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 儿童文学文本特征

第四章文本特征第一节故事性一、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形成的叙事特质。

二、故事性的构成:●“故事元”和叙事技巧中的“矛盾体现物”,“故事元”是故事发生的中心,是故事的母体,如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故事元是“张嘎子参加八路打日本鬼子”,与人物活动发生直接关系,并串联起故事情节的特定生活物件,就成为故事情节展开的“矛盾体现物”,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

●叙事技巧中的传奇性与意外性,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通过偶然、巧合、夸张乃至超长的形式来促成情节变化,从而使故事的情节即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叙事技巧中的完整性、连贯性、生动性和曲折性,完整性是故事情节的重要特征,指故事要反映出一个特定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转化的全部过程。

连贯性即指情节节奏紧凑明快,无松散拖沓。

生动性主要指情节因其新奇、丰富、曲折、有趣、惊险、动情等特点而达到的令人难忘、引人入胜的效果。

曲折性要求注意情节的起伏、悬念的设置,采用“圆满—缺陷—补救”的技巧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叙事技巧中的悬念与气氛控制,悬念是叙事型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有的创作技巧,是作家在情节发展中所铺设的悬而待解的疑端。

气氛控制是叙事性文学的常用技巧,指作者对作品所展示的具体环境及其所给予人物和故事发展之影响的艺术把握或表现。

●叙事语言的口语化与生活化,创作之时会更理性地使用通俗直观的富有动作性、对话性和表情性的“儿童文学口语”去进行的艺术的表现,也称之为“故事语言”。

●几种常见的故事构成方式:1“纵列式结构”也称“顺叙法”,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分为按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人物经历变化的自然进程;按某一事物的来源或产生的自然进程三种程式,有利于满足儿童读者希望从头到尾,有声有色地阅读故事前因后果的愿望,有利于丰富故事的可传性因子。

——德国鲍圭埃特《一封信》2“横列式结构”是按空间顺序将若干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并列安排,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河里鲤鱼跳出水,
有只小熊来过桥。
对着小熊大声叫:
立不稳,站不牢,
“小熊,小熊,不要怕,
走到桥上心乱跳。
眼睛向着前面瞧!”
头上乌鸦哇哇叫,
一二三
桥下流水哗哗笑。
向前跑,
“ 妈妈,妈妈,你来呀! 上熊过桥回头笑,
快快把我抱过桥!”
鲤鱼乐得尾巴摇。



三、故事性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体现
(一)儿歌、儿童诗用小小的情节来吸引儿童读者的 注意力。 例:《小熊过桥》 《小纽扣》
二、故事性的构成
儿童书籍作者首要的职责,是写这样的书, 它应该是引人入胜的,激动人心的,有趣 的,通畅的和优美的。只要孩子一读到它, 就爱不释手。我发现为儿童写书并不容易。 对我来说,同写给成人看的小说一样难,或 许还要更难些,因为构思一个色彩分明、十 分奇丽而又十分新鲜的情节,是一件苦差事。 我可能不得不花费许多时间,甚至一年才想 出一个情节。我绕着房子、花园、村子和村里的街道溜达, 一次又一次地寻觅那鲜明、独特的新构想。 怎样写好一个满意的开头,这对我太难了……小小的萌芽逐渐长大了, 故事的色彩鲜明起来,一种创造激情慢慢到来。握笔的手也颤抖起来, 这时,写书的工作才真正开始了。
海的女儿 (节选) 安徒生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 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美 丽的玻璃。然而它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铁 锚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 面,必须有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 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
(一)、儿童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如何使语言富于形象性呢? ◆ 运用想像与联想,调动多种修辞手法形象显现事物
可怜的风没有家, 跑东跑西也找不到一个地方休息; 漂流的云没有家, 天一阴就急得不住地流眼泪。 小弟弟和小妹妹最幸福哪! 生下来就有妈妈爸爸给准备好了家, 在家里安安稳稳地长大。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

2019年自考《儿童文学概论》章节重要考点四第四章儿童学的体裁一、儿歌:以低幼儿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歌谣。

又称童谣、“孺子歌”、“小儿语”、“徒歌”(一):简述儿歌的历史演变。

P58①文字出现前已存在,是祖先教育、娱乐后代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下海家们利用儿歌来作为改朝换代的舆论工具,强烈的政治色彩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儿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迷信色彩也很浓重。

“诗妖”③直到明代,儿歌的观念才发生了大的变化,开始突破五行迷信的束缚,从儿歌世代流传的实际情形来解释儿歌的特点,并且重视儿歌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④清代的儿歌观念趋向多元,也有神秘主义倾向出现。

至少尊重了儿歌的现实。

⑤真正从儿童文学意义上形成的儿歌观念则是本世纪的事,由于有新文学化思想的关照,有传统儿歌观念的批判继承,有西方儿歌理论的借鉴,儿歌观念也变得更切近于儿歌的扑鼻,并且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现代精神。

创作儿歌的出现,便是儿歌走向自觉的标志。

(二):儿歌在艺术上的特点P59-61①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②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③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三):儿歌的主要艺术形式1.摇篮曲:催眠曲,是成人哄婴幼儿入睡时所吟唱的儿歌,内容通俗浅显,节奏柔和舒缓,语言柔美流畅2.数数歌: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3.连锁调:即连珠体,或叫衔尾式,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前句末尾的词语用作后句开头的词语,往往是“随韵接合,意不相贯”(周作人语)4.问答歌,也叫盘歌,或叫对歌,利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适用于组织游戏5.绕口令,即拗口令或急口令,多由一些双声叠韵或发音相近相同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是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好工具6.颠倒歌:也称滑稽歌、古怪歌,是一种使用夸张、颠倒的手法来描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情状,达到以表面的荒诞揭示事物本相和实质的目的的传统儿歌形式。

7.对花调8.谜语歌9.时序歌二、儿童诗:是属于“儿童”的诗,适合儿童阅读、吟诵,为童年所理解、欣赏、喜爱的诗歌。

高教版《幼儿文学》复习资料(全册)

高教版《幼儿文学》复习资料(全册)

《幼儿文学》资料上篇幼儿文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幼儿文学的特征一、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是什么?1、它是文学;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异同是什么?相同:它们都是以语言为材料,通过典型的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

不同:幼儿文学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的需要,使文学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儿童感知事物的规律、欣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取得一致。

四、儿童文学分为哪三个层次?儿童文学从广义上分为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从狭义上讲,儿童文学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

幼儿文学:3—6岁,主要活动为游戏;文学特点是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主要文体是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故事;儿童文学:6、7岁—11、12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故事性、娱乐性强;童话、儿童小说、儿童诗、科学文艺;少年文学:11、12—15岁,主要活动为学习;文学特点是注重美育引导,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主;主要文体是少年文艺、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五、幼儿文学读者是谁?身心发展的特点是怎样的?幼儿文学读者是幼儿。

身心发展的特点是:1、感知觉:①大轮廓描述人物。

②图画背景不能复杂。

③时间词笼统化。

2、注意:无意注意占优势。

3、记忆:机械注意。

4、思维:形象思维。

5、想象:无意想象。

6、语言:形象、生动、发展快、口语化。

六、幼儿审美意识的特点是什么?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幼儿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意识的,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这个现象叫做“自我中心”状态。

“泛灵观念”:它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和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儿童的思维特征是一种极富美感的诗性思维,有以下特征:①具体形象性;②同一性;③生命性。

七、幼儿接受方式的特点是什么?1、幼儿是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与类型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与类型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与类型
儿童文学的美术特质
纯真、执着、欢愉、变幻、朴素
一、儿歌
儿歌的特征 音乐性、稚拙美、歌戏互补
儿歌的主要类型 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颠倒歌、谜语歌等。

二、儿童诗
儿童诗的特征
情感真率明朗、叙事形象鲜明、童趣稚拙活泼、语言流畅简洁。

分类 童话诗、故事诗、抒情诗、讽喻诗、散文诗
三、儿童故事
儿童故事的特征 结构单纯 情节曲折而新奇 主题集中 语言质朴而活泼。

儿童故事的种类 图画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等。

四、童话
童话最本质的特征是幻想 最主要艺术手法是夸张、象征和拟人。

童话的分类 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
五、寓言
寓言的特征 明确的寓意 生动的比喻 精炼的语言
六、儿童小说
三要素 主题、故事、人物。

儿童小说的特点 主题积极、有针对性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 有较强的可读性 注意塑
造生动、丰满、可信的人物形象 准确、精炼、琅琅上口的语言。

儿童小说的分类 按题材分类有历史题材小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科学知识和科学幻想题材小说、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动物题材小说。

七、儿童散文
特征 童心童趣、故事叙述、易于接受、活泼简约
分类 叙述方式 叙事、状物、议论 借鉴它体
八、儿童报告文学
特征 第三者文学 真实性、时代性、新闻性
结构类型 小说化 散文化 日记体 分镜头题。

九、儿童戏剧文学
特征 结构单纯 情节生动 动作性强 简洁口语。

儿童文学体裁

儿童文学体裁

儿童文学的体裁儿歌童诗儿童影视文学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故事寓言童话儿童科学文艺儿童小说图画文学概念文体特点类型例子♣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儿歌又称童谣。

♣“儿歌”这一名称在我国的正式使用,是“五四”以后歌谣运动大发展时期。

♣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摇篮曲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

吟唱给婴幼儿听的,用于催眠、教话、认物的简短儿歌。

♣陈伯吹先生的《摇篮曲》:“风不吹,浪不高;小小船儿轻轻摇,小宝宝啊要睡觉。

风不吹,树不摇,小鸟不飞也不叫,小宝宝啊快睡觉。

风不吹,云不飘,蓝色的天空静悄悄,小宝宝啊好好睡一觉。

”♣数数歌它把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起来,是适合儿童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

♣传统儿歌《数蛤蟆》:“一个蛤蟆一张嘴,两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两个蛤蟆两张嘴,四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

”儿歌概念文体特点类型例子☺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

☺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稚拙活泼的趣味性,☺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童话诗以诗的形式叙说富于幻想夸张色彩的童话(或传说)故事的作品。

☺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熊塞声的《马莲花》等;像泰戈尔的《在黄昏的时候》、圣野的《竹林奇遇》和膝毓旭的《森林童话》☺故事诗以讲故事为主要特征的叙事诗。

☺古代的《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抒情诗是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直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意象的文学样式。

☺如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柯岩的《我的爷爷》、唐奇的《小溪流》、杨唤的《家》、高帆的《我看见了风》童诗概念文体特点类型例子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

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序。

鲜明的主题。

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

表达成人的童话梦想。

儿童文学文体特点和赏析指导

儿童文学文体特点和赏析指导

儿童文学文体特点和赏析指导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形式,具有以下几个文体特点:1.主题明确:儿童文学的主题通常关注儿童的成长、探索和想象力。

它可以涉及童年的乐趣、友谊、家庭关系、学习和冒险等等,旨在引导儿童积极健康的成长。

3.形式多样:儿童文学可以包括童话、故事、诗歌、寓言、笑话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

4.形象化和想象力:儿童文学常常利用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这些形象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通过人性化的刻画,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

5.教育意义:儿童文学往往以教育为目的,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塑造,传递道德与价值观。

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规则、培养道德品质、塑造性格,同时也可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在欣赏儿童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理解故事情节:和儿童一起读书,引导他们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发展过程。

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他们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和道理。

2.角色分析:让儿童思考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和成长经历,从中学习和思考如何与他人相处和解决问题。

4.思考主题:引导儿童思考故事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帮助他们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价值观,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5.鼓励创造力:儿童文学作品常常引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儿童进行创作和想象,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才能。

通过理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运用赏析指导,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欣赏并从中受益,促进他们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也应该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儿童文学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 儿童文学: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 儿童文学题材: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二、问答题1. 儿童文学的特征。

(最大特征是童心、童趣)A.富有儿童情趣(体现在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中)B.韵文性(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C.直观性(婴幼儿文学和童年期文学)D.幻想性(童话和科幻小说中)E.叙事性(所有的儿童文学作品)2. 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有哪些?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加上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儿童情趣”,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儿童文学的五个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最大区别。

儿童文学同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视角、文学趣味以及作品深层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心理。

但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并没有截然的界限,它们之间可以说是犬牙交错、相互渗透。

3. 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儿童自己的眼光)、自然的母题(它是人类共同的眼光)。

三、分析题:1. 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坐火车》见《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答:仅此两节,即使没有一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人,也会凭感觉认为这是一首儿童诗,原因就在于诗中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表现出一种与成人文学所完全不同的文学特征。

所谓儿童情趣,就是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儿童特有的情调与趣味。

如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呜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不属于成人的)行为与语言。

第二节更富童趣。

“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井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文学
文 体 特 征
一、儿童文学的题材
题材是指作家从客观现实生活中 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提炼和虚 构而成为文学作品的材料的一组 生活现象,即作品中所描绘的具 体事物。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题材的选择 与处理主要受三方面制约:一是 作者自己的生活实践;二是作者 的世界观和儿童文学观;三是儿 童文学读者的审美情趣。第三方 面是构成儿童文学创作题材特殊 性的基本因素。
层次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是作家安排作品结构匠心 独运的重要表现。为照顾 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成 功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在 结构上注意层次的步步深 入。主要有“纵式结构” 和“横式结构”两种。 “三段式”结构、连环式 结构、对立式结构
五、儿童文学中的形象塑造
儿童文学作品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强调对儿童年龄特点的 遵循。无论是人物刻画或是风景场面的描写,都注重“从 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 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人物形象: (1)从年龄分,可分为成人形象和儿童形象; (2)从角色分,可分为超人形象、拟人形象与常人形象; (3)从行为分,可分为榜样形象、普通形象与反面形象; (4)从审美分,可分为典型形象与一般形象。 环境形象:自然风景、生活场景和神奇仙境
“那里还生长着奇草异木,它们有着轻柔的枝干和叶片,只要水轻微一流动, 便会摇动起来,好像活的一般。大鱼和小鱼在枝叶间悠闲地游来游去,仿 佛是空中的飞鸟。海里最深的地方座落着海王宫殿,它的墙是用珊瑚砌成 的,尖顶的高窗子是用晶亮的琥珀镶成的,而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它 们会随着水的流动自动开合……”
现代派倾向
儿童是希望人生美满,希望有结 果,有结果是对孩子的希望、信 心的回答和支持。(阮章竞)
“生活的快乐,不仅 仅是个人意识的最 鲜明的表现,而且 也是对周围世界的 评价,是孩子们对 他能看到的周围事 物的积极表 态。”——苏霍姆 林斯基
无论生活如何复杂,也无论情节逻辑怎决定了悲 剧的必然性,生活的快乐使儿童在阅读作品时,预 先已在心灵中设计了圆满结局的“接受模型”,
儿童文学题材的广阔性
“孩子是令人信服的,他常常想 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 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 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 空,他想潜入蚁穴……” ——鲁迅 除了暴力和性,儿童文学在题 材的选择上非常自由。
“是的,写给儿童看的作品也 好,写给成人看的作品也好, 都毫不例外地要使作品适应 他们的理解力,这是从事文 学创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 题。” (别林斯基)
现实主义塑造法
基本要求:立足生活,写 出典型形象 环境典型化要求写出人物 活动背景的普遍性——既 鲜明、生动、独特,又能 体现人物个性与时代的某 种本质特点。如常新港的 《独船》 人物典型化主要要求写出 人物鲜明的个性和一定的 共性。如《小兵张嘎》
浪漫主义塑造法
基本要求是:立足想象, 写出“例外形象” 。 “例外”在这里是神奇、 出人意料、人间所无的 代名词。用浪漫主义的 原则来塑造形象,环境 是例外的,人物也是例 外的,这在童话中尤其 明显。
从主题的表达要求看,总是 明确、单一、形象、有针对 性。 主题的模糊性与多义性不是 儿童文学的本质追求。 《丑小鸭》歌颂自强不息的 精神 ,《卖火柴的小女孩》 给我们展现了社会弱势群体 的悲惨遭遇。
三、儿童文学的情节
情节的单纯性
因为情节复杂的作品,头绪纷繁, 关系复杂,双线以至多线的交叉远 超出儿童的阅读承受能力,因此,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要尽量做到线索 单纯,情节铺展顺畅,使儿童在一 种较通晓的阅读状态中进入作品情 节所要表现的目标 。 儿歌《阿宝的耳朵》:阿宝不爱洗 耳朵,泥土积了半寸厚。一天到外 面走呀走,一粒种子飞耳朵沟。春 天到,太阳照,耳朵里长出一株草。 小牛见了眯眯笑,追着阿宝吃青草。
情节的集中性
单纯性原则强调作 品线索的不枝不蔓, 而集中性原则强调 的是作品线索串起 的每一细节的生动 与丰满,使情节单 纯而丰富。
木偶奇遇记
四、儿童文学的结构
完整性原则: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不管篇幅长短, 都要求有头有尾,使作品成为完整的整体,这是 结构上最基本的原则。 一方面,他们不能接受那种没有尾巴的作品,因 为这意味着作品尚未结束;而没有结束的作品, 会使他们如同面对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一样疑惑 不解。 另一方面,结构的完整性还与结局的圆满性息息 相关,原因在于,儿童的世界是快乐的世界,他 们习惯用一种肯定的心绪看待周围环境,并作出 积极的评价。
基本要求:虚化环 境、淡化人物。着 重表现的不是典型 人物,而是某种典 型观点、典型情绪、 典型体验和典型心 理。
从题材的选择看,以写儿童生活为主; 从题材的处理看,要以儿童能够理解为前提。
二、儿童文学的主题
从主题的表达基调看, 具有积极、明朗、健 康、蓬勃向上的特点。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 善总是战胜恶,美总 是战胜丑。儿童文学 的主题与悲观主义无 缘。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 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起来了。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 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和上帝在一起。 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彩,嘴边露着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