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影响

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影响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主要防御系统,它能够识别并杀死感染我们身体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并防止它们在我们的体内繁殖。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免疫系统对于癌症治疗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影响。
肿瘤形成的原因其实很复杂,它可能与基因突变、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有关。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免疫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包括肿瘤细胞。
如果身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它会沉默、破坏或清除异常细胞,从而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但是,免疫系统并不总是能够有效抵御癌细胞。
一部分原因是癌细胞可以避开免疫系统对它们的攻击。
事实上,一些癌细胞在其细胞表面上表达出一种名为“PD-L1”的蛋白质,它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叫“PD-1”的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
这种被称为“PD-1/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抑制,已被认为是癌症免疫逃逸的主要机制之一。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其对癌症的攻击力。
一些药物,如PD-1和PD-L1抑制剂,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治疗一些肿瘤,如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肺癌等。
这些药物能够抵消PD-1/PD-L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体内的免疫反应,使T细胞能够攻击癌细胞。
同时,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其他的治疗方法,如细胞免疫疗法、肿瘤疫苗等,这些方法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免疫系统,对付癌细胞。
此外,免疫系统在肿瘤治疗中还有着别的作用。
一些发现表明,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识别和清除癌细胞来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例如,在某些免疫系统缺陷疾病患者中,肝癌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
这说明,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帮助我们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总而言之,免疫系统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肿瘤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科学家们已经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这个问题。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肿瘤是世界性医学难题,诊治难度大,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肿瘤的形成往往与免疫系统有关,免疫细胞的活动对肿瘤的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探讨目前的研究进展。
一、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但在某些情况下,肿瘤细胞可以欺骗免疫系统从而获得生存的机会。
它们能够通过改变自身表面标志的方式藏匿起来,或是产生一些对免疫系统不利的化学因子干扰免疫细胞的活动,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然而,如果免疫系统被刺激或者受到抑制剂的干扰,肿瘤细胞很可能会逃避免疫系统的袭击并快速扩张。
二、肿瘤免疫疗法面对这种情况,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免疫治疗。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在于激活免疫系统,通过增强免疫力来攻击肿瘤细胞。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被开发出来,比如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来增强T细胞(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三、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在这些免疫治疗方法背后,研究人员对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深入了解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交互,寻找出最有效的抵抗肿瘤的方法。
一项最近的研究成果表明,肿瘤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
研究人员对于肿瘤和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密切关注的同时,也注意到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有着不同的反应,因此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一种叫做“免疫逃逸”的现象使得肿瘤细胞可以避免被免疫系统攻击。
免疫系统最初可以识别和消灭肿瘤细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可以改变自身特征,避免免疫系统的袭击。
因此,这项发现揭示出肿瘤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有目的的过程,需要寻找治疗过程中的其他途径进行干预。
四、结语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不断发掘新的奥秘和发展出新的治疗方法,这使得肿瘤治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虽然肿瘤治疗仍然是医学难题,但是通过研究和试验,我们已经迈出了巨大的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新的疗法出现,帮助病人战胜肿瘤,回归健康。
免疫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相互作用研究

免疫细胞与肿瘤免疫的相互作用研究肿瘤是一种致命的疾病,通常是由癌变细胞在人体内无限增殖和扩散引起的。
在肿瘤的治疗中,免疫治疗是重要的一种方法。
在肿瘤的治疗中,免疫细胞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免疫细胞与肿瘤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
什么是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主要负责保护人体免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和破坏。
常见的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主要负责吞噬和消化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而淋巴细胞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T细胞和B细胞主要负责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肿瘤免疫学的前沿肿瘤细胞是一种异常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大的不同。
肿瘤细胞能够长期存活并无限复制,这是它们能够引发肿瘤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肿瘤细胞能够操纵和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获得更多的生长和生存优势。
在研究肿瘤免疫学的前沿,我们需要了解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淋巴细胞与肿瘤免疫在肿瘤免疫中,淋巴细胞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
在淋巴细胞中,T细胞和B细胞是最重要的种类。
T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而B细胞通过产生特异性抗体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T细胞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T细胞是最有益的免疫细胞之一,它们能够攻击和清除多种肿瘤细胞。
在肿瘤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产生一种被称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主要包括两个过程:T细胞的识别和杀伤活动。
T细胞是通过他们表面的T细胞受体来识别肿瘤细胞的特异性。
表面的T细胞受体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
一旦T细胞识别出肿瘤细胞,它们就会释放出杀伤因子,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这种杀伤过程能够限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减轻肿瘤带来的危害。
B细胞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影响B细胞包括一类特殊的白细胞,它们能够产生抗体来攻击肿瘤细胞。
在肿瘤免疫中,B细胞的作用主要是产生一种被称为适体免疫反应。
这种反应通过两个过程实现:B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产生。
肿瘤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3) 均衡期存在的证据
IGg对照
12 29 12
肿 瘤 面 积
CD4/CD8/IFNγ 抗体
鼠 肿 瘤 发 生 率
76
29
13
30 16 15
时间 (天)
Mark J. Smyth, Robert D. Schreiber, 2007, Nature, 450:903-908
(3) 均衡期存在的证据
Anti-NK1.1
Anti-Thy1
STAT1-/-
IL-12p40-分子缺陷
注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激因子: IL-12、α-GalCer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4. 免疫监视理论的局限性
质疑
动物实验结果与假说不符:
免疫缺陷鼠与正常鼠肿瘤发生并无差别
切除胸腺裸鼠免疫功能只是部分丧失; 裸鼠中存在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所用小鼠可高效催化MAC至致瘤结构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Burnet FM, 1970, Prog. Exp. Tumor Res. 13:1–27
SeminarⅠ
肿瘤免疫编辑:免疫系统与肿瘤之战
报告人:张德蒙 导师: 马小军 研究员 刘袖洞 教授
美国 《国家癌症法》40周年 抗癌挑战巨大
18个月,23公斤 肿瘤疯长无度
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主要内容
一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 二 肿瘤免疫编辑过程 三 人体中的免疫编辑
四 展望
一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
3 肿瘤免疫监视获得肯定
免疫缺陷鼠模型得到完善;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发现
免疫系统与肿瘤免疫

免疫系统与肿瘤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种复杂而精密的防御系统,其作用是识别和清除身体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质。
而肿瘤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排除能力。
本文将探讨免疫系统与肿瘤免疫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力。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免疫系统由多个器官、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白细胞等。
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身体免受各种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通过两种方式起到保卫机体的作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人体天生具备的一种针对病原体的防御机制,它不需要依赖于先前接触过病原体而产生的对应免疫记忆。
先天免疫主要由皮肤、黏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炎症反应等组成。
获得性免疫是指免疫系统通过与受体和抗原相互作用来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主要依赖于淋巴细胞和抗体的作用。
淋巴细胞可以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分别在体内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
抗体则是一种由B细胞产生的血清蛋白,它对抗病原体的侵袭起着重要作用。
二、肿瘤免疫的基本原理肿瘤是一种由异常细胞无限制生长和分裂而形成的组织。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正常工作时,它能够识别和排除这些肿瘤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使其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并继续生长和扩散。
肿瘤免疫分为两个方面:肿瘤的免疫保护和肿瘤的免疫逃逸。
肿瘤的免疫保护是指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潜在的肿瘤细胞来抑制肿瘤发生。
当肿瘤细胞产生时,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启动一系列的免疫应答来消灭它们。
然而,肿瘤细胞具备一定的免疫逃避机制,使它们能够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这些机制包括:抗原调控、免疫检查点激活、免疫抑制细胞的增加等。
抗原调控是指肿瘤细胞通过降低表达肿瘤特异性抗原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
免疫检查点激活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激活免疫检查点上的抑制性分子来阻止免疫细胞的攻击。
免疫抑制细胞的增加是指肿瘤细胞能够增加抑制性T细胞和抗炎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

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相互关系在我们的身体中,免疫系统就如同一个忠诚的卫士,时刻警惕着外界的病原体和内部的异常细胞。
而肿瘤,作为一种恶性的细胞增殖,其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关系。
肿瘤微环境则是肿瘤细胞生存和发展的“小天地”,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胞成分和细胞外基质等。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
它由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
这些成分协同工作,识别和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当免疫系统正常运作时,它能够有效地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免疫监视。
然而,肿瘤细胞并非坐以待毙。
它们具有一系列策略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肿瘤细胞可以通过改变自身表面的抗原表达,使得免疫系统难以将其识别为异常细胞。
此外,肿瘤细胞还能分泌一些物质,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例如抑制 T 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肿瘤微环境中包含了肿瘤细胞、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等成分。
这些成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
在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肿瘤微环境中可以分为 M1 型和 M2 型。
M1 型巨噬细胞具有抗肿瘤活性,而 M2 型巨噬细胞则往往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此外,调节性 T 细胞(Tregs)在肿瘤微环境中数量增多,它们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帮助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外基质也会发生改变。
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会增加肿瘤组织的硬度,阻碍免疫细胞的浸润和功能发挥。
而且,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和酸性环境也不利于免疫细胞的存活和功能。
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肿瘤发生的早期,免疫系统可能会试图清除肿瘤细胞,但随着肿瘤的发展,肿瘤细胞逐渐在肿瘤微环境中占据优势,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然而,近年来的免疫治疗策略,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就是试图重新激活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
肿瘤发生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研究

肿瘤发生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研究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全球范围内的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
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以及其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
一、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免疫系统起到了人体抵御病原体和异常细胞的重要作用。
然而,肿瘤细胞具备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能力,这被称为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免疫逃逸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1. 免疫细胞的抑制:肿瘤细胞可以通过释放抑制因子,如抗PD-1和抗CTLA-4等分子,干扰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它们对肿瘤细胞的攻击。
2. 免疫逃逸突变:肿瘤细胞在分裂和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突变,导致它们表面的抗原发生改变,使免疫系统难以识别和攻击。
3. 细胞异质性: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在不同的细胞或肿瘤组织中可能存在差异,使得免疫系统无法全面攻击肿瘤。
二、肿瘤发生与肿瘤免疫逃逸的关系肿瘤发生与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
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使得肿瘤能够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生存和扩散。
与此同时,肿瘤的发生也可以进一步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形成。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和致癌物质的暴露,可以导致基因突变和异常细胞的形成,这有助于肿瘤发生。
这些异常细胞在进一步演变的过程中可能产生与免疫系统相抵触的抗原,从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形成。
2. 免疫系统缺陷: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消灭异常细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免疫系统的缺陷会导致异常细胞得以生存和繁殖,最终形成肿瘤。
而肿瘤本身也会通过多种机制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加剧肿瘤免疫逃逸的程度。
3. 炎症与免疫应答:炎症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慢性炎症可以导致体内一系列免疫应答的改变,包括肿瘤相关抗原的诱导和免疫细胞的活化。
这些改变会影响肿瘤免疫逃逸的程度和方式。
三、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的策略肿瘤免疫逃逸对于肿瘤治疗的有效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克服肿瘤免疫逃逸,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策略: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肿瘤细胞释放的抑制因子与免疫细胞的结合,从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

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癌症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免疫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并针对性地攻击它们,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从另一方面来看,肿瘤细胞也可以躲避免疫细胞的攻击,进而生长和扩散,形成严重的健康威胁。
因此,研究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对于我们理解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可以启动机体的免疫应答,诱导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但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自身的免疫逃逸能力。
比如说,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吞噬免疫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以及分泌免疫抑制分子等机制来逃避免疫袭击。
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策略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减少抗原表达逃避免疫系统检测。
抗原是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的标志,肿瘤细胞如果能够伪装自己减少表达抗原,就可以避免免疫系统的检测。
另一种逃逸策略则是通过分泌免疫抑制分子来压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免疫抑制分子有很多种,常见的有PD-L1和CTLA4等。
这些分子可以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
由于这些机制的存在,肿瘤细胞很难被免疫细胞完全杀伤。
针对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免疫治疗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打破免疫耐受状况,让免疫系统能够攻击肿瘤细胞。
在免疫治疗中,抑制免疫抑制分子和增强T细胞激活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
比如,通过抑制PD-L1和PD-1的相互作用可以降低对于免疫介导细胞死亡的抑制,从而增强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已有一些肿瘤免疫治疗的成功案例。
但是,免疫治疗不是每个患者都能够获得完全的治疗效果,这也暴露了我们对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机制理解还不完善,这也成为了未来免疫治疗发展的瓶颈。
除了治疗肿瘤外,研究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对于我们对于肿瘤的生物学机制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FN-γ-/-
TRAIL IFNGR1 GM-CSF
STAT1-/-
IL-12p40-/-
免疫分子缺陷
免疫增强:肿瘤发生率
注射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激因子: IL-12、α-GalCer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4. 免疫监视理论的局限性
1 免疫清除
(2) 先天免疫过程的放大——正反馈调节
γ-干扰素正反馈调节 NK、γδT细胞激活
γ-干扰素富集
抑制血管生成 抑制肿瘤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
先天免疫加剧
Robert D. Schreiber, 2011, Science, 331:1565-1570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004. 22:329–360
肿瘤治疗: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及杀伤肿瘤的能力
增强免疫系统识别及 杀伤肿瘤的能力
解除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谢谢大家!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衣,为你送去温暖。 母爱是灯,为你送去光明。 母爱是光,照亮你的心灵。 在寒冷的年代里,母爱是温暖。 在温暖的年代里,母爱是关怀。 在文明的年代里,母爱是道德。 在欢乐的年代里,母爱是幸福。
免疫监视下,仍发生临床肿瘤的原因? 免疫缺陷鼠
免疫系统 免免疫疫监正视常鼠识别并摧毁变异细胞 双重作用 免疫重塑 长期免疫选择压力及炎
性微环境促进肿瘤发展
成瘤鼠比率
2002 Schreiber和Dunn等提出肿瘤免疫编辑
免疫编辑 三阶段
清除期、均衡期、逃逸期
致癌原诱导后时间
Dunn GP, 2002, Nat. Immunol, 11:991-998 Douglas Hanahan, 2011, Cell, 114:646-674
质疑 动物实验结果与假说不符:
免疫缺陷鼠与正常鼠肿瘤发生并无差别
切除胸腺裸鼠免疫功能只是部分丧失;
裸鼠中存在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
所用小鼠可高效催化MAC至致瘤结构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Burnet FM, 1970, Prog. Exp. Tumor Res. 13:1–27
(2)一些非病毒相关肿瘤发生率
结肠、肺、胰腺、肾、头颈、 内分泌系统及非黑色素瘤皮肤癌
Robert D. Schreiber, et al. 2010, Science, 331: 1565-1570
3 肿瘤病人体内自发免疫响应
肿瘤抗原的免疫响应
高水平抗体及T细胞响应:杀伤肿瘤细胞
通常发生于肿瘤不断生长患者体内
(3)免疫治疗中如何避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免疫治疗最艰巨的挑战 辨明不同免疫抑制机制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4)均衡期可以作为治疗或控制终点的可行性
明确免疫识别及生效的通路网络
2 免疫编辑理论的应用——肿瘤疫苗
肿瘤预防:针对肿瘤相关病毒
HBV、EBV、HPV
肿瘤诊断:临床可检测到肿瘤之前便可做出判断
PNS通常在肿瘤被检测到之前就会发生 抽血查肿瘤
产生免疫抑制因子
VEGF、TGF-β、 galectin 、IDO
募集免疫调节细胞
抑制CTL活性
调节T细胞(Treg)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
肿瘤细胞高表达Fas凋亡通路配基,诱导T细胞凋亡
Fas FasL
T细胞 肿瘤细胞
M. J. Smyth, 2011, Annu. Rev. Immunol, 29:235-271. N. Sengupta et al, 2010, Pathology –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6:1-8
更高存活率 更好的预后
比目前病理学标准更适合用于肿瘤分期
Galon J, Costes A, et al., 2006, Science, 313:1960-1964
2 免疫功能不全与肿瘤高发有关
艾滋病患者 器官移植受体 先天免疫缺陷者
(1)病毒相关的肿瘤发生率
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 疱疹病毒:卡波西氏肉瘤 HPV:宫颈癌
3 肿瘤免疫监视获得肯定
免疫缺陷鼠模型得到完善;干扰素抗肿瘤作用的发现
1990s 肿瘤免疫监视重新被提出
免疫系统为肿瘤生成的外在抑制因素
γ-干扰素抗肿瘤作用 合成或功能基因缺陷
肿瘤风险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A. S. Dighe, R. D. Schreiber,1994, Immunity 1:447-456
1 肿瘤免疫学的开端
1900s
Paul Ehrlich首次提出:如果没有 免疫系统保护,肿瘤会更普遍
无法确证: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知之甚少 开启了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作用的研究
2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的提出
免疫系统认识的极大进步;肿瘤抗原的发现
1960s-1970s Burnet and Thomas提出假说
(2) 均衡期的持久战
免疫编辑中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
20年:实体瘤自免疫反应开始至临床可见 一生:伴随肿瘤与免疫的平衡
可成为肿瘤发展的第二个稳定终点 有肿瘤细胞存在但不会发病
临床肿瘤治愈 可能重新回到均衡期
M. J. Smyth, 2011, Annu. Rev. Immunol, 29:235-271.
供体患黑色素瘤并治愈 15年复查未复发
肾脏移植
恶性黑色素瘤 组织配型
源于供体肾脏
临床治愈:回到均衡期 器官移植供体限制
Rona M. MacKie, 2003, N. Engl. J. Med, 348(6): 567-568
3 免疫逃逸
免疫逃逸两方面原因
肿瘤细胞发生改变
均衡期
肿瘤细胞遗传不稳定 免疫选择压力
抗原凋变 协同刺激因子等丢失
肿瘤免疫微环境发生改变
肿瘤免疫抑制 免疫系统衰退
免疫耐受 免疫抑制
M. J. Smyth, 2011, Annu. Rev. Immunol, 29:235-271. Robert D. Schreiber, 2011, Science, 331:1565-1570
逃逸期
(1) 肿瘤细胞改变
免疫系统识别障碍
抗原缺失或掩蔽 缺乏MHC I类分子 缺乏协同刺激分子 水溶抗原阻断抗体
Robert D. Schreiber, 2011, Science, 331:1565-1570 Ferrone S, 2000, Adv. Immunol. 74:181–273
(2)肿瘤细胞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微环境
(2)肿瘤细胞诱导建立免疫抑制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肿瘤间质
造血细胞 间充质细胞 胞外基质
中性粒细胞 胞外基质
FAP+/ α-SMA+间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 潜在转化生长
趋化因子
弹性蛋白酶 因子TGB-β
SDF-1/CXCL12
免疫抑制
吸引调节T细胞 干扰效应T细胞定向运动
Hans Schreiber and Donald A. Rowley, 2010, Science , 330:761-762 N. Sengupta et al, 2010, Pathology –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6:1-8
尚未在体内直接观测到
2 免疫均衡
(1) 免疫与变异的博弈
特异性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γ-干扰素、CTL、Th1
免疫选择压力
肿瘤基因组不稳定
肿瘤细胞异质性 免疫原性的差异
选择进化
低免疫原性肿瘤细胞得以存活 肿瘤隐匿期:不形成临床肿瘤
S. Loeser et al., 2007, J. Exp. Med. 204, 879 J. Eyles et al., 2010, J. Clin. Invest. 120, 2030
二 肿瘤免疫编辑过程
1 免疫清除 2 免疫均衡 3 免疫逃逸
1 免疫清除
免疫监视理论的完善 先天免疫和获得免疫共同作用消除肿瘤
(1) 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
DAMPs释放
HMGB1 透明质酸
组织浸润
先天免疫响应
NK、Mac、 γδT细胞聚集
免疫识别
血管生成
NKG2D受体
γ-干扰素释放
Douglas Hanahan, 2011, Cell, 114:646-674 Lloyd J. Old, 2004, Annu. Rev. Immunol. 22:329–360
三 人体中的免疫编辑
三 人体中的免疫编辑
人与鼠作为研究对象的差异
肿瘤研究的主动性:
肿瘤来源:
致癌原诱导肿瘤 移植肿瘤
免疫系统作用研究:
基因敲除 免疫组分强化或削弱
肿瘤研究的被动性:
长期临床数据统计
1 肿瘤内免疫反应影响患者预后
最有力证据!
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数量、质量及分布与病人的存活相关
肿瘤特异性免疫细胞浸润 IFN、TNF等细胞因子存在
SeminarⅠ
肿瘤免疫编辑:免疫系统与肿瘤之战
报告人:张德蒙 导师: 马小军 研究员 刘袖洞 教授
美国 《国家癌症法》40周年 抗癌挑战巨大
18个月,23公斤 肿瘤疯长无度
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
主要内容
一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 二 肿瘤免疫编辑过程 三 人体中的免疫编辑 四 展望
一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
1 免疫清除
(3) 肿瘤特异性免疫响应-获得性免疫的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