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2010年全国各省GDP排名

2010年全国各省GDP,官方2010年全国各省GDP,最新2010年全国各省GDP排名

2010发布的中国城市GDP排行榜60强1、上海市 14900.93亿元增长8.2% (沪)2、北京市 11865.9亿元增长10.1% (京)3、广州市 9112.76亿元增长11.5% (广东1)4、深圳市 8201.24亿元增长10.5% (广东2)5、天津市 7500.8亿元增长16.5% (津)6、苏州市 7400亿元增长11% (江苏1)7、重庆市 6527亿元增长14.9% (渝)8、杭州市 5098.66亿元增长10% (浙江1)9、无锡市 5000亿元增长11.5%(江苏2)10、青岛市 4900亿元增长11%(山东1)11、佛山市 4814.50亿元增长13.5% (广东3)12、武汉市 4500亿元增长13% (湖北1)13、大连市 4410亿元增长15%(辽宁1)14、成都市 4380亿元增长10% (四川1)15、沈阳市 4350亿元增长14.1%(辽宁2)16、宁波市 4214.6亿元增长8.6% (浙江2)17、南京市 4170亿元增长11.5% (江苏3)18、唐山市 3800亿元增长11% (河北1)19、东莞市 3763.26亿元增长5.3%(广东4)20、烟台市 3720亿元增长12.4%(山东2)21、郑州市 3365亿增长12% (河南1)22、济南市 3350亿元增长12%(山东3)23、长沙市 3300亿元增长14.5%(湖南1)24、哈尔滨市 3258.1亿元增长13%(黑龙江1)25、石家庄市 3110亿元增长11.1%(河北2)26、泉州市 3002.12 增长12.5% (福建1)27、长春市 2919亿元增长15%(吉林1)28、潍坊市 2791亿元增长12%(山东4)29、南通市 2760亿元增长14%(江苏4)30、西安市 2719.1亿元增长14.5% (陕西1)31、淄博市 2576亿元增长12%(山东5)32、温州市 2527.88亿元增长8.5% (浙江3)33、福州市 2520.69亿元增长12% (福建2)34、常州市 2430亿元增长11.4%(江苏5)35、绍兴市 2375.46亿元增长9.3%(浙江4)36、济宁市 2280亿元增长14% (山东6)37、徐州市 2220亿元增长13.5%(江苏6)38、邯郸市 2220亿元增长11% (河北3)39、大庆市 2120亿元增长12.1%(黑龙江2)40、临沂市 2110.18亿元增长13.4%(山东7)41、鄂尔多斯 2100亿元增长23% (内蒙古1)42、洛阳市 2074亿元增长13% (河南2)43、东营市 2060亿元增长11.8%(山东8)44、台州市 2025.47亿元增长8.5% (浙江5)45、包头市 2000亿元增长18%(内蒙古2)46、合肥市 2000亿元增长17% (安徽1)47、威海市 1970亿元增长11% (山东9)48、嘉兴市 1917.96亿元增长9.3% (浙江6)49、鞍山市 1915亿元增长12%(辽宁3)50、沧州市 1862.5亿元增长11% (河北4)51、盐城市 1860亿元增长13.5%(江苏7)52、南昌市 1820亿元增长13% (江西1)53、昆明市 1808亿元增长12% (云南1)54、扬州市 1800亿元增长13.5%(江苏8)55、保定市 1790亿元增长12% (河北5)56、南阳市 1780亿元增长11% (河南3)57、金华市 1765.94亿元增长9% (浙江7)58、泰安市 1700亿元增长13%(山东10)59、泰州市 1650亿元增长14%(江苏9)60、厦门市 1619亿元增长8%(福建3)社科院蓝皮书:2010年中国GDP增速保持10%左右中国网北京12月15日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今日上午在京举行,中国网现场直播。

2010年中国CPI指数

2010年中国CPI指数

2010年中国CPI指数一月1.5%二月2.7%三月2.4%四月2.8%五月3.1%六月2.9%七月3.3%八月3.5%九月3.6%十月4.4%十一月5.1%十二月4.6%2010年年度涨3.3%2011年中国CPI指数1月份,4.9%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0%。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4.4%、鲜蛋价格上涨2.3%。

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

其中,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

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3%。

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

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6.5%。

认识误区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CPI这个经济数据,更加关心的是它的变动幅度,即一个百分比,这就让并不十分了解经济学的人们误以为CPI就是一个变动率。

但实际上,CPI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大于100的整数,即一系列参考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基期时的他们的价格的一个相对价格,而不是一个变动率数值。

2010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 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

2010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 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

中国城镇化率逾四成五三大都市圈GDP超十万亿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七日电(记者王永志)国家统计局十七日发布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称,迄二00八年末止,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百分之四十五点六八,比一九九一年提高十九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都市圈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十点六万多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的三成三。

报告指出,新中国六十年来,中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到二00八年底,中国城市总数达到六百五十五个,比一九九一年增加一百七十六个,平均年增加十一个。

城镇人口比一九九一年增逾九成,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五点六。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总人口三亿七千多万人,比一九四九年增长八点五倍。

值得指出的是,城市群发展迅速,城市发展体系已逐渐走向成熟。

除原有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厦泉漳闽南三角地带外,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也开始显露端倪。

在东部沿海地区密集的城市群,聚集的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核心。

二00八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包括市辖县)分别为五万六千五百六十六元、五万六千元和四万七千四百九十四元。

二00八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二千亿元的城市达二十个,上海、北京、深圳位居三甲。

二00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港澳台和外商投资工业企业达四万七千五百六十八个,工业总产值逾十一万亿元。

所有这些,显示城市化快速发展,正拉动中国经济突飞猛进。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建国60年来,我国的城市社会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2010年中国CPI指数

2010年中国CPI指数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报告,2011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 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4%,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 7.1%。CPI创出3年来的新高,对此,国泰君安总经济师、首席经济学 家李迅雷对凤凰网财经表示,6.4%的CPI新高是被猪拱上去的,下半 年的CPI尽管会回落,预计今年的CPI应该在5%左右。
澳大利 9163.78(11664.58亿澳 元)
14
Mexico 墨西哥
8557 .5(115503.47亿比 索)
15 South Korea 韩国 8200 (1050万亿韩元)
-2.5%
-7.9% 7.2% -1.4% -3.7% 0.2%
2011年中国CPI指数 1月份,4.9%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其中,城市上涨 4.8%,农村上涨5.2%;食品价格上涨10.3%,非食品价格上涨2.6%; 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环比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 14.4%、鲜蛋价格上涨2.3%。 2月份,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 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涨幅与1月份持平。其中, 城市上涨4.8%,农村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11.0%,非食品价格上 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4%,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8%。分类别看, 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0%,烟酒及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9%,衣着类 价格同比上涨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4%,医 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3.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 价格同比上涨0.3%,居住价格同比上涨6.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 下降0.3%。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9%。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0%。其中,城市上涨4.9%,农村上涨5.5%。分类 别看,食品上涨11.0%,烟酒及用品上涨2.0%,衣着上涨0.3%,家庭 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1%,交通 和通信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居住上涨 6.5%。 4月份CPI统计数据,CPI同比上涨5.3%。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 大。

关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2011年发展计划的报告(含图)

关于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和2011年发展计划的报告(含图)

关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去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极为复杂,各类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极为严峻。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巩固了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质量效益明显改善。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8万亿元,增长10.3%,超过预期目标2.3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3%、12.2%和9.5%,超过预期目标0.3个、4个和0.8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16万亿元,增长12.1%,超过预期目标4.1个百分点。

煤电油气运等的运行调节和综合协调得到加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以及受灾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需求。

全年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增长21.3%,财政赤字比预算减少500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9.7%,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

企业效益继续提高,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

内需持续扩大,增长的拉动力趋向协调。

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消费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超过预期目标3.3个百分点。

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7718万台,增长1.3倍。

汽车销售1806万辆,增长32.4%。

投资保持适度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超过预期目标3.8个百分点。

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圆满完成。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实施,为民间投资注入了新的活力,2010年民间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

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
中 生产 资料 出厂价 格 同 比上 涨5 5 。其 中,采掘工业上涨 .% 3 .% ,原料工业上涨8 6 , 14 .% 加工工业上涨08 .%。
亿美元  ̄2 0 年同期 ( 09 下同 j 增长 4 . 。其 中出口19 .', 44 ̄ 9 o 4 7Z 0 f美元 ,
宝钢 3月钢 材价 格每吨 最 高上调 7 0元 0
在2 月份 定价 基本 与 1 月份 持平 未做 太 多调 整后 国 内钢
铁 巨头宝钢率先上调 了3 j , 份主 E
美元,同比增长2 4 03% 实际使 比下降1 .7 5%.在全国总量中的 1 用外资金额8 .9 美元,同比增 比重(86%) 09 12- f z 4 5 较20年同期水平
场 货 币 流 通 量 ( ) 额 为 4 0 MO 余 .8
年1 月份 进出 口总值增长24 ,已 美元 .增长8 % 。其中 .对 东盟 出 .% O
经初步恢复 ̄ 2o 年同期水平 。 ] fo 8 口1 5 5z美元 ,增长 5 .% ;白 - 0 f 28 海 关统计 显示 1 月份一 般 贸 东 盟 进 口1 g 3 . 亿美 元 .增长 1 2 0 . 易进 口大幅增长 加工贸易 出 I增 倍 ;对东盟 贸 易逆 差3 8E 元 , : q ." 美 r 长较快 。2 1 年 1 0 O 月份 .我 国一般 而2 0 年同期为贸易顺差1 , 美 09 7z 8 f 贸 易进 出 口1 6 亿 美元 .增 长 元 。此外 ,1 36 0 月份 中日双边 贸易总 4 % 。其 中出 口5 9 8Z 5 1 ' 美元 ,增 值为1 6 5Z f - 美元 ,增长3 .%。 9 f , 55
2 1 年1 ,中国物流与采 0O 月
购联 合会 ( L ) CF P 中国制造业采 购经理指数 (MI为5 % ,比 P ) 58 上月 回落0 8 .个百分点 。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
二○一○年八月三日
2010年上半年,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1.25%。

从主要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看,煤炭行业下降2.69%,钢铁行业下降1.64%,建材行业下降7.61%,化工行业下降4.28%,纺织行业下降2.42%,石油石化行业上升11.35%,有色行业上升8.11%,电力行业上升4.19%。

附注:
1、计算公式及指标解释
其中,分子能源消费总量是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是按照标准单位计算的各种能源消费量总和,分母GDP是各次产业增加值的总和。

其中,分子工业能源消费量是工业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分母工业增加值即工业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

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统计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3、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3、GDP按照2005年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按照可比价格计算。

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

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

2010年一季度国土资源有关统计数据统计数据, 国土资源一、建设用地供应情况建设用地供应大幅增长,房地产开发用地比重明显提高。

2010年一季度,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6.78万公顷,同比增长67.0%。

其中,工矿仓储用地供应2.35万公顷,同比增长40.1%;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2.67万公顷,同比增长1.25倍;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1.76万公顷,同比增长47.2%。

上述三类用地供应分别占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4.7%、39.3%和26.0%,比重同比分别下降6.7个百分点、提高10.2个百分点和下降3.5个百分点。

二、重点监测城市地价情况综合地价平稳增长,商业和居住地价环比增幅回落。

2010年一季度末,全国105个监测城市综合地价2715元/平方米,同比增长8.1%,环比增长2.3%,环比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

其中,商业、居住、工业地价分别为4822元/平方米、3938元/平方米和60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率分别为8.5%、11.9%和3.7%,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3%、3.0%和1.6%,环比增长率分别回落0.9个百分点、1.6个百分点和提高0.5个百分点。

三、地质灾害监测情况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及灾害损失增加。

2010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299起,其中滑坡134起、崩塌98起、泥石流14起、地面塌陷42起、地裂缝6起、地面沉降5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14起,39人死亡、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35.9万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长66.1%、3.88倍和1.09倍。

收藏分享重庆市长:只要动脑筋,政府是可以控制房价的月2日的山城阴雨绵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重庆的旱情。

中共重庆市委副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时间:2011-12-26 来源:中央政府网站浏览次数:74
为客观、全面反映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中国统计学会根据《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见附件),对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CDI)进行了测算。

测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1 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均有所提高。

一、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2000-2010年期间,中国四大区域[1]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见图1)。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

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见图2)。

2001-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速最快,中部地区次之(见图3)。

二、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差距有所缩小
2000-2010年,31个省(区、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见附表1和图4)。

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见附表2)。

2000-20 10年,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十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宁夏和甘肃(见附表3)。

需要关注的是,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2],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见图5)。

图4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较
图5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变异系数
三、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个别地区差异较大若将2010年全国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排序结果,与按人均GDP的排序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见图6),但个别地区人均GDP排位与综合发展指数排位有较大的差异。

图6 综合发展指数排序与人均GDP排序相关图
四、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2010年,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2009年分别提高4.65%、4.03%、4.55%和5.85%,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长仍然最快(见图7)。

图7 2010年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2010年,31个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都有所提高,近一半省份增幅达到5%以上,其中,贵州、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陕西、云南、新疆和重庆增幅位列前10名(见图8)。

图8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提高
附表1 2000-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
单位:%
附表2 2001-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排序
附表3 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增长情况
单位:%
附表4 2010年各省(区、市)综合发展指数与人均GDP、HDI、全面小康指数的比较
*注:HDI(人类发展指数)为2008年排名。

附表5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及分类指数
单位:%
注:[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

[2]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记为C•V。

变异系数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地区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

附件:综合发展指数编制方案.do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