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数学乐园》第四章《图形与空间》第三节《正方体和长方体》。
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学会辨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能够辨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辨别。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学具:正方体和长方体纸盒、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1)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激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上台打开礼物盒,发现里面是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玩具。
2. 教学新知(1)引导幼儿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玩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3. 实践操作(1)发放正方体和长方体纸盒,让幼儿观察、触摸,加深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2)组织幼儿进行“找不同”游戏,巩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辨别。
4. 例题讲解(1)出示正方体和长方体图片,让幼儿辨别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讲解如何通过观察特征来判断正方体和长方体。
5. 随堂练习(1)出示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实物,让幼儿进行辨别练习。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搭建不同的形状。
六、板书设计1. 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2. 长方体: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的长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画出来并注明名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和实践操作,让幼儿充分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但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正方体和长方体》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依据教材第5章《立体图形》的第2节,详细内容包括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特征、区分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认识它们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区分。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存在。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及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图片、磁性教具。
2. 学具:每组一套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发幼儿兴趣。
通过观察和触摸,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
2. 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10分钟)a. 教师发放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3.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10分钟)a. 教师出示磁性教具,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
b. 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分辨正方体和长方体。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判断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长方体。
b. 教师讲解解题方法,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正方体的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2. 长方体的特征:六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分为三组,每组四条棱长度相等,8个顶点。
3.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方法:看面、数角、量边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找出家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充分感知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精选7篇)

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精选7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篇1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
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
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
(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
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
(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
“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
)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立体图形的认识》,详细内容为第2节《正方体与长方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区别。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磁性教具、PPT。
2.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礼物,引导幼儿观察和猜测。
(2)邀请幼儿上台拆开礼物,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
2. 教学新知(1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特征。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让幼儿判断它们的名称。
(2)教师通过磁性教具,演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让幼儿观察并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彩色卡纸,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
(2)幼儿完成制作后,进行小组展示和交流。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正方体与长方体》2. 板书内容:正方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6个面都是长方形,12条棱,8个顶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
(2)用卡纸制作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2. 答案:(1)展开图见附件。
(2)制作方法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在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时,对棱和顶点的概念理解不深。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形状,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区别;2.学习观察和描述三维物体的表面特征;3.培养幼儿对三维空间形体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及区别;2.通过游戏与实物观察,培养幼儿对三维物体的感知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认识,对三维物体的表面特征的观察与描述;2.教学难点:幼儿的三维感知和想象能力,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理解;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向幼儿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并问幼儿认不认识这两个形体?2.引导幼儿讨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
3.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身边有哪些形状比较像正方体或长方体?2. 学习形状、特征及区别(15分钟)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形状,并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2.老师向幼儿解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和共同点,比如:它们都是三维立体物体;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是长方形,等等。
3.引导幼儿分类观察身边物品,判断它们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观察它们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游戏与体验(30分钟)1.老师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实物拿出来,给幼儿亲自观察和摸索。
幼儿可以边摸边想象,感知其形状和特征,进行有趣的游戏体验。
2.老师引导幼儿玩“快乐积木”。
在游戏中,给每组幼儿发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积木,让幼儿十分钟合作搭建高、广、长等不同形状的房屋、桥梁、城堡等。
在搭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放飞想象,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4. 经验反思(10分钟)1.老师请幼儿回顾这次学习的内容,要求幼儿总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主要特征和区别。
2.老师邀请一些幼儿分享他们在游戏中的体验,鼓励幼儿多交流、多发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3.老师总结教学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上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一、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定义: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度。
2. 长方体的定义: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角都是90度。
3.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六个面都相等,长方体的相对面相等。
4. 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分:正方体的所有边都相等,长方体的边有长有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2.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识别正方体和长方体。
3. 培养学生运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分,以及如何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正方体与长方体的概念、特征,以及如何正确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各一个,用于展示和操作。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用于观察和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例子。
2. 概念讲解:教师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讲解它们的定义和特征。
3. 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每组有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模型。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区分。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正方体还是长方体。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正方体和长方体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找出家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并画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角都是90度六个面相等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相对的两个角都是90度相对面相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家里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并画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概念和特征。
在操作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立体图形的认识》,主要详细内容为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认识。
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学会区分它们,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正方体和长方体纸质模型、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拿出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2)通过对比,让幼儿发现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正方体和长方体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分类任务。
4. 动手操作(10分钟)(1)教师发放正方体和长方体纸质模型,指导幼儿正确剪裁和粘贴。
(2)幼儿分组合作,完成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制作。
(3)展示作品,互相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及特征。
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方法。
3. 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实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正方体有魔方、骰子等;长方体有牙膏盒、书本等。
2. 画出至少三个正方体和三个长方体,并标明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组织相关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精选

大班的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六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认识、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了解它们的特征,能够区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体。
2. 使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特征,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具:直尺、量角器、剪刀、胶水、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物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形状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
(2)展示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加深对这两种形状的理解。
(3)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使用学具制作正方体和长方体模型。
(3)小组代表汇报,分享制作过程和发现。
4.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定义、特征。
2.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3. 例题及解答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答案:(1)正方体表面积:6a²,体积:a³。
(2)长方体表面积:(ab+ah+bh)×2,体积:abh。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特征掌握较好,但在计算表面积和体积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Big class math lesson plans: cube and cuboid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活动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
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
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
(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
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
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
(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
“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
)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
长方体的
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
“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
)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