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课件(共42张)
高三复习课件透过现象看本质

题型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高考试题分布
2008年天津卷,29 2008年北京卷,29 2007年江苏卷,11
2007年北京卷,34 2007年江苏卷,32 2006年全国卷Ⅱ,30 2005年全国卷Ⅲ,31
2、科学理论的含义:
科学理论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是按内在逻辑组成一定 体系的真理性认识。
3、真理、科学理论的作用
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够预见事 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 案,因而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能够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预见未来,帮助人们把 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历史进程;
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它们都要表现事 物的本质,假象只不过是从反面来表现本质。
假象――与事物本质不符合的表面现象
假象与错觉
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指错误的感 觉,属于意识的范畴,是主观的。
【跨越误区】 1、现象本身不一定是正确的。
( )本质则都是正确的。( ) 2、假象是错误的认识。( ) 3、假象是主观的。( ) 4、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
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
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
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高中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ppt精品课件

而得出对气象变化的规律性认识,C正确;谚语揭示的是事物的本
质规律,并非对现象的感知,A不选;题目强调的是由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的过程,B说法不合题意;谚语反映的是实践是认识来源 的一面,D舍弃。 [答案] C 返回目录
活动平台
4.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应当看到,说得多、 做得少、抓落实不够的问题,还相当程度地存在着;有的高高在 上,脱离实际,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的热衷于 路边工程、献礼工程、形象工程,表面上风风光光,实则劳民伤 财。上述材料说明( ) A. 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B. 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永恒不变的 C.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 精神状态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重大影响
[解析] B认为“本质是永恒不变的”是错误的。C、D观点正确, 但与题干不符。 返回目录
活动平台
5. 从思维方法角度看,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
是由于分析问题时(
A. 只分不联 C. 只分析整体
)
B. 只联不分 D. 既分析要素,又分析整体
专题八 认识论 第二讲 透过现象看本质
时政点击 ……………………………………………(3) 方法技巧 ……………………………………………(4) 活动平台 ……………………………………………(7)
时政点击
最 新 考 纲
1. 现象与本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 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6.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1. 联系十七大、2008年“两会”精神,运用认识的根本任务分析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分析。 2. 运用真理、科学理论的巨大作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指导作用。 3. 强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协调;强调工业反哺农业,突出农业工 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都蕴含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道理。 4.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指导思想上,共产党人是不断运用创造性 思维,不断创新的。
高三政治课件-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精品

(3)综合的方法。①含义: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 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②作用: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从内在联 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③要求:综合要紧紧抓住 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紧紧抓住对各部分的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与综合的辩证关系。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 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2.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1)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 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2)合理现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 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的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对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 (3)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 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 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创新是一个民 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
二、正确认识事物本质
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1)事物都有其现象和本质。(略)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略)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理性认识依 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到理性认识。坚持理性认识依赖 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观点。坚持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 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观点。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还表现在 它们的相互渗透上。在现实的过程中,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也没有纯 粹的理性认识,两者总是交织在一起的。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 的基础是实践,无论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归根到底都是在实践中产生 的。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要完成这个根本任务就 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付出艰辛的劳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十分丰 富的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同时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制作。反对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的唯理论; 同时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否认理性认识的经验论。
高考作文技巧之“透过现象看本质”

高考作文“临阵磨枪”说技巧之“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
怎样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在自然的存在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必然的合理性。
我们还可以用提供背景的方法,凸现事物的本质。
在作文中,用“这样的背景下”做引语,给看似一般的事物提供一个背景,相形之下,事物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请看习作《说“一掷千金”》是怎样运用这种方法的。
说“一掷千金”……有了钱怎么花,似乎是个人的事。
但盘算怎么个花法,却鲜明地反映出人的追求、人的境界。
如果把一掷千金、挥金如土的做法放到精神道德建设和我国刚解决温饱这个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就更耐人寻味。
这种奢侈之风正在污染着社会环境,污染着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灯红酒绿的豪门贵宴移到农舍窑洞,警惕拜金主义的话题会变得更加沉重。
改革开放给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但现在还远非黄金铺地。
我们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在全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名榜上,我们的座次仅仅是第几十位,光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就有许多农民仍在为温饱问题发愁。
河北一个失学的孩子,天天在家扎扫帚,想凑够不过四五十元学费。
对比之下,那种一掷千金的“潇洒”,该是多么不协调!……以上选段,把“我的钱该怎花你管不着”这一看似有理的论调,放到我国具体国情的大背景下,对比之中,揭示事物的本质。
再举一个通过比较分析来揭示事物本质意义的例子:……据报载:不少地方盲目大建豪华公寓,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一套。
大款人数毕竟有限,工薪阶层又买不起,于是整幢整幢地闲置在那里,占用了大量资金,形成“有人没房住,有房没人住”的浪费现象。
如果说名人故居和古籍字画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真的是因财力有限而无法保护的话,那么投在豪华厅堂馆所和那些华屋豪宅的钱又是哪来的呢?据统计,真正属于外资和私人投入的很少,绝大部分是公款投入不当造成的。
议论文说理深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课件

综合归纳
总结词
将分析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
详细描述
在议论文中,要对分析的现象进行综合归纳,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和规律。这有 助于增强议论文的说服力,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要注意归纳的准确性和 科学性,避免出现偏颇和片面的结论。
04
议论文说理深刻的技巧
逻辑严密
总结词
逻辑严密是议论文说理深刻的关键,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够使论点更加有力,说服 力更强。
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展示现象与本质 的差异,引导读者思考如何透过现象 看本质,进而引出议论文写作的重要 性。
议论文的重要性
培养思维能力
议论文写作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 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提高个人素质。
社会交流工具
议论文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 能够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促进 社会交流和进步。
全面、细致地分析现象,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详细描述
在议论文中,要深入分析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开讨论,探究现 象产生的原因、背景和影响。同时,要注意分析现象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探究 其本质特征。
挖掘隐藏信息
总结词
透过现象挖掘深层次的信息,探究现象背后的真相和实质。
详细描述
在议论文中,要善于挖掘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信息,探究现象 的本质和真相。这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从现象 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和论据。
02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现象的表面性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 现,是人们可以直接 感知的。
现象往往是短暂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
现象往往是复杂多变 的,受到许多因素的 影响。
本质的深层性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属性,是决定事物 性质的根本因素。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高效导练之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江苏省镇江中学陈乃香注:共16讲【能力点睛】本质和现象是事物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本质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功能、发展趋势的根本属性。
它“隐藏”于事物内部,不能凭感官直接感知。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事物外部的、形象的表现,我们可以直接感知。
人们接触一个事物,总是先认识到它丰富多彩的现象,由感觉、知觉而到表象,取得关于这个事物的整体的感性的认识。
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达标要求】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
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
对记叙文而言,要注意发掘,一是发掘人物“思想”,二是发掘发掘事件的意义。
不论那种发掘,都须凸现最根本的、最动人的、最深刻的那一点。
可采用以下方法:①高屋建瓴法,即善于提高一步,开拓一层,善于从似乎不相干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发现息息相通的共有规律。
②小中见大法,即从小事情中悟出大道理,在小人物身上显示大精神。
③质疑审问法,即要追根究底,要环环相扣,剥茧抽丝,等等。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篇幅一般都比较短,但在体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上有其独特的作用。
比如通过它可以深化叙事的内容,可以在篇末出现,也可以在文章中或是开头出现。
通过它还可以让情感得以升华,无论是饱含哲理的抒情还是与抒情相结合的议论,还是赋予议论以形象化、情感化的色彩,这些都能透过所叙内容揭示这些内容的本质意义。
对议论文而言,应注意在纷纭复杂的问题表象中,拨开层层掩盖的现象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可采用以下方法:①深海探珠法,即要“有的放矢”立意准,开小口子挖掘深;②联想立意法,即锐意穷搜的联想,比较对照选优的概括。
福建高考佳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很典型。
文章在开头亮出“真正的革命者总是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的中心论点之后,第2节写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周恩来在“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旧中国,和其他革命志士一起,把全部的生命之“热”,化为点点闪光的火星,去散发,去传播。
透过现象看本质PPT课件

平凡中的伟大、奉献、爱和信念、坚持、人性的真 善美、不能与不为
他们奉献、付出自己的全部却不要求得到回 报,这值得么?
心灵的满足
道德品质的自我肯定,与人 生价值的实现
.
试一试: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 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 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 吗?”
③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对人的心灵都会有一定的影 响。任何媒体和文艺作品都要注重形成正面的社 会效应。
.
课堂小结:
透过现象看本质
方法一:探究并解释现象中的共同特征。
①寻找现象中的共同特征并进行整理归纳。
②针对现象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探究并解释, 运用的方式是进行提问并解答。
.
方法二:从特殊到一般并联系现实生活进 行推演。
又比如环境问题,似乎是与“私心”没什么联 系,是人类的共性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地问几个 “为什么”,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草原为什么会衰 退?是因为过度放牧。人们为什么要过度放牧?是为 了满足人们对牛奶、牛皮、羊毛越来越大的需求,是 为了多赚钱。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越来越大的 贪欲。由此推想,所有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为了满 足人们的各种贪婪的欲望。所以,每个人对环境的破 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类把本属于这个地球所有 生命的环境当成了只供自己消费的资源。如果能分析 到这一点,就是找到了问题的本质,立意就很深刻了。 教案
审读材料,运用所学方法,切入一个 角度进行观点的提炼。
.
试一试
我国每 天消耗一次 性筷子450 亿双,需要 砍伐大约 2500万棵大 树。
.
这是一个思维 习惯的问题,人在 对事物进行解读的 时候,首先看到的 都是事物的表象, 如果只根据事物的 表象去推导自己的 观点,就使得观点 显得苍白而不深刻。 要想深入的解读事 物,就必须学会 “透过现象看本 质”!教案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课件 共51页

反映中国政府在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权益上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
辨题: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就能正确发 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社会进步发展。
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1、现象与本质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极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4、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 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6、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 中,必然遇到困难、挫折、暂
时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考点一、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的哲学寓意是
( ABCD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B、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 C、不同的能动性带来的结果不同 D、违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B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4.辨析: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考点一、关于实践(基本特征;作用)
自觉的投身社会实践
认识世界
的活动
改造世界
都离
不开
人生价值
的实现 理想
方 法 论
实践
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的道路
主体 人民群众
地
位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人类认识的基础
考点二: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 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和思维过程。
统一的
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 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针对现象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探究并解 释,运用的方式是进行提问并解答。
为什么同样是普通人,他们却让我们感动和 敬佩?
平凡中的伟大、奉献、爱和信念、坚持、人性的真 善美、不能与不为
他们奉献、付出自己的全部却不要求得到回 报,这值得么?
心灵的满足
道德品质的自我肯定,与人 生价值的实现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对发
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核按钮)。 见解新,给人惊喜,毕竟是暂时的、 表层的。若要让人感动,让人深省, 让人难忘,还要开掘深刻,立意深邃, “发人所未发”。别人只看到表面现 象,你却看到了隐藏在深层的本质; 别人只能“知其然”,你却能“知其 所以然”。这就能给人启迪,催人深 思,发人深省。
无论是受访者还是父亲们,他们都对节目做出 了思考,这些思考的内容都离不开“父爱”或“家 庭教育”这个范围(话题)。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立意角度
受访者:确保父爱时间,阐述父亲在 子女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练就好父亲, 呼唤“父亲”这个角色回归本位。为 人父母需要有家庭责任感;要亲子, 更要教子……
父亲:尽可能地去平衡亲子与事业; 体谅、理解父亲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说理分析肤浅举例一
在《伤仲永》中,仲永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 在七八岁时叫人拿纸笔作了一首诗,这首诗还有文理 所在。父亲发现之后,不是去让他读书受到良好的教 育,而是让他一起到各地作诗文来赚钱,后来到了十 二三岁时,仲永的天赋就这样浪费了。仲永的父亲他 不仅没有好好地教育孩子,反而让他做一些与这个年 龄不相符的事,结果也是应该的。所以父亲十分需要 正确引导孩子。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 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 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 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 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 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 有更多的鱼。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说Fra bibliotek分析深刻举例二
带孩子玩耍的是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是妈妈,参加 家长会的是妈妈,就连最近创造收视奇迹的电视剧 《咱们结婚吧》,剧中对子女婚姻大事操心最多的还 是妈妈。就此而言,“爸爸去哪儿”无疑触动了社会 的心弦,折射了父教缺失的现实。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审题立意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1、材料解读 材料第一句开门见山指出在一个不起眼儿的时
段,冷不丁地火了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引发关注和热 议。紧接着是分别叙述热议的内容,部分受访者的 观点是节目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父爱缺失的问题;父 亲们的观点是节目过于理想化,父爱受现实压力束 缚。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
1、下定义。对抽象概念具体化, 譬如阐 释父亲、父爱
2、在比较中挖掘本质。譬如,对比母爱与父爱 得出父爱的本质,对比普通爸爸和明星爸爸得出 父亲对家庭、孩子的重要性。
3、从个别现象挖掘普遍规律。譬如《爸爸去哪儿》与 《我们结婚吧》、石碏(名人)与普通父亲。注意使用 关键词,“折射、说明、反映、实际上……”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何谓本质?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 的属性(规律)
何谓作文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1、作文审题立意要深入材料的本质; 2、作文说理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以叙代议,没有解释本质。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说理分析肤浅举例二
或许很多父亲都会说,我们需要去工作,需 要去赚钱养活家,还有什么时间去陪孩子玩?你 们说的没错,在当今社会,更多的是物质交换的 社会,我们需要生活,所以我们要去工作,但我 想问问你们,你们既然能够挤时间去参加这种那 种的会所,明天邀请这个,后天邀请那个去吃饭, 却为什么不能挤出时间去陪伴一下孩子呢?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
首先是思维的养成,其次掌握析本质的方法。 1、下定义。对抽象概念具体化,譬如阐释父亲、父爱 2、在比较中挖掘本质。譬如,对比母爱与父爱得出父 爱的本质,对比普通爸爸和明星爸爸得出父亲对家庭、 孩子的重要性。 3、从个别现象挖掘普遍规律。譬如《爸爸去哪儿》与 《我们结婚吧》、石碏(名人)与普通父亲。注意使用 关键词,“折射、说明、反映、实际上……”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中的一段歌词,根据歌词自拟题 目作文。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心依着你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春风中告别了你, 今天这方明天那里 无论我停在那片云彩, 我的眼总是投向你 如果我在风中歌唱, 那歌声也是为着你 唔……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路上充满回忆 请你祝福我 我也祝福你 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 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说理分析空而虚、欠深刻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说理分析深刻举例一
“父亲”首先是一种责任,其次才是一个身份,一个名词。
何谓好父亲?就是能完美地解决工作、生活等各种问题,同 时协调与孩子一起玩耍时间的人。
“感动中国人物”中扎根边疆 的胡忠和谢晓君教师夫妇以及 烤羊肉串助学的阿里木。
他们都是 他们都做到了 他们都让我们
? ? ?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分析:“感动中国人物”中扎根边疆的胡忠和谢晓 君教师夫妇以及烤羊肉串助学的阿里木,他们的共同特 征是什么?首先他们都是普通人,既不富也不贵;其次 他们都为了帮助他人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最后他们的事 迹感动和鼓舞了我们。只是分析了共同特征还不够,这 些是表象,我们还要去探究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本质。多 问自己一些问题:为什么他们要去帮助别人?奉献不求 回报他们难道不感到吃亏么?他们为什么让我们感动? 当我们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的时候,自然就涉及到了 这些事迹里头的本质:爱和善良,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 爱,一直都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去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对 自己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推己及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奉献并不是为了求得物质 的回报,心灵的满足更能让人喜悦。对现象进行探究和 解释,你就接近了本质,自然观点就深刻了。
学习重点:
1、明确高考作文发展等级有 关深刻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要 求;
2、掌握学习怎样在作文中做 到“透过现象看本质“。
3、加强练习,循序渐进。
人生没有橡皮擦,不仅是孩 子的人生,也是“你”的人生。
在高考作文阅卷中,有关“深刻透 彻”的评分点有三个: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由表及 里) (2)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由果 溯因) (3)观点新颖具有启发性
留守儿童的悲剧、《爸爸去哪儿》的重大意义在于提 醒父亲们回归其真正角色,和孩子做好朋友。父爱作 为一种情感必需品,不仅需要爸爸们拥有平衡工作与 亲情间矛盾的智慧,更不可或缺的是父亲对一个家庭 的担当和付出。
揭示父亲缺席的本质(关键词)
2020年高考复习:作文发展等级深刻 之透过 现象看 本质 课件 (共42张)
事物“本质”的核心 → “人心”,即人们的思想根源 任何好的社会现象→ “公心” 任何不良的社会现象→ “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