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服饰的色彩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彝族女子服饰
百褶裙
彝族女子的代表性服饰之一是百褶裙。这种裙子通常由多层布料叠加而成,颜色 鲜艳,褶皱细密,走起路来裙摆摇曳,显得优雅而富有民族风情。
银饰与绣花
彝族女子的服饰上常有精美的银饰和绣花装饰。银饰通常镶嵌在衣领、袖口和裙 摆上,增添了一份华贵;而绣花则多以花鸟鱼虫为题材,手法细腻,色彩鲜艳, 展示了彝族女子的勤劳与智慧。
旅游资源
独特且精美的彝族服饰,成 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它不仅展示了彝族的民族特 色,同时也为当地的旅游业 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活 力。
艺术价值
彝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刺绣工 艺、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富有 民族特色的设计,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它是中华民族 传统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 供了无尽的创作灵感。
彝族服饰的历史与发展
01
古代时期
彝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
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
02 03
近现代变革
随着社会的变革,彝族服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彝族服 饰在一些场合仍然被穿着,如节日、婚礼等;另一方面,现代化的服饰 也逐渐进入彝族人民的生活中。
彝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1 2 3
设计理念融合
将彝族服饰的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 合,打造出兼具民族风与现代感的服饰作品。
跨界合作
鼓励彝族服饰设计师与现代品牌、设计师进行跨 界合作,共同推动彝族服饰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发 展。
创新元素引入
积极引入现代流行元素,如时尚图案、新型面料 等,与彝族传统服饰元素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 的设计风格。
彝族服饰简要介绍课件
目 录
• 彝族服饰概述 • 彝族服饰的分类与特点 • 彝族服饰的制作技艺 • 彝族服饰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 结语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云南彝族服装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彝族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其衣着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十分鲜明。
本文将从结构和色彩两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一)上装1、杉条背心:杉条背心是彝族妇女传统上装之一,它采用多条杉木薄片编织而成,无袖、无领、略呈梯形,袖口和下摆装饰有彩绳。
并且穿着时通常绕上一条布带,束在胸前。
2、襟前搭衫:襟前搭衫是彝族妇女传统上装之一,它采用厚重的“灰氏”棉布制作而成。
其特点是上身宽松,下摆相对较小,搭扣在胸前,穿着时多在襯衫外面再穿一件彩色夹克。
3、打褶襟袄:打褶襟袄是彝族妇女在部分特定场合下着装的传统款式。
它的特点是宽松、舒适、色彩斑斓。
在衣身上装饰着不同的图案,衣袖处也有装饰,绣有彩绸边,被誉为“彝族女人的婚礼礼服”。
(二)下装1、宽幅裙:宽幅裙是彝族妇女传统下装之一,它采用厚重的“灰氏”棉布或本地的竹棉制作而成,裙身非常宽松,裙腰部分通常有一到两个大牛角扣。
2、弦箍裙:弦箍裙是彝族妇女比较受欢迎的下装之一,其特点是腰部紧身,呈倒梯形,裙身宽松。
裙子的长度通常以膝盖为标准,膝盖以下用彩带、彩绳绕成一种类似靴子的形状。
(三)头饰头饰是彝族传统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彝族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头饰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风格。
不过,彝族传统头饰普遍的修改掉饰有两种,一种是饰有翠羽,锦缎、彩花和鹊羽等制作而成的脑髻;另一种是戴在头发的上方,由五枚或七枚圆铜或银的小铜鐶或银鐶组成的鐶环。
云南彝族服装以其豪放雄伟的艺术特征而著称,同时也富有浓厚的画意色彩。
从服装的色彩来说,云南彝族服装以其银、黄、红、绿为主色调,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受市场青睐的紫色、蓝色也成了云南彝族服装中广泛采用的颜色。
云南彝族人民酷爱用自然、生命和兽形象来装饰服装,牛、龙、虎、鹰、鸟、花等是他们最钟爱的美术元素,这些元素充满着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精神内涵。
总之,云南彝族文化的形成与底蕴,决定了彝族服装在结构和美术色彩特征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彝族服饰装饰知识点总结

彝族服饰装饰知识点总结一、彝族服饰装饰的特点1. 多样性:彝族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装饰风格各异,体现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的多样性。
2. 色彩斑斓:彝族服饰装饰以红色、黄色、蓝色等鲜艳明快的颜色为主,富有民族特色。
3. 刺绣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以刺绣为主要手法,刺绣精美细腻,图案多样,寓意丰富。
4. 原始朴实:彝族服饰装饰注重实用性,注重保暖和防护,表现出朴实的民族特色。
二、彝族服饰装饰的图案意义1. 动植物图案: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动物、植物等自然图案,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地域文化图案:不同地区的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特定地域的文化符号,代表着彝族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依恋。
3. 花纹图案: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各种花纹图案,如几何图案、对称图案等,这些图案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三、彝族服饰装饰的工艺技术1. 刺绣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以刺绣为主要手法,刺绣分为手工刺绣和机械刺绣两种,手工刺绣工艺精湛细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2. 编织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编织工艺,包括棉线编织、毛线编织等,编织工艺简单实用,体现了原始民族的生活方式。
3. 染色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各种染色工艺,包括天然染料染色、化学染料染色等,染色工艺丰富多样,为服饰装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色彩。
4. 刺绣贴花工艺:彝族服饰装饰中常见刺绣贴花工艺,将刺绣图案制作成小贴花,再缝制在服饰上,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和立体感。
四、地域风格1. 云南彝族服饰装饰:云南是彝族聚居区的主要省份,彝族服饰装饰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色调,刺绣图案多样化,反映了彝族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四川彝族服饰装饰:四川彝族服饰装饰较为简单朴实,红色和蓝色是主要色调,图案多为动植物图案和几何图案,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独特品味和审美情趣。
3. 贵州彝族服饰装饰:贵州彝族服饰装饰以黑色和蓝色为主色调,图案多为花纹图案和地域文化图案,反映了彝族人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彝族服饰介绍》课件

感
谢
观
看
汇 报 人 :
关
彝族服饰的历史发展
发展:彝族服饰在历史长河中 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和特色
特点:彝族服饰以黑色为主, 辅以红色、黄色等色彩,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
起源:彝族服饰起源于古代 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
传承:彝族服饰在传承中不断 创新,成为彝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彝族服饰的传统与文化内 涵
起源:彝族服饰起 源于古代,具有悠 久的历史
原材料短缺:部分传统服饰原材料难以获取
文化保护意识不足:对彝族服饰的文化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
彝族服饰的保护措施与政 策支持
建立彝族服饰博物馆,展示和保护彝族服饰
制定彝族服饰保护政策,加强保护力度
开展彝族服饰传承活动,提高公众认知度
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彝族服饰制作和传承
彝族服饰传承与创新的发 展方向
传统技艺的保护:加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确保技艺的传承和延续。
创新设计:结合现代审美和时尚元素,对彝族服饰进行创新设计,使其更加符合现代 人的审美需求。
品牌建设: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牌,提高彝族服饰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传播:通过展览、表演、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提高 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目 录
章第 一
章
节 标 题
历的彝
第 二
史起族 章
源服
与饰
彝族服饰的起源
彝族服饰起源 于古代西南地 区的少数民族
彝族服饰的起 源与古代西南 地区的自然环 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因
素密切相关
彝族服饰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新石 器时代,当时的 人们已经开始使 用兽皮、羽毛等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研究
云南彝族服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需要研究其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
一、结构特征
彝族服装中的衣物在结构方面具有独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彝族服装在形状上更趋向于宽松舒适,几乎所有的衣物均采用“褶裥”方式设计,以方便翻折和脱卸。
2. 织法:彝族服装采用的织法较为简单,纹理上多数以斜纹、平纹、横纹作为主要的纹路。
3. 领型:彝族服装领子多为立领和圆领两种,立领为百褶领,圆领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度数和弧度。
4. 荷叶边:彝族服装设计中常出现荷叶边,主要是因为彝族历史上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山区,经常需要穿过泥泞的地形,荷叶边的设计可以起到防止泥巴侵入的作用。
二、美术色彩特征
1. 草原牧民的用色特征:草原牧民多以白色和紫色为主色调,配以鲜艳的红色和橙色等鲜艳的颜色,大方明亮。
2. 山区农民的用色特征:山区农民多以深色为主色调,相对沉着,与牧民的明亮色调形成对比。
3. 色彩鲜艳:彝族服装中的色彩非常鲜艳,这是因为云南地处亚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颜色鲜艳,这些都影响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
4. 花纹多样:彝族服装中的花纹多样,常常采用动植物图案,也有些衣物上布满了图案和图案。
彝族服装的结构和美术色彩的特征独特而奇妙,既彰显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反映了彝族人民深沉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

彝族服饰特点介绍作为中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民族。
彝族服饰在彝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代表着彝族人民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底蕴。
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彝族服饰的特点,从服饰的制作材料、颜色搭配和纹饰等方面进行探讨。
彝族服饰制作材料以手工编织为主,多采用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如蚕丝、羊毛、棉花和藤条等。
其中,彝族服饰中最常使用的材料是蚕丝,这是因为蚕丝具有柔软光滑、光泽度好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华丽的彝族服饰。
此外,彝族服饰还以羊毛为辅助材料,用以增加服饰的保暖性能。
彝族人民对于服饰材料的选择非常讲究,他们注重选择质量好、手感细腻的材料,这为彝族服饰增添了一份高贵和典雅的气息。
彝族服饰在颜色搭配方面也有独特之处。
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来装点他们的服饰,代表着生机勃勃和美好的意义。
红色、黄色和绿色是彝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几种颜色。
例如,彝族妇女的上装通常以红色为主色调,这代表着热情和幸福。
而黄色则象征着太阳和土地的丰收,因此在彝族服饰中也经常出现。
此外,绿色的运用也非常普遍,它代表着自然和环保,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
通过合理的颜色搭配,彝族服饰绽放出绚丽多彩的魅力。
彝族服饰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纹饰的运用。
彝族人民善于利用纹饰来装饰他们的服饰,因此彝族服饰上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
这些纹饰有的是代表着动植物的形象,有的是象征着吉祥的符号,还有的是表达对大自然敬畏之情的图案。
这些纹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细,饰品上有时会绣上各种彩线,增加纹饰的层次感,使服饰更加立体和生动。
通过纹饰的运用,彝族服饰显得充满诗意和情感。
综上所述,彝族服饰以其独特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彝族服饰以天然的植物纤维材料为主要材料,制作工艺精湛。
在颜色搭配方面,彝族人民喜欢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给人一种活力和喜悦的感觉。
而丰富多彩的纹饰则令彝族服饰更加独特和具有艺术性。
关于彝族服装的介绍

关于彝族服装的介绍
彝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主要有:上衣、裙子和围裙。
上衣一般为黑色,也有蓝色、灰色或紫色。
妇女喜穿绣满花卉、鸟兽图案的上衣,并把刺绣图案镶在黑色的衣服上。
她们把彩色的丝线绣在长衫上,领口、袖口和裤腿上也绣上各种图案。
围着脖子、腰间、袖口的围裙上有用红、绿、蓝等颜色的丝线绣成的花纹。
围着围裙的上衣,在领口和袖口处饰以彩色布块,有的还在领口和袖口处镶一圈花边。
妇女爱穿黑布镶边的裙子,以表现其纯真朴素的性格。
裙子长至膝盖以上,上下两截呈长方形,在两侧各有一条裙边。
穿着这种裙子时,女人们喜欢用一种叫“阿普嘎郎”(意为“把裙子挂起来”)的特殊装束:把一件宽松肥大的衣服系在腰间,然后从腋下下端拉起一条长达脚踝的长裙,裙子上面缀满五颜六色的彩带和各种装饰品。
她们认为这样穿不仅能使自己显得更美丽,而且还能显示出自己的财富和地位。
彝族妇女还爱穿无袖上衣,上衣多用黑色布料镶边。
—— 1 —1 —。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作者:陈晓亮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1期摘要:居住在四川西南方向的彝族人,这是中国最大的群居彝族聚集地。
他们对服饰的装扮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在服饰中用黑、红、黄三色为主色调,青蓝、白色、紫色为配色,并在领、肩、胸、袖、脚边上绣上各类精美图案,使服饰变得绚丽多彩。
其服饰的色彩大胆强烈,绚丽多彩,在崇山峻岭之间闪耀着独特的色彩魅力,蕴含着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和审美文化。
关键词:彝族;服饰;色彩美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53-02一、彝族服饰色彩原料的来源彝族服饰的纹饰和色彩选择上,是根据服饰的色彩来决定绣什么纹饰。
创作者一般都会选择与纹饰象征意义相近的色彩来表达,因此,色彩的象征意义与纹饰的内容是一致的。
彝族服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
传统服饰的材质大多采用动物的毛、皮、麻、或草,经过“纺专”纺线,“腰机”织布,然后制作成服饰。
彝族多分布在山区,地理位置优越,空气清新,自然植物种类丰茂,矿产充足,为天然色材的获取提供便利的条件,动物、植物、矿物、土壤等是主要的获取途径。
动物色是最原始用色,人们直接用动物的血液涂抹身体或器物,来完成以巫术为目的的原始宗教仪式。
天然的色质纯正稳重,尤其是加入特殊的调和剂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光鲜、牢固不易退色。
植物颜色取自于不同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叶、莲、皮、根,或直接取其汁液,经过腐蚀加工制成色料。
植物染色的主要原料有:漆、茜草、红花、蓝、紫草、黄栗、黄连、核桃、枸杞等。
彝族材料选择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得色彩原料来源很好摄取。
二、彝族服饰色彩的表现彝族服饰色彩以大面积的黑(青)为主色,红、黄次之,形成独有的彝族三色文化,以绿、紫、白等色为搭配。
彝族多变的色彩搭配使用,实现了视觉感受的丰富。
黑色,大地之本色,寓意为端重与威严,是所有支系里共同使用的颜色,也是最基础的颜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族服饰的色彩
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必定会积淀下来一些极具传统色彩的风俗习惯,也必定会保留下来一些极具民族魅力的文化表象。
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是在漫长的民族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是民族感情认同最直观的表现。
一个民族审美心理表达形式可以表现在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方方面面,而服饰作为人类的贴身之物,是民族审美心理最直观的表现形式。
民族服饰色彩的形成和传达,在很大程度上,受独特的民族意识的渗透和民族习俗的影响
一、彝族服饰色彩的审美渊源
彝族服饰的色调搭配五彩斑斓,以红、黄、黑为基础,以红、黄、黑、白、青为主色调。
这与彝族古代“五色观”的色彩观念密切相关。
在《吐鲁立咪》、《哎哺舍额》等古籍中认为:清青之气产生天。
浊红之气产生地,天白地黑生成了宇宙。
这样以青、红、皂、白来分天地。
在《彝族源流》、《异文丛刻》等古籍中,有以五色配五方、五色配五行的观念。
认为: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东方育龙、木,南方赤龙、火,西方白龙、金.北方黑龙、水,中央黄龙、土。
彝族古代还有五色族称。
尼、能部族即以青、红为族称,尼部即青夷,能部即红夷;慕、饵部族以白、黑为族称,“慕吐洱那”即天白地黑,慕部即白夷,饵部即黑夷;有尚黄部族“署舍乌够左”即“鸡冠黄人”部夷人。
《物始纪略》中专门有《羊头青人根》、《鸡冠黄人根》、《猪毛黑人根》、《九掐脸白人》、《尼能清红九只脚》等篇章。
这些与彝族古代许多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观念相关联,反映了天文、历算、宗教、哲学、社会民俗等等方面的深层内涵。
由于居住地域不同,“慕吐饵那”即“白天黑地”之白天,在高原地区变成了蓝天,相应就成了蓝天黑地。
反映到服饰上就增加了蓝色色调。
但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以五色为基调。
探究其本来的内蕴,白或蓝代表天,黑代表地,红代表火,黄代表人,青代表绿草森林。
二、彝族服饰的色彩审美
总的来说“黑、红、青、黄,白”构成了彝族服饰中的主要色彩。
其中首服多黑底,装饰配色大量使用红、黄、蓝、白等色,其中以红色为主。
彝族首服大多选用黑、青色布料为基色,装饰的镶嵌色布和刺绣花边、图案,多选用红、黄、蓝等颜色。
除了绿色之外,很少用别的过渡性中间色,但经过精心调配,色调鲜艳而且和谐,具有别具一格的美感。
gggg1、五彩斑斓的配色技法
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风格特点,它是形式特征所产生的特定心理效应。
影响色彩风格的因素很多,如色彩的明度、纯度、形状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由色彩之间复杂的对比关系构成。
在整体的彝族服饰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尤为突出和丰富。
包豪斯学派的著名艺术教育家伊顿就总结了色彩的七种对比要素,即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继续对比。
而彝族首服,可谓是将色彩的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运用的尤为出色。
明暗对比的效果,侧重在色阶的层次感上,明暗反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色彩的明快与否。
彝族首服中较少使用灰层次的颜色,以明度较低的黑色蓝色为底配上纯度较高的黄色、红色,形成的对比效果较为强烈;或是以暗色为底,装饰闪亮的银饰,看上去黑白分明,格外声势夺人。
在色相对比中也是选用对比跨度大的颜色进行搭配,几乎是以红、黄、蓝等反差较大的对比色为主,高纯度的色彩占较大比例,在色彩配置上呈现出“跳跃性”,加之色彩形态上经常出现形与形之间的分割、交错、重叠,服饰色彩呈现出引人注目,具有刺激性的视觉效果。
在众多彝族聚居地中,以云南彝族的首服配色,最为强烈而大胆,充满了色彩的张力。
2、黑白关系的巧妙运用
由于黑与白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色彩关系中的特殊作用,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色彩因
素。
三原色适量的混合可以得到一种黑灰色,反过来说黑色中包含着所有的原色成分,这个特点使它与所有色彩异中有同,可以相互协调。
黑色是最暗的颜色,因而可以形成最强烈的明暗反差;黑色又是纯度最低的色彩,这个特点使它反衬任何颜色都可以使之更为鲜艳、
明快。
这独到的优势,使黑色在彝族服饰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彝族首服配色喜用反差较大的对比色,这些鲜艳的色彩同时并置会显得浮艳、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由于其服饰加以黑色衬底,使服饰的整体效果显得亮丽而不失成稳,浓郁而不失庄重。
白色相对于黑色,虽性质相反,在色彩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却极为相似。
白色以它最亮的特点同样可以拉大明暗反差,衬托出色彩的明快,同时以它纯净、素雅的特质营造出特有的情调魅力。
在彝族服饰五彩缤纷的色彩关系中,白色以它无彩的特殊性质成为调和或反衬的因素,起到“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刺绣配色
刺绣是用技巧变化色线塑造成各种形象的造型艺术。
色彩的各种组合形式都直接关系着刺绣的表现效果。
彝族刺绣的配色,总的说是鲜艳夺目,对比强烈,用色泼辣大胆,既有浅地深花,又有深地艳花,对比中有调和,素雅中见多彩,艳而不俗,素而不简。
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彝族刺绣常用的颜色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色,以黑、白、粉红为地,在衣服不同的部位多采用不同的运用方法。
一般在裹背、飘带、裤管上多用单色绣,利用底色的映衬,使纹饰协调统一,显得雅致爽朗。
如“四方八虎图”、“人形舞蹈纹”、“灯笼纹”、“凤鸟穿云纹”等;在胸襟、环肩、围腰、背披上多运用同一色系的线,如大红、红、玫红、暗红、浅红,绿、深绿、暗绿、浅绿等,利用色彩的明暗深浅,组合成图案,如花瓣纹,不同色彩地运用,自然形成花瓣间的层次感,既统一又有变化,使图案维妙维俏,多姿多彩。
此外对比色也是彝族妇女常用的配色方式,如红配绿、黄配紫等,主花与次花色彩不一,对比强烈,之间多用一些中和色过渡。
使整个图案布局繁褥而不紊乱,华丽而不轻佻。
gggg更为难得的是,这些和谐生动地配色及巧夺天工的针法,全凭彝族妇女凭着自己对美的把握与领悟,自觉地、随意地组合搭配,使图纹姿意横生,充满离奇的想象,如翩翩起舞的蝴蝶落在马樱花上,翅膀上长着树枝,树枝上连着果,果上连着梅花,梅花上停着喜鹊。
物象摄取完全上不受常规思维的约束,把所有认为美好吉祥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一切仿佛都是为了他们心中认为的“好看”和“美”。
正是因为这种自由自在,超越时空的创作,构成了彝族服饰的魅力所在。
三、区域位置与色彩的多样性
彝族系远古游牧民族氏羌人的后裔,历史上过着“迁徙无常处”的游牧生活,千百年来,不断地迁徙辗转,形成了其居住地的“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
长期的分散导致了语言的差异,又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别,造成了各地彝族服饰风貌异彩纷呈的局面。
仅楚雄地区13个支系便有30多种款式。
楚雄地区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是滇、川、黔三省彝族聚居区的中问地带,东接乌蒙,北靠金沙,南邻衷牢,这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现属东、南、西、北、中彝语六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是造成该地区服饰多样,色彩绚丽的主要原囚。
楚雄地区北接大凉山系,其四川西昌境内的凉山彝族对彝族传统文化保留较为完榷,月仗饰色彩以黑、红、黄三色构成,较有视觉冲击力。
楚雄东邻大理,南接思茅、玉溪,这此是自族、傣族、哈尼族等民族聚居之地。
彝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对服饰产生很大的影响。
楚雄彝族服饰在保持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其他民族的用色方式,服饰色彩的演变呈现一种开放势态,使服装款式变化更多,色彩更加丰富。
在保留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更多层次的变化。
这种地域性差异反映在彝族的服饰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款式,不同的服饰几乎成为某一
地区的标志,也形成不同的色彩表现方式。
彝族服饰款式的分类还有一个主要因素是以语言的分支为划分的标准,讲同一种方言的地区服饰款式的特征基本相同,另外“小聚集”的特点又使得各地的传统服饰款式得以保存下来,这也是使彝族服饰呈现出地域特征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