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岩溶地区做桩基施工,那可真是个不小的挑战啊。
说白了,这地方的地质条件复杂得像是拼图一样,稍微不小心就容易出问题。
你想啊,岩溶地带的地下常年水流、溶洞、裂隙一大堆,稍微不注意,桩基可能就“开花”了,给后期的建筑安全带来大麻烦。
所以呢,咱们得把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抓紧了。
说到质量控制,这可是一个系统工程,谁都不能掉链子。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得做得扎扎实实。
你想想,万一一开始没搞清楚地质条件,后期可就容易翻车。
这个阶段,就像给婚礼准备的婚纱一样,得细致,得用心,不容一丝马虎。
施工队伍也得培训好,搞明白了这块地的特点,才不会把自己弄得晕头转向。
说到桩基施工,光是准备好设备和技术可不够,最关键的还是要对土质和岩层进行仔细的勘探。
你知道的,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流啊,溶洞啊,随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状况。
桩基的材料选择也是大有讲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能应对恶劣环境的材料。
不然,施工过程中就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比如桩体被水流冲刷掉,或者是桩基承载力不够,出现沉降,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还得注意桩基的深度和位置,千万别出现打得太浅或者太深的情况。
你得记住,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别硬是为了省事,结果啥都搞砸了。
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监控和质量检查,哎呀,这可得时刻盯着,不能心不在焉。
设备运转是不是正常,桩体质量有没有问题,得做到无微不至。
特别是混凝土的浇筑,这一步简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搅拌均匀不均匀、泵送顺不顺畅,都会影响桩基的强度。
如果你一不小心,混凝土没浇得到位,桩基的稳定性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大家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切记“马虎不得”。
施工现场的管理也特别重要,得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别等到问题爆发了才去处理,那就晚了。
别忘了,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得特别重视。
岩溶地区地形复杂,土壤松软,桩基施工时有可能发生意外。
所以,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定要到位。
各种安全设施、护栏、安全网啥的,必须得全程不离身。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探讨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探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是岩溶地区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岩溶地区土质石质较薄弱,脆性高,施工中易受到严重的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其次,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应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
常见的岩溶地区桩基类型有灌注桩、钻孔灌注桩、螺旋桩等。
其中,钻孔灌注桩适用于岩溶地区土层较薄的情况,其施工过程中可钻入固结软土层,提高承载能力。
而螺旋桩则适用于岩溶地区土层稍厚的情况,其施工过程中可利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浆和打桩等操作,具有速度快、质量好等优点。
再次,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应采用合理的桩基设备和施工工艺。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常用的设备有钻孔机、灌浆机、打桩机等,对于桩身比较深的情况,还可以采用隧道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岩溶地区土质脆性高、易塌方的特点,采取适当的防塌措施,例如安装钢套管、注浆固化等,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最后,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应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质量控制方面,应严格执行相关规范标准,加强施工过程中桩身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安全管理方面,要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其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综上所述,岩溶地区桩基施工技术探讨主要包括地下水调查、桩基类型选择、设备和工艺应用以及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技术探讨和应用,可以提高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浅谈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

浅谈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摘要:在岩溶地区开展桩基施工有着很多的风险,并且桩基施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
因此,要全面分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并结合不同的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施工方案,保障桩基施工各要点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缩短整体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促使工程建设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此,本文针对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要点和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同行业者参考评价。
关键词:岩溶;桩基;施工要点;钻孔工艺一、岩溶地区地质情况分析溶洞、溶槽、漏斗、暗河、裂隙以及钟乳石等等都是岩溶的主要形态,是通过化学和物理的作用产生的结果。
同时具有可溶性岩层、流量足够的水、具溶蚀的能力以及地下水流动和下渗的途径称之为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一般来说,就现在发展速度较快的是硫酸盐岩层和卤素类岩层,而发展速度较慢的是碳酸盐类岩层。
质量好且岩层厚实的岩层的岩溶发育的强烈,其形态发育齐全良好,规模很大;但是含有泥质物质的还有其他杂质的岩溶发育较慢。
颗粒结晶较大的岩石,其岩溶较为发育齐全,而颗粒结晶小的一般岩溶发育非常的弱。
以为我们所知道的岩溶是发育缓慢的,所以说在建筑使用年限内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二、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应急预案。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各桩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掌握周边建筑物的情况,结合岩溶区安全性评价及处治技术研究专题的成果,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应急预案。
充分了解桥梁各桩基所遇溶洞的发育规律、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溶穴顶底板岩层厚度、完整性、洞内充填物形状等,掌握孔位所处岩溶地质分类和危险性分区等级,熟知安全性评价研究结论,施工应采取稳妥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桩基施工顺利,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2、完善岩溶地质勘察、探测工作。
岩溶区的地质勘察,在勘察设计阶段难以完全勘察清楚岩溶实际情况,故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超前钻”技术,对岩溶地质进行动态跟踪观测,必要时需增加物探工作。
分析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注意要点

分析岩溶地区桩基施工的注意要点岩溶地貌多种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有天坑、溶洞、石林,地下暗河等。
由于岩溶地貌的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地质构造相比于普通地质环境有极大的特殊性,给桥梁工程的桩基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
因此在岩溶地貌地区进行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和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才能保证桥梁工程桩基施工的顺利完成,保证桥梁的质量。
1 岩溶地基及其危害岩溶地基是指地基中包含可溶性岩层,最典型的如碳酸盐类岩层,在流水的化学溶蚀和物理侵蚀作用下往往会在地下形成裂隙、溶洞、地下暗河等,岩体也会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形态。
岩溶地貌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份。
在岩溶地基中进行桩基施工时,要广泛考察当地的地质情况,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岩溶的形态很多,对桥梁工程桩基施工有严重危害的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石芽、狭缝和筒状裂隙;2、坚硬岩石和软弱土层互层;3、土壤中弯形空洞;4、岩石中空洞或洞穴;5、溶洞坍塌形成的穹腔和空洞;6、锥形洼地中软弱和可压缩的土层;7、土层和岩层中因侵蚀而裂开的渗坑。
2 岩溶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2.1 泥浆漏失由于岩溶地基通常具有较强的连通性,孔斜和裂隙之间液体流动性比较强,或者上部覆盖层具有较强的流塑性,当钻孔至该地层时可导致泥浆从裂隙和孔洞中漏失,桩孔内泥浆液面降低,发生泥浆漏失事故。
这时,需要时常观察泥浆液面变化的情况,通常需要提出钻具,补充泥浆,保证孔内水头的压力。
同时在泥浆中加入堵漏剂及粘土等材料,增加泥浆的粘度,观察是否能够将裂隙和孔洞堵住。
当裂隙比较大时,要相应增加泥浆的比重,减少泥浆的失水,降低钻进速度,频繁提升钻具。
当桩孔进入溶洞内部时,应向桩孔内抛填封堵漏浆的混合料,反复冲击,形成一个新的孔壁。
2.2 塌孔在施工的时候,如果遇到连通性很强的岩溶地基,可导致桩孔内的液体突然大量流失,这时,一般来不及补浆,孔内液面高度突然下降,出现压力差,由于地层和覆盖层软弱,这就导致了塌孔事故的发生。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

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引言:岩溶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给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决定了桥梁的桩基设计必须考虑到地下溶洞的存在以及地质稳定性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的设计原则、施工技术以及风险控制措施。
一、岩溶地区桩基的设计原则1. 充分了解地质条件:在进行桩基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特点,包括地下溶洞、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只有了解了地质条件,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
2. 桩基的选择:在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和灌注桩等。
选择桩基类型要考虑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以及预算等因素。
3. 桩基的布置:桩基的布置应根据桥梁的类型和荷载特点来确定。
在岩溶地区,要避免桩基与地下溶洞相交,以免影响施工质量和桥梁的稳定性。
二、桩基的设计流程1. 地质勘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包括地下溶洞的分布、地下水位、岩层的稳定性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桩基的设计参数。
2. 桩基的荷载计算:根据桥梁的类型、跨度和荷载特点,进行桩基的荷载计算。
考虑到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溶洞的存在对桩基的影响。
3. 桩基的设计:根据地质勘察和荷载计算的结果,进行桩基的设计。
设计要合理选择桩基的类型、长度和直径,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施工方案的制定:根据桩基的设计,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的选择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等。
三、桩基施工技术1. 钻孔技术: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主要采用钻孔技术,通过机械钻杆将地下岩石打破,并在孔内注入浆液以加固桩基。
钻孔技术要根据地质条件和桩基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钻杆和钻具。
2. 桩基灌注技术:灌注桩是岩溶地区常用的桩基类型之一。
灌注桩施工时,首先在钻孔内灌注混凝土,然后再将钢筋灌注至孔内。
灌注桩要保证混凝土和钢筋的质量,并控制好灌注速度和压力。
3. 桩基加固技术:在岩溶地区,由于地层不稳定和地下溶洞的存在,桩基往往需要采取加固措施。
岩溶地区道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

岩溶地区道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浅析摘要:随着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公路里程快速增加,在岩溶地区修建高速公路不可避免,岩溶地区的桥梁地基,特别是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经过岩溶发育区存在严重的地质病害。
本着从桥梁基础结构安全性角度对桥梁基础设计及施工提出指导意见,优化岩溶区桥梁基础的技术,保证桥梁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达到缩短施工工期,节省工程造价,避免施工事故的发生。
本文总结了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及常遇问题的处理方法关键词:岩溶岩溶道路桥梁桩基础实施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岩溶及岩溶道路桥梁基础1、概述岩溶指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如石灰岩,石膏等),受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有时并加以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并且岩溶发育存在复杂,多样性,它对通过的桥梁基础会产生严重危害。
2、岩土区桥梁基础形式的确定岩溶地区桩基宜采用端承桩,摩擦桩应慎用。
因为溶岩地区往往地下水丰富,随着季节变化,地上降水量的大小影响地下水位变化。
因此,岩溶上覆盖的土体密实度较低,提供的摩阻力就较小,如有裂隙发育或未填充的空洞,会导致桩周土体流失,损失摩阻力; 桩周边附近的勘探孔也因未用水泥砂浆填充密实,导致桩周土体流失进入溶洞,引起摩阻力损失,进而降低承载力。
由于岩溶发育毫无规律性,实际入岩高程和设计高程经常会有较大的偏差,此情况下需根据现场采集的各项数据和指标综合判断调整桩端高程。
对于提前入岩的孔,须按原设计高程终孔; 对于入岩较设计延迟的孔,则加长桩长,直至满足设计的边界条件为止。
对位于岩溶区的桥梁桩基,按端承桩进行设计时,桩长应满足桩端支撑力的要求,为结构安全和桩基补强预留一定的安全储备。
二.桩基础及岩溶道路桥梁桩基的施工技术2.1桩基施工技术概述桩基施工技术的发展与桩材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成桩工艺的发展过程来看,最早使用的桩基施工方法是打入法。
打入的工艺从手锤到自由落锤,然后发展到蒸汽驱动,柴油驱动和压缩空气为动力的各种打桩机。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

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问题与应对策略提纲: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应对策略四、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项目实施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五、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的成功案例一、岩溶地区的特点及其对建筑桩基施工的影响岩溶地区是指由于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导致的溶洞、地下河道和塌陷等现象集中的区域。
其特点是地质条件多变、地下水流动速度快、土壤容易塌陷和发生沉降、地下空洞多等。
这些特点对于岩溶地区的建筑桩基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需要特别重视。
首先,岩溶地区的地质条件多变,存在较多的地下水流动通道,容易引起土壤沉降和塌陷。
这就需要在建筑桩基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勘查和分析,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和速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
其次,岩溶地区的土壤特点复杂,通常由各种大小不一的孔隙构成,导致桩基在承载和抗拔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因此,需要综合分析地质、水文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桩形式和材料,以提高桩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最后,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多,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等问题。
这需要在施工前进行彻底的排查和分析,确定地下空洞的数量、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岩溶地区建筑桩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岩溶地区进行建筑桩基施工时,常常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 土质不稳定岩溶地区的土质较为松散,容易产生沉降和塌陷现象。
这就需要在进行桩基施工时,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以增加桩基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空洞密布岩溶地区地下空洞较为丰富,容易导致桩基变形和孔洞扩大的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空洞进行仔细的勘查和分析,确定位置和范围,采取相应的支护和填充措施,确保桩基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周边环境复杂岩溶地区的地质、水文和气候等因素复杂,需要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

探析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技术我国地貌分布有广泛的岩溶地质,而其特点就是地质情况复杂多变,在岩溶地区进行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岩溶的复杂性及多变性是影响工程质量及进度的关键因素。
对于一个在岩溶地区施工的工程来说,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工程项目质量,在施工开展之前对施工所在区域的勘测应予以足够重视,勘测、设计、施工的方法及技术,应结合施工实例,总结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的影响因素、不同岩溶形态采取的处理方法、以及在施工中遇到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
标签: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桩基施工;影响因素:处理措施一、工程概况某某工厂项目场地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处于隐埋型岩溶地区,基岩面起伏大,溶洞、溶沟、溶槽、石芽、岩石陡坎发育,溶洞多为流塑状混碎石粘土充填。
根据勘察资料及桩孔超前钻资料,地基土层从上到下为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残积层、石炭系下统、第四系洞穴堆积。
石灰岩为场内基岩,表面高低不平,岩石含硅质结核,并部分硅化,岩质致密坚硬。
该层中岩溶现象非常发育,溶洞、溶隙在剖面上呈串珠状,溶洞多茌高倾斜度的岩壁,溶洞中大都有充填物,夹硅质角砾,在这种地层中施工钻孔时,易造成卡钻、钻孔歪斜和漏浆垮孔等质量问题,在深层,岩石较为完整,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可作为桩基持力层。
本厂址部分岩溶强烈发育,溶洞规模大,且水平向呈一定连通,基岩面起伏大,且软土分布较多,对基础稳定性影响极大。
综合来看,厂区多数地段需进行地基处理,该区内重要建(构)筑物均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为0.8~1.0m,全断面入岩深度为O.80m-2倍桩径。
二、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桩基施工的影响因素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较为多样并且极为复杂,在此地区会有丰富的地下水冲刷基岩的下部,使该地区形成土洞再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大小和深浅不一溶洞,在岩溶顶部较弱的地区,局部出现破碎或开口就形成能见洞的溶洞,或者是串珠样的溶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
发表时间:2019-02-13T14:57:36.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胡水志
[导读] 摘要:在岩溶地区开展桩基施工有着很多的风险,并且桩基施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
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1
摘要:在岩溶地区开展桩基施工有着很多的风险,并且桩基施工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工程建设的质量好坏。
因此,要全面分析岩溶地区的地质情况,并结合不同的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施工方案,保障桩基施工各要点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缩短整体工程建设的工期和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促使工程建设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鉴于此,本文针对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要点和常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广大同行业者参考评价。
关键词:岩溶;桩基;施工要点;钻孔工艺
一、岩溶地区地质情况分析
溶洞、溶槽、漏斗、暗河、裂隙以及钟乳石等等都是岩溶的主要形态,是通过化学和物理的作用产生的结果。
同时具有可溶性岩层、流量足够的水、具溶蚀的能力以及地下水流动和下渗的途径称之为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一般来说,就现在发展速度较快的是硫酸盐岩层和卤素类岩层,而发展速度较慢的是碳酸盐类岩层。
质量好且岩层厚实的岩层的岩溶发育的强烈,其形态发育齐全良好,规模很大;但是含有泥质物质的还有其他杂质的岩溶发育较慢。
颗粒结晶较大的岩石,其岩溶较为发育齐全,而颗粒结晶小的一般岩溶发育非常的弱。
以为我们所知道的岩溶是发育缓慢的,所以说在建筑使用年限内我们可以认为是不变的。
二、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
1、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应急预案。
施工前应充分了解各桩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掌握周边建筑物的情况,结合岩溶区安全性评价及处治技术研究专题的成果,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应急预案。
充分了解桥梁各桩基所遇溶洞的发育规律、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溶穴顶底板岩层厚度、完整性、洞内充填物形状等,掌握孔位所处岩溶地质分类和危险性分区等级,熟知安全性评价研究结论,施工应采取稳妥的处理措施,以保证桩基施工顺利,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
2、完善岩溶地质勘察、探测工作。
岩溶区的地质勘察,在勘察设计阶段难以完全勘察清楚岩溶实际情况,故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超前钻”技术,对岩溶地质进行动态跟踪观测,必要时需增加物探工作。
3、积极配合全路段总体的安全性监控与量测方案、灾害应急预案。
为防止岩溶强发育区桩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灾害事故,必须建立全面、严密的地面扩大化塌沉事故防范体系。
施工过程中需对周边建筑物进行安全性监控与量测,同时启动预警、应急救援体系。
三、溶地地区桩基施工时常用技术处理
岩溶地区的环境非常复杂多变,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随时会出现各种问题。
桩基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做足充分的技术准备。
1、岩溶地区溶洞处理技术
(1)预防准备对施工地点的地址资料如溶洞深度、高度、填充物类型等调查清楚。
还要对填充物进行实地实验,确保材料选取无误。
并根据每根桩基的具体地质条件选择施工方案。
遇到大溶洞要报请建设、设计、监理共同制定处理方案。
(2)不同溶洞类型的处理技术。
①轻微溶蚀,全填充、漏水或半漏水溶洞处理。
该地质采用粉砂、硬塑或软塑状粘土,直接注浆固结即可。
如果溶洞发育规模较小,漏浆量小的话,当填充物固话时,可直接冲孔。
②半填充或空洞,洞高小于2m。
该情况应先填碎石或干砂,然后注浆或直接灌注混凝土。
洞高在2~5m时,填充物应为软塑状粘土、岩块或空洞,须向洞内填砂子或片石。
③填充差或空洞,且洞高大于5m。
此种情况为防止泥浆流失,造成孔壁坍塌,需要采取护筒跟进的方法。
2、岩溶区钻孔技术处理
(1)钻孔前及进行时的技术处理在进行开钻之前,首先要在保护筒里增添一些粘土,如果地表明显能够看出松散时,需要往里面添加适当比例的石片和干净的水。
有时还会碰到漏浆和溶洞情况,此时为了避免发生隐患和潜在危险,可以采取如下技术处理方式:
①先注浆后钻孔。
当对岩溶区的地质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后,进行桩基施工之前,要用适当的化学浆对各式各样的裂缝、小洞、小溶槽实施填补,保证桩基周围的环境完整,防止钻孔时出现塌孔、泄浆等隐患。
②钻孔漏浆处理。
一旦发生漏浆现象,要及时补填粘土、片石等掺杂物,同时用冲锤多次冲击,将填充物挤压密实,使护壁更加坚固,便于钻孔成型,此技术处理对串状溶岩和小型溶洞比较有效。
③先灌混凝土后钻孔。
如果钻孔发生漏浆且为较大的溶洞,此时需要具有和易性、流动性的填充物进行填孔,而混凝土刚好就满足要求,可以较为严密地封闭洞孔,使钻孔可以继续进行。
④再钻孔处理。
在下次钻进之前,应当将黏土和毛石补进孔里,这时要观察孔内的泥浆现状和进入的深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时刻补充黏土和毛石。
(2)钻孔完成后技术处理。
完全完成钻孔后,一定要对倾斜度、直径和钻孔的深度进行检测,确保它们都在适当范围之内。
接下来需要将孔里的一些石渣进行大清理,确保沉渣的厚薄程度和泥浆比例都满足施工要求,然后再将钢筋笼放入孔内。
3、岩溶地区钢护筒跟进法及加固技术处理
钢护筒的制作过程虽然不是很复杂,但却对整个桩基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其制作及安装过程必须确保合规。
钢护筒要进行预埋,且比桩径大40cm厚8cm,长度5m左右,小型溶洞在钻孔前先压浆,为防止钻进过程中塌孔,采用膨润土护壁。
另外特别要注意护筒缝隙的焊接,可以再加钢板进行补焊,从而避免桩锤在其内运动时致使筒壁缝破裂。
4、岩溶地区的钻孔清理处理技术
(1)清孔设备要求。
应当根据具体的施工地质选取不同的钻机及与其配套泥浆反循环系统。
(2)第一次清孔在钻孔桩钻至设计标高的时候,首先利用泥浆循环系统对钻孔桩进行第一次清孔,随后进行检查,当孔径、孔深、入
岩深度、垂直度等符合要求时,开始下钢筋笼和导管。
(3)二次清孔不断使泥浆进行循环,使孔内泥浆及沉渣翻出流入泥浆池,沉淀后由泥浆泵重新打入孔内反复循环,使沉渣厚度达到要求。
(4)首次清孔时,根据钻机类型采取5~8h的清孔时间,孔内抽出的泥浆要净化充分,同时要对该泥浆进行现场取样以保证重新流入的泥浆的质量。
5、混凝土灌注技术处理
混凝土的灌注应当在放入钢筋笼之后进行,一旦灌注开始便不能间断,因为每斗混凝土的灌注都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地缩短。
同时导管的卸除也要快捷,通常不得多于一刻钟,也不能中断。
灌注中要时刻观察混凝土的灌注高度,使导管埋深维持在3m左右,但不能超过6m。
灌注中常用技术处理方法:①不能把导管埋的过浅,一般要大于1m。
②将导管的下部离桩基的地部距离维持在0.35m左右。
③确保导管的密封性,避免漏水而引发不良后果。
④对于在水下的桩基,其高度应比预计的稍高0.4~0.6m。
⑤灌注中尽量避免溶洞对施工的影响。
四、结束语
可以看出由于岩溶地区的地质环境复杂,所以对桩基施工造成的阻碍较多。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工作人员对洞施工现场及其附近的环境进行考察,并结合考察果对施工过程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处理。
对施工单位来说,工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和质量。
这一要求使得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该注意做好应对问题的准备,保质保量的按时将工程完成。
参考文献:
[1]邝国强.浅谈岩溶地区桩基施工要点[J].建材与装饰,2018(30).
[2]李正全,冉鹏,石智鑫.浅谈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J].四川水力发电,2017,36(2):10-12.
[3]郭剑锐.喀斯特地区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