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合集下载

14章 DIC讲稿

14章 DIC讲稿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授课对象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备注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介绍本章的授课思路、框架和重点、难点内容。

展示2个病例(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和产科意外)。

这是一个暴发性流脑引起的DIC病例:发绀、全身瘀斑、弛张热、血压下降(40mmHg,休克),外周血PMN上升,吞噬脑膜炎双球菌,肾上腺出血。

这种病称为华佛氏综合征,Waterhouse-Friderichsen syndrome,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败血症休克时,表现肾上腺皮质出血及肾衰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皮肤有大片瘀斑,本质是DIC。

产科意外病例:这是2004年某医院产科遇到的病例,某女,29岁,因停经38周,阴道见红2小时,于2004年8月21日12Am入院,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

产科检查:宫高33cm,腹围87cm, ROT已入盆,胎心132次/min。

住院情况:产妇于8月22日凌晨1:00/AM开始腹痛,4:00/A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

6:30AM产妇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

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

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ml,血尿100ml,胎儿娩出已死,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AM紧急抽血化验,PT>60sec,pt 8万/mm3,TT>60sec,Fbg<100mg/dl,3P试验阳性。

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输全血13个,但血压仍进行性下降,中午12点心跳呼吸停止,继续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

问:病人为什么死亡?根据PT↑、pt↓、Fbg↓、TT↑、3P试验阳性,可确诊发生了DIC。

从这些病例可知,DIC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内外科、产科比较常见,特别是孕妇生产时(剖腹产),极易引起DIC。

铺床备用床实验报告

铺床备用床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铺床备用床实验报告篇一:铺床法蚌埠医学院教案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姓名:王春梅职称:系(部):护理学系教研室:基础护理教研室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操作时使用肘部力量,动作平稳有节奏,连续进行;避免无效动作的出现。

5如为侧开口被套,棉胎应横摺三折,再s形竖向折叠三折,放入被套内先打开s形竖向折叠三折,再打开横摺三折的被头部分,最后展开拉平。

6、枕头充实、平整,患者舒适。

7、评价:①病床符合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

②大单中缝对齐,四角平整、紧扎。

③被头充实,盖被平整、两边内折对称。

④枕头平整充实,开口背门放置。

⑤操作流程流畅,注意节力。

⑥病室及病人单位环境整洁、美观。

六、学生分组练习七、请两位同学回示,互换角色八、总结同学普遍易犯错误、布置思考题内容介绍完了,请看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

希望大家掌握的内容有:备用床铺床法的整体操作流程。

熟悉的内容有备用床整洁、美观,床角绷紧、结实等。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我们需要多加练习。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重点内容,并熟练备用床的铺床法的具体方法。

同学们,下课啦~篇二:11铺床法铺床法一、铺备用床法(单人)1、目的:保持病室清洁,为病人准备平整、舒适的床位。

2、操作程序:(1)素质要求(着装、仪表、态度)(2)洗手、戴口罩(3)准备用物大单、被套、枕套(检查叠法是否正确)。

(4)携用物至床旁1)移开床旁桌,距床20厘米,移床旁椅至床尾,距床约40厘米。

2)棉胎折成“s”形或“田”字形。

3)用物按使用顺序(由上至下为大单、被套、棉絮、枕套、枕心)放于椅子上。

4)固定床脚轮。

(5)检查并清洁床1)检查褥垫是否平整、清洁,必要时翻转拉平。

2)用套有毛巾套的扫帚由床头向床尾扫床褥。

(6)铺大单1)将折叠的大单中缝(有单边的一端)对齐床的中线,齐床头将大单放在床的近操作者侧。

蚌埠医学院教案和讲稿撰制规范(暂行)

蚌埠医学院教案和讲稿撰制规范(暂行)

蚌埠医学院教案和讲稿撰制规范(暂行)一、教案和讲稿的基本内涵(一)教案1、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就每一个知识点或知识群,结合学生实际而进行思考设计,周密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途径和步骤的书面方案。

2、教案是以课时为单位的具体讲课计划,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授课教师教学思想、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

它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反映了教师钻研大纲、熟悉教材、充实知识的程度,反映了教师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方式方法的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由不同教师讲授,会出现不同教学效果之所在。

3、教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如文稿、电子教案等)表达,但无论通过何种媒体实施,都要有书面教案。

可以根据专业性质和教学特点选择教案的适用格式。

4、编写教案的意义在于:①理清授课思路,提炼教材中心,指导教学实施,保证授课质量;②积累素材,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改进工作;③有利于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要求、考试标准和教学进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监控;④有利于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二)讲稿1、讲稿是教师根据教案内容展开的实施方案,是教案内容的重新分解、组织和发挥。

2、讲稿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领会、熟悉和再创造,反映教师对本学科研究进展和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综合程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及考试考查方式的全面安排。

3、讲稿由教师围绕教案规定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进行扩充,可以体现教师的个性、风格和学术特色和创造性劳动。

(三)教案和讲稿的主要区别1、承载内容不同。

讲稿所承载的是知识信息,教案所承载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信息。

2、支配因素不同。

讲稿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支配,教案的思路形成受教学过程的管理逻辑支配。

3、讲稿与教案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讲稿是教学内容的体现,是教学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教案是如何将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的实施方案,是受教学内容(讲稿)支配的被决定因素,即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蚌埠医学院教案

蚌埠医学院教案
单手滑行触诊法、钩指触诊法、Murphy Sign、Courvoisier Sign、肾及尿路疾病时的压痛点
4.叩诊(25分钟)
ix.肝脏胆囊叩诊(5分钟)
方法、相对浊音界、绝对浊音界、肝上界、肝下界
x.脾脏叩诊(5分钟)
方法及临床意义
xi.胃泡鼓音区、膀胱叩诊(10分钟)
方法及临床意义
xii.移动性浊音(5分钟)
9.腹部听诊有哪些内容?肠鸣音的特点?
参考书籍与
常用网址
教材:《诊断学》(五年制,第六版)
章节:第二篇第六章第一~五节
课后小结
方法及临床意义
5.听诊(15分钟)
xiii.肠鸣音(5分钟)
肠鸣音正常、活跃、亢进、减弱、消失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xiv.振水音(5分钟)
方法及临床意义
xv.血管杂音、摩擦音、搔弹音(5分钟)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教学过程与
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布置作业
或思考题
思考题或作业
1.简述腹部的分区及腹腔脏器在腹壁的投影?
2.难点:腹壁紧张度、压痛、反跳痛、液波震颤、振水音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腹部脏器的触诊法
教学方法
1.启发式√2.导入式3 . PBL
4.案例教学5.自学6.其它
教具使用
1.多媒体设备√ 2.幻灯机3.投影仪4.其它
教学过程与ຫໍສະໝຸດ 时间分配主要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
1.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5分钟)
2.视诊(35分钟)
(1)腹部外形(5分钟)
腹部膨隆、腹部凹陷
(2)呼吸运动(5分钟)
(3)腹壁静脉(5分钟)
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胃肠型和蠕动波(10分钟)

临床教学2

临床教学2
情来暗示、激励和鼓舞学生,使教学上升到艺术的高 度; 提问要有技巧,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授课时从容不迫,随机应变,掌握衔接,环节紧扣, 自然流畅; 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心灵求知的门窗。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素质
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现 代化教学段广泛应用于教学;医师
待遇: 医学院基础课教师
有寒暑假
附属医院临床课教师
无寒暑假
工资相当
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附属医院临床课教师 — 医学院基础课教师 =辛苦+奉献
附属医院临床课教师不奉献行吗? 不行!
上好临床课,当好一名临床课教师是医学 院附属医院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一、教师应有的素质 二、教研室教学管理 三、教案讲稿的编写 四、课堂教学的方法 五、临床教学(见习、实习) 六、从临床医师到临床教师的培养
集体各课由教研室主任组织 各教研室每学期要组织总体性集体各课一次,
单元性集体各课不少于两次 集体备课按教学大纲统一要求 研究教材和教学法 经常了解教学情况,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4、听课制度
领导要经常深入临床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教研室主任 经常听课 教研室主任组织成员互相听课 见习课带教的教师,参加理论课内容的听课 专家督导组可随时对每位授课教师进行检查或
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学习网络知识,对各种 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去粗取精,为教学提供资 源。
5、科研素质
科研是教学的添加剂和兴奋剂,它可以丰富教 学,促进教改。
临床教师在教学、临床第一线,具有得天独厚 的科研素材资源。
打破科研的神秘感,知难而进。
临床教师既是临床医师,又是教育家,又是科学家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医学影像学》循环系统实验一(一)正常心脏大血管X线表现后前位❖心右缘上段:升主动脉+上腔静脉;下段:右心房❖心左缘上段:主动脉结(弓);中段:肺动脉段(心腰);❖下段:左心室------心膈角、心尖、左房耳部、相反搏动点右前斜位❖心前缘上段:主动脉弓+升主动脉;中段:肺动脉;❖下段:右室前壁+左室下端❖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右心房------心前间隙(胸骨后区)、心后间隙、食管与心脏大血管的邻接关系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右心房;下段:右心室❖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左心室------主动脉窗、主动脉三角、室间沟左侧位❖心前缘上段:右室漏斗部+肺动脉主干+升主动脉;❖下段:右室前壁❖心后缘上段:左心房;下段:左心室------心前/后间隙、心后-食管前间隙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的横径之比,正常成人心影横径一般不超过胸廓横径的一半,即心胸比率等于或少于0.5;❖心横径:心左右缘最突出部距垂直于中线距离之和;❖胸廓横径,过右膈水平线达两侧胸廓内缘距离。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形态❖横位心斜位心垂位心(二)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表现❖横轴位------主要有四个层面:1、主动脉弓层面2、气管隆突层面(主--肺动脉窗层面)3、主动脉根部层面(左心房层面)4、心室层面(“四腔心”层面)(三)心脏大血管大小异常心壁肥厚和心血管腔的扩大,且二者常并存。

普通X线检查中很难将壁的肥厚和腔的扩大分别开来,统称为增大。

心胸比率法:临床上一般以0.5为正常上限,0.51~0.55为轻度增大,0.56~0.60为中度增大,0.6以上为重度增大。

病理性心影分型:二尖瓣型 1 心右或(和)左缘向外膨出,心尖上翘。

2 肺动脉段突出。

3 主动脉结缩小。

主动脉型 1 左室段延长,心尖下移。

2 肺动脉段内凹。

3 主动脉结增大。

普大型 1 心影向两侧较对称增大。

2 肺动脉段平直。

3 主动脉结大致正常(四)心脏增大1、左心室增大(1)左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如动脉导管未闭等。

二细胞器的观察与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备课笔记

二细胞器的观察与线粒体的超活染色备课笔记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光学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小镊子、吸水纸。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蟾蜍肾脏切片、兔脊神经节切片
试剂:1/5000詹纳斯绿B
【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中存在多种具有特殊形态机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经过特殊的染色后在光镜下就可被观察到,而有些细胞器由于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在电镜下才可见到。
观察麻雀小脑、兔或猫的脊神经节切片标本,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大小不等、被染成黄色的圆形神经节细胞,该细胞中央有一不着色呈空泡状的圆形细胞核可作为该细胞的标志。选择神经节细胞较多的部位,转换高倍镜或油镜仔细观察,可清晰看到细胞中央圆形、空泡状细胞核,有的核内可见1~2个发亮的呈淡黄色的核仁。细胞质中散在许多棕黑色颗粒状或短线状的结构,就是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在细胞内的位置一般集中于细胞核外的某一区域,但在镜下所见的神经节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却多半围绕在整个细胞的周围。在视野中也可以看到没有经过核的切面,该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就好象散在整个细胞中。
2、活体染色原理: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内能量贮存和供能的主要场所。詹纳斯绿是线粒体的专一活体染色剂。线粒体内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当用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进行染色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与詹纳斯绿发生氧化反应,线粒体呈现为蓝绿色,而周围的细胞质则被还原成无色的区域。若用中性红-詹纳斯绿混合染色,可使线粒体显示更为清楚。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新课导入
设问:如果细胞是个家庭,那么这个家庭里有哪些成员,他们的分布位置和作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他们呢?
讲授新课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同时,巨噬细胞的吞噬实验也被用作衡量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比如在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百分率为61.39%~64.15%,而恶性肿瘤病人的吞噬百分率通常却在45%以下,同样,吞噬指数也很低。当手术切除肿瘤,或者通过放疗、化疗病情好转时,吞噬率以及吞噬指数都会回升,所以在肿瘤的疗效判断中巨噬细胞的吞噬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可以用来分析判断机体的免疫水平。
六讨论:
1、为了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操作?
2、了解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基本内容。
示教
结果观察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导语:
我们已经知道,白细胞包括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三大类,而其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较强,因此,这两类细胞称为吞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它在血液中停留1-5天以后,穿出血管进入到组织和体腔当中,分化成巨噬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
(2)不同吞噬阶段的巨噬细胞形态:慢慢移动载玻片,在视野中还可以发现处于吞噬过程不同阶段的各类巨噬细胞和鸡红细胞。有的巨噬细胞已经将1至数个红细胞部分吞入;将不同吞噬阶段的巨噬细胞形态动态的连贯起来,就能够绘制出吞噬作用的全过程。有的巨噬细胞已经吞入了1个或者几个红细胞并在细胞质中刚刚形成椭圆形的吞噬泡;有的巨噬细胞内的吞噬细胞体积缩小,并呈现出圆形,这是与初级溶酶体发生融合,泡内物正在被消化分解。
4.打开腹腔,用吸管吸取腹腔液,滴1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镜检。
提问:为什么要在前一天注射淀粉肉汤?
注意:示教过程中讲解小鼠腹腔给药、颈椎脱臼处死及解剖的注意事项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光学显微镜、恒温水浴锅、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牙签、小镊子、吸水纸。
材料:人口腔上皮细胞、蟾蜍肾脏切片、兔脊神经节切片
试剂:1/5000詹纳斯绿B
【实验原理】
1、真核细胞中存在多种具有特殊形态机构和功能的细胞器。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经过特殊的染色后在光镜下就可被观察到,而有些细胞器由于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在电镜下才可见到。
2、活体染色原理:线粒体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内能量贮存和供能的主要场所。詹纳斯绿是线粒体的专一活体染色剂。线粒体内含有细胞色素氧化酶,当用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进行染色时,细胞色素氧化酶能与詹纳斯绿发生氧化反应,线粒体呈现为蓝绿色,而周围的细胞质则被还原成无色的区域。若用中性红-詹纳斯绿混合染色,可使线粒体显示更为清楚。
【实验内容】
一、蟾蜍肾脏切片线粒体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肾脏切片总体结构,找到肾小管横切面,换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细胞核等形态、分布,区别镜下图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图。
转换高倍镜或油镜观察,可见细胞核呈圆形,浅蓝色,内有一深染的核仁,核周围的细胞质中有许多蓝黑色颗粒或线状的结构,即为线粒体。
二、兔脊神经节切片高尔基体的观察
蚌埠医学院教师备课笔记授课 Nhomakorabea象授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内容
备注
新课导入
设问:如果细胞是个家庭,那么这个家庭里有哪些成员,他们的分布位置和作用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他们呢?
讲授新课
实验二细胞器的观察与线粒体的超活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超活染色法
2、掌握光镜下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和分布
3、了解细胞超微结构特点
4、在低倍镜下,选择平展的口腔上皮细胞,换高倍镜或油镜进行观察。可见扁平状上皮细胞的核周围胞质中,分布着一些被染或蓝绿色的颗粒状或短棒状的结构,即是线粒体。
【实验操作】
观察,并分组实验
【实验报告】
一、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绘图
二、兔脊神经节细胞高尔基体绘图
注:各结构名称需标注
【讨论】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电镜及光镜下的形态有什么区别
要点:线粒体:光镜下线粒体很小,呈颗粒状,杆状。若不注意区分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可能会把肾小管切面图误认为是线粒体,因为切面图颇有点象线粒体的超微图。因此要搞清概念。
高尔基体:
电镜下所见的高尔基复合体是由小囊泡、扁平囊泡、大囊泡三部分组成,但光镜下呈颗粒状,弯曲的线状、交织的网状。
观察麻雀小脑、兔或猫的脊神经节切片标本,低倍镜下观察,可见到许多大小不等、被染成黄色的圆形神经节细胞,该细胞中央有一不着色呈空泡状的圆形细胞核可作为该细胞的标志。选择神经节细胞较多的部位,转换高倍镜或油镜仔细观察,可清晰看到细胞中央圆形、空泡状细胞核,有的核内可见1~2个发亮的呈淡黄色的核仁。细胞质中散在许多棕黑色颗粒状或短线状的结构,就是高尔基复合体。高尔基复合体在细胞内的位置一般集中于细胞核外的某一区域,但在镜下所见的神经节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却多半围绕在整个细胞的周围。在视野中也可以看到没有经过核的切面,该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就好象散在整个细胞中。
三、线粒体超活染色与观察
1、取清洁载玻片放在37℃恒温水浴锅的金属板上,滴2滴1/5000詹纳斯绿B染液。
2、实验者用牙签宽头在自己口腔颊粘膜处稍用力刮取上皮细胞,将刮下的粘液状物放大载玻片的染液滴中,染色10-l5min(注意不可使染液干燥,必要时可再加滴染液)。
3、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四周溢出的染液,置显微镜下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