药膏方,发挥其最佳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有所帮助。

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

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

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膏方熬制是一项传统而精细的技艺,涉及选药、泡制、熬炼、收膏、凉膏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膏方熬制的具体步骤。

一、选药与浸泡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中药材。

一般而言,膏方所选药材应具有针对性强、药效稳定、副作用小等特点。

浸泡:将选好的中药材放入清水中浸泡,使药材充分吸水膨胀。

浸泡时间因药材性质而异,一般需6-12小时,部分药材可能需更长时间。

二、煎煮与浓缩煎煮:将浸泡好的药材放入大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水面超过药材表面3-5厘米。

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熬,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浓缩: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另一锅中,用大火煎熬,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

当药液浓缩至原来的1/3至1/2时,转小火继续浓缩。

三、收膏与凉膏收膏:在浓缩过程中,不断搅拌药液,待药液变得粘稠时,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等辅料,搅拌均匀,使药液进一步浓缩成膏状。

凉膏:将收好的膏状药物倒入瓷罐或玻璃瓶中,置于阴凉干燥处存放。

在凉膏过程中,需定期搅拌,以防止膏药结块或变质。

四、注意事项膏方熬制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开方熬制。

膏方熬制的时间、火候和辅料用量等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膏方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每次使用时,需用干净勺子取用,避免污染。

膏方不宜与其他食物混吃,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过敏体质者在使用前应先咨询医生意见。

膏方熬制后可长期保存,但一般不超过半年。

若出现异味、变色或发酵等情况,应弃之不用。

在膏方熬制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膏方进行调理和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剂量。

若在使用膏方过程中出现不适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

在膏方熬制前应对所选药材进行质量检查,避免使用过期、霉变或假冒伪劣药材。

在膏方熬制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例如使用干净器具、手部清洁等措施来确保膏方的卫生质量。

膏方炮制方法

膏方炮制方法

膏方炮制方法
一、膏方炮制方法
1、步骤
(1)称取药材:按用药膏剂的成份表把每种药材的重量按用药膏剂成份表规定的数量,分别称取。

(2)小研磨:将每种药材分别加入药研磨机中,经机器小研磨,使药材充分混和,放入坛中后备用。

(3)烘焙:将药材放入桶中,加入必要的保护剂,经烘焙恒温,烘焙时间及温度根据各药材的性质而定,烘焙后将药材及原料放入坛中,搅拌均匀,待凉备用。

(4)研磨:将小研磨好的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翻动坩埚,使药材均匀混合,细研磨至药材粉末洁白,取出放入坛中,搅拌均匀后备用。

(5)加药液:加入用膏剂配制配方中指定的药液,搅拌均匀使药材均匀湿润,待活性成分溶解散,分层不明显,表面平整,备用。

(6)用棍搅拌:将药材放入药研碎机中,用棍子将药材搅拌均匀,使药液与药粉混合均匀,将膏剂压入药厂指定的型号的膏剂罐中,备用。

(7)定量包装:将膏剂均匀的放入特定胶囊中,按批次,定量、定容包装,标注批号、有效期、生产日期,并将膏剂进行热封、封存、标识,符合质量要求,储存保质期满后,投入使用。

2、
注意事项:
(1)膏方炮制过程中要遵守GMP要求,严格按照药方的成份表,每种药材分别称取,烘焙多重,搅拌均匀,研磨细腻;
(2)加入药液时,要注意加入量,不可过量,以免影响膏剂质量;
(3)定量包装前,要进行品质检查,确认膏剂质量符合标准,才能进行定量包装;
(4)烘焙热封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药效;
(5)膏剂要求罐体无漏洞、无环形凹陷,封口牢固;
(6)要进行质量记录,认真填写质量控制记录单,就地留存备案。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制作过程
中药熬膏方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肺热咳喘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下面是中药熬膏方的制作过程:
材料:
-中草药
-纯净水
-砂锅(或不锈钢锅)
-滤网
-蜂蜜(或冰糖)
步骤:
1. 将需要的中草药按比例配好,洗净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

2. 将浸泡好的中草药放入砂锅内,加入足够的纯净水,水量大约是中药的3-4倍。

3. 开火将砂锅内的药材煮沸后,调小火煨熬2-3小时,期间需要不时搅拌,防止药材粘在锅底或者煮干。

水分逐渐减少,煮到剩下原来的1/3到1/2左右即可,具体看药方。

4. 待药液变得浓稠时,关火,并让药液冷却至温热状态。

5. 使用滤网将药渣过滤出来,取出汁液。

6. 将汁液倒回砂锅中,开小火慢慢加热,期间不断搅拌,直到液体变得黏稠,但不粘锅底即可。

7. 最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冰糖进行调味,搅拌均匀后可以熬制成糊状或者浓稠的膏剂。

注意事项:
1.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避免煮沸过久或者煮干,影响药效。

2. 熬制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搅拌,防止药材粘底或者煮干。

3. 中草药的选择和比例也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药方搭配合理。

在进行制作前最好请教医生或者中药师。

4. 制作好的熬膏方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污染或者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

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1. 引言中药膏方是传统中医药中常见的制剂形式之一,它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炮制处理,配合辅料制成的膏剂。

中药膏方通常应用于外用治疗,具有温通、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对于一些皮肤疾病、外伤、扭伤等有独特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药膏方的制作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制作中药膏方的基本过程。

2. 材料准备准备好以下材料:•中草药(根据具体膏方的选用)•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蜂蜡、蜂蜜等)•酒精消毒液•研磨器具(研钵、研杵等)•过滤器具(纱布、滤网等)•容器(炼瓶、罐子等)•量杯、注射器等。

3. 制作步骤步骤一:准备草药1.将所需的中草药按比例准备好,根据膏方的配方进行称量。

2.打开酒精消毒液,将使用的器具(研钵、研杵、容器等)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步骤二:研磨草药1.将已消毒的研钵和研杵准备在案板上。

2.将需要研磨的草药放入研钵中。

3.用研杵按照规律的动作磨碎草药,直至达到细腻的状况。

步骤三:制作草药浸膏1.将制作好的草药粉(研磨好的草药)放入容器中。

2.根据膏方的要求,将适量的辅料(如凡士林、植物油等)加入容器中。

3.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用量杯或注射器进行准确测量。

4.用瓷棒等工具将草药和辅料充分搅拌均匀,直至形成均一的草药浸膏。

步骤四:过滤和炼制1.将制作好的草药浸膏倒入炼瓶中。

2.用纱布或滤网等过滤器具将草药浸膏中的固体颗粒过滤掉,得到纯净的草药液体。

3.将炼瓶放入加热水池中加热,用小火慢慢炼制,注意防止炼瓶爆炸。

4.不断搅拌炼煮中的草药液体,直至草药液体变浓稠、黏稠。

步骤五:存储和使用1.炼制完成后,将草药膏放置凉透,待其自然凝固。

2.将凝固的草药膏装入容器中,密封保存。

3.使用时,取出适量的草药膏擦拭或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4. 注意事项•在制作中药膏方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工具和器皿,防止细菌感染。

•制作中药膏方时,应严格按照膏方的比例和步骤进行操作,不可随意更改。

老中医:膏方的服法与用量及制膏注意事项

老中医:膏方的服法与用量及制膏注意事项

膏方的基本要点1.膏方中的中药以饮片为主体,还包括细贵药、胶、糖、辅料等组成。

2.尽量多选用易出膏的药物,如黄精、玉竹、怀山药、山萸肉、桑椹子、薏仁米等,尽量不用草药、矿物化石贝壳类药物,以利于膏滋的形成。

3.药味一般相当于汤剂的2~3倍左右,处方总量为常用每日量的15剂左右。

4.生晒参、西洋参等每日用量3~5克,不超过10克;野山参每日不超过0.5克,蛤蚧粉每日不超过2克,河车粉每日不超过2克,西红花每日不超过0.5克,冬虫夏草每日不超过1克,珍珠粉每日不超过1克。

5.收膏用胶一料总量300克左右,用糖一料总量300克左右。

一料膏滋总量3000克左右。

6.一料膏方服用时间一般为30~50天。

7.人参、虫草等贵重药材应用文火另煎或碾粉末于收膏时调入膏中。

膏方的服法与用量1.冲服、调服、噙服(含化),通常每次15~30毫升(30克左右),一天1~2次。

2.以开水调服,饭前为好。

胃有疾病者,可以饭后服用。

初次服用先以半量开始,饭后15分钟内服完,适应一周后,改为常规用法用量。

3.少用海腥、油腻、辛辣、油炸等食品,不饮浓茶、咖啡,戒烟酒,以利于膏方吸收。

4.不以萝卜为菜,以免与人参作用相拮抗。

5.感冒、腹泻、慢性病发作期、妇女月经期暂停饮用,待症状缓解或经期后再以续服。

膏方制膏注意事项房屋布局及要求:1.准备间。

膏方饮片核对,细料、贵重药称量核对等。

制作间→煤气灶或不锈钢夹层蒸气锅,通风设施以及下水道。

贮存间→整洁,足够的货架,消毒或净化装置,温度20℃以下,湿度45~65﹪。

2.制膏设备。

浸泡、煎煮、浓缩、压榨、过滤设备以及药液储存容器、膏方制备所用的专用铲片,如铜锅或煎药机、不锈钢桶、不锈钢筛网、竹片、膏方包装机。

加热一般采用液化气(天然气)灶、控温电炉或蒸气加热。

3.物料准备。

中药饮片调配、核对,贵重细料称量、核对后,需另炖或另煎,如人参类,贵重细料枫斗、西红花、虫草等;需打成细粉,如紫河车、珍珠粉等;需炒、碾碎或碾成泥状,核桃肉、芝麻等。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膏方的种类与用途
种类
根据原料和用途的不同,膏方可 分为滋补养生膏方、治疗用膏方 和其他类膏方等。
用途
膏方主要用于滋补养生和治疗疾 病,还可以用于调理身体状况、 促进康复等。
02
中药膏方制备流程
准备原料
01
02
03
精选药材
选择高质量的药材,确保 无杂质、无霉变、无虫蛀 等。
清洗与筛选
清洗药材,去除泥沙、尘 土等杂质,筛选出不合格 的药材。
加强与国际医药界的合作与交流,共 同推进中药膏方的研究与应用。
THANK YOU
收膏
在浓缩过程中,加入适量的糖、蜂蜜等辅料,使药液进一步浓缩,变成膏状。收 膏时要注意火候,避免药膏过热或焦底。
凉膏与装瓶
凉膏
将收膏后的药膏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 ,晾凉至室温。
装瓶
将晾凉的药膏装入洁净的玻璃瓶或塑 料瓶中,密封保存。
03
中药膏方制备注意事项
原料质量与安全
确保原料质量
制备中药膏方时,应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药材,避免使用过期、劣质或假冒伪劣原料。
效果评估
中药膏方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 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例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中药膏方能够改善咳嗽、 咳痰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糖尿病 、慢性胃炎等慢性疾病,中药膏方也能够稳定病情、缓 解症状。
06
中药膏方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传统制备方法与现代化工艺的结合
中药膏方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汇报人: 2023-12-11
contents
目录
• 中药膏方简介 • 中药膏方制备流程 • 中药膏方制备注意事项 • 中药膏方制备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中药膏方应用与效果评估 • 中药膏方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
膏方的制作方法如下:
1. 准备药材:根据膏方的配方,准备好需要使用的药材,并将其洗净备用。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药材需要破碎或切碎。

2. 炮制药材:根据膏方的要求,对一些特定的药材进行炮制。

炮制的方式可以包括炒制、煮制等,目的是改变药材的性能,使其更适合制作膏方。

3. 煎药:将准备好的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并根据膏方的要求,加入适量的水。

根据药材的不同,煎药的时间和温度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先用高温煎药,再用低温焖煮,以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4. 过滤:使用纱布或过滤纸等过滤掉煎出的药液中的固体杂质,得到纯净的药液。

5. 凝固:将药液倒入容器中,并加热使其凝固。

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取决于药液中的成分以及膏方的要求。

6. 质检:将制作好的膏方送到质检部门进行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的检测。

确保膏方符合相关的药典标准。

7. 包装:对已经质检合格的膏方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密封性和卫生性,以保证膏方的质量和安全性。

8. 存储:将包装好的膏方妥善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环境。

根据膏方的要求,有些膏方需要放置在冷藏条件下。

以上就是制作膏方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严格按照处方的指导和药材的特点进行制作,确保膏方的质量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膏方作为我国传统中医药宝库中的一大宝藏,不仅 是单纯的补药,还是治疗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的 一种有效剂型,它包括“却病救偏”的双重含义, 能促进人体功能的整体调整。 • 抓住现阶段膏方发展机遇,掌握膏方制作要领,最 大限度地保证膏方的质量,配合中医的其他特色疗 法,提高疗效。
贮藏
• 膏滋药熬成后盛放在陶瓷或搪瓷容器中,该容器应 事先洗净消毒并烘干,膏滋药经一夜冷却,第二天 方能加盖, 以免水蒸气冷凝回流于煎膏中,使膏面 稀释,含水量高易产生霉变现象,膏滋应保存在低 温洁净干燥的环境中。
膏方制备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 存在问题 • 解决方法 • 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
存在问题
浓缩
• 将清汁置锅内用大火煮沸浓缩,边煮边用筛子捞去 浮沫,每捞1次,随即将筛子在清水桶中漂净,待药 液转稠,直至用筷子挑起成线或取少许滴于毛边纸 上,以不渗开为度,其容积约为清汁的2/5,此为清 膏。
收膏
• 收膏方法:将所得清膏与泡好的阿胶混合,再投冰 糖,然后用筛子把此浓膏再过滤一遍,收膏用文火, 并用竹片括清锅边并不断搅动铲底以防焦化,待 锅内膏液向上涌动时,用扇子吹散锅面的热气,一 则防止沸溢,二则加快收膏过程。等膏液只在锅内 沸腾,不再上涌,预示膏滋即将熬好。如要加入兑 药(如人参粉、虫草粉等),缓慢投入,边投边用竹 片搅匀。待气泡成黄豆大小时,说明膏滋已熬好。 • 收膏标准:用竹片从锅内提起,见膏滋向下滴成三 角形,即 “挂旗”。要是旗下有滴珠,提示水分尚 多,仍须再熬。而“挂旗”大,说明膏滋熬得偏老, 适于在暖冬服用;“挂旗”小,说明膏滋熬得偏嫩, 适于寒冬服用。
• 2、膏方服用注意事项:每日早晚各服30g(约1汤 匙),开水冲服;早晨与晚上睡前1 h 空腹服用为 好;1周后可增至1.5匙。 • ①服药时忌食萝卜、浓茶、咖啡,如遇感冒发热、 咳嗽、大便溏薄或胃口不佳时,暂停数日,待病愈 后再进服。饮食忌生冷油腻,以免阻碍脾胃运化, 影响膏药吸收。 • ②若冲服时有微量沉淀(为药粉),请搅匀再服。 • ③所用汤匙应洗净,并避免生水进入盛药容器;每 次开盖的时间要短,避免污染;为防止霉变也可放 入冰箱内贮存。
膏方的由来
• 中药膏方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剂型,近代 名医秦伯来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 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 也,故俗称膏滋药。”据学者研究,中药内服膏剂 历史悠久,始于汉唐时期,有《伤寒论》的鳖甲煎 (古代“膏”和“煎”混称) 、《肘后方》的黑膏、 《千金方》的紫丹参膏等;《外台秘要》记有“古 今诸家煎方六首”滋补强壮的膏方;到了宋代,膏 方的使用普遍,水平提高,《洪氏集验方》的“琼 玉膏”沿用至今;到了明清,膏方在普及的基础上 进入更加完善的阶段,从宫廷到民间,良方迭出,著 名的方剂有《本草纲目》的“人参膏”、《外科 正宗》的“参术膏”、《景岳全书》的“两仪膏” 及《万病回春》的“玄霜雪梨膏”等。
浸药
• 将饮片倒入凉水中,水面高于药面10-20cm 左右, 某些包煎药物,如旋复花、蚕砂、车前子等须用纱 布包裹好后投入,而贝壳类、矿物类药物最好也要 包煎。至于先煎后下,就不必要求了。饮片浸泡时 间约一夜。
煎汁
• 容器:最好用陶器、瓷制品,其次是不锈钢或铝锅, 不能用生铁锅。 • 煎煮:开始时水面应高出药面5cm ,一直煎至与药 面相平,在其过程中可适当添加热水,以防干涸烧 焦,煮沸1h 左右倾出头汁,再加热水煎汁,水面约 高出药面3cm ,煮沸45min 左右, 三汁的水面接近 药面,煮30min 左右。 • 取汁:将所有药汁集中,用100 目筛子过滤,静置 一夜,倾出药液,去除沉淀物,此为清汁。
• 2、容易“出花”: • ①使用的器具,特别是容器没有充分消毒。 • ②膏方制备中如附料准备间、制膏间、凉膏间,没 有区分开来,造成交叉污染。 • ③膏质过嫩,水份控制不当,含水量较多。 • ④膏方制备完成,未完全散尽热量就加盖,使膏体 及容器内壁凝结水珠。 • ⑤凉膏间潮湿,致使膏体表面凝结水汽和细菌。
临床应用注意事项
• 1、膏方组方用药注意事项: • ①根据病情加以辨证施治,或标本同治,或虚实兼 顾,以调理阴阳、祛病强身,不宜一味补益,以免恋 邪。 • ②应注意体质与药性的协调,偏于阳虚体质避免应 用阴寒伤阳类药材;偏于阴虚体质避免助火伤阴的 药材。 • ③应该注意血证不宜用辛热刚燥之剂,孕妇忌用破 气活血滑利之药。
• 3、焦化: • ①在药材煎煮过程中出现焦化。这是由于浸泡时 间不够久,药材没有充分吸收水分,在煎煮过程中 继续吸收水分, 造成焦化现象。 • ②在浓缩过程中出现焦化。由于浓缩过程中药液 不断蒸发,药液中含水量减少,极易出现焦化现象。 • 4、返砂:煎膏置放日久后,易产生糖与药汁分离, 或有颗粒状析出的现象,习称“返砂” 。
中药膏方制备及注意事项
蒋树龙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膏方简介
• 中药膏方(亦称膏滋方),是以复方中药煎熬,去 渣滤清,取汁浓缩后,以胶或蜜等赋形剂调制而成 的膏状内服制剂。膏滋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 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制剂。 • 膏滋方,顾名思义具有润泽、滋补的作用。它与人 参、鹿茸之类补药只顾一面不同,膏滋方通过辨别 病人体质,详察其阴阳虚实,同时兼顾其原有的旧 疾,通过辩证,制定最适合每个个体的滋补膏方,以 期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之目的。
• 1、口尝有“砂粒感”: • ①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 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 带入或脱落灰屑。 • ②药汁中带入泥沙、药渣等异物。 • ③煎膏附料如冰糖、核桃、芝麻等中掺杂细砂、 尘土、果壳等杂物。 • ④因火候过大,胶未完全溶解等原因而引起粘锅结 焦。
膏方的材料准备
• 除了中药饮片外,还需事先准备好收膏药和一些特 殊工具。
• 1、收膏药: • ①胶类:临床以阿胶最为常用,其常用量为250g 左 右, 亦可选用鹿角胶、龟板胶等。膏滋的稠度与 胶类、糖类以及饮片中的滋腻药配比有关,因此还 须参照具体情况增减胶类用量。 • ②糖类:可用冰糖、砂糖、饴糖、蜜糖,冰糖最为 常用,以滋补药为主的膏滋,其用量可在500g左右, 若处方中苦寒药较多,用量可至1kg左右。若用砂 糖或蜜糖,其量与冰糖相仿,用饴糖则需用至2-3倍。 糖尿病人忌用冰糖、怡糖、蜂蜜,可以用木糖醇或 女贞糖,处方时要少用苦涩药。 • ③酒类:临床常用优质黄酒250-500g,肝病患者不 宜用酒类,可用等量冷开水浸泡阿胶。
• 2 、特殊工具 • ①用作锅铲的竹片一支,约厚1cm ,长50cm ,一头 宽4cm 作为持柄,一头宽6cm 削成铲状。 • ②100目不锈钢筛子一只,直径为20cm。
膏方制备方法
• • • • • • 浸胶 浸药 煎汁 浓缩 收膏 贮藏
浸胶
• 将阿胶置入黄酒中一昼夜以上,直至其完全融化, 待用。
解决方法

• •

1、制备中使用的器具要注意清洗,保持清洁,不 要带入灰屑、纤维等杂物。 2、药汁煎好后需过滤。药汁需静置24h,取上清 液或静置1h,离心后浓缩。在浓缩中,要用筛子 不停捞去浮沫。 3、需加入芝麻、核桃等附料的膏方,应注意该 些附料的清洁度,需认真淘洗、挑选,滤除泥沙, 去除果壳。 4、在收膏阶段,因避免火候太大,水分蒸发过快 则引起粘锅结焦。
• 5、盛膏方的容器应消毒烘干以备用。 • 6、加工制作的场地应与制作规模相适应,并有防 虫、除湿、排风、降温等措施。各个工作区域应 相对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 7、浓缩收膏应至“挂旗”,且旗下无滴珠。 • 8、膏滋药需经一夜冷却,第二天方能加盖。 • 9、凉膏间应监测温湿度,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下,湿 度控制在45%-75%之内;室内至少每日两次、每次 半小时进行紫外线消毒;货架应保持清洁。
• ④膏方以平缓、长效见长,不能追求 “立竿见影” 的疗效而滥施质精昂贵药材,适当配以滋润、胶稠 类药材,从而利于成膏。 • ⑤脾胃功能低下、舌苔厚腻者,及有感冒症状等患 者,必须先健脾驱邪,然后进补,否则闭门留寇,反 而使应状加重。 • ⑥糖尿病患者忌用冰糖、怡糖照膏方的操作规定进行 操作,药材要经过充分浸泡,并在药材煎煮前加入 足量的水, 一般采用超过药面15厘米,煎煮过程中 应及时搅拌。 • 11、在煎煮完成过滤药渣时要保证药液中药渣去 除干净(使用四层纱布过滤)并注意及时搅拌,特别 是后期更要不断搅拌。 • 12、炒糖要炒透(炒至老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