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肿瘤作用

中医药治肿瘤作用

中医药治肿瘤作用一、中医药治疗肿瘤的原理中医药认为,肿瘤主要由于体内气血不畅、血瘀气滞、毒素累积等因素导致的。

而中药治疗的目的在于调理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消除病因、提高人体免疫力。

通过中药的温通、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中医药同时也强调肿瘤与人体整体机能的关系,如:脾胃受阻,气滞血瘀;肝胆郁结,瘀滞不畅;肺气乘滞,痰火积聚等。

这些都会导致机体失调,诱发肿瘤发生。

中药治疗肿瘤需要综合考虑个人体质、病灶部位、肿瘤的分期等综合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进行诊断肿瘤的类型各不相同,不同类型的肿瘤在中药治疗上所采用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如:寒湿证型的肿瘤患者,中医药应以祛湿,驱寒为主,以实现清除湿土、助祛外邪、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热毒证型需要清热解毒;气血两虚需要补气养血。

2、个体化中药方剂选择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肿瘤的不同部位、肿瘤的不同类型、身体的反应,制定相应的中药方剂。

具体来说,治疗肿瘤的中药方剂应具备温通、活血、化瘀、行气、降火、明窍等功效。

3、中药汤剂制剂肿瘤患者常常伴有消化系统问题,中药的口服液往往更容易吸收。

此外,肿瘤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服用中药,中药汤剂也能减少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同时确保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中草药外敷中药治疗肿瘤也可采用外用中草药的方法。

例如:采用中药艾灸,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改善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起到消肿止痛、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另外,还可以采用中草药熏蒸、直接贴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1、要严格遵循中医药的治疗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法。

2、中医药治疗肿瘤需要较长时间,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耐心、长期和有计划的治疗。

3、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情绪的稳定,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强免疫力。

4、患者在中医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大量进食辛辣重口味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总之,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然而在其治疗过程中也需严格遵守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和注意事项,才能发挥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殊作用。

中药如何调控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

中药如何调控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

随着世界各地人口数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癌症已然成为全球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

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所知,2020年全球有1930万新发癌症病例和近1000万癌症死亡病例。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为406万,每年癌症死亡病例约241万。

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如此之高,患者预期寿命下降,必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常常会被患者忽视,临床发现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有手术治疗、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也包括以上两种或者多于两种治疗方式联合进行,但均会给患者带来免疫功能紊乱问题,从而降低生存质量,导致死亡。

了解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机体免疫细胞下降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

学术界普遍认为,免疫功能下降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息息相关,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也关乎着机体功能。

一方面,若免疫系统不再处于正常的免疫监视状态下,难以识别的异物将进入体内;另一方面,免疫反应是把“双刃剑”,在杀死病原体的同时,也可能引起免疫系统反应过度,从而损伤正常组织,使之发生病变和功能损害。

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它们必将在免疫应答、免疫治疗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按照功能可以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和胸腺,用于调节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

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和阑尾等,是免疫细胞定居和繁殖的场所,也是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胸腺基质细胞通过产生多种肽类胸腺激素促使胸腺细胞分化成熟,参与调节外周成熟T 淋巴细胞,从而说明胸腺发育不全会导致细胞免疫缺陷。

骨髓是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也是B 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及应答的场所,因此骨髓也是外周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人体的免疫细胞是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浆细胞、N K 细胞、D 细胞、裸细胞、记忆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状突细胞以及其他免疫细胞。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前景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前景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与前景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以来,西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中医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也具有重要的潜力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现状1. 中医药在缓解肿瘤患者症状中的应用中医药在缓解肿瘤患者症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平衡阴阳等方式,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恶心、乏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 中医药在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辅助治疗肿瘤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环境,提高放疗和化疗的耐受性,减少毒副作用。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加治疗的效果。

第二部分: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前景1. 中医药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肿瘤治疗的趋势。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中医药的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中医药在肿瘤预防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肿瘤预防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注重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肿瘤发生的风险。

通过中医药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和个人的负担。

3.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创新研究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创新研究也在不断进行。

例如,一些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抗肿瘤的潜力。

此外,一些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合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效果。

结论: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中医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需要更多的科学验证和研究。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中医药辅助治疗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中医药辅助治疗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与中医药辅助治疗在与肿瘤的抗争中,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还可能面临营养不良等问题,这会极大地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而合理的营养支持以及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肿瘤患者为何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呢?首先,肿瘤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异常活跃,会大量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其次,肿瘤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味觉改变等,会导致患者进食减少。

再者,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也可能损伤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进一步加重营养缺乏。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它能够增强患者的体质,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降低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延长生存期。

营养支持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

一般来说,肿瘤患者的能量需求比正常人要高,而蛋白质的摄入量更是关键,它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和免疫功能。

在具体的营养支持方式上,饮食调整是基础。

患者应尽量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比如,鱼肉、禽肉、蛋类、奶类、豆制品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全谷物、薯类等则富含膳食纤维。

然而,当患者由于病情或治疗原因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满足营养需求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营养补充方式,如口服营养补充剂、管饲营养和肠外营养。

口服营养补充剂是一种方便易行的方法,适用于轻度到中度营养不良的患者。

这些补充剂通常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在两餐之间或作为加餐服用。

管饲营养则适用于那些无法经口进食但胃肠道功能尚存的患者,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将营养液直接输送到胃肠道。

而对于胃肠道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肠外营养就成为了必要的选择,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来提供营养支持。

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例如,对于伴有糖尿病的肿瘤患者,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作用研究肿瘤康复是指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来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康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的具体作用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在缓解肿瘤治疗副作用方面的作用肿瘤治疗常常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疲劳等。

中医药在缓解这些副作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调整消化功能,缓解恶心和呕吐;而其他中药则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疲劳感。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减轻肿瘤治疗副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其具体的治疗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中医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肿瘤患者常伴随着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而中医药在提高免疫功能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某些中药可以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水平。

中医药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多重困扰,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睡眠质量来改善其心理状态;而某些中药还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其身体功能。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改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四、中医药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方面的作用中医药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进展。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来延缓肿瘤的进展;而其他中药则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态来提高其对治疗的耐受性。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还需要更多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一、引子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中医药在抗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肿瘤这个词,听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小妖精,悄悄地侵入我们的身体,搞得人心惶惶。

而肿瘤转移呢?就好比是这些小妖精变成了妖怪,不仅要在我们的身体里捣乱,还要跑到别的部位去祸害别人。

那么,有没有什么神奇的法宝可以对付这些妖怪呢?答案就是:中医药!二、中医对抗肿瘤转移的理论基础1.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与人体的阴阳失衡、五行紊乱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调整阴阳、平衡五行。

2. 脏腑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通过经络系统相互联系的。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往往与某个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失调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调理脏腑、通畅经络。

3. 气血津液学说: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肿瘤的形成和转移,往往与气血津液的耗损、失衡有关。

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就是要补气养血、调和津液。

三、中医药对抗肿瘤转移的实践应用1.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这些药物既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还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阴阳、五行等,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的目的。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针灸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疼痛、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拔罐治疗:拔罐是中医的另一种独特疗法,通过在特定部位施加负压,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活跃,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祛病强身的效果。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拔罐可以帮助他们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减轻病情。

四、结语中医药对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虽然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中医药仍然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既可以治疗病症,又可以提高患者的体质,让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更加从容自信。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验证中医药疗效
加强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
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医药在国际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1
中医药的历史和现状
中医药的现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19世纪末,首次发现肿瘤细胞可以引发免疫反应
添加标题
20世纪初,发现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
添加标题
中医药可以调节免疫因子的平衡,防止免疫过度反应和免疫抑制
添加标题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
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
中医药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
中医药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中医药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减轻肿瘤负荷
中医药与放化疗的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
中医药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强免疫效果,提高治疗成功率
中医药与基因治疗的联合应用: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降低风险
中医药在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被国际认可
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如中药复方、针灸等
局限性: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据,疗效评价标准尚不明确。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中医对于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肿瘤是当下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寻求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人开始关注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

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医的治疗理念、方法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一、中医的治疗理念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念和方法理论体系,与西方医学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失调的表现。

中医注重防病治病并重,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 中药治疗:中医经典中诸多草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制剂如汤剂、丸剂等进行应用。

中药治疗不仅可以发挥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免疫力。

2. 针灸疗法:中医有着悠久的针灸文化,该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改善肿瘤患者的症状和机体状态。

如乳腺癌患者常常通过针灸来缓解放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中医药配合放化疗:中医药在与西医放化疗结合应用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中医药能够调整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能力,减少放射治疗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三、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与进展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历了长久的实践积累和不断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中医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中国经典中的“清热解毒”草药常常被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此外,针灸疗法也被证明能够减轻放化疗的不适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支持,因此其疗效和安全性尚未经过严格科学验证。

其次,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的指导和精细化的调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有较高要求。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和患者的积极配合,不适合急性疾病的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肿瘤免疫
我国对抗肿瘤中草药进行了大量筛选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发现了许多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某些药物临床应用取得了与动物实验相一致的效果。

随着对中药在机体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中医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开始探讨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有人按照肿瘤细胞增殖过程和药物作用机理,将抗癌中草药分为四型八类,四型为细胞毒型、调节代谢型、促免疫型和活血化瘀型;八类为作用于细胞周期类、破坏细胞膜类、抑制细胞呼吸类、调节癌细胞代谢类、调整整体代谢类、植物血凝素类、促特异性免疫类、促非特异免疫类。

中药的分类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是有价值的。

从肿瘤免疫角度研究中药,研究最多的是补益扶正类中药,对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化痰药及动物类药也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分述如下:
1、补益扶正类:
这类中药免疫作用有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变态反应的影响,肾上腺皮质及激素的影响,抗炎及调节作用,环核苷酸的影响。

结合肿瘤免疫进行研究的这类中草药主要有人参、党参、黄芪、天冬、刺五加、补骨脂、女贞子、薏苡仁、枸
杞子、龟板、鳖甲、核桃树枝、冬虫夏草等。

人参、刺五加、女贞子等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人参中分离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因子,称为Prostisol,这一成份含有多种人参甙,动物试验证明这种成份可促进宿主蛋白质脂肪代谢,具有调节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人参皂甙有抗癌作用,可使癌细胞逆转。

肿瘤晚期病人或手术、放化疗后身体较虚弱的患者适当服用人参确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体质,但一定要辨证用药。

黄芪、女贞子可增强白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抗病毒性感染作用,黄芪在小白鼠体内可诱生干扰素。

从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多糖体注射小白鼠可使脾脏增大,浆细胞增生,有促进抗体形成的作用。

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材料证实,将病人淋巴细胞经黄芪、女贞子处理,则抑制淋巴细胞(Ts)的活性增强。

党参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如抗缺氧、抗放射损伤、抗低温等,调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及机体免疫功能,对造血功能也有促进。

茯苓、猪苓多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应用于临床已证明具有提高
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患者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

并可增加食欲,提高生存质量。

最近报道猕猴桃多糖能够促进NK细胞的杀伤作用。

2、活血化瘀类:
这类药物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某些药物也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促进肿瘤转移。

这类药物主要有赤芍、丹参、红花、鬼臼、土大黄、石见穿、羊蹄根、雷公藤、急性子等。

丹参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可促进肿瘤转移,雷公藤不仅抑制体液免疫,同时也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赤芍单独用水提物或70%乙醇提取物,对一些转移癌无明显作用,而与环磷酰胺(2.5mg/kg)或甲氨碟呤(0.5mg/kg)合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促进C57 BC/6鼠Lewis肺癌的自发性肺转移和静脉注射S180细胞的血液播散。

用赤芍提取物治疗后,56Cr-S180细胞在动物肺、脾、肝和血液中的分布有一定程度增加。

赤芍这种促进转移的机理,可能与赤芍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以及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有关。

Fidler等1971年已报道过,降低免疫反应的药物可促进动物肿瘤的肺转移。

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某些肿
瘤如肝癌、乳腺癌等,取得一定近期疗效的报道,这种实验与临床的矛盾结论与很多因素相关,且中药配伍应用后药物相互作用,其药理作用也会与单味药不同,因此这类药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理还有待大量临床和实验资料来证实。

3、清热解毒类:
清热解毒类的药物种类繁多,性能不一,主治各有特长,某些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如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半枝莲、山豆根、藤梨根、草河车、苦参、蚤休、狗舌草、黄芩、水牛角等。

某些药可兴奋网状内皮系统,增强细胞吞噬能力,如水牛角能增加淋巴细胞数量,兴奋肾上腺皮质;蜂房能提高T淋巴细胞功能和抑制体液免疫作用。

4、软坚散结化痰类
软坚散结化痰药物中的山慈姑、夏枯草、生牡蛎、猫爪草等对S180,WK256、S37等瘤株有抑制作用。

半夏、皂制、瓜蒌、南星、硇砂、黄药子等化痰药对S180瘤株有抑制作用,半夏还有免疫佐剂的作用。

5、动物类
动物类药物中阿胶、龟板、鹿茸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有类似免疫佐剂
的作用,鹿茸促进小鼠溶血素抗体的生成,提高小鼠血清凝集素效价,对氢化可的松、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抑制有明显激活作用,并可增强小鼠肝、脾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增加小鼠胸腺重量。

故本品对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作用,这可能是鹿茸“生精补髓、养血益阳”的重要药理学基础。

僵蚕对S180有抑制作用;鳖甲能延长抗体存在时间;胎盘脂多糖可增强细胞及体液免疫。

6、芳香开窍类
这类药物如麝香对细胞免疫有增强作用。

中成药如梅花点舌丹的研究证明该药能增加正常小鼠及荷瘤小鼠免疫器官的重量,能明显对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P<0.01-0.001,还能提高正常小鼠及受氢化考地松抑制的小鼠及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与对照组相比P<0.05--0.001。

外用中药。

外用中药可发挥免疫增强剂作用,天津报道用金黄膏、玉红膏、黄连膏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其趋化性加强,向炎症病灶聚集,促使炎症消失。

中药激活的巨噬细胞,体积大,伪足多,胞浆内吞噬空泡多,但这种作用必须激活血清中的补体成份才能产生趋化作用。

因而推论中药产生趋化活性的主要机理是激活血清中补体。

北京中医院外用黑降丹治疗放射性溃疡及肿瘤病人长期不愈的漏管或创面,获得良好疗效。

尤其对辨证为气血双亏的病人疗效显著。

研究证明抗癌中草药进入体内有组织、部位选择性。

不同中草药抗瘤谱各异,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还需做深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