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和视觉(2)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练附答案第二章第6节 透镜和视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一课一练附答案第二章第6节 透镜和视觉

第6节透镜和视觉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0.05mm。

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A.小于0.05mmB.等于0.05mmC.大于0.05mmD.任意值2.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A.平面镜B.凹透镜C.凸透镜D.凹面镜3.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4.小明在做凸透镜成象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象,如图所示。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明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象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象C.光屏上找不到象D.凸透镜焦距未知,无法判断5.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上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幕上成一清晰的像。

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6.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铜仁市碧江区一角,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大于100mm B.大于50mm小于100mm C.小于50mm D.等于50mm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8.从酒瓶子侧面看到瓶子里的人参,看到的人参是()A.放大的、正立的虚像B.放大的、正立的实像C.放大的、倒立的虚像D.放大的、倒立的实像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10.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2024中考一轮复习物理-第十一讲-透镜难点及视觉-解析版

2024中考一轮复习物理-第十一讲-透镜难点及视觉-解析版

第十一讲--透镜难点及视觉一、思维导图二、知识梳理考点1 透镜5个难点1.物体与像的移动关系(1)从②移动到③,u>2f,成的是倒立缩小到实像,此时到像距f<v<2f,可以看出物体的移动范围可以从2f到无穷远,而像距只能在f, 2f之间来回移动。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的移动距离大于像。

即u>2f, f<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小,越来越靠近焦点,所以当物体是匀速远离2f时候,像的速度会越来越慢。

(2)从②移动到①,f<u<2f, 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只能在f, 2f之间来回移动,而像能从2f移动到无穷远,所以在相同时间内,像的移动距离要大于物体。

即f<u<2f, v>2f,此时v物<v像,并且在移动过程中像越来越大,越来越远离2f,所以当物体是匀速靠近焦点的时候,像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结口诀: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谁大谁快,越大越快,越小越慢。

备注:实像和虚像都满足该规律2.动态变化关系厚度越厚,焦距越小,透镜的折光能力越强,此时成像在光屏的前面,此时只能有以下两种方法才能使像重新清晰的呈在光屏上。

(1)光屏向左移,移动到成像点上。

(2)在物体透镜或者透镜光屏中放一个凹透镜。

3.凸透镜中光的可逆性如图,已知此时能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实像,此时的成像性质是什么,问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动,怎么移动凸透镜才能呈现另一个清晰的实像?4.物体与光屏距离变化关系当u=2f, v=2f时候,物体与像的距离最小,s=4f。

解释:结合第一个重难点,当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大于像移动的距离,物体和像移动方向是相同的,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会逐渐被拉开。

同理当f<u<2f的时候,物体移动的距离小于像的移动距离,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也会逐渐被拉开。

5.高斯公式:考点2眼球的结构1.眼睛(1)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练习题-普通用卷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练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B.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C. 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D. 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观察到的现象,下列光学仪器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 放大镜B. 幻灯机C. 照相机D. 潜望镜3.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A.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主要是利用它对光的会聚作用B. 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C. 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4.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

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A. B. C. D.5.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如图所示(P点为二倍焦距点),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6.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人参是A. 实物B. 等大的实像C. 放大的实像D. 放大的虚像7.如图是用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可登录网页,可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品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 摄像头可以看做是一个放大镜C.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向后移动8.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应图片,下列关于照相机、放大镜使用和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B.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缩小实像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虚像D.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实像9.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练习题(无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六节-透镜和视觉 练习题(无答案)

2·6透镜和视觉(1)1形状作用生活中的应用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作用老花镜、放大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线有作用近视镜2.透镜的结构。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一个凸透镜有2个焦点。

一个凹透镜也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实验用到的实验器材是:、、、。

实验时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首先要调整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

4.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

a.凸透镜:b.凹透镜:5.凸透镜成像规律。

(1)u>2f,f<v<2f,像物异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照相机。

(2)u=2f,v=2f,像物异侧,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f<u<2f,v>2f,像物异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幻灯机。

(4)u=f,不成像点。

(5)u<f,像物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的五种情况图示6.应注意的问题:(1)二倍焦距处为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转折点;(2)焦点处是成实像与成虚像的转折点;(3)物离焦点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

题型一透镜的成像规律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厘米处,就会在凸透镜另一侧成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如果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厘米处,则经凸透镜后产生一个()A.放大、正立的虚像B.放大、倒立的实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D.不能成像2.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光屏上将出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题型二透镜成像的应用1.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

2.6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2.6透镜和视觉(第2课时)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规律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2019•江苏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A.B.C.D.2.(2019•浙江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

该像的性质是()A.缩小的虚像B.放大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D.放大的实像3.(2017•江苏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4.(2019·广西百色)(2019•百色)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该透镜的焦距f小于9cmC.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5.(2014•江苏盐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

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2019•四川达州)甲图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

为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应将胶片放在距离透镜________的位置(选填序号:①一倍焦距以内②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③二倍焦距以外),白色银幕是为了________所有颜色的光(选填“反射”或“吸收”)。

7.(2019•浙江舟山)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__镜。

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6.2 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应用、眼睛(学生版)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6.2 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应用、眼睛(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6-2透镜和视觉——凸透镜成像应用、眼睛目录 (1) (4) (5) (10) (13)一、眼的结构和功能1.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与照相机非常相似,眼睛主要由眼帘和眼球组成。

眼球前有眼帘,可随时合上以防止其他物体进入眼睛,具有保护眼睛功能.眼睛眼球2.眼球如图所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瞳孔在虹膜的中央,根据环境中光的强弱,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的量;睫状肌起到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从而改变晶状体的焦距的作用。

(1)角膜:眼球最外层,光线通过透明的角膜进入眼里。

(2)瞳孔:在虹膜的中央,可随时调节进入眼里的光线强弱。

(3)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4)玻璃体:一种透明的胶状物质充满着整个眼球的内部。

(5)白色巩膜:眼球的一层坚韧的保护外壳。

(6)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有很多对光很敏感的感光细胞,物体的图象成在视网膜上。

(7)视神经:把感光细胞感受到的信息传入大脑。

3.虹膜:瞳孔周围有颜色的一圈。

虹膜的作用:可以改变瞳孔的大小。

【活动】仔细观察同桌同学的眼睛,观察他的虹膜的颜色和瞳孔。

并用小手电照这位同学的一只眼,观察瞳孔有什么变化。

现象:(1)虹膜的颜色是棕褐色的;(2)用小手电照同学眼时观察到瞳孔会变小。

瞳孔缩小是为了减少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虹膜的颜色具有人种差异,是由虹膜含有的色素的细胞决定,随着色素的不同,眼珠的颜色也不同。

黄种人含色素较多,呈现棕褐色,远看如黑色。

而白种人色素少,呈浅灰色或淡蓝色。

颜色的深浅体之间也有区别,通常是由所含色素的多寡而定。

二、视觉的形成1.眼睛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眼睛中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形成一个折光系统(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 透镜和视觉(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 2.6 透镜和视觉(2)同步练习 (新版)浙教版

2.6 透镜和视觉(2)对应学生用书P75—P761.我们通常所说的蓝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B)A.角膜是蓝色的B.虹膜是蓝色的C.晶状体是蓝色的D.玻璃体是蓝色的2.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的示意图,图中能够折射光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的结构是(C)(第2题)A.①B.②C.③D.④3.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A)A.晶状体瞳孔视网膜B.晶状体虹膜脉络膜C.玻璃体瞳孔角膜D.角膜晶状体视网膜4.在眼球的结构中,感受光的刺激,形成物像的部位是(C)A.角膜B.晶状体C.视网膜D.大脑的特定区域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B)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点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点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点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点6.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D)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B.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视觉中枢D.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7.如图是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第7题)(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通过眼球折光系统中的[1]角膜、房水、[2]晶状体和[9]玻璃体到达[7]视网膜形成物像。

(2)从暗室走到阳光下,[3]瞳孔会变小,这种变化是由[4]虹膜内的平滑肌收缩引起的。

8.如图所示,甲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图,乙是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图。

(第8题)9.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

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二章2.6.2放大镜和照相机 凸透镜的应用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二章2.6.2放大镜和照相机 凸透镜的应用
将物体向左移动,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左移动,故C错误。
对调,光屏上将不 (2)把一个凸透镜放在水滴的上方,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水平放置的,并调整到水滴的距离,且
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虚像。
会出现清晰的像 A.教学中使用的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图中的成像规律
夯实基础·巩固练
9.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横截面如图所示 ,它的正面呈圆弧形,这样设计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 作用相当于_放__大_____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放大的 ____虚____(填“实”或“虚”)像。
夯实基础·巩固练
10.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凸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照__相__机__(填“ 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填 “放缩大小”“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 到镜头的距离
夯实基础·巩固练
6.【中考·温州】将一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 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清晰的像。该像的性
质是( D ) A.缩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
【点拨】烧瓶相当于凸透镜,蜡烛是物体,墙壁相当于光屏,物 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夯实基础·巩固练
12.如图所示,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 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 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 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摄像头相当于 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不是光源,不能 发光照亮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获取信息,是二维码反射 的平行光通过摄像头对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二、
物体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可能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三、
(1)选择一块凸透镜,并利用聚焦法测出焦距。
f
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2015-4-13
(2)实验设计
①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成像装置上,调节它们的 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u>2f u=2f 2f>u>f
u=f
2f>v>f
v=2f v>2f
u<f
实像均倒立 1.在光屏成的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哪一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线? 一倍焦距处 (一倍焦距分虚实)
3.哪一点是缩小和放大实像分界线? 二倍焦距处 (二倍焦距分大小)
交流合作
实验思考
4、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
实验器材
点燃的蜡烛
光屏
光具座
凸透镜
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像的大小、正倒 倒立放大的实像 和虚实跟什么因素 有关? 倒立等大的实像 正立放大的虚像
几个概念:
U
V
•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 正 立、倒立: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 置相比较而是否颠倒; • 放大、缩小:指像的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比较而言; • 变大、变小:指物距变化后成的像的大小跟物距 变化前成的像的大小相比较而言.
2015-4-13
F F
f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2015-4-13
F
F
f
u=f 不成像
2015-4-13
F
F
f
u<f 倒立放大虚像
2015-4-13
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凡是 (1) 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像和物分处在 透镜两侧,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可用光屏承接;
(2) 凡是虚像是正立的,与物体处在透镜同 侧,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的交点 构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 观看
透镜和视觉(2)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基础知识:主光轴、光心O、焦点F
F(焦点) 主光轴
F(焦点) O(光心)
基础知识:焦距f、2倍焦距2f
2F
F 2f (2倍焦距) O
f(焦距) F
主光轴
基础知识:三条特殊光线
2F
F O
F
1、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经过焦点。 3、经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当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烛焰正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
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记录表
像的性质 倒立、缩小的像 倒立、等大的像 倒立、放大的像 正立、放大的像 实验次数 1 2 1 1 2 1 2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总结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平行光 不成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凸透镜还能成正立、放大、虚像
凸透镜的应用
景物
胶片
镜头
物体
2f F
凸透镜
F 2f 光屏
幻灯机、投影仪
利用物距 f<u<2f ,凸Hale Waihona Puke 镜 能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一原理。
银幕
2f
F
F
2f
实像总是异侧倒,虚像总是同侧正
2015-4-13
5.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焦点靠近. 像的大小又如何变 化? 为了接到清晰的像, 光屏该如何移动?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作图研究
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2015-4-13
F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物体(烛焰) 光具座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
光屏
凸透镜
物体(烛焰)
为什么要让它们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 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上。
②点燃蜡烛,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 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然后将蜡烛 逐次移近凸透镜,每次都需要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 烛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 减小而变化的。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