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操作

工段长以上级别人员对标准化操作应掌握的内容: 工段长以上级别人员对标准化操作应掌握的内容: •所有标准化作业文件的编制、更改、培训、验证 •评审标准化作业的方法 班组长每天评审各工位的标准化操作一次 工段长每周评审各工位的标准化操作一次 值班长每月评审各工位的标准化操作一次 •所涉及的管理文件: SOS/JIS控制程序(QS/S-070-005) 分层审核程序(GMS-STD-002) •标准化文件目视化和不断改进方法
2
3. 标准化操作的工作内容
• 所有重复性工作必须文件化和标准化(如:标准化作业图 表、标准化操作单(SOS)、作业要素单(JIS)、时间波动 单、生产线平衡分析),并得到培训、检查和执行 • 标准化工作次序、工作要素内容、时间信息在现场验证 • 标准化工作文件包括安全/人机关键点信息、所有需要的质 量检查信息、增值和非增值时间、标准物料位置、所需的标 准化工具和力矩、实际节拍定额时间、周期时间和要素时间 • 根据典型车型和选装内容计算出工作负荷 • 标准化作业的所有要素和细节必须得到所有班次的同意 • 标准化作业单在每个工位上张贴 • 标准化作业单和工作要素单必须包括原始签名 • 通过逐层评审,评估标准化作业的执行情况。用跟踪流程 改进不符合项 • 有相应的流程来不断改进标准化作业 • 支持部门协助生产部门完成标准化作业的制定 • 班组长和班组成员应参与编制标准化作业
GMS标准化操作要素 GMS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操作要素
•什么是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标准化操作的工作内容 •工段长及以上级别人员应理解的内容 •班组长/操作工应掌握的内容
1
1. 什么是标准化操作 什么是标准化操作? • 由功能组织同意、制定、遵守并得到维护的用于 重复性工序的标准化作业文件 2. 标准化操作的目的 • 标准化操作是为持续改进建立可重复、可预测的 基础并使操作者参与最初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以 便获得最高水平的安全、质量和生产率
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生产标準化安全操作规程1. 目的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方针,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公司生产工艺,减少因违章作业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範围企业生产和辅助生产现场的作业岗位。
3.内容3.1 装配钳工安全操作规程3.1.1 使用锉刀、刮刀、錾子、扁铲等工具,不行用力过猛。
錾子,扁铲有卷边、裂纹,不得使用,顶部有油汙要及时去除;3.1.2 使用手锤、大锤,不準戴手套,锤柄、锤头子不得有油汙。
打大锤时,甩转方向不得有人;3.1.3 使用钢锯、工件要夹牢,用力要均匀。
工件将锯断时,要用手或者支架托住;3.1.4 使用活扳手,扳口尺寸应与螺帽尺寸相符,不应在手柄上加套管。
高空上操作应使用死扳手,作业人员要繫好安全带。
如用活扳手,要用绳子拴牢;3.1.5 使用台虎钳,钳把不得作套管加力或者用手锤敲打,所夹工件不得超过钳口最大行程的三分之二;3.1.6 在同一工作台两边凿、铲物件,中间应设防护网,单面工作台,要一面靠墙;3.1.7 检查装置内部,要用安全行灯或者手电筒,禁用明火。
对头重脚轻、简单倾倒的装置,肯定要垫实、撑牢;3.1.8 拆卸装置部件,应放置稳固,装配时,严禁用手插入连线面或者探摸螺孔。
取放垫铁时,手指应放在垫铁的两侧;3.1.9 装置试运转,严格按单项安全技术措施进行。
运转时,不準擦洗和清理、修理,并严禁将头,手伸入机械行程範围内。
3.2 电器装配安全操作规程3.2.1 作业前应对使用的工具、仪表进行详细检查,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不準使用。
测量仪表要符合电压等级、电流容量及绝缘的要求;3.2.2 电工作业,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劳保用品和绝缘用具;3.2.3 电工制止路线上带负荷接电或者断电,维修或者安装应停电。
检修或者作业时,不準一人单独作业,应有一人监护,并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3.2.4 遇有雷、雨或者雷、雨刚过时,应制止外线作业;3.2.5 耐压绝缘工具、靴、手套、安全带等,要定期检测,如不符合安全要求应及时更换,不準继续使用,并作好检测记录;3.2.6 电器装置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者接零,同一装置可做接地和接零,同一供电网不许有的接地和有的接零;3.2.7 电气装置所用保险丝 (片) 的额定电流应与其负荷容量相适应,制止用其他金属线代替保险丝(片);3.2.8 发生电气事故或者人身触电事故,应即将切断电源,方可对触电者进行抢救;3.2.9 电气发生火灾事故,即将切断电源,用乾粉灭火器扑救,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
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

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一、前言在工业领域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及安全性,将操作标准化会更加有利。
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是在工作流程中统一的一系列规范。
本文将描述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的内容。
二、定义及类型1.定义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是指,在操作制定或完成后,对所有人员实施的统一规范。
其目的是确保一致的操作过程,并保持效率和质量水平。
2.类型根据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所涉及到的方向和领域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生产工艺相关的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这种类型的规程是针对生产工艺中所涉及到的流程、设备、材料以及人员操作等方面的规程。
(2)安全管理相关的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包括与安全有关的流程、设备、工作区域和操作项目等方面的规程。
(3)质量管理相关的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这种类型的规程是与产品质量建立相关的规程,包括流程、设备、材料、人员操作和环境等方面的规程。
三、制定过程1.确定操作目标在制定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之前,应首先明确制定规程的目的和操作目标,以确保规程的有效性。
2.制定流程制定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的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规程内容和范围(2)收集相关信息(3)制定操作标准(4)进行试行和修改(5)最终确定规程内容和形式3.制定操作标准在制定操作标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操作的流程(2)列出具体的操作步骤(3)确定质量控制要点(4)列出必要的检查点(5)明确安全措施4.进行试行和修改在制定标准化通用操作规程后,应进行试行。
根据试行结果,以及实际操作的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5.最终确定规程内容和形式制定完规程后,应确定规程内容和形式,包括规程名称、规程编号、颁布部门、颁布日期等相关信息。
四、应用1.宣传教育在规程制定完成后,应进行宣传教育,确保相关人员了解规程内容和意义,遵循规程操作。
2.贯彻执行在规程宣传教育完成后,应贯彻执行,对于任何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
3.监督检查为确保操作符合规程要求,应建立相应的检查机制,并对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对于检查结果应及时纠正。
各种设备标准化操作

破碎机操作标准1、开车前检查①检查轴承的润滑情况是否良好,衬板的连接是否有足够的润滑脂。
②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完全坚固。
③检查传动皮带是否良好,如有破损应及时更换,有油污时应将其擦净。
④检查设备的安全设施必须齐全,配置完好无缺陷。
⑤检查破碎腔有无矿石和杂物等异物,否则必须清理干净。
⑥检查垫片组是否压紧,T型螺栓是否拧紧。
⑦检查转动部位、电机周围有无人和障碍物。
⑧衬板与衬板垫之间应注入适量的润滑脂。
2、设备启动①破碎机只允许在无载荷情况下启动。
②破碎机启动时,必须用铃和信号事先预告。
③破石灰时,将斗式提升机下料电动三通切换至石灰库,启动斗式提升机除尘器,启动斗式提升机,启动破碎机。
④石灰破碎完毕后,将斗式提升机下料电动三通切换至石膏库,进行石膏破碎。
3、设备运行中①石灰、石膏破碎切换时,须将破碎腔、现场斗提机机斗物料全部清空后,再用铲车铲推另种物料。
②原料库料位计:高料位报警后到库顶检查料位情况,确认后停止破碎。
③可采取边破碎边粉磨的操作方法,但石灰石膏仓应至少有1/3的库存料。
④破碎机正常运转后,方可开始投料;投料应不能堵塞料斗,让块状料自由均匀滑落至破碎腔。
若物料堵塞,应停止给料,用捅料杆沿着料斗一侧向下捅至物料下落,方可重新进料。
⑤待碎物料应均匀地加入破碎腔,应避免侧向加料或堆满加料,以免过载或引起排料不均匀和不应有的机件损伤。
⑥由装载机配合上料时,应推料至料斗边缘,再由人工进料,禁止用铲车一次性推满料斗。
⑦正常工作情况下,轴承的温升不应超过3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70℃,超过上述温度时,应立即停车,查明原因并加以调整。
⑧破碎机启动后,如发现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止运转。
待查明和排除不正常情况后,方可重新启动破碎机。
⑨鄂板一端磨损后,可调头使用。
⑩破碎机使用一段时期后,应将紧定衬套重新拧紧以防紧定衬套松动而对机器产生损伤。
○11严禁在设备运转过程中,从破碎腔上面朝机器窥视。
○12严禁在运转时对机器作任何调整、清理或检修工作。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通用13篇)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通用13篇)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人们运用到制度的场合不断增多,好的制度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
拟定制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岗位标准化操作制度篇11、维修人员须经三级(公司、车间、工段)安全教育和技能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须应经专门培训合格后,取得劳动部门发给的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2、维修人员作业过程中,必须严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得违章作业,并随时制止和举报他人违章作业。
3、上班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并根据现场工作环境状况,做好相应防护用品的准备工作,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防护服、护目镜、面罩等。
4、班前和班中禁止喝酒,当班时不准打闹、睡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5、承担车间所有机械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5.1定期维护、保养、注油、检查、修理、故障排除;5.2各人专管的生产设备,每班至少巡视、点检二次,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车间主任,并为维修作好配件和准备工作;5.3设备生产或检修过程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向车间主任、带班长汇报,立即进行处理,设备不得带病运转。
6、认真做好设备维修工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减少停机时间:6.1停车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在控制台挂上“正在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子,在主机工确认后方可允许检修开始;6.2检查设备要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及设备运转情况,如存在不安全隐患必需彻底清除,再进行工作;6.3多人工作时要有负责人,统一协调指挥;6.4维修时如查不出原因或自己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应立即与车间主任联系;6.5不准随意拆除安全罩等防护设施,如果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恢复,防止伤人;6.6设备检修完成后必须上好护罩和防护装置,再联系操作者试车验收;6.7检修完成重新起动设备前,负责做最后的检查:6.7.1详细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符合要求;6.7.2检查机器内是否有遗留物;6.7.3转动、移动部件周围是否有障碍物;6.7.4先用人工转动后,再发出开车信号,才能试车。
安全标准化操作规程

安全标准化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化操作规程一、引言安全标准化操作规程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安全生产,规范和提高安全管理效益而制定的。
本规程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的安全工作,包括生产安全、办公室安全、设备维护等。
二、目的1.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稳定;3.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5.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事故损失。
三、主要内容1.安全责任1.1企业负责人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并制定明确的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体系。
1.2部门负责人是各部门安全工作的责任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本部门的安全工作。
1.3员工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必须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并及时报告安全隐患。
2.安全培训2.1新员工入职时,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
2.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安全生产知识、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等。
2.3安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员工岗位和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3.安全管理3.1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并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2危险作业前必须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3对重大设备进行定期检验、维护和维修,确保正常运行和使用。
3.4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办公室等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
4.事故应急管理4.1制定企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和应急流程。
4.2组织员工进行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4.3及时报告事故,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化。
4.4事故后要进行事故报告和分析,总结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执行和监督5.1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操作规程,对不遵守规定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奖励。
5.2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进行记录。
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化

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操作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一系列的操作规程,用以规范员工的工作流程。
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实施难度,但是通过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实现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化。
一、确立操作规程操作规程是指对某一具体工作流程或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化描述的文件。
确立操作规程是实现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基础,它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流程描述:明确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确保操作的合理性和顺序性。
2. 操作要点:对每个环节和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包括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关键点等,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准确地执行。
3. 安全保障措施:对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培训操作人员为了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培训的目标是使操作人员完全掌握操作规程,能够熟练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集中培训、现场演示、实践操作等,以确保操作人员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监督和检查操作流程标准化的实施需要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操作规程得以有效地执行。
监督和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期巡检: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巡检,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包括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等。
2. 随机抽查:不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其对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反馈和改进:根据监督和检查的结果,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反馈和改进,以提高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水平。
四、评估和奖惩对操作规程中的操作流程标准化进行评估,以反映其实施效果。
评估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 效率评估:通过比较实施操作规程前后的工作效率,评估操作流程标准化的效果。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需要更好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
因此,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为了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地运作,我们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了解和掌握。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以及如何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并且需要定义一个适合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有助于企业保持一致的质量标准,同时有助于企业根据标准化流程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
二、文件化流程企业需要将质量管理的标准化流程进行文件化,并明确指定责任人和流程细节,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理解和遵守标准化流程。
三、流程执行在执行标准化流程之前,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和认证,确保员工具备执行标准化流程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四、质量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其中,一些类型的质量控制可能涉及产品检验和测试,以确认质量水平是否达到标准。
五、数据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执行情况,并确定改进机会。
数据分析有助于企业确定攻击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并持续监控工艺和流程表现,以调整和改进标准化流程。
六、内部审计和审核内部审计和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
企业需要懂得核查流程,从而发现流程问题,及时建立和改进标准化流程。
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企业需要将从流程中发现的改进和机会进行记录,并通过已建立的质量控制标准对流程进行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能够帮助企业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并持续改进流程。
虽然这一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金钱,但这将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并提升客户满意度。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流程作为他们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标准化
标准化:全公司共同的语言、原则、方法。根据核心标准 、术语、原理、方法和流程而制订的动态流程。通过这一 流程我们能记录,跟踪和完成我们的工作任务,目的是为 了达到统一的基础且能在这一基础上将来进一步改进。
在安全工作、工作场地组织及标准化操作(standardized Operation)中,都应体现标准化。标准化操作只是其中 一部分,她以时间和动作分析为主,主要用于将一些作业 特性以文件的形式将它固定下来。
4. 仅仅是工作单;它是一个系统,一个用来检查生产运
5. 作实际状态的系统
标准化工作的目标
通过有效率的劳动提高生产率 1. 通过热心的劳动实现较高的生产率 2. 实现与适时生产有关的各工序间的同步化(生产线平衡) ,为此,必须将“生产节拍”很好地贯穿到标准作业中去 3. 把在制品“标准在库量”限定在必要的最小数量
⑧
⑨ ⑩
in
作业分配与工序的设备布置
① ② ④ ⑤ ⑧ ⑨
out
③
⑥
⑦
⑩
标准化工作单
Department/Section Date: Worksheet # Opr WGL Sup Maint Eng Safety
Standardized Work
Process Part Name Part # Step # Work Steps Time Elements Manual Auto Walk Possible Hazards Recommended Safe Job Procedures
将作业进行组合,使其在周期时间内完成
编制标准作业组合票的步骤:
1. 2. 3. 4. 在作业时间轴上,用红线画上循环时间 必须事先确定一名作业人员能够操作的工序的大致范围。 确定最初的作业,把手工作业时间和由第一台设备进行的自动运送的 加工时间写上去。数据从“按零部件分类的能力表”上转记过来 必须确定该作业人员的第二步作业
标准作业的要素
用最小限度的作业人员和在制品 进行的所有工序之间的同步生产
标准作业
周期 时间
标准作 业顺序
标准 持有量
Standard Stock
TAKT Time Work Customer Cycle Time Sequence
确定标准作业的五个程序
确定周期时间 确定一个单位产品的完成时间 确定标准作业顺序 确定在制品的标准持有量 编制标准作业单
标准化工作支持缩短制造周期时间
记录最佳工序和加工工艺,以减少导致停机的质 量问题;
记录所需的在途存货; 有助于消除浪费,从而缩短操作周期时间;
标准化工作支持全员参与
记录最安全、最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工序;
支持团队成员的培训和工作灵活性;
团队成员和团队负责人制定并维护标准化工作;
Process Part Name
Totals
FORD Total Prod. Maint.
ZERO DEFECTS OTHER
TAKT Time Cycle Tim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art #
标准化工作单
Department/Section Date: Worksheet # Opr WGL Sup Maint Eng Safety
IN-PROCESS STOCK
SAFETY/ ERGO
DELTA CRITICAL
Date:
QUALITY CHECK
Worksheet # Opr WGL Sup Maint Eng Safety
6´ ´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102 108 114 120
07´´ 1´20´´ 09´´ 1´35´´ 09´´ 1´25´´ 10´´ 1´18´´ 08´´ 50´´ 05´´ 07´´ 1´10´´ 10´´ 1´30´´
10
11
J
K
12´´ 55´´
20´´ -
作业的分配
标准作业组合票 No.1
作业顺序 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名
×××
2分(循环时间)
①
② ③
作业的分配
标准作业组合票 No.2
作业顺序 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名
×××
2分(循环时间)
④
⑤
⑥
⑦
作业的分配
标准作业组合票 No.3
作业顺序 作业时间
作业人员名
×××
2分(循环时间)
将作业进行组合,使其在周期时间内完成
编制标准作业组合票的步骤:
5. 6. 重复第三和第四个步骤 因为作业顺序必须包括第二步骤中预定的所有工序,所以必须在下一 个工序循环最初的作业处终结,再返回这个最初的作业时,如果需要 步行时间的话,需要用波浪线加以表示 如果最后的返回点同循环时间的红线吻合的话,可以说这个作业顺序 是合适的组合,如果最后的作业在循环时间红线的前面结束的话,就 探讨一下是否可以追加更多的作业。还有,如果最后的作业超出了这 条红线的范围,就必须考虑缩短超出的这一部分作业的方法。通过改 善该作业人员在各种作业中的操作方法。这是可能的。 最后,组长,班长要是试验一下最后的标准作业顺序。
• • • • 手工作业时间——填写作业人员在各工位上进行作业的时间 自动进给时间——机床加工工件的时间 完成时间——在工序上完成一个工件所需的时间 完成时间=手工作业时间+自动进给时间 更换个数——填写更换个数 更换时间——填写换刀的时间 换一次刀具的时间=更换时间/更换个数
• • •
6. 7.
8.
平均一个零件的总计时间=完成时间+更换一次刀具的时间 加工能力——在一天规定的时间内加工的个数 =日总开机时间/平均每个零件总加工时间 图示时间——在图表中填入手工作业时间和自动进给时间
用秒表测定零部 件的完成时间
5.
刀具
确定标准作业顺序和每个作业人员承担的工作的顺序
1. 2. 3.
是每个作业人员在规定的循环时间内必须执行的活动顺序。这个顺 序有助于两个目标的实现 给该作业人员提供拿起工作物、将它装到设备上、在加工之后再卸 下来的顺序或者叫程序 指示作为多能工的作业人员在各种各样的设备上、在循环之间内必 须执行的作业的顺序
MS-100
MS-101
20
15 18
2
2
10
10
2
2
20
15
1,000
1,000
7´ 00´´
7´ 00´´
820
3
打孔
BA-235
08 04 18
50
58 29
500
5´ 00´´
1947
(同时加工两个) 4 测定(1/5)
能力表的编制说明
1. 2. 3. 4. 工位顺序 工序名称 使用的机床编号 基本时间
何为标准化工作
•将工作分解为要素
–工作步骤 –安全步骤 –可视化工作描述 –工作时间 –生产节拍
•制造质优产品的工具 •提供可视化控制的表单 •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文档 •工作小组拥有 •持续改进的基础
标准化操作不是……
1. 仅由主管或工程师创造
2. 静态的;它永远变化,是一个持续改善的过程
3. 藏于某些办公桌中
TAKT Time=430×60/600=43秒/件
OCT Vs. TAKT Time
Observed Cycle Time (OCT)
TAKT time>OCT, Overproduction/Waiting TAKT time<OCT, Underproduction/Delay TAKT time=OCT, Ideal
Standardized Work
Process Part Name Part # Step # Work Steps Time Elements Manual Auto Walk Possible Hazards
TAKT Time Cycle Time Work Sequence Layout
Recommended Safe Job Procedures
标准化工作的好处
1. 避免无效的动作,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2. 改善质量 3. 确保安全 4. 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5. 使新人员的培训更为容易 6. 提供可视化管理控制
标准化工作支持造入质量
将最佳工艺流程成文化;
记录质量检查和关键质量操作;
通过排除变异来保证团队成员的质量; 为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ZERO DEFECTS OTHER
Totals
标准化工作单
Department/Section Date: Worksheet # Opr WGL Sup Maint Eng Safety
Standardized Work
Process Part Name Part # Step # Work Steps Time Elements Manual Auto Walk Possible Hazards Recommended Safe Job Procedures
产品编号 品名 每天的需要量 作业人员名
更换刀具 更换 个数 80 20 20 20 更换时 间 1´ 00´´ 30´´ 30´´ 30´´
图示时间 加工 能力 (个) 手工作业 自动运送 -------------655 549 606 643
1 2 3 4 …
2-1
2-2
压延
压延 (设备2抬)
标准化操作的必要条件
生产过程一致,可重复性
操作应根据人体运动学调整到轻松及高效率
所有设备和资源应处于良好状态以维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