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名连成的诗词精编版
中草药古诗

中草药古诗
1. 《满庭芳·甘草》
甘草人参,地黄牛膝,薄情忘义丁香。
相思子苦,乌头白附子盲。
藜芦常山细辛,何首乌、淫羊藿忙。
菊花黄,茱萸熟,防风蓄水情长。
赏析:这首词主要罗列了一些中草药的名字,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之情。
2. 《鹧鸪天·当归》
独活他乡思故里,南星北斗望归期。
首乌熟地应犹在,神曲砂仁梦里知。
防己过,防风袭,紫苏黄柏把心欺。
仙灵益智回春手,仙鹤草前泪满衣。
赏析:这首诗主要通过描写独活、南星、首乌、熟地等中草药,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3. 《长相思·知母》
知母酸,贝母酸,知母贝母与我欢。
常山益智丸。
忆心烦,念心烦,益智常山把心煎。
南星半夏残。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知母、贝母、常山、益智、南星、半夏等中草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恼和痛苦。
4. 《定风波·何首乌》
何首乌,白首乌,乌发童颜不用愁。
夜交藤上开黄花,逍遥自在乐无忧。
白扁豆,红牵牛,相思子里把情留。
白头翁来寻仙草,常山独活也风流。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何首乌、夜交藤、白扁豆、红牵牛、相思子、白头翁、常山、独活等中草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 《浣溪沙·黄芪》
黄芪煮汤味道香,防风白术共良方,当归熟地也安康。
枸杞能将身体补,菖蒲益智把神藏,薄荷甘草也良方。
赏析:这首词通过描写黄芪、防风、白术、当归、熟地、枸杞、菖蒲、薄荷、甘草等中草药,表达了作者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草药功效的赞美之情。
中药诗词歌赋

中药诗词歌赋
中药诗词歌赋如下:
《中药》
中药千年济世长,神农尝草著奇章。
银针妙手除顽疾,丹鼎仙方炼玉浆。
百草园中寻妙药,杏林深处有良方。
悬壶济世心无悔,但愿人间无病伤。
《中药》
山间野老识中药,采得归来细心熬。
一碗汤剂温如玉,几味草香透碧霄。
病去如抽丝渐缓,身轻似燕舞逍遥。
中医国粹传千古,惠及苍生福泽高。
《中药》
中药芬芳满室香,悬壶济世保安康。
银针拔去千年痛,草药医除百病伤。
望闻问切施妙手,君臣佐使配良方。
传承国粹扬名远,中药文化永流芳。
《中药》
山间采药踏晨霜,中药芬芳满袖香。
叶落花开皆入药,枝繁叶茂尽成方。
丹炉火候精心炼,药柜瓶签仔细量。
但愿人间无病痛,千秋万代保安康。
1/ 1。
中草药的古诗

中草药的古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中草药的古诗有哪些一、果在刺中心,秋来满山冈,核仁是良药,安神作用强。
(打一中药名)——:酸枣仁二、漂亮一姑娘,家住高山上,只因心肠善,为人专治疮。
(打一中药名)——:山慈姑三、一物陆地长,一物水中生,姓异治同病,共唤一个名。
(打两中药名)——:草决明、石决明四、一人一家多辛苦,儿子再大不离母,百年古书已无用,千里捎书一字无。
(打四个中药名)——:丹参、附子、破故纸、白芷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打一中医古籍)——:汤头歌决六、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打一中医名词)——:阴阳俱虚七、何人不起故园情(打一中药名)——:当归八、千树万树梨花开(打二中药名)——:木通、白英解析:英扣花九、四海之内皆兄弟(打一中药名)——:昆布。
二.中药的古诗一首用中药名称写成的“四季歌”: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泽兰。
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天南星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闻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一年四季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
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上联:独有痴儿渐远志。
下联:更无慈母望当归。
清末湖北明医何九香先生,母亲病故后悲思万千,遂自题一门联。
以独特的构思,嵌入远志、当归两味中药名,来寄予自己对慈母的哀思和怀念,可谓情真意切。
上联:白头翁持大戟,骑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下联: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犹如云母天仙。
此联上下联共嵌入十八个药名。
上联:白头翁骑海马赴常山挥大戟怒战草蔻百合,不愧将军国老。
引药入诗,15首诗词字字都是草药香气

引药入诗,15首诗词字字都是草药香气引药入诗,字字都是草药香气。
诗词与中药名结合起来也是非常美的!1.药名四季歌《春》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远志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问泽兰。
《夏》端阳半夏五月天,菖蒲制酒乐半年;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秋菊开花遍地黄,一日雨露一回香;牧童去取国公酒,醉到天南星大光。
("牧童"谐音木通)《冬》冬来无处可防风,白芷糊窗一层层;待到雪消阳起时,门外户悬白头翁。
2.《药名体二首·其一》【宋】孔平仲鄙性常山野,尤甘草舍中。
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
客土依云实,流泉架木通。
行当归云矣,已逼白头翁。
3.《药名体二首·其二》【宋】孔平仲此地龙舒国,池黄兽血余。
木香多野桔,石乳最宜鱼。
古瓦松杉冷,旱天麻麦疏。
题诗非杜若,笺腻粉难书。
4.《西游记》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傍门见月明",有一首唐三藏抒 ... 怀的诗,其诗曰: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5.《满庭芳·静夜思》【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词中第二句中"郁金",结尾的"熟地"也是中药名。
"从容"谐音苁蓉。
)据说,妻子接信后,亦以药名回书:槟榔一去,已历半夏,岂不当归也。
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妻叩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来了白芨书,茹不尽黄连苦。
豆蔻不消心中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人生三七过,看风吹西河柳,盼将军益母。
6.《集药名次韵》【宋】洪皓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中医药文化古诗词

中医药文化古诗词中药入词寄乡愁,念家人静夜思[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南宋诗人辛弃疾以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黄柏、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勾藤、常山、轻粉、粉黛、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24味中药名搭配在一起写了这首词。
这首词,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远离家乡,征战在沙场的丈夫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北宋进士洪皓在高宗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
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集药名次韵》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
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十分巧妙地将五位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执着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情,感人肺腑。
中药名入家书,情真意切母亲高堂:来信郎读(狼毒),今书白纸(芷)。
知母酸辛,独活空房;夜卧荆芥,日饮豆根。
闻之血竭,似剑穿胸(川芎)!儿穿山甲,披满天星;苦战生地,绵马贯众。
思母续断,难为苦参!云母自重,轻粉厚衣;冬当防风,夏避蜈蚣;春食山药,秋尝桂肉。
常山崎岖,行防滑石,万事细心(辛),不急性子。
夏尽蝉蜕,示儿当归。
天高地黄,儿当回乡(茴香)!叩母千年健安!不孝儿敬上(每句含一药名,共含29 味中药名)中药入诗,朗朗上口“药名诗”起于何时,众说纷纭。
清赵翼说:“药名入诗,三百篇中多有之”。
几千年来,一些文人学士与中草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借用药名中的字义或谐音,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意,让枯燥的草药名给人以闲情逸致与美的享受。
图片“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用中药名字作诗

引中药名入诗的诗歌1.《集药名次韵》宋·洪皓独活他乡已九秋,肝肠续断更刚留。
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2.《满庭芳・静夜思》宋·辛弃疾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3.《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宋·辛弃疾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4.《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使君子百姓》宋·黄庭坚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
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5.《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雨如覆盆来》宋·黄庭坚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
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
玉豉怀山栗,土酥馈茗菘。
驱羊搏猛虎,似羊非虎类。
地黄饲老马,可使光鉴人。
墙东王昌家,一蒂四颗梨。
胡桃日可食,百万亦可摴。
6.《生查子・药名闺情》(其一)宋·陈亚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7.《生查子・药名闺情》(其二)宋·陈亚浪荡去未来,踯躅花频换。
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
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
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
8.《生查子・药名闺情》(其三)宋·陈亚小院雨馀凉,石竹风生砌。
罢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
起来闲坐北亭中,滴尽真珠泪。
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
9.《生查子・药名闺情》(其四)宋·陈亚朝廷数擢贤,旋占凌霄路。
自是郁陶人,险难无移处。
也知没药疗饥寒,食薄何相误。
大幅纸连粘,甘草归田赋。
10.《谢胡编校惠药医膝病遂以药名赋》宋·刘黻益智莫如愚,谁甘遂作非。
中药诗

中药诗中医药是中医文化的载体。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
以下列举部分中医药名,它们串起来竟然是一首诗,并且能治病。
王不留行地不容,使君贯众路路通。
虎杖蒺藜走马箭,狼毒苦木忍天冬。
九层塔上一支蒿,六神曲里千日红。
徐长卿,五味子;刘寄奴,三丫苦。
天麻佛手救不应,龙骨灵芝白首翁。
大蓟小蓟熟地黄,浮萍没药不防风。
这些听上去奇奇怪怪的药,它们有何功效?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的功效。
用于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淋证涩痛。
地不容:清热解毒、镇静、理气、止痛。
使君:杀虫,消积,健脾。
治蛔虫腹痛,小儿疳积,乳食停滞,腹胀,泻痢。
路路通:用于祛风通络,利水除湿。
治肢体痹痛,手足拘挛,胃痛,水肿,胀满,经闭,乳少,痈疽,痔漏,疥癣,湿疹。
走马箭: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狼毒:根入药,主治结核类、疮瘘癣类等,有毒。
九层塔:具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效。
苦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痢疾;胆道感染;疮疖;疥癣;湿疹;水火烫伤;毒蛇咬伤。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腹泻下痢,湿疹,疮疖,毒蛇咬伤。
一支篙:具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
用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经闭腹痛、痈肿疮毒、外伤出血等症。
六神曲:主要用于健脾和胃,消食调中,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胸痞腹胀,小儿食积。
徐长卿:止痛、止咳、解毒、利水消肿、活血之功,可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等。
刘寄奴: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牙痛,慢性气管炎,口腔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中耳炎,疮疡,湿疹,外伤出血。
三丫苦: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疮疡肿毒,虫蛇咬伤。
祛风除湿,治风湿骨痛,湿疹,皮炎。
荆草:破血行瘀,凉血止血,怯痰消肿,保精养血,退热补虚,坐补诸经之血的功效。
含中药名字的诗句

含中药名字的诗句
古诗文中有许多包含中药名字的诗句,其中一些示例如下: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代王维《相思》
2.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李商隐《无题》
3.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代王维《相思》
4.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唐代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5.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唐代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7.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先秦《越人歌》
8.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10.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李白《静夜思》
这些诗句中的药物名字,除了具有文学价值和意境外,也常常被用来比喻感情、生命、自然等。
中药的名字和其在古诗词中的应用,也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医学、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微之
(唐·白居易)押东韵
引用典故:不事小儿
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三年隔阔音尘断,两地飘零气味同。
又被新年劝相忆,柳条黄软欲春风。
(09:32:44)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押麻韵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蹋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出自《周易》
原话是,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中药药名连成的诗词
在中医药文化的百花园里,用中药药名连缀写成的药名诗词是一枝奇葩。
我国的中药品类繁多,数不胜数,其中有不少药的命名还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古时有不少文人墨客很善于将中药名写入诗词之中,给死物以活力,赋草木以生机。
以药名入诗,只要运用得当,贴切合理,就可以曲折委婉的表达人情事理,耐人寻味,不仅使人得到艺术享受,而且增长了中药知识。
一、宋.辛弃疾的《静夜思》:巧妙内嵌24味中药,把一个深闺中的妇女,在战乱年代的夜阑更深之时,独守空房,思念征战在沙场的丈夫的那种悲切凄凉的心情,抒发得淋漓致尽。
静夜思[宋]•辛弃疾
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
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
柏影桂枝相映,从容起、弄水银塘。
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
当归也,茱萸熟地,菊老伴花黄。
二、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冯梦龙曾用中药名写过一段情书,情书中共用了14味中药名,使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妙趣横生。
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
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
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
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三、古时有一才女,出身草药世家。
仲夏之夜,思念远离家乡的丈夫,不禁提笔修书,倾吐衷肠。
信云:“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
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
奈何!奈何!”借咏药抒发了浓厚的思夫之情。
丈夫见妻子用十二味药集成书信,妙趣天
成,感叹不已。
于是也回了一封药名信。
书曰: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
奈何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从容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曰苍耳子。
明春红花开时,吾与马勃、杜仲结伴返乡。
至时有金银相赠也。
丈夫也都是用药名联句,将对妻子的思念,路途的艰辛、回家的归期都一一道出,读罢趣味无穷。
四、某报曾刊载过安徽汪济老先生写的一封《致在台(湾)古人》信。
作者在信中巧妙地应用了多种中药名称,构思精巧,语言优美,立意新颖,殷殷盼回归之情跃然纸上,读来耐人寻味。
信的全文如下:
“白术兄:君车渡大海,独活于异乡生地,如浮萍飘泊,牵牛依篱,岂不知母亲思念否?今日当归也。
家乡常山,乃祖居熟地。
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菊花,冬有腊梅,真是红花紫草苏木青,金樱银杏玉竹林,龙眼蛤蚧鸣赭石,仙茅石斛连钩藤。
昔日沙苑滑石之上,现已建起凌霄重楼,早已不用破故纸当窗防风了,而是门前挂金风,悬紫珠。
家中东园遍布金钱草、益母草,西园盛开百合花、月季花,北墙爬满络石藤、青风藤,南园结有石莲子、芡实子。
但见青果累累,花粉四溢。
令尊白前公,拄虎杖,怀马勃,扶寄奴,踏竹叶,左有麝香、藿香,右有红花、槟榔陪伴上莲房,已是巍巍白头翁矣!令堂泽兰婶虽年迈而首乌,犹千年健之松针也。
惟时念
海外千金子,常盼全家合欢时,望勿念寄生(生)地,愿君早茴香(回乡)!
弟杜仲顿首。
”
五、河北台属刘氏与丈夫刘清玉均善诗文,兼通中医药。
刘清玉解放前独自去台湾,直至九十年代初,刘氏才接到丈夫从台湾寄来的嵌有中药名称的四首绝句,诗句饱含乡思离情,感人至深。
游子当归意兴飞,黄连含苦知音微。
乌梅海角岁寒晚,桑叶彩孤月照扉。
菊花花开幽怨多,何来朱砂采倾佛。
九州多少女贞子,仰看牵牛思渡河。
独活脑风闽江东,夕阳半夏两鬓蓬。
壮小叶落郁金尽,斑白头翁悲道穷。
续断银河未了情,胖大海远烟霜亲。
钩藤钩起思乡梦,漫步常山竟迷津。
刘氏接诗百感交集,依韵也用中药名作诗回复:
天南星隐暮云飞,烟雨园林花白薇。
不扫蛾眉意花粉,亭前紫苑掩寒扉。
黄芩枝头噪鸟多,葳蕤未守笑侬倾。
迎春花放翠堤晓,不见牵牛来渡河。
金银花映画倚东,霜桑叶飘鬓疏蓬。
人间要数黄柏苦,不敷胭脂不怨穷。
血竭泪干忆君情,丁香馥郁思远亲。
可怜厚朴深情意,南烛光摇怕问津。
六、用中药巧妙合成的对联: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占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芍药牡丹胜五倍,苁蓉出阁,宛若云母天仙
上下联分别用了九种中药药名(旋复、将军、国老;苁蓉、云母、天仙均为药名),作者只加了个别的动词、副词、连词,便使之联系起来;又通过比喻、比拟、转借、双关等修辞方法,给无生物以活力,予百草以情感。
生动形象,别具一格,真是美妙绝伦!
七、一封用中药名串成的诉状
古有一才女,其父从业中医,兼营药铺,有空时喜欢吟诵《汤头歌诀》,女受此熏陶,对中药名称、性味、功能早有领悟。
一日无事,她巧借药名串成一篇诉状,由于辞情恳切、构思奇巧,其父览后,不禁拍手称妙,其状书云:
具状人红娘,为告木贼拦路抢劫,殃及夫、子事。
窃氏有夫黄柏,男黄连,因往硫黄( 留隍)发卖乌药,一去半夏,仍未见附子(父子)茴香(回乡)。
适有邻亲杜仲告知:某日,夫君一行经过常山,遭木贼拦劫,被抢去青相(箱)子一只,陈皮鞋一双,又强使女四人:木香、乳香、丁香、麝香,唯麝香不从,遂被捆于马前,打得红花血竭,望大人查明泽泻(贼舍)惩办顽凶。
民等沾恩。
谨状。
在短短130多字的诉状中就嵌入了20多种中药名,情趣盎然,故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