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公开课1(2)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及形式师:什么是降水?生: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归纳。
大家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大班歌曲活动《大鹿》公开课教案及听课记录(1)2

大班歌曲活动《大鹿》公开课教案及听课记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育活动教材第四章《动物之歌》,详细内容为歌曲《大鹿》。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节奏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歌曲《大鹿》的歌词和旋律,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增进幼儿对动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歌词记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歌唱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歌词卡片、动物头饰、大鹿图片。
2. 学具:音乐书、笔、动物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戴大鹿头饰,模仿大鹿走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字。
(2)邀请幼儿模仿其他动物,共同参与动物狂欢派对。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分发歌词卡片,带领幼儿朗读歌词。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幼儿跟唱。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节奏,进行讲解和示范。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拍打节奏。
4. 随堂练习(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歌曲中的节奏模仿该动物的动作。
(2)教师评价各组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 歌曲演唱(10分钟)(1)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教师伴奏。
(2)教师挑选个别幼儿进行独唱,其他幼儿拍手伴奏。
(1)教师引导幼儿谈论本次课程的收获。
(2)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大鹿》2. 歌词卡片:随机摆放,方便幼儿查看。
3. 动物头饰:贴在黑板上,提醒幼儿参与实践情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人演唱歌曲《大鹿》,并模仿动物的动作。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地形图的判读》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5gkh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1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5 g k h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汉语拼音④ɡk h【教材解析】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
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
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
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
g-u-ā→ɡuā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左下是ɡ、k、h与韵母ɑ、e、u组成的九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组成的六个带调三拼音节。
本课首次学习三拼音节,以不同颜色呈现拼读过程和结果。
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四部分是“哥哥、弟弟、画画、荷花”4个词语,其中“哥、弟、画、花"是本课要认的生字。
左边是一幅图,图上画的是爸爸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来公园里看荷花,哥哥在画画,弟弟坐着看哥哥画画。
第五部分是儿歌《说话》,其中huà、huā、ɡē、ɡū、ɡā、ɡuā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声母ɡ、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哥哥、弟弟、画画、荷花”4个词语,认识“哥、弟、画、花"4个生字。
4.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声母ɡ、k、h,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哥哥、弟弟、画画、荷花”4个词语,认识“哥、弟、画、花"4个生字。
【教学难点】ɡ、k、h的发音辨析;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学写数字1和2》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学写数字1和2》一、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和2,学会正确书写;2.学生能够对数字1和2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我们先带着学生们玩一个数字游戏,引出数字1和2。
在黑板上画出数字1和2的图形,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口述数字名称和发音。
2. 学习(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老师发放练习册和铅笔;2.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数字1和2的正确书写方法,让学生跟着模仿,书写10分钟;3.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将数字1和2的书写结果进行对比、分类、比较,形成小组讨论报告。
3. 练习(15分钟)老师发放数字练习绘本并选择了一些数字填色练习,让学生练习数字1和2的符号和形状,并在童谣或歌谣中记忆数字的大小关系,如唱《小老鼠上灯台》,帮助学生记忆数字1和2的大小。
4. 温故(10分钟)老师与学生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字分类、比较和书写测验,检验学生对数字1和2的掌握情况。
5. 作业(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数字1和2在练习册上写出6个数字练习题,完成后要在书面上写下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在下次上课前提交。
三、教学反思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大班学习特点,开设了数字1和2的数学公开课。
整个课程设计贯穿了“导入、学习、练习、温故、作业”五个环节,把数字1和2有序有益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这一设计应该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导入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字一和二的兴趣、猜测数字的规律。
学习环节要求学生跟着老师一遍遍地练习,以保证书写准确性。
练习环节则让学生通过填色等方式,动手熟悉数字1和2的形态,同时进一步加深数字的记忆。
温故环节则以复习方式巩固学习结果。
在今天的教学中,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针对数字1和2,可以在下节课中引领学生对1-10数字进行排序并练习、巩固。
希望今天的设计能对大班数学公开课的其他教师或教育者们提供一些思路,让我们一起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有乐趣、也有成效的大班课堂吧!。
yw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

y w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9.《y w》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会声母“y、w”,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 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能准确认读它们的四声。
3. 能正确认读“y、w"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会读拼音词,学会本课儿歌,“鱼、鸭、乌鸦”四个生字。
4.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学会声母“y、w"的发音和书写,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读音。
2. 难点(1)区分“y、w"和“i、u”的发音。
(2)记住“yu"中“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游戏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复习单韵母“a、o、e、i、u、ü"。
2.复习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zhi chi shi ri(二)学习声母“y”1.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都有什么2. 结合情境图,引出“y":衣服的“衣”读得轻短些就是“y"的读音。
3.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练习。
4. 强调发音要点:发音时,气流从牙缝中挤出,舌尖抵住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展开。
5. 记忆“y”的形:引导学生观察“y"像什么,如像树杈。
(三)学习声母“w”1. 结合情境图,引出“w":屋顶的“屋”读得轻短些就是“w"的读音。
2.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模仿练习。
3. 强调发音要点:发音时,双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4. 记忆“w”的形:引导学生观察“w"像什么,如像房屋的屋顶。
(四)书写指导1.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y、w”的写法,强调占格位置。
2.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wu、yu"1. 讲解整体认读音节的概念:整体认读音节是指添加一个韵母后读音仍和声母一样的音节。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iu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1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2 i u 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教学目标】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巩固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u、ü。
正确认读i、u、ü的四声,了解i和ü的标调规则。
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戴声调的i、u、ü。
【教学重难点】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重点)2.正确认读i、u、ü的四声,能正确书写。
(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声调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单韵母i、u、ü,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2.巩固四线格,能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i、u、ü。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1.出示图片,回顾单韵母。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ɑ、o、e这个三个字母宝宝,它们三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谁知道?对了,就叫做单韵母。
一起来读一读,并说说口诀。
(张大嘴巴ɑɑɑ;公鸡一叫o o o;一只白鹅e e e,水中倒影e e e)单韵母ɑ、o、e还有三个兄弟,它们是谁呢?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吧,它们就是i、u、ü。
2.板书课题:i、u、ü。
齐读课题。
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和它们交上朋友。
观察图片,引导说话1.出示情境图,引出字母。
(1)请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师:这个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
河边的草地上,妈妈刚洗完衣服正在晾晒。
小男孩站在妈妈旁边,正指着河里说着什么。
原来,他正在看河里的小鱼吐泡泡,看小乌龟开心地游来游去。
小男孩觉得非常有趣。
农家的生活真快乐啊!出示字母,从图中找出字母。
①师:其实这幅图里面就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这3个单韵母宝宝。
谁能变成小侦探,找出它们的身影?②预设:i就藏在晾晒的衬衣上,乌龟壳及时u的形状,小鱼跳出水面吐出两个泡泡就是小ü的形状。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6jqx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1

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6 j q x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汉语拼音⑥j q x【教材解析】本课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小院子的情境图。
一只母鸡正在追赶空中的蝴蝶,地上还有几只小鸡。
“鸡"提示j的音,鸡和蝴蝶的组合提示j的形。
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树下一张小方桌,桌上和桌边的西瓜提示x的音,桌上西瓜的刀切印提示x的形。
一个小姑娘,手里拽着气球的线,仰头数着拴在线上的七只彩色气球,“气、七”提示q的音,气球的形提示q的形。
第二部分是j、q、x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
左边是j、q、x与韵母i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与介母i以及韵母ɑ组成的带调三拼音节。
其中,j和jiā的拼读过程字体颜色为灰色,整个音节的字体颜色为黑色,提示在拼读时要注重拼读结果。
右边呈现j、q、x 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并用“小ü摘帽子"这样拟人化的漫画表现了这一规则。
第三部分是要求书写的字母j、q、x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第四部分是“打鼓、下棋、搭积木”3个词语,以及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打、棋、积、木"。
左边是三幅图,一幅图中的小老虎在打鼓,一幅图中的猩猩和飘虫对坐着在下棋,另一幅图中的小兔正在搭积木。
第五部分是儿歌《在一起》,其中qǐ、jī、xǐ、xì是本课新学的音节。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j、q、x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知道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打鼓、下棋、搭积木”3个词语。
正确朗读儿歌《在一起》。
4.认识“打、棋、积、木"4个生字。
【教学重点】1.正确认读声母j、q、x,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j、q、x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知道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要省略的拼写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活动《让我自己来吧》
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对话。
2.尝试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并能大胆进行表述。
3.感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
1.幼儿生活照片,音乐,PPT。
2.幼儿操作材料第1册第20~21页“让我自己来吧”。
3.挂图4号。
活动重点:有感情地朗诵小动物与妈妈之间的对话。
活动难点:尝试与同伴合作仿编儿歌,并能大胆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一、我的新本领
1.出示幼儿的生活照片,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本领。
教师:上幼儿园后,长大的你学会了哪些新本领?
2.出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理解动物的新本领。
教师:你知道这些小动物长大后,要学会哪些本领?谁能来讲一讲?
二、小动物的请求
1.结合挂图4号,教师完整朗诵儿歌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教师: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他想自己做什么事情?
2.分段朗诵儿歌。
教师:(1)小动物的妈妈说了什么?小动物又是怎么回答的?尝试用小动物的话来说说。
(2)如果你是儿歌中的小动物,你要学会什么本领才能去洗澡,去旅行?
3.我给儿歌取名字。
三、仿编儿歌,感受成长的快乐
1.出示图片(青蛙、猫)。
教师:猜猜小青蛙/猫和妈妈会说些什么,会学会哪些本领呢?请用儿歌里面的话来说一说。
2.小动物都这样学会了本领。
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动物们一样,自己学本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独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