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方案
某岩溶区钻孔桩施工方案

某岩溶区钻孔桩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某岩溶区位于XX省的XX市,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中遇到的地质问题,特制定了本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安全和效果。
二、施工目标本施工方案的目标是在岩溶区地质条件下进行钻孔桩的施工,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以满足基础设施的需求。
三、施工方案3.1 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 1. 对岩溶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 2. 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设置合理的施工时间节点; 3. 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技术能力;4. 准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并进行检修和保养。
3.2 钻孔施工钻孔施工是整个施工工程的核心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选定钻孔位置,并进行标记; 2. 在选定的钻孔位置进行地表清理,清除杂草和灰尘; 3. 使用钻孔设备进行钻孔,钻孔的直径和深度根据设计要求而定; 4.在钻孔过程中,及时记录地层的情况,包括地质层次、孔壁稳定性等; 5. 钻孔完成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孔底清理,清除杂物和泥浆。
3.3 钢筋骨架安装钢筋骨架安装是钻孔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钢筋骨架和连接件,确保其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 2. 将钢筋骨架按照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组装,包括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连接; 3. 在钢筋骨架安装完毕后,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
3.4 灌注混凝土灌注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混凝土和灌注设备,并对其进行检查和调试; 2. 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进行室内试验,确保其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3. 将混凝土泵送到钻孔内部,由底部向上灌注,并同时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在灌注混凝土完成后,进行养护和保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设计与施工方案分析

基的承载力_ 3 ] 要求 。
( 3 )大 溶 洞 。对 > 3 m 的 溶 洞 采 用 的 是 钢 护 筒 法 引。
岩 溶 地 区桥 梁 桩 基设 计 与 施 工方 案 分 析
董海 军
( 安徽省安庆市公路工程处 , 安徽 安庆
摘
2 4 6 0 0 2 )
要: 某 高速公路 A合同段桥梁桥位处于溶洞极发育地 区, 在桥梁桩基施工 中遇到溶洞 、 砂层 、 塌孔等技术问题 。施工 中对砂层
采用“ 钢护筒加 固” 的方法进行 处理, 对溶洞采用“ 注浆” 或“ 填充加钢护筒” 的方法处理 。实践证明上述处理方法是行之有效 的, 同 时也对桥梁设计 、 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 针对岩溶地质 , 设计文件中应更加 明确各种不同情 况下的处置方案 , 并对可能发
( 2 )细致分 析每 根桩 的地 质 钻孑 L , 根 据地 质钻 探 资料 和填充 物情 况 , 对每 根桩设 计 出满足 承载力要 求 的桩 长 、 桩性 。分 类 制订 溶 洞处 理 的详 细方 案 、 成 孔
方法 及施 工措施 l 2 ] 。
失衡, 破裂 , 砂层失去支撑 , 产生溜坍 , 最终造成孔 口 坍陷。孔 口坍陷极易造成工程进度迟缓, 材料损失严
1 . 2 施工 图阶段
2 岩溶地段桥梁桩基处理
2 . 1 填 充加钢 护筒法
( 1 )一般 溶洞 类 。对 < 2 ~3 m 深 的溶 洞 , 可 用
填充 法 。专 人密 切注意 孔 内水 位 的变化 , 一 旦泥浆 面
岩溶地段桩基处理方案

岩溶地段桩基处理方案一、前期调查与设计在岩溶地段开展桩基处理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调查,了解地质构造、岩溶洞穴等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和处理方案。
二、桩基类型选择1.爆破桩:对于岩层比较硬且洞穴相对较少的地段,可以采用爆破桩。
通过爆破爆破碎岩体,形成孔洞,再进行灌浆加固。
2.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岩溶地段土层较松散、灌浆材料易渗透的情况。
通过钻孔进入地下,然后注入灌浆材料,形成钻孔灌注桩。
三、处理方案1.爆破桩的处理方案:(1)确定爆破点位:根据勘探数据确定爆破点位,避免洞穴或其他不稳定地层。
(2)爆破施工:先进行爆破孔钻孔,然后在孔内充填炸药,进行爆破。
爆破后进行震动的排除,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灌浆加固:对爆破后的孔洞进行灌浆,填充空洞,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钻孔灌注桩的处理方案:(1)钻孔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孔机械进行钻孔作业,保证孔洞的质量。
(2)灌浆:马上在钻孔完成后进行灌浆,使用适当的灌浆材料,并注意灌浆前后的浆液渗流情况。
(3)灌浆加固:灌浆完成后,对桩身进行清理,确保灌浆充实,提高桩的承载力。
四、监测与检查在桩基处理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检查,以确保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
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桩基的垂直度、水平度、沉降量等。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和分析,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五、施工质量控制在桩基处理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操作规程要规范化,确保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尤其是水泥和灌浆的加固要充实。
综上所述,岩溶地段桩基处理方案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桩基类型和处理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通过科学的前期调查与设计,合理选择桩基类型,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可以解决岩溶地段桩基施工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桩基溶洞专项施工方案

桩基溶洞专项施工方案
1.背景
桩基工程是建设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溶洞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
溶洞地质条件下的桩基施工需要特别注意地下溶洞的特点和施工风险,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2.桩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桩基施工前,需要对溶洞地质进行详细勘察,了解地下水位、溶洞空间分布等情况,同时对施工现场进行严密排查,确保施工安全。
3.桩基施工方案
–桩基类型选择
选择适合溶洞地质条件的桩基类型,如灌注桩、端承桩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施工工艺
制定桩基施工详细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过程控制等,确保施工质量。
–安全措施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现场监控,确保施工过程安全。
–质量验收
在施工结束后严格进行桩基质量验收,检查桩基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常见问题包括桩基沉陷、溶洞坍塌等,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以应对问题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5.施工结束后的检查和保养
桩基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桩基完整性和质量。
同时建立桩基保养制度,延长桩基的使用寿命。
6.结语
桩基施工在溶洞地质条件下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和质量要求,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只有科学规划、细致执行,才能保证桩基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引言:岩溶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给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桥梁的桩基设计必须考虑到地下溶洞的存在以及地质稳定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岩溶地区桩基的设计原则1.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在进行桩基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包括地下溶洞、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只有了解了地质条件,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2. 桩基的选择:在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和灌注桩等。
选择桩基类型要考虑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以及预算等因素。
3. 桩基的布置:桩基的布置应根据桥梁的类型和荷载特点来确定。
在岩溶地区,要避免桩基与地下溶洞相交,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和桥梁的稳定性。
二、桩基的设计流程1.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溶洞的分布、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桩基的设计参数。
2. 桩基的荷载计算:根据桥梁的类型、跨度和荷载特点,进行桩基的荷载计算。
考虑到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溶洞的存在对桩基的影响。
3. 桩基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荷载计算的结果,进行桩基的设计。
设计要合理选择桩基的类型、长度和直径,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施工方案的制定:根据桩基的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等。
三、桩基施工技术1. 钻孔技术: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主要采用钻孔技术,通过机械钻杆将地下岩石打破,并在孔内注入浆液以加固桩基。
钻孔技术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桩基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杆和钻具。
2. 桩基灌注技术:灌注桩是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之一。
灌注桩施工时,首先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再将钢筋灌注至孔内。
灌注桩要保证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并控制好灌注速度和压力。
3. 桩基加固技术:在岩溶地区,由于地层不稳定和地下溶洞的存在,桩基往往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岩溶地区桩基础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

岩溶地区桩基础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一、前言岩溶地区是指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地貌区域,具有特殊的地质特点和土壤条件。
在岩溶地区进行桩基础施工时,常常会面临土层不均匀、岩石多孔、开挖容易塌方等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被广泛应用于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中。
该工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能够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提高工程质量。
二、工法特点1.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采用全套管作为桩身,可以避免土体沉降、塌方等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施工桩的垂直度和坚固性。
2.施工过程中,在岩石中进行钻孔、清孔等作业,能够有效避免边坡塌方和土体流失等问题,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三、适应范围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岩溶地区的桩基础施工,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
2.需求较高的桩基础施工,如大型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重要工程项目。
3.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工程项目,如需要进行快速施工的场合。
四、工艺原理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在实践中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1. 钻孔:采用全套管以及回转钻控技术进行钻孔,能够有效避免岩石崩坍和沉积物的堆积。
2. 清孔:在钻孔过程中进行清孔操作,能够清除孔内的岩屑、砂粒等杂质,保证钢管墙面的质量。
3. 钢管沉桩: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同时采用振动棒对桩身进行振捣,提高桩身的密实性。
4. 动桩:用油压锤或液压振动器施加冲击力或振动力到桩身,以使其在合适位置沉入地层,保证桩的垂直度和承载力。
五、施工工艺1. 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桩的类型和尺寸,并编制施工方案。
2. 配套工程:清理施工场地,并安装设备和机具。
3. 钻孔:使用回转钻机进行钻孔作业,同时进行岩屑的排出和清孔作业。
4. 钢管沉桩: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并利用振动棒振捣桩身,以提高桩的密实性。
5. 动桩:使用油压锤或液压振动器对钢管进行冲击或振动,使其沉入地层。
六、劳动组织在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法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岩溶地区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

K e wor s a s;( le pl l Ma in ・l lt in: _ nd t0Ir l e e in y d :k rt M ld ief 】 to :()sr1t0 f) ai l ) e d t( o )l fl ( ( u i t
钻机 为主。 根据桩位 处地质和水文等资料 , 制定 了专项 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措施。
1 施工 工 序 )
中等 , 基岩面处多发育鹅头状 半开 式溶洞 , 洞高 05 .~
2 m。 其 中 阳 家 院 大桥 一 祁水 河 大桥 段 , 槽 、 沟 发 溶 溶 育, 发育 基 岩 面 以 下深 度 l 3 m。溶 洞 呈 串珠 状 发 育 ,
岩 溶 或称 喀斯 特 ( as) K r ,主 要 指 水 对 可 溶 性 岩 t 石— — 碳 酸 盐 类( 石灰 岩 、 白云岩 等 )硫 酸 岩 ( 、 石膏 等 )
和卤化物岩( 岩盐等 ) 的溶蚀作 用, 并伴有水流侵蚀 、 ; 中 蚀和重力崩塌等次生作 用 , 所形成的多种地表 、 地下奇
。
同 时 对施 工 中 的常 见 问 题 , 出 了预 防 措 施和 解 给
。
决 方案 。 简 单 介绍 了工 程 中采 用 的基 桩检 测 方 法 , 据 检 测结 果 , 估 桩 基础 的施 工 质 量 根 评 I 关键 词 】 岩 溶 , 孔 析 基 础 施 工 , 桩 检 测 钻 基 【 图 分 类 号 】 4 3 14 中 U 7 + 【 献 标 识 码 1B 文
『 ■_ — 一 案例分析 ■_ ■…
—— —— 一
筝2 9卷 2 1 年 第 5期 0 1
岩溶 地 区桥 梁 钻孔桩 基 础 施 工 方案及 质 量控 制
顺安河特大桥岩溶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方案(修改)

宁安铁路一标顺安河特大桥岩溶桩基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宁安铁路一标指挥部第五分项目部二O一0年一月三十日顺安河特大桥岩溶地质条件下桩基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1.1现行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规范、验收评定标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以及现行铁路施工技术安全规则;1.1.2《宁安铁路施工设计图》等相关图纸;1.1.3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的有关资料;1.1.4我公司现有的桥梁桩基施工综合实力;1.1.5顺安河特大桥施工组织设计;1.1.6铁道部铁办【2008】190号文《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上海铁路局上铁运发【2008】316号文《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宁安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补充规定(宁安安发(2009)176号)》。
1.2编制原则遵照施工图纸、技术规范、现场实际情况,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2.1工程概况顺安河特大桥DK156+006~DK160+788.61长4782.61米,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共设计桩基1321根,承台145个。
工程沿线可溶岩分布范围较广,碳酸盐岩分布的地段均有岩溶发育,溶蚀现象明显。
其中DK156+000~DK167+660为覆盖型岩溶,表覆第四系沉积层,覆盖层厚度一般10m左右,随地形起伏厚度有所变化;岩溶发育程度为中等发育,局部地段为弱发育和强烈发育。
溶洞多呈串珠状,靠近覆盖层溶洞多为全充填或部分充填,以下则以空洞为主。
沿线岩溶的发育具有不均一性;受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组合、地下水活动强度等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覆盖型及埋藏型岩溶地下发育深度在80m深度内,高程一般多集中在0~-30m之间,一般不超过-75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4.1 岩溶桩基组合模式
4.1.1岩溶对桩基成孔施工的影响因素可归纳为覆盖层、溶洞、不完整岩溶形态、岩溶地下水四大方面,并且这四种影响因素往往是在同一桩基中同时存在的。
①、覆盖层对桩基成孔施工的影响
岩溶区覆盖层厚度变化大,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多以第四系冲积、坡积和残积层为主,在地下水影响下基岩面附近土层往往呈现软塑状态,甚至部分粘性土被地下水径流冲蚀形成土洞。成孔过程中,覆盖层会因护壁失稳而造成孔壁坍塌,严重者造成大规模孔口地面塌陷。
2.0.5岩溶填充率充填物体积与洞隙体积之百分比,充填率可分为:全填充、半填充、少量填充与未填充。
2.0.6土洞发育在可溶岩上覆盖土层中的空洞。其形成需有易被潜蚀的土层,其下有排泄、储存潜蚀物的岩溶通道。当地下水位在岩土交界面附近作频繁升降时,常产生水对土层的潜蚀而形成土洞。
2.0.7洞穴崩塌物在溶洞内伴随岩溶作用过程从洞顶、洞壁、洞口崩塌的块石、碎石、角砾堆积③、不完整岩溶形态对桩基成孔施工的影响
不完整岩溶形态会造成钻锤落底时不水平而滑向软质一侧,造成桩孔偏斜;或岩溶发育不均形成的基岩面溶沟、溶槽、石牙孤石及孔内探头石导致冲击过程中钻头被卡。
②、溶洞对桩基成孔施工的影响
溶洞是桩基成孔施工中最难对付的岩溶形态之一。因溶洞发育的大小、形状、规模、位置不一,其造成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溶洞的存在,成孔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因揭穿顶板出现漏浆、卡钻、掉钻、埋钻的事故,特别在多层溶洞(串珠式溶洞)发育的桩基中,会导致成孔施工的困难,桩底标高的难以确定等。
1.0.3本指南仅包括公路工程桥梁施工与岩溶有关的内容,而施工中通用部分的技术方法与要求,以及岩溶地区中非岩溶桩基的施工,均应遵照国家或交通部现行有关技术标准执行。
2、名词术语
2.0.1岩溶裂隙地表水沿可溶岩的节理裂隙进行垂直运动,不断对裂隙四壁进行溶蚀和冲蚀,从而不断扩大成几厘米至1~2米宽的岩溶裂隙。裂隙与溶洞区别主要在形态上,裂隙三维方向上某一方向尺寸明显超过另外一个方向。裂隙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其连通性,如果为封闭裂隙其对桩基的影响等同于小溶洞,纵向裂隙对桩基施工影响大(漏浆量大 速度快)。对桩基施工来说,裂隙一般是指宽度0.5m以下的岩溶裂隙。
2.0.4岩溶率在一定范围内岩溶空间的规模和密度,用以反映岩溶发育的强度及特征,岩溶率可分为:
点岩溶率:单位面积内岩溶形态的个数;
线岩溶率:单位长度上岩溶形态的百分比;
面岩溶率:单位面积上岩溶形态的百分比;
体岩溶率:岩溶空间占测量可溶岩体积之百分比;
钻孔岩溶揭露率:在一定深度或层位内,揭露到洞隙的钻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
2.0.12灌注桩在地基中以人工或机械成孔,在孔中灌注混凝土而成的桩。
2.0.13大直径桩直径大于等于1.5m的灌注桩界定为大直径桩。
2.0.14端承桩主要靠桩的下端反力支承荷载的桩。
2.0.15PHP泥浆即丙烯酰胺泥浆,以膨润土、碳酸钠、聚丙烯酰胺的水解物和锯木屑、稻草、水泥或有机纤维复合物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不分散、低固相、高粘度泥浆。
串珠式溶洞:指由水平状态为主的多层溶洞或裂隙组成,各层之间厚度间距一般为0.5~3m,溶洞大小不一,一般为垂直型溶洞。
2.0.3不完整岩溶不完整岩溶形态是指发育在桩侧或桩底的孤石、鹰嘴岩、半边岩、岩溶裂隙、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倾斜岩层、石笋等,它们共同的特征表现为在同一桩孔横截面上,岩石软硬不均或半岩半土、半岩半溶的情况。
2.0.2溶洞地下水溶着可溶岩的层面、节理或裂隙、落水洞和竖井下渗的水,在地下水垂直渗入带内沿着各种构造不断向下流动,同时扩大空间,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洞穴。一般有两种类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溶洞相对来说长宽比较小。
对于桩基施工而言,各种溶洞按溶洞的大小及数量区分如下:
小型溶洞:对冲击成孔无多大影响的溶洞,高0.5 m~1m,大多数为封闭溶洞。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方案
1、总则
1.0.1为适应岩溶地区公路桥梁建设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岩溶地区尤其西部岩溶地区公路工程桥梁桩基施工,确保施工质量,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法实用有效,特制订本指南。
1.0.2本指南适用于岩溶地区高速公路、一般新建公路和改建的各等级公路,以及独立建设的桥梁项目的施工。
一般溶洞: 会对冲击成孔造成影响的溶洞,高1~4米。
大型溶洞:对冲击成孔施工影响较大的溶洞,高4m以上.
多层溶洞:可溶性岩层与非可溶性岩层相间的地区,溶洞本身就具有成层性。因此,在岩溶地区,溶洞的成层性是一种普遍的地貌现象,多数是由4~6层组成的。上下两层水平溶洞之间的高差由数米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一般为水平型溶洞。
2.0.8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以下,存在于岩石和土壤的孔隙中可以流动的水体。地面以下的水并不都是地下水。地面以下的土层可分为包气带、饱水带。包气带的土层中含有空气,没有被水充满,包气带中的水分称为土壤水。饱水带中土壤孔隙被水充满,含水量达到饱和,饱水带中的水即为地下水。
2.0.9饱水带又称潜流带。岩溶含水层及其地下水位以下的地带。它的上限及厚度与补给——排泄区的相对位置和高差有关。水流常具有连续性和静水压力。浅饱水带常常是岩溶强烈发育的地带。
2.0.16岩溶桩基指在岩溶地区,桩位处发育有各种岩溶形态的灌注桩。
3、一般规定
3.0.1本指南适用于冲击成孔、人工挖孔岩溶灌注桩基的施工。
3.0.2岩溶灌注桩施工应具备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审批报告。
3.0.3灌注桩施工时,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措施。
2.0.10季节交替带又称过渡带。由于季节变化而引起地下水位升降波动的地带。是仅次于包气带与饱水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当雨季潜水面升高时,构成饱水带的一部分;旱季潜水面下降,则成为包气带的一部分,形成周期性的交替。
2.0.11岩溶水赋存于岩溶化岩体中的地下水的总称,又称岩溶地下水。
2.0.12岩溶突水储存和运动于岩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流,当被人工揭露或受自然因素影响而骤然产生的大量涌水现象。岩溶突水常伴随涌泥涌砂,危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