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笔记(小学)

合集下载

英语六下 小学教师备课笔记

英语六下 小学教师备课笔记
4.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one by one.
Step 3:Practice
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s.
四、学习策略目标
1、学会利用归纳的方法初步了解动词过去式的拼写规律。
2、培养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学习策略和习惯。
Unit1
I went to Sanya for my holidays
主备教师
周庆兰
教学内容
Lesson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To learn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What did you do duringyour holidays? I went to Sanya. How did you get there? We got there by plane.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Sure.
2.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ask more questions such as “Where were you during…”
3. Finish part 3 “Let’s interview”,Hav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laces they went.
3.Introduce my holidays. Read the text bythemselves and then translate the text into Chinese in groups.
4.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read after it, after that let students 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爬山虎的脚备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爬山虎的脚备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第十课《爬山虎的脚》备课笔记一、课文简说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墙上爬的,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作者运用了优美、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目标1.认识“触、均、扩”等7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户、柄、虎”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称、叶柄”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爬山虎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培养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读好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谜语导入: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打一植物)2.实物导入。

教师拿出一株爬山虎请同学们观察。

教师介绍爬山虎。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课文,正音。

将学生读错的生字放到小黑板上。

纠正字音的同时让学生识记生字的字形。

理解字义。

3.学生再读课文。

思考:你从哪里知道了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脚是怎样的?并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同桌听。

4.交流自读情况。

相机展示爬山虎的脚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伸出来”“变成”“嫩红”等词语的意思。

同时感悟到“脚”在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为理解最后一自然段作好铺垫。

5.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检查自读情况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情况。

6.质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吗?7.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并板书。

主要有两个问题:(1)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2)为什么爬山虎的脚巴住墙的时候,能把作者的身子拉一把?说明了什么?这两个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四下语文备课笔记

四下语文备课笔记

四下语文备课笔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下语文备课笔记一、教学内容概述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内容、词语造句、阅读理解和作文等方面。

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词语意义和用法;2.能够熟练造句,并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作文;3.能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问答。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造句;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对生字理解困难,句子成分及运用方面有所欠缺。

四、教学过程设计1.整体布置(1)热身:播放关于小故事的视频,引入课堂气氛;(2)导入:通过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呈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课文朗读(1)学生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内容,纠正发音错误;(2)教师示范:教师进行精彩朗读,并介绍重点词语;(3)情感抒发:让学生表达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

3.词语造句(1)学生练习:带领学生分组进行词语造句练习;(2)难点提示:教师针对学生困难的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3)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句作品,并相互交流学习。

4.阅读理解(1)阅读练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2)问答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3)展示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成果,获得鼓励和表扬。

5.作文练习(1)话题设定:教师提供简单有趣的作文题目;(2)写作指导: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要求进行作文写作;(3)互评交流: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五、课堂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要多次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六、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内容,准备朗读;2.继续练习词语造句,巩固所学知识;3.完成作文练习,展示自己的写作水平;4.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扩大阅读面。

小学教师备课笔记范文

小学教师备课笔记范文

小学教师备课笔记范文一、语文1、教学内容:《让梨花开遍地》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了解梨花的美丽,学会珍惜自然资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学会热爱大自然,学会保护环境。

3、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的基本内容;(2)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3)学习文章中的重点句子;(4)学习文章中的重点短语。

4、教学难点:(1)文章中的重点词汇;(2)文章中的重点句子;(3)文章中的重点短语。

5、教学方法:(1)讲授法: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短语;(3)演示法:让学生观看演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短语;(4)游戏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子和短语。

二、数学1、教学内容:小数的加减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减法,学会正确使用小数的加减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热爱数学,学会善于分析问题,学会善于解决问题。

3、教学重点:(1)学习小数的加减法;(2)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4、教学难点:(1)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小数的加减法的应用;(3)小数的加减法的技巧。

5、教学方法:(1)讲授法:让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小数的加减法;(2)讨论法:让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演示法:让学生观看演示,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4)游戏法: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2)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2)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第一课:《全是你的功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春天的诗歌《全是你的功劳》。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喜悦。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认真阅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丽意象,并尝试朗读,以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感。

同时,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春天的知识,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诗歌。

第二课:《春天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春天里》。

文章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色和变化,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还了解了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变化。

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分组朗读文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春天的小短文。

老师还鼓励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感受。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课:《清明》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歌《清明》。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清明节的风景和习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追思之情。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了解了清明节的起源和相关的传统习俗,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传统节日的含义。

在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读诗,深入思考诗中的意义,并和同学们一起展开讨论。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也让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课:《彩蝶》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描写蝴蝶的文章《彩蝶》。

文章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展示了蝴蝶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在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共同阅读文章,并进行口头故事讲解。

通过交流和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蝴蝶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这样的活动培养了我们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五课:《春的声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声音的诗歌《春的声音》。

诗中,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声音,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声音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喜悦之情。

教师备课笔记

教师备课笔记
2.有理数加法的数轴表示;
3.有理数相加,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4.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不一定大于加数.
四、布置作业




把加法从算术扩充到了有理数,其中算术中的某些结论已经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不适用了,学生要特别的注意,不要被以前的概念把思维给固定住了,也要不断的变化。并要注重对加法法则的理解,而且能熟练的运用。
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及结果,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同号两数相加的方法,教师归纳法则.
2、继续考虑引例中星期一、星期二每一天的实际库存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是多少?怎么用算式表则,教师可对确定符号和确定绝对值的值两部分作适当的提示,启发学生观察和的符号,绝对值和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关系。教师归纳法则,并进一步提出问题:两个有理数相加,除了同号、异号两种情况外,还有什么情形?引导学生从数的正、零、负三类情形进行讨论.
(1)到上月底小慧在银行还有多少存款?
(2)到这个月底小慧将有多少存款?
5.课内练习(补充)
计算:(1)(一1.37)+0;(2)(-68)+(-42)
(3)(一27)+(+102);(4)(-4.2)+(+2.5)
(5)(+ )+(- );(6)(-2 )+(+3 )
三、小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一1.08)+0;(4)( )+( )
教师注意解答过程的示范,然后完成课本的“课内练习”,其中第3题要求学生板演,再由学生订正错误。
例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的运算,并求出计算结果.
(1)(一3)+(4);(2)4+(一5).
本题要求学生按要求在数轴上表示求解后,再用法则计算复查.
例3(补充)小慧原来在银行存有零用钱350元,上个月取出了120元,这个月计划再存人50元,请用有理数的加法计算: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笔记模板

小学语文备课教案笔记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并掌握一定的书写规范。

-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 课文主题、结构、段落大意。

-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作技巧。

2.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心思想。

- 掌握生字词的书写。

- 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3.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际,导入课文主题。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纠正错误。

3. 课文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分段落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4. 生字词教学:-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书写规范和读音。

- 学生跟读、书写生字词。

5.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课文背诵、生字词书写、阅读理解等。

-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拓展知识面。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 反思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上识字3备课笔记

二上识字3备课笔记

二上识字3备课笔记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认识并掌握一些新增的汉字,扩展词汇量;2. 运用所学的汉字进行阅读和书写;3. 培养学生的汉字记忆能力和字形字义辨析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和认读新增的汉字;-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用法;- 运用所学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

2. 教学难点:- 实现对汉字的全面认知和运用;- 对多义字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二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课本第三讲《认识字》2. 教具:- 黑板、粉笔;- 单字卡片(包括新增的汉字,多义字);- 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取出若干单字卡片,进行汉字拼读游戏。

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汉字进行发音,进行口头拼读。

2. 学习新字(10分钟)利用黑板,向学生展示新学的汉字,并解释其读音、基本笔画和字形结构。

教师与学生一起模仿书写汉字,并进行反复的书写操练。

3. 认识多义字(15分钟)利用单字卡片,向学生展示多义字的不同解释,并解释其用法和上下文的影响。

通过例句和小故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多义字,加深对其字义的认知。

4. 阅读理解(20分钟)在黑板上展示一篇短文,帮助学生熟悉所学的汉字,并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书写练习(20分钟)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书写练习,巩固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并现场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帮助学生提高字形准确性。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所学汉字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汉字配对、成语接龙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汉字,并在应用中提高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汉字和相关知识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并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