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分类之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盛的基础。 鼎盛时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 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 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 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 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 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 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 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 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
青铜器文化
制作人:李杰
青铜器概念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铜, 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磷等)的合金, 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 使 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 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 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 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 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青铜器则是其缩 影 与再现。
卣:(音 you) 盛酒器。盛行于商晚期及西周。 觥:(gōng)盛酒器,真正器名尚不可知,称觥是约定俗成。
出现于殷墟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彝 方彝(yí )乃盛酒器。一般呈方型, 出现于商代晚期。
管流爵 夏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 16世纪) 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 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 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 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 尺状装饰。腹饰简单的乳钉纹、 弦纹.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 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 而具有若尾的双翼。此器形似角 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 的爵,非常少见.
青铜器简史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 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 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 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 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 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 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 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 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 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 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 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 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
鬲 (音lì )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袋形腹,
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袋形腹 的作用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但商代晚期以后, 袋腹逐渐蜕化,且多数青铜鬲有精美的花纹,不宜于火煮,当为 盛粥器。
水器
水盘 盛水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 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 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 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 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考古证明中 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 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 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 车马器
匜 (音 yi)与盘配套洗手用,一人捧匜 一人捧盘盛水。 鉴 (音 jian)大型水器 , 盛水也可盛冰。
• 乐器 的分类: 钟 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斜挂的钟称为甬钟, 直悬之钟称纽钟。 鼓 打击乐器。由于商周时期的鼓绝大部分是木质的 (难以保存),所以青铜鼓为数甚少。 铙和钲(音 zheng )同为打击乐器 兵器 戈(gě)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句(gōu) 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 矛 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 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 钺 钺(yuè)是具有征伐权力象征的权杖器,其中的异形 钺为少数民族或北方传入。 戟 戟(jǐ)是一种既可刺又可勾杀的双重性能兵器。 剑 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 可斩可刺的兵器,出现于西周。剑一般由剑身(有血槽) 和剑把两部分组成,并配有鞘。史学上所称的玉具剑是 指摽、首、格、剑鼻四处皆佩玉的剑。
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
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 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 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 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敦 (音duì )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器皿,由鼎、簋的形
制结合发展而成,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 秦以后消失。其基本形制是上下内外皆圆,盖与器相合成球体或 卵圆形体。
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 之器仍较精严。 更新期青铜器 春秋中期、晚期 战国 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 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 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 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 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 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 术趋于朴素平实。 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青铜器的功能分类
酒器的分类:
爵 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 爵
的一般形制 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 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流同杯口之间有 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


食器 的分类: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 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山西保德县出土的商晚期带铃铜豆,是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豆。 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对出现。 对于用豆数量的多少,古代也有一定的典章制度。《礼记· 礼器》 所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 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但是,出土和传世的青铜 豆都较少,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有关。
甗 (音yan )为蒸饭器,全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体用以盛米,
古称“甑”(zhèng);下体为鬲(lì ),用以煮水,中间有孔 通气。青铜甗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为数甚少。到商代晚期至 西周早期已较多,西周末、春秋初尤为突出。甗是绝大多数殉葬 铜礼器的墓中必有之器。
簋 (音guǐ)盛放煮熟的稻、粱等饭食的器具。青铜簋出现在商带

鼎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目前发现 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延用到两汉, 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作为饪 食器,鼎并无特殊功用,但作为礼器,它却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 和权力的标志。古代社会,对于用鼎的数目,有相应的制度,称 为"列鼎制"。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 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 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 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 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
(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 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 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 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 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 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 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 和中国古代人民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 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 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 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属于商 代的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 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区大都如此。 但是王室的陵墓则悬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方鼎二、扁足 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还有少数残破的碎片,可见中
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礼器: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 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 特点。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 关 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 同。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 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 和乐器。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 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史记--封禅书》记载: “(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 传国的宝器。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迁 九 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 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 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 虽 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 宣公元三年》)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 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1939年安
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级差别的森严。表现等级秩序明显的,是西周时 列鼎制度。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已出现大小相次三具一组 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 奴隶主贵族等级愈高,使用数愈多, 就是说享受肉食品亦愈丰富。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 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 鲜鱼、鲜腊;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 (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 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 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 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 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 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 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器艺术
• 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音 jue) 饮酒器。无柱、流,两端皆是尾。角同爵的容量
比为四比一。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角当推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二里 头文化期的异形管流角。
尊 高体,大型或中型容酒器。按其形体可分为:有肩大口尊、
觚形尊、鸟兽尊等三类。
壶 盛酒之用。使用时间从商至汉代或更晚。 铺首:衔门环的底
座,多为虎头、螭、龟、蛇等,起装饰壶身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