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合集下载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 重,半层墙体自重。

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 50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屋面板厚h=120mm 半层柱自重(b x h=500mr K 500mm :4 x 25XXX 2= 柱自重:屋面梁自重3.16kN/m 7.6m 0.3m 2 1.495kN/m (3m 0.3m) 3.16 6.6 0.5 4 1.495kN/m (6.6m 0.25m) 2 147.16kN屋面梁自重: 半层墙自重带窗墙(190厚):3 82.98 KN屋面板自重26.5kN/m6.6m (7.6m 2 3m) 780.78kN顶层无窗墙(190厚):14.25 0.1920 0.02 23.90.6 6.6 31.25KN14.25 0.19 20 0.02 23.9 0.6 6.61 5 1 8 14.25 0.19200.020.45墙自重: KN女儿墙:14.25 0.19 20 0.02 21.6 6.6 37.04KN第五层重量++++= KN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5 = KN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楼面板厚h=100mm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 KN则整层为X 2= KN 楼面梁自重:3.3kN/m 7.6m 0.3m 2 1.6kN/m (3m 0.3m)3.3 6.6 0.5 4 1.6kN / m (6.6m 0.25m) 2 154.3kN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则整层为 2XX 4= KN楼面板自重:4XX( +3+) = KN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 KN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2-4953.56 50% 2.5 6.6 7.6 2 3.5 6.6 3 1113.61KN活载:Q2-4=(2.5 6.6 7.6 2 3.5 6.6 3) 50% 160.05KN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层高H=,柱高H J=++=,楼面板厚h=100mm半层柱自重:(b X h=500m X 500mm :4 X 25XXX 2=65 KN则柱自重:65+= KN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KN半层墙自重(190mm:4 214.25 0.19 20 0.02 2 0.6 6.6215 1 814.25 0.19 20 0.02 0.45 31.14KN2二层半墙自重(190mr): KN则墙自重为:(+)X 4= KN楼面板自重:同第2层,为第1层重量=+++=第1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i=+50%<(XXX 2+XX 3)= KN活载:Q=50X(XXX 2+XX 3) = KN综上所述,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e q 0.85G E 0.85 G i G? G3 G4 G50.85 1013.46 917.37 3 1106.65 4141.39 KNG eq== X (G计G+G+G+G)= X + X 3+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位移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计算框架梁柱的抗侧刚度计算见表6-1、表6-2、表6-3.表6-1横梁、框架柱线刚度计算考虑梁柱线刚度比,用D值法计算各楼层框架柱的侧向刚度。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F
G
G
G
G3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Fi 若: 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若: 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查表1.19
(3)判别
楼层位移
01
弹性角位移
02
层间位移 查表1.21 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
节点平衡
左地震M图
方向:
01
剪力:使物体顺时针转为正 轴力:压力为正
02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03
梁端剪力、柱轴力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风振系数 :体型系数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基本风压 0.65 压 吸 ……
03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D值法(改进反弯点法)
柱端弯矩: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柱左侧受拉为正
以梁线刚度分配
六、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一)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横向自震周期(基本自震周期)T1 Gi 为计算单元范围内各层楼面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及上下各半层的墙柱等重量 注:突出屋面部分面<30%屋面面积,则按附属结构计算;>30%按一层计算 计算时,先将突出屋面部分重力荷载折算到顶层: Ge=Gn×(1+3h/2H)
自振周期计算公式:
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0.6~0.7; 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用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间的房屋,应取主体结构顶点的位移。

框架施工图—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建筑构造)

框架施工图—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建筑构造)

(2) 侧移刚度d的确定 侧移刚度d表示柱上下两端有单位侧移时在柱中产生的 剪力。根据假定(1),梁柱线刚度之比无穷大,则各 柱端转角为零,由结构力学的两端无转角但有单位水平 位移时杆件的杆端剪力方程,柱的侧移刚度d可写成:
V 12 i
d= =
c
D
h2
EI
i=
c
h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3)同层各柱剪力的确定
(5
柱端弯矩确定以后,根据节点平衡条件可确定梁的弯矩。
对于边柱节点(图(a)),有Mb=Mc1+Mc2 对于中柱节点(图1(b))
Mb1=ib1/(ib1+ib2)(Mc1+Mc2 Mb2=ib2/(ib1+ib2)(Mc1+Mc2)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如图所示,从框架中任取一柱AB,根据转角位移方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分层法
认为某层框架梁上的荷载只给本层梁及与本层梁相连的框架产 生剪力和弯矩
进行弯矩分配后叠加,叠加后的不平衡弯矩再分配但不传递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2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内力的近似计算——反弯点法和D值法
A 反弯点法 反弯点法基本假定: (1) 在进行各柱间的剪力分配时,假定梁与柱的线
(2) 在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以
多层多跨框架所受水平荷载主要是风荷载及水平 地震作用。一般可简化为作用在框架节点上的集中 荷载,其弯矩图如图(a)所示。它的特点是,各杆的 弯矩图都是直线形,每杆都有一个零弯矩点,称为 反弯点。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如图(b) 所示
内力分析及侧移计算
程,柱两端剪力为:
V
=
12ic h2
6ic h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抗震设计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抗震设计

2 抗震设计(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抗震计算单元及动力计算简图取整个衡宇或抗震缝区段(设防震缝时)为计算单元,动力计算简图为串联多自由度体系。

即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集中于每一层楼盖或屋盖标高处。

多自由度体系的抗震计算可采用振型分解反映谱法和底部剪力法。

本工程总高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散布比较均匀,近似于单质点体系,故采用底部剪力法。

此法是先计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水平地震作用,然后将其按必然规律分派给各质点。

计算简图2—1 如下示:图2—1重力荷载代表值按照抗震规范1.0.2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域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按照抗震规范5.1.3 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按表2—1采用。

组合值系数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1.屋面(上人)苏J01—2005:a. 10厚防滑地砖铺面,干水泥擦缝,每3—6m留10宽缝m2b. 20厚1:水泥砂浆加建筑胶结合层找平层20×= kN/m2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4@150双向钢筋25×= kN/m2d.隔离层/e. 三粘四油沥青油毡防水层m2f. 冷底子油一道/g.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h.保温层5×= kN/m2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j.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屋面25×= kN/m2 合计kN/m2 2.1~4层楼面苏J01—2005a. 15厚1:2白水泥白石子磨光打蜡kN/m2b.耍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道/c.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2d.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25×= kN/m2合计kN/m2 2)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上人屋面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kN/m2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S k=μr×S o=×= kN/m2式中:μr为屋面积雪散布系数,取μr=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a.梁、柱可按照截面尺寸、材料容重及粉刷等计算出的单位长度上的重力荷载;对墙、门、窗等可计算出单位面积上的重力荷载,计算结构如表2—2梁、柱重力荷载标准值表b.墙、门、窗重力荷载标准值:外墙体为200mm厚的粘土空心砖,外墙面贴马赛克(kN/m2),内墙面为20mm厚的抹灰,则外墙的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15×+17×= kN/m2内墙为200mm厚的粘土空心砖,双侧均为20mm厚抹灰,则内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15×+17××2= kN/m2电梯井墙为240mm粘土空心砖,双侧均为20mm厚抹灰,则电梯井墙单位面积重力荷载为:15×+17××2= kN/m2木门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钢铁门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铝合金单位墙面重力荷载为kN/m2门、窗、雨棚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门窗:×(2××2+××2+××3+××1+××2)+×××13+××1+××2+××2+××3+××2) +×××2)=二~四层门窗:×××2+××3)+×××16+××2+××2+××2+××3+××2)= kN五层门窗:×××2+×+×××3+××2)= kNA轴的雨蓬:25×(2××+×××3+×××2= kN9轴雨蓬:25×××= kN五层雨蓬:25×××3= kN楼梯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25××××2+25×××+25××××10+25×××9×2= kN二~四层:25××××2+25×××12+25×××12= kN外墙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59×2-×11×2-×14)×+-×4)×+-×4)×-××13-××1-××2-××2-××3-××2-××2-2××2-××1-××2-×]=二~四层:×[(59×2-×11×2-×14)×+-×4)×+-×4)×-××16-××2-××2-××2-××3-××2]= kN五层(包括女儿墙):×[×4+×2) ×+4××+××1-××2-××3-××3]+25×[+59+9+9+--×2)×2+--×2)×5]××+25×[4×4+×4+9×2]××=内墙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4×2+×2)×++×-×++++×-×-×+4×3×-××2]= kN二~四层:×[+++×+4×3×-××3-×+×+×-×]= kN五层:×4×=电梯井墙重力荷载代表值:一层:×[+-×+(4+×]= kN二~四层:×[+-×+(4+×]= kN屋顶装饰架重力荷载代表值:25××5+×2)××= kN总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恒荷载取全数,活荷载取50%(按均布等效荷载计算),则集中于各楼层的标高出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i的计算进程:一层:×(59×-×4×2-4×+++++++++×4×59×= kN二~三层:×(59×-4××2-4×+++++++×4×59×= kN四层:×9×4+++++++×(59×-×4×2-9×4)+×4×(9×4+×4×2)+××(59×-×4×2-9×4)= kN五层:××4×2+9×4)+++++++××(9×4+×4×2)= kN 故G1=G2= kNG3= kNG4= kNG5=图2—2如下:G5=3124.87kNG4=18184.16kNG1=17311.22kNG2=17311.22kNG5=18568.35kN图2—2 各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框架侧移刚度计算梁线刚度:i b=E c I b/l,I b=(中框架梁),I b=(边框架梁)。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在地震和重力作用下内力计算学生姓名:张育霜学号:20120322029指导老师:1建筑说明 (1)1.1工程概况 (1)1.2 设计资料 (1)1.3总平面设计 (1)1.4主要房间设计 (1)1.5辅助房间设计 (1)1.6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1.7剖面设计 (2)1.8立面设计 (3)1.9构造设计 (3)2框架结构布置 (3)2.1计算单元 (4)2.2框架截面尺寸 (4)2.3梁柱的计算高度(跨度) (4)2.4框架计算简图 (5)3恒荷载及其内力分析 (6)3.1屋面恒荷载 (6)3.2楼面恒荷载 (7)3.3构件自重 (7)3.6恒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10)4活荷载及其内力分析 (13)4.1屋面活荷载 (13)4.2楼面活荷载 (13)4.3内力分析 (13)5重力荷载及水平振动计算 (17)5.1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7)5.2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7)6内力组合计算 (22)6.1框架梁内力组合 (22)6.2框架柱内力组合 (25)7截面设计 (31)7.1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31)7.2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40)7.3框架梁、柱配筋图 (52)8基础设计 (55)8.1对A柱基础配筋计算 (55)8.2 对B柱基础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9双向板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9.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9.2荷载设计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1建筑说明1.1工程概况本建筑位于北京市某高校内,六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间开间7.2米,层高3.6米。

水平地震下框剪结构内力计算的建议

水平地震下框剪结构内力计算的建议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4期 2007 年 2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 . 133No. 4
Fb 20 e. 07
・6 ・ 5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7 0 .0 50 10 .8 5 2 0 )40 6 -2
,一 ,-● ●0I ,-● ■-‘ ,- 0 0 O ■ - l n ,
层要 比框架大得 多 , 震剪 力 在底 部绝 大部 分 由抗震 墙承 担 ; 地 而 到上层抗震墙 的层侧移 刚度迅速减 小 , 架 的侧移 刚度上下 变化 框
基础为两个或多个 子结 构 , 每个 子结 构可 以分别 独立 分 析 , 后 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 的非线性动力效 应 , 然 分析 结果可 能导致 在接 再加以综合, 求出地基 的动力刚度, 然后再凝聚到上部结构的子 触面处得到比实际产生的要大的多的拉应力和过剩的剪应力, 使 系统 中 , 大大减少 了求解 的 自由度 。 最后的结果偏离 实际情 况 。
0 一 —一

- ;= — 一

1楼板 自身平面 内刚度无穷 大 ; ) 2 结构 的刚度中心与质量 中心重合 , ) 结构在水 平地震作 用下
不发生扭转 ;

Ek
其中, 为框架一剪力墙计算 截面距底部的距离 ; 为抗震 墙在 x 的转角; 处 c 为某层框架柱的角变侧移刚度之和; r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的内力计算是个复 杂的空间超静定问题, 要 :
M = :ii 为质点i o F ( H 的计算高度) 据此弯矩等效原则即 。
可建立水平地 震作 用下框剪 结构的转角微 分方程式 :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qk Z sZ0L kN / m
F2
F1
qk
h1
h2 2
……
F6
qk
h6 2
F1
吸 s 0.5
z zz z z
Fi
Gi Hi
n
FEk (1 n )
GjH j
j 1
Fn n FEk
F7
(5)楼层地震剪力
F6 Fn
n
Vi Fi Fn
i
F5 F4
V1 F1 F2 Fn Fn
F3
V2 F2 F3 Fn Fn
F2
Vn Vn Fn
F1
V7 V6
V5 V4 V3
V2 V1
3、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y yn y1 y2 y3
yn --标准反弯点高度比(表2.4)
i1
i2
y1 --上、下层梁线刚度比修正系数(表2.6)
y2 --上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底层
h
Vij
yh y3 --下层层高变化的修正值(表2.7)二层
i3
i4
h --本层层高
梁端弯矩:
节点平衡
M
b 3

l b
ibl
k i
k
Vbl
Vbr
左地震剪力、轴力图
(二)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
1、风荷载标准值
Wk Z sZ0 kN / m2
压 s 0.8
Z :风振系数 H 30m, Z 1.0
s :体型系数 s 1.3 Z :高度变化系数,表1.11
F6 F5 F4
0:基本风压 0.65
F3
ibr
M
r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以A4~D4榀框架为例)
6.1 楼层剪力
由表4.5.9得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各楼层剪力如表6.1.1所示。

6.2 各柱抗侧刚度D
由表4.5.7得各柱抗侧刚度如表6.2.1所示。

46.3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由D 值法,
j
ji
ji V D
D V ∑=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如表6.3.1所示。

表6.3.1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单位:kN
58
6.4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由D 值法,查表得出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如表6.4.1所示。

表6.4.1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6.5 柱端弯矩的计算
_
ji l
C
V M y
=,
)
(V M _
ji u
C
y h i -= ,
y h y i =_。

各层各柱柱端弯矩计算如表6.5.1所示。

59
表6.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计算 单位:m 、kN 、m kN .
6.6 梁端弯矩的计算
由节点平衡条件,*()l l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r r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式中M 、
M b r 、M b l 为节点处的梁端的弯矩,M c u 、M c l 为节点处柱上下端弯矩,i b r 、i b l 为节点处左右梁的线刚度。

以各个梁为脱离体,将梁的左右端弯矩之和除以该梁的跨长,便得到梁内的剪力,计算过程如表6.6.1所示。

kN.表6.6.1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单位:m
6.7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弯矩图
如图6.7所示。

6.8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剪力图
如图6.8所示。

6.9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轴力图
如图6.9所示。

60
图6.7.1 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柱弯矩图
单位:kN.m

61
图6.7.2 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梁弯矩图 单位:kN.m
62
图6.8 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剪力图 单位:kN
63
图6.9 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柱轴力图 单位:kN.以受压为正。

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