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掌握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供配电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与配电的基本原理,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2. 供配电设备:介绍常用供配电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如变压器、断路器、配电柜等,对应课本第二章。

3. 电力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单相和三相电路的计算,涉及课本第三章。

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涵盖课本第四章内容。

5. 供配电线路搭建与操作:教授学生动手操作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涉及课本第五章。

6. 供配电系统模拟与优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对应课本第六章。

某学校供配电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题目为某市实验中学供配电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降压变压器与10kv公共电源干线相连,然后向学校供给电能。

该校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也较高。

因此,必须采用可靠性较高的接线形式。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电气设备的选择与校验(包括主变压器的选择、断路器及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导体的选择与校验、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电压互感器的选择和避雷器的选择等)和变配电所的布置与结构设计。

其中,主接线代表了变配电所主体结构,它对各种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拟定都有决定性的关系,并将长期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在设计的过程中,本人参阅了大量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变配电所设计、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相关的规范和设计手册,最后对该校供配电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变压器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继电保护AbstractThis design topic is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of A city, this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blic line of 10kV through step-down transformers, and distribute electrical power to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of A city. T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of A city electrical charge is big , and the school’ demand of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s high, using the high reliable wiring form. This design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charge computation, short-circuit current computation, electrical main wiring design, electrical equipment choice and verification (including main voltage transformer choice, circuit breaker and disconnecting switch with check-up, conductor choice with check-up, current transformer choice with check-up, voltage transformer choice with check-up and lightning protector choice and so on),the disposal and configuration of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design. Between them, the electrical main wiring has represented the main bodies structure of the substation, it has the decisive relations about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choice, the power distribution equipment arrangement, the relay protection, the decision of automatic device and the control mode ,and it has long-term influence about the reliability,security,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movement.In order to finish the design, I referring to the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design standard, the transformer substation design standard,the electrical design standard of architecture and so on, carry 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o this power system. This design is a graduation design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give us a chance of synthetical usage of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ed. Besides, it can train ou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onstruct electricity in dependently so that the theory is connected with practice and a solid base is made in favor of future work.Key words: transformer, electrical main wiring,electrical equipment,relay protection目录摘要Abstract第1章绪论 (1)1.1 供配电设计的意义和要求 (1)1.2 供配电设计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1)1.3 设计步骤 (2)1.4 本次设计的主要工作 (4)第2章系统计算负荷及无功功率补偿 (5)2.1 负荷计算 (5)2.1.1 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 (5)2.1.2计负荷的确定 (5)2.1.3 按需要系数法确定计算负荷的公式 (6)2.1.4 负荷计算的结果 (6)2.2无功功率补偿及其计算 (9)2.2.1 无功补偿的目的 (9)2.2.2 无功功率的人工补偿装置 (9)2.2.3 并联电容器的选择计算方法 (10)2.2.4 无功功率补偿的计算 (10)第3章变配电所位置和主变压器及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2)3.1 变配电所位置的选择 (12)3.1.1 变配电所型式的概述 (12)3.1.2变配电所位置选择的一般原则 (13)3.2 负荷中心的确定 (13)3.3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 (14)3.3.1 变电所主变压器选型的原则 (14)3.3.2 变电所主变压器台数的选择 (14)3.3.3 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14)3.4 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选择 (15)3.4.1 变配电所主接线设计要求 (15)3.4.2 变配电所主接线方案的拟定 (17)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 (20)4.1 计算短路电流的目的 (20)4.2 短路计算的方法 (20)4.3 标么值法计算短路电流 (20)4.3.1 标么值的概念 (20)4.3.2 电力系统各元件电抗标么值的计算 (21)4.3.3 用标么值法进行短路计算的方法 (21)4.4 短路电流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22)第5章变配电所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5)5.1 一次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与项目 (25)5.1.1 一次设备选择与校验的条件 (25)5.1.2 一次设备选择与校验的项目 (25)5.2 一次设备选择依据 (26)5.2.1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 (26)5.3 一次侧设备的选择校验 (29)5.3.1 10K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29)5.3.2 380V侧一次设备的选择校验 (32)5.4 高低压母线的选择 (33)第6章变配电所进出线的选择 (34)6.1 电缆型式的选择 (34)6.1.1 高压电缆线的选择 (34)6.1.2 低压电缆线 (34)6.2 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依据 (35)6.2.1 按发热条件选择或校验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35)6.2.2 按电压损耗校验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35)6.2.3 按短路热稳定校验导线和电缆的截面 (35)6.3 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过程 (36)6.3.1 10KV高压进线和引入电缆的选择 (36)6.2.2 380V低压出线的选择 (37)6.2.3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结果 (42)6.2.4 作为备用电源的高压联络线的选择校验 (43)第7章变配电所二次回路的选择与继电保护的整定 (44)7.1 高压断路器的操动机构控制与信号回路 (44)7.2 高低压侧的电能计量回路 (44)7.3 变配电所的测量和绝缘监察回路 (44)7.4 变配电所的保护装置 (46)7.4.1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要求 (46)7.4.2 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依据 (46)7.4.3 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 (47)7.4.4 变配电所低压侧的保护装置的选择 (49)第8章变配电所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设计 (51)8.1 变配电所的防雷保护 (51)8.1.1 直击雷保护 (51)8.1.2 雷电侵入波的保护 (51)8.2 变配电所公共接地装置的设计 (52)8.2.1 设计依据 (52)8.2.2 设计过程与结果 (53)总结 (55)致谢 (56)参考文献 (57)附录一实验中学平面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为了保障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满足学校正常教学及生活用电需求,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供电方案设计
学校供电系统的供电来源应该根据学校所处位置和周围供电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如能接入市区供电网,则推荐接入市区220V电网。

如果无法接入市区电网,则应考虑建设学校自有的小型煤电站或太阳能发电站等,以保障学校的日常供电需求。

同时,为了防范电力事故的发生,需增设应急发电机组。

二、配电系统设计
1. 主配电室的设计:负责学校供电的整体控制和调度,主要将来自总配电室的电力能量转输到各用电系统。

2. 分配配电室的设计:设计在各用电系统或各栋楼内,如教学楼、宿舍楼等,接受主配电室分配的电能,分别供应到终端。

3. 单位配电室的设计:为各个单位提供本单位用电的配电室,可根据该单位所在的楼层和用电负荷等情况,设计相应的策略。

三、用电系统设计
1. 电力用电设施的设计:包括教学楼用电、宿舍楼用电、办公楼用电、实验室用电等,需要根据各种用电设施的特点来做出合理设计,确保其安全可靠,满足日常教学及生活用电需求。

2. 安全设施的设计:包括电气保护设备、隔离开关、接地装置、过载保护器等安全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以确保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安
全性。

3. 用电系统的管理和监控:采用现代化的用电监控系统和智能
化设备,例如智能电表、温度监控、烟雾探测器、气体泄漏监测器等,以实现电力设施的远程监控,提高用电安全性。

以上是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可根据学校
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

总体来说,本方案以安全、可靠、经济、环保为指导思想,提高学校供配电系统的性能、降低学校的用电成本。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某学校供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安全规范。

2. 学生能够掌握电能的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和功率。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识别学校供电系统中的主要元件及其功能。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学校供电系统中简单的故障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绘制简单的学校供电系统电路图。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工具,对学校供电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行实际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力工程及电气设备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

2.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对电力系统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学校供电系统基本构成:介绍学校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电源、输电线路、配电设备、用电设备等,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流程。

2. 电能基本概念:讲解电压、电流、电阻、功率等基本概念,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概念解释学校供电系统中的相关问题。

3. 主要元件及功能:分析学校供电系统中常见的元件,如变压器、断路器、配电箱等,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些元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 安全规范与操作:教授学校供电系统的安全规范,包括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和检修,以及事故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 电路图识别与绘制:指导学生识别学校供电系统电路图,学会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供配电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1.第一部分: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第二部分: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

3.第三部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等。

4.第四部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包括设备的检查、维修、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供配电系统教材,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形象地展示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供配电系统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学校配电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学校配电改造工程方案范本

学校配电改造工程方案范本一、前言为了提高学校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学校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本文将对学校配电改造工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该方案以提升学校配电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升级,以确保学校各类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项目背景学校的用电负荷逐年增加,原有的配电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需求。

在用电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原有的配电系统容量小、设备老化、安全问题突出,急需进行改造升级工程。

为了提高学校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本次改造工程将对学校配电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三、工程范围1. 对学校配电系统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明确问题和改造方向。

2. 对配电系统进行技术升级,拆除老化设备,更新主要设备和线路。

3. 安装配电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4. 对学校用电设备进行分类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四、改造目标1. 提高学校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学校正常用电。

2. 提升配电系统的效率,减少故障率,降低运行成本。

3. 优化配电系统的管理和运维,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

4. 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五、改造方案1.现状调研和设计规划首先,在项目启动初期,需要对学校现有的配电系统进行全面调研和检测,明确问题和改造方向。

根据学校的用电需求和设备分布情况,进行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优化配电网络结构和布局。

2.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通过拆除老化设备,更新主要设备和线路,实施技术升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更新更先进的配电设备和技术,以应对学校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

3.配电监控系统的安装在改造过程中,对学校配电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安装配电监控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通过监控系统的实时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配电系统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故障和损失。

4.用电设备的检修和管理对学校用电设备进行分类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和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某学校供配电设计方案secret9

某学校供配电设计方案secret9

第1章绪论供配电技术,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及分配的问题。

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民用住宅、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

没有电力,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建立在电气化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电力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这些用电部门造成严重的和深远的影响。

故,作好供配电工作,对于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配电工作要很好的为用电部门及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必须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1)安全——在电力的供应、分配及使用中,不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要求。

(4)经济——应使供配电系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的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量。

另外,在供配电工作中,还应合理的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即要照顾局部和当前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照顾大局,适应发展。

我们这次的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某高校供配电工程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作为高校,随着本科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未来几年的继续扩招,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电力设施将提出相当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做供配电设计工作,要作到未雨绸缪。

为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电力变压器及一些相当重要的配电线路上,应力求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从大选择,以避免一台变压器或一组变压器刚服役不到几年又因为容量问题而台而光荣下岗的情况的发生。

总之一句话:定位现实,着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此课题。

第2章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规范要点供配电系统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技术指标,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在设计中,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以及地区供电特点,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还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设计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学校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一、设计概述
本次设计的学校供配电系统是针对一所具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住宿设施的综合大型学校,其供配电系统由高压侧和低压侧两部分组成。

高压侧负责接受供电局输送的电能,并通过高压开关设备及变压器进行升压变压;低压侧负责将变压器升压后的电能输送至学校全部用电设施。

二、设计内容
1. 高压侧设计
(1)用电负荷及负荷分布情况
本所学校综合大型,用电负荷大。

其设备负荷分布如下:
住宿区域:50%
教学区域:30%
办公区域:10%
其他区域:10%
(2)用电特点及计算
由于学校的用电负荷相对较大,需要根据负荷特点确定高压配电线的截面和变压器容量。

在此,我们通过以下数据计算得出所需高压线截面和变压器容量。

平均用电负荷:约为5000千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绪论供配电技术,就是研究电力的供应及分配的问题。

电力,是现代工业生产、民用住宅、及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能源和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

没有电力,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都是建立在电气化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电力供应如果突然中断,则将对这些用电部门造成严重的和深远的影响。

故,作好供配电工作,对于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供配电工作要很好的为用电部门及整个国民经济服务,必须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 安全——在电力的供应、分配及使用中,不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 可靠——应满足电力用户对供电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要求。

(4) 经济——应使供配电系统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并尽可能的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消耗量。

另外,在供配电工作中,还应合理的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即要照顾局部和当前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照顾大局,适应发展。

我们这次的毕业设计的论文题目是:某高校供配电工程总体规划方案设计;作为高校,随着本科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未来几年的继续扩招,对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电力设施将提出相当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做供配电设计工作,要作到未雨绸缪。

为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主要表现在电力变压器及一些相当重要的配电线路上,应力求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从大选择,以避免一台变压器或一组变压器刚服役不到几年又因为容量问题而台而光荣下岗的情况的发生。

总之一句话:定位现实,着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此课题。

第2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规范要点供配电系统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技术指标,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在设计中,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以及地区供电特点,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还应注意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设计中尽量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2.1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及影响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独立于正常电源的发电机组,供电网络中独立于正常的专用馈电线路,以及蓄电池和干电池可作为应急电源。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应由两线路供电。

必要时采用不间断电源(UPS )。

2.1.1 一级负荷一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或将在政治上,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或中断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

就学校供配电这一块来讲,我校现没有一级用电负荷。

2.1.2 二级负荷二级负荷为中断供电将在政治上,经济上产生较大损失的负荷,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等;或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的用电单位正常的工作负荷,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或中断供电将造成秩序混乱的负荷等。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校现有的二级负荷有:综合楼(南)和综合教学楼(北)的消防电梯、消防水泵、应急照明,银行用电设备,专家楼用电设备,医院急诊室用电设备,保卫处用电设备,学校大门照明与门禁系统,东西区水泵,五座食堂厨房用电,教学楼照明。

2.1.3 三级负荷三级负荷为不属于前两级负荷者。

对供电无特殊要求。

我校除了前面罗列的二级负荷外,全为三级负荷。

2.2 电源及供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除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外,不应按一个电源系统检修或者故障的同时另外一个电源又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行设计。

需要两回电源线路的用电单位,应采用同级电压供电;但根据各级负荷的不同需要及地区供电的条件,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电压供电。

供电系统应简单可靠,同一电压供电系统的变配电级数不应多于两级。

高压配电系统应采用放射式。

根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我们知道现学校采用10KV双回路电源进线,其中一回为大专线,另一回为双港线,已经满足了学校所有负荷的用电需求。

按道理讲,我校由于没有一级负荷,不需再增设第三电源;但考虑到我校的历史原因,现有库存柴油发电机,虽然比较陈旧些,但是毕竟还能使用,有点“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故拟在高压配电房旁边设置一柴油发电机房。

相信这样的设置更能超额满足学校的用电要求了,并且能很好的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向前发展。

2.3 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用电单位的供电电压应根据用电容量,用电设备的特性,供电距离,供电线路的回路数,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等因素,经济技术比较确定。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应正确选择变压器的变比及电压分接头,降低系统阻抗,并应采取无功功率补偿的措施,还应使三相负荷平衡,以减少电压的偏差。

单相用电设备接入三相系统,使三相保持平衡。

220V照明负荷,当线路大于30A时,应采用三相系统,并应采用三相五线制。

这样,可以降低三相低压配电系统的不对称性和保证电气安全。

我校附近可供选择的却只有10KV双港线和大专线。

当单相用电设备接入电网时,求其计算负荷是以其三相中最大的一相负荷乘以三所得。

那么我们在设计中尽量或者注意使其三相平衡分布,这样单相接入的负荷就可以以其全部负荷相加即为其计算负荷。

后面的负荷列表中将引用这一用电思想。

2.4 无功补偿供配电设计中正确选择电动机、变压器的容量,降低线路的感抗。

当工艺条件适当时,应采取同步电机或选用带空载切除的间歇工作制设备等,提高用电单位自然功率因数措施后,仍达不到电网合理运行要求时,还可以采用并联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合理时,还可采用同步电动机。

当采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时,应就地平衡补偿。

低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应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功率应由高压电容器补偿。

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应就地补偿、集中补偿。

在环境正常的车间内,低压电容器应分散补偿。

无功补偿容量应按照无功功率曲线或无功补偿计算确定。

当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常年稳定的无功功率,经常投入运行的变压器或配变电所内投切次数较少的高压电动机及高压电容器组时,应采用手动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

当为避免过补偿时,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经济合理时只有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才能满足在各种运行负荷的情况下的电压偏差允许时,应装设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当采用高低压自动补偿装置效果相同时,应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为基本满足上述要求,我们在设计时把无功补偿装置统一装设在变压器的低压母线侧。

这样的补偿,可以选择相对较小容量的变压器,节约初期投资。

对于容量较大,并且功率因数很低的用电负荷采用单独集中补偿。

2.5 低压配电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并且无特殊要求的时候,应采用树干式配电。

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时,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内,应采用放射式配电。

还有一种为混合式,它兼具前两者的优点,在现代建筑中应用最为广泛。

在本次设计中对于同一区变管辖范围内用电设备性质相同的采用放射式配电。

而在极少区域内采用树干式配电:如学生区变的活动中心和风雨球场.第3章全校负荷调查及相关设备选型3.1 变电所现有分区我校现有变电所共记有七处,每一处管辖范围不等的一个供电区域。

这七大区域为:(1) 主教学区变:含南区综合办公楼,机械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印刷厂,医院,后勤管理处;(2) 学生区变:含(1—15栋)学生公寓,3个学生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浴室,锅炉房,风雨球场,游泳池,体育馆,东区水泵房;(3) 给排水区变:含基础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图书馆,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给排水实验室;(4) 生活区变1:含(12—41栋)教工住宅,俱乐部,教工活动中心,保卫处,西区水泵房,子弟学校,南大门,地下道,银行,新七栋教工住宅(42栋到48栋),立通大厦,幼儿园;(5) 生活区变2:含(1—11栋)教工住宅,孔目湖宾馆,第二食堂;(6) 实习工厂区变:含金工车间,生产车间,电焊车间,D区学生公寓(16—20栋),锻造车间,铸造车间;(7) 北区变:北区综合教学大楼,8栋学生宿舍,食堂一座,教工楼2栋,办公楼一栋,教学楼3栋(教16,17,18);3.2 负荷统计我们做负荷统计是以计算负荷为基础的。

计算负荷,是假想的负荷,是据之按允许发热条件选择供配电系统的导线截面,确定变压器容量,制订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选择及整定保护设备以及校验供电电压质量等的依据。

对用电设备我们按工作制分为:连续运行工作制,短时运行工作制,反复短时工作制。

a :对于连续运行的设备容量即等于其额定功率;b :短时工作制通常不考虑;c:对于反复短时的是考虑在暂载率下的功率:电动机N N e JC P P 2=,电焊机N N N e S JC P Φ=cos ..。

d:照明:310.-=N e P P ,气体放电灯:310.)2.1~1.1(-=N e P P ;同时照明亦可用::单位容量)面积;(ωω:)(s KW s P e --⨯=。

房间的单位容量值)3.3 主教学区负荷统计及相关设备的选择变压器的选取原则:(1) 变压器台数的选取:电力变压器台数的选取应根据用电负荷的特点、经济运行、节能和降低工程造价等因素综合确定。

如果周围环境因素恶劣,选用具有防尘、防腐性能的全密闭电力变压器BSL1型;对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机场等消防要求高的场所,宜选用干式电力变压器SLL 、SG 、SGZ 、SCB 型;如电网电压波动较大而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时,则应选用有载调压电力变压器,以改善供电电压的质量。

对于一般车间、居民住宅、机关学校等,如果一台变压器能满足用电负荷需要时,宜选用一台变压器,其容量大小由计算负荷确定,但总的负荷通常在1000KV 以下,且用电负荷变化不大。

对于有大量一、二级用电负荷或用电负荷季节性(或昼夜)变化较大,或集中用电负荷较大的单位,应设置两台及以上的电力变压器。

如有大型冲击负荷,为减少对照明或其它用电负荷的影响,应增设独立变压器。

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又无条件采用低压联络线或采用低压联络线不经济时,也应设置两台电力变压器。

选用两台变压器时,其容量应能满足一台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另一台仍能对一级和部分二级负荷供电。

(2) 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先计算电力变压器的二次侧的总的计算负荷,并考虑无功补偿容量,最大负荷同时系数,以及线路与变压器的损耗,从而求得变压器的一次侧计算负荷,并作为选择变压器容量的重要依据。

对于无特殊要求的用电部门,应考虑近期发展,单台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按总视在计算负荷值再加大15%~25%来确定,以提高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但单台变压器的容量应不超过1000KV A 。

在装设两台及以上电力变压器的变电所,当其中某一台变压器故障、检修而停止运行时,其他变压器应能保证一、二级负荷的用电,但每台的容量应在1000KV A 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