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分类之鼎

合集下载

青铜器器物种类

青铜器器物种类

青铜器器物种类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它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繁多,包括器皿、乐器、武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青铜器的种类,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器皿类1. 鼎鼎是青铜器中的传世瑰宝,它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皿之一。

鼎器的上部有两个耳,可以悬挂在三条腿上。

鼎常用于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也是权力权威的象征。

鼎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其中最著名的是商代的四足方鼎和周代的三足圆鼎。

2. 觥觥是一种盛酒器皿,上部有盖子,中部有饰纹装饰。

觥常与敦煌壁画中的达摩祐法场景相联想,被认为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珍品。

3. 斗斗是一种盛水器皿,形状像一个长方形的口,通常用于膳食或盛放水果,也是古代宴会上常见的器物。

二、乐器类1. 缶缶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它的形状像一个圆鼓,上面有凹陷的部分。

缶历史悠久,常被用于古代的宴会和祭祀活动中。

2. 磐磐是一种青铜打击乐器,形状像一个圆桌。

它被广泛用于古代的音乐演奏中,是重要的礼乐器。

3. 缶、磐之外,还有箫、笙、簫、短笛等青铜管乐器,丰富了古代乐器的种类和音色。

三、武器类1. 剑剑是一种常见的青铜武器,剑身细长,剑柄上通常有精美的图案装饰。

在古代,剑是一种贵族身份的象征,也是战士重要的武器之一。

2. 戈戈是一种具有尖刃的青铜武器,戈的形状像一个长枪,适合用于近战作战。

戈在古代军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3. 弓矢弓矢是一种常见的青铜武器,它是远程作战的利器。

弓矢在古代军事和狩猎中被广泛使用。

四、雕塑类1. 青铜镜青铜镜是一种用于反射光线的镜子,它的表面常常雕刻着精美的纹饰。

青铜镜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2. 动物形象青铜器的雕刻常常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麒麟、龙、神兽等。

这些雕塑形象栩栩如生,寓意吉祥祝福,并且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崇拜。

3. 人物形象青铜器的雕刻中也常常出现人物形象,如君主、士兵等。

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鼎

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鼎

鼎(青铜器器具)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或四足(三足为圆形、四足为方形),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

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牲畜,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目录1、鼎的简介2、发展历程发展时期历史渊源3、鼎的成语4、代表作品1、鼎的简介鼎是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古代汉族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

列鼎通常为单数。

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

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

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

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

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

中国古代青铜器之分类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1.鼎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鼎有很小的,也有极大的,小的不足四寸,而鼎中之王应为1939年殷墟武官村吴家柏树坟园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重875公斤,形制非常雄伟,不但在中国,在世界考古上也是最大的青铜器。

有一种成组的鼎,形制由大到小,成为一列,称为列鼎,列鼎的数目在周朝时是代表着不同的身份等级的。

列鼎通常为单数。

据文献及考古发现九鼎应为诸侯之制,七、五鼎为卿大夫,三、一鼎为士级。

但天子之制为十二鼎,是双数,但至今未见周天子之陵墓,故这个记载是否正确还有待证实。

当然列鼎中的九鼎并非代表中央政权的九鼎。

2.酒器在中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故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宴宾会客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具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了。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

爵这种酒器的命名,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象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故而名之。

爵、角、斝均为饮器,但形制有区别。

角无柱,尾和流均呈三角形的尖端。

斝的容量一般较大,有两柱而没有流和尾。

商末周初,出现觯,与爵组合一起,觥也是一种饮器,其形制有盖、有流、有鋬,下有方座或四足。

至于作为饮器的杯、樽出现在战国中期,至汉而盛行。

储酒器主要有尊、卣、方彝、瓿、罍、壶等。

尊、卣相配套使用。

方彝出现稍晚,也与尊相配合。

一组尊,卣或尊,方彝,在古代是尊贵的酒器,有人认为尊贵之“尊”是因此而来的。

战国以后,大腹的圆壶自名为锺,也是一种酒器。

汉代,方壶自名钫,扁壶在战国自名“钾”。

有些储酒器内附有挹酒用的勺,勺为长柄,前端作杯状。

禁也可称之为酒器,它是托在酒器下面的长方台座。

青铜器中鼎的用途

青铜器中鼎的用途

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重要器具,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夏、商、西周等朝代。

鼎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多种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烹饪和盛放食物:青铜鼎最初的功能是作为烹饪器具,用于炖煮肉类和其他食物。

同时,它也可以用作盛放食物的器皿,如盛放肉类、酒类等。

2. 礼器: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鼎逐渐演变为一种礼器。

在祭祀活动中,鼎被用作供奉神灵和祖先的祭品容器,体现了对神灵和祖先的尊敬。

同时,鼎的大小、形状和纹饰也成为衡量贵族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3. 政治象征:在古代社会中,鼎被视为国家权力和政治地位的象征。

传说中的大禹铸九鼎,象征九州,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

在商周时期,鼎的数量和大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

4. 货币:在某些时期,青铜鼎也被用作货币进行流通。

由于青铜鼎本身的价值较高,加上其制作工艺复杂,因此具有一定的货币功能。

5. 艺术品:青铜鼎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其造型、纹饰和铭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许多青铜鼎被视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被后世珍藏和传承。

总之,青铜鼎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多重功能,既是实用器具,也是礼器、政治象征和艺术品。

它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树 青铜器类型学笔记1.1.1青铜鼎概述(一)

智慧树 青铜器类型学笔记1.1.1青铜鼎概述(一)

第一章烹煮器1.1青铜鼎1.1.1青铜鼎概述(一)我们今天来介绍青铜器类型学当中,最重要的类别当中的食器部分,为什么?原因是民以食为天。

那么其中我们讲食器当中最重要的青铜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青铜鼎的功能。

早期是煮肉的,稍后是盛肉的,总之它跟肉有关。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大家听说过曹论战当中的“肉食者谋之”,也就是说只有吃肉的人才是贵族,或者说贵族才能吃得上肉,那么鼎就是贵族的青铜礼器当中最重要的部分。

实际上这个功能在文献学当中得到了丰富地发挥,我们不妨看一下说文解字、《玉篇》、《周礼》当中,都阐释了它是一个炊煮器。

除了文献当中之外,我们在实物当中也能找到论证。

在我们发掘的青铜鼎当中,个别的青铜鼎在出土的时候,里面就有完整的牛的骨架,甚至在夏代商代早期的青铜鼎,由于器壁比较薄,曾经被烧穿过又补起来的,说明它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烹煮器,而且是煮肉的。

这是它的第一种功能。

那么这是更直观的一个证据。

我们看一下这个青铜鼎的三足都有一个斜出的平面,这个斜角干什么的?在这里面就是放一个铜板,上面用来烧火的,就近烧火,烧完火之后把这灰清得非常方便,说明它是烹煮的。

它的文化意义是最重要的礼器,礼器是干什么的?礼器是祭祀用的。

那么鼎是祭祀当中最重要的,它是地位与权力的象征。

我们今天都听说过那么一句话叫做一言九鼎,为什么?原因是只有天子才能用九鼎进行祭祀。

为什么是九啊,最早的时候有个传说,就是禹铸九鼎,当时已经分成九州,至少在传说当中禹铸九鼎,这意味着他对当时的九州拥有了祭祀的权利,只能他祭、不能别人祭,这就是最高权力。

按照礼的内涵实质来说,或者说它的特征来说,礼就是一个差别,就是贵族的祭祀当中的差别。

所以周代周礼当中有非常明确的周礼列鼎制度,从天子到诸侯到大夫到士,用鼎的数量是按奇数排列的,分别是九七五三,可以看得出来他们的地位与权利是不同的。

那么有的同学会发现,它怎么全是奇数?对,全是奇数,原因是在我国古代真正的吉祥数字,不是今天的八而是九。

鼎的知识点

鼎的知识点

鼎的知识点一、鼎的起源鼎作为一种烹饪器具,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青铜时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6世纪。

这些青铜鼎通常由三足支撑,有一个宽大的圆底和高大的圆腹,上部有两个大环耳。

青铜鼎的制作需要经过复杂的铸造工艺,其中蕴含了当时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的高度发展。

二、鼎的种类鼎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文鼎、武鼎和礼鼎三种主要类型。

文鼎通常较小,形状优美,用于烹饪和食品储存;武鼎较大,形状庄重,用于军事和祭祀;礼鼎则是以礼仪使用的鼎,通常较大且造型精美,用于贵族的礼仪活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鼎,如音乐鼎、纹饰鼎等,每种鼎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鼎的象征意义鼎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象征意义。

首先,鼎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是古代统治者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王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

其次,鼎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繁荣,往往成为传家宝和婚嫁礼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鼎还被赋予了祈福、驱邪和保平安的寓意,常常作为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器物使用。

四、鼎在艺术中的运用鼎作为一种独特的器物,不仅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古代的绘画作品中,鼎常常作为静物的题材之一,被艺术家们绘制得生动逼真。

同时,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鼎也常常被用作象征手法,用以表达人物的威严和权威。

此外,鼎在陶瓷、雕塑和装饰工艺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成为传统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鼎作为中国古代的烹饪器具,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的起源和种类多样,象征意义丰富,同时也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对鼎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鼎的知识点丰富多样,每个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

青铜器酒器分类

青铜器酒器分类

青铜器酒器分类
青铜器酒器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承载着文化记忆和历史信息。

根据形状和用途的不同,青铜器酒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觚、觯、斝、瓿等贮酒器:这些器皿一般用于贮存酒类。

其中,觚和觯形状类似,都是长颈、小腹、大口的器皿,斝则有着高颈、扁腹、小口的特点,瓿则是有着圆腹、短颈、小口的铜质水瓢。

2. 鼎、爵、壶等装酒器:这些器皿则是用于装载酒类。

鼎是一种有着三个腿和两个耳的大型青铜器,一般用于宴会聚餐场合,而爵则是一种有着高足、扁口的饮酒器,常常被用来作为尊贵场合的宴饮器皿。

壶则是一种可以盛装酒类的容器,形状有着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常常被用来作为礼物或赠品。

3. 酒勺、酒杯等饮酒工具:这些器皿则是用于饮酒的工具,酒勺是一种小巧的勺子,用来舀取酒类,而酒杯则是一种小巧的杯子,用来盛装酒类,通常被用作赠礼或饮酒之用。

以上是青铜器酒器的主要分类,每一种器皿都有着不同的形状和用途,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这些青铜器酒器,既是古代文明的见证,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物证。

- 1 -。

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青铜器的种类用途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文物,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非常广泛,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 鼎:鼎是一种大型的青铜器,通常用于宗庙、宫廷和贵族家庭的祭祀活动。

鼎分为三足鼎、四足鼎、五足鼎等,形状以圆润庄重为主,制作精美。

2. 罐:罐是一种容器,用于储存各种物品,如食品、酒水等。

罐也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尊、觚、瓶等,形状各异,造型古雅,具有浓郁的古代文化气息。

3. 壶:壶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烹饪、烧水和饮食。

壶的种类也很多,如鸟形壶、兽形壶、龙形壶等,形态优美,寓意深刻。

4. 镜: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青铜器,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镜的种类很多,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还有各种花纹和图案,代表着古代文化的高度发展。

5. 钟: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一种重要的计时工具。

钟的种类也很多,如大钟、小钟、竹钟等,造型美观,音色悦耳,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青铜器的主要种类和用途,青铜器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的功能分类
酒器的分类:
爵 爵用于饮酌酒之器皿,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 爵
的一般形制 为:前有流,即倾酒的流槽,后有尖锐状尾,中部为杯 形,腹侧有鋬(pàn),下配以三足。流同杯口之间有 柱(柱可能为过滤之用)。


食器 的分类:
豆 专用于放置腌菜、肉酱和调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 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山西保德县出土的商晚期带铃铜豆,是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铜豆。 豆也属礼器的一种,通常成对出现。 对于用豆数量的多少,古代也有一定的典章制度。《礼记· 礼器》 所载“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 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但是,出土和传世的青铜 豆都较少,这可能和当时人们多用陶豆、漆豆和竹、木质豆有关。
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时期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 礼器: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 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 特点。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 关 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 同。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 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 和乐器。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 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史记--封禅书》记载: “(夏)禹收九牧之金(铜)铸九鼎”,从此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 传国的宝器。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迁 九 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 王伐陆浑之戎,陈兵于洛邑附近,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 乘机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驳斥:“周德 虽 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 宣公元三年》)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事。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 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1939年安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剂)。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剂)。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箭头)之齐(剂)。 金锡半,谓之鉴燧(铜镜)之齐(剂)。 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 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 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 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 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考古证明中 国青铜器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奴隶社会的夏代开始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 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 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 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 车马器
鼎盛的基础。 鼎盛时期青铜器 商代晚期 西周早期 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艺术辉煌灿 烂。商代礼器的重酒体制臻于完善,满布器身的纹饰大量采用浮雕 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精美绝伦。运用夸张、象征手法表现动物神 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纪事何铭文在商末 出现。周初礼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铸记长 篇铭文是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转变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晚期 春秋早期 公元前11世纪末—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 作器之习已经形成。新器类出现,器形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 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盛行,多见有长篇铭文的 重器。春秋早期的形制和纹饰是西周中晚期的自然延续。各诸侯国
鬲 (音lì )为炊粥器,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大口,袋形腹,
犹如三个奶牛乳房拼合而成,其下有三个较短的锥形足。袋形腹 的作用为了扩大受火面积,较快地煮熟食物,但商代晚期以后, 袋腹逐渐蜕化,且多数青铜鬲有精美的花纹,不宜于火煮,当为 盛粥器。
水器
水盘 盛水器,青铜盘出现于商代早期,盛行于商代晚期。

鼎 青铜鼎有烹煮肉食、食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目前发现 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延用到两汉, 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多的器皿。作为饪 食器,鼎并无特殊功用,但作为礼器,它却是统治阶级等级制度 和权力的标志。古代社会,对于用鼎的数目,有相应的制度,称 为"列鼎制"。据文献记载,西周时期天子用九鼎,第一鼎盛牛, 称"太牢",以下盛羊、豕、鱼、脂、肠胃、肪、鲜鱼、鲜腊;诸 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卿大夫用五鼎, 称少牢,鼎盛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盛豕、鱼、腊, 士也有用一鼎的,盛豕。
(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 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 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 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 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 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 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 和中国古代人民无以伦比的智慧与创造力。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 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 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 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属于商 代的有圆鼎、鬲鼎、扁足鼎、方鼎等。商代用鼎制度,中、小型墓 陪葬的一般是一具或二具。无论是殷墟或殷墟以外地区大都如此。 但是王室的陵墓则悬殊甚大,商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方鼎二、扁足 方鼎二,大小不同的圆鼎三十二具,还有少数残破的碎片,可见中
青铜器文化
制作人:李杰
青铜器概念
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铜, 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铅、磷等)的合金, 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史学上所称的“青铜时代”是指大量 使 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保守的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 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 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由于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 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 流,因此被史学家们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青铜器则是其缩 影 与再现。
青铜器简史
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十分发达,并以制作精良,气魄雄伟、技术 高超而著称于世。奴隶主把青铜器作为宴享和放在宗庙里祭祀祖先 的礼器。青铜器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它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 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而流传于世。 青铜文化在世界各地区都有发展,这是因为青铜作为工具和器皿的 原料有其优越性: 首先,自然界存在着天然的纯铜块(即红铜),因此铜也是人类 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 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锡矿石,并学 会了提炼锡,在此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即青铜,比纯铜 的硬度大。经过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 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即提高为88度。而且经锤炼后, 硬度可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古代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 铸造期望的不同,按比例加锡、铅。《周礼__考工记》里明确记载了 制作不同的不同合金比例:
小型墓和王室墓等级差别的森严。表现等级秩序明显的,是西周时 列鼎制度。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1号墓已出现大小相次三具一组 列鼎,和另二具配合的鼎。 奴隶主贵族等级愈高,使用数愈多, 就是说享受肉食品亦愈丰富。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 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 鲜鱼、鲜腊;诸候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 (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 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 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商代早期、中期 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前13世纪,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 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 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 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 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器艺术
匜 (音 yi)与盘配套洗手用,一人捧匜 一人捧盘盛水。 鉴 (音 jian)大型水器 , 盛水也可盛冰。
• 乐器 的分类: 钟 打击乐器,盛行于西周和东周。斜挂的钟称为甬钟, 直悬之钟称纽钟。 鼓 打击乐器。由于商周时期的鼓绝大部分是木质的 (难以保存),所以青铜鼓为数甚少。 铙和钲(音 zheng )同为打击乐器 兵器 戈(gě)是商周时期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句(gōu) 兵,是用以钩杀的兵器。 矛 用于冲刺的兵器。矛体分锋刃和骹两部分。锋又分 前锋和两翼;骹为插入木柄处。 钺 钺(yuè)是具有征伐权力象征的权杖器,其中的异形 钺为少数民族或北方传入。 戟 戟(jǐ)是一种既可刺又可勾杀的双重性能兵器。 剑 古代贵族和战士随身佩带,用以自卫防身进行格斗、 可斩可刺的兵器,出现于西周。剑一般由剑身(有血槽) 和剑把两部分组成,并配有鞘。史学上所称的玉具剑是 指摽、首、格、剑鼻四处皆佩玉的剑。
普遍建立青铜铸造业,水平不一,有的范铸技术略显粗疏,大国 之器仍较精严。 更新期青铜器 春秋中期、晚期 战国 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公元前221年 春秋中期至战国,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同高潮。列国青铜器趋向 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 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形制的 创新,出现了许多谲奇精丽之器。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 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 生,镶嵌工艺绚丽工巧。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 术趋于朴素平实。 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