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xiao(完整)
文言文词类活用大全(完整纯净版)

名词的活用
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工具与方式
译为“像……一样”“用……”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地点
译为“在……”“向……”“从……”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向上;下,向下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每……”“在……”“一……比……”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至:到达的人
动词前有代词“之”作定语或用作助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出,地里的收成;入,家里的存粮
动词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赐:恩惠
两个动词连用,如果不是连动关 系,那么后一个动词要活用为名词
追亡逐北(《过秦论》)
日:一天比一天
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 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中的普通名词直接作状 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 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
作动词
名词+名词(代)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登记
副词作状语+名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使眼色
名词+补语(介宾补语)
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 也表示某种动态,此时也 活用为动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显出白色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劝学》)
利:使……快
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 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弱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词类活用语文文言文必考考点,考验学生们对文言文的熟练程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考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及练习【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类型及规律例句译法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其一犬坐于前(《狼》)#FormatImgID_0#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对待……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表示动作行为的依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依据……,按据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照……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廉蔺列传》)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在……,从……,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当……,每……名词作动词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驻军。
(2)介+名+动:蹄,用蹄踢。
(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采草药》)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黔之驴》)项王复引兵而东(《项羽本纪》)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面山而居(《愚公移山》)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形作动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其他表动态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用的类型例句译法说明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动+宾=使+宾+动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词类活用汇总《登泰山记》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齐桓晋文之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20、不识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2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介词,相当于“于”《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全)

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一)主要包括: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⑤使动用法;⑥意动用法;⑦数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1.后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
服,穿戴。
“沛公军霸上”“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军,驻军。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二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一觞一咏”。
觞,喝酒。
“映带左右”。
带,环绕“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
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
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面山而居”,面,面对着。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风,吹拂。
雨,滋润。
5.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用眼睛看。
6.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前为谢曰”“樊於期乃前曰"。
前,走上前。
二、名词作状语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地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箕畚:用箕畚。
4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译为“按照“予分当引决二分,按照道理。
“其势必不敢留君”。
势,按照那情势。
5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译为“在、从、向、往“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
廷,在朝廷上三、形容词作动词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1 .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
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
少,少有。
“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待。
“大王必欲急臣”。
急,逼迫。
“秦王善为秦声”。
善,擅长,善于。
“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看重;轻,看轻。
2 .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到尽头。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词类活用汇总(共八类)

高考语文文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宾语籍吏民,封府库。
(登记)(《鸿门宴》)(2)副词做状语+名词江水又东。
(向东流)(《水经注江水》)(3)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渡水)(《劝学》)(4)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
(驻扎)(《鸿门宴》)(5)名词充当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恭敬对待)(《赤壁之战》)(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做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开花)(《采草药》)(7)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来之所敢知。
(做)(《答司马谏议书》)(8)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权衡)(《孟子·梁惠王上》)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一般不带宾语,如果带了宾语,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短处)(《屈原列传》)②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出师表》)③素善留侯张良。
(与……友善)(《鸿门宴》)④峨大冠、拖长绅者。
(高戴)(《卖柑者言》)⑤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看重。
轻视)(《论贵粟疏》)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敬)(《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位于句子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字或“之”字。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②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产的东西。
收入的东西)(《捕蛇者说》③惧有伏焉。
(埋伏的军队)(《曹刿论战》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拥有的东西)(《捕蛇者说》)(2)和动词活用为名词一样,活用为名词的形容问般位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它前面有“其”子,“之”字或数词。
(完整版)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1、名词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表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下待整理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3)将军披坚执锐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它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体现,即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
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苏轼《石钟山记》——不能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贷。
(蒲松龄《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例如: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作状语翻译方法
状语作用 表示动作状态 表示动作工具 表示动作处所 表示对人态度 表示动作频率 表示状态变化 表示动作方向 表示动作方式
翻译格式 像……一样 用…… 在……,从……,到…… 像对待……一样 每天,每年 一天天地,一天比一天 向…… 当……,亲……
词常活用
拂。
两个名词连用,一个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 常活用
名词前有结构助词所 寻向所志
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 能 、可以 、得以
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愿 想 要 要想 敢 敢于 乐于
表示必要:应 应该 应当 得(dei) 该 当 须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表示估价:值得 便于 难于 难以 易于
*为动:为宾语而行动。
华佗脉之。
[有替宾语怎样的意味]
综合练习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3、渔人甚异之。
使动,使——活下来 使动,让——称王
意动,认为——奇异
4、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使——复生,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使——长肉
6、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认为——美
后面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1)动+名:军,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驻军。
前 面 有副 词或 能 愿动 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
(2)介+名+动:
词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蹄,用蹄踢。
用 “ 而” 连接 , 一端 蹄而杀之 《黔之驴》
(3)换成动词:
是 动 词, 另一 端 的名 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德,感激;风,吹
综合练习
1、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使动,使——抬高,使——增大
2、瓜分豆剖.
名作状,像瓜一样,像豆一样
3、自高其能. 4、战而不知兵,是鼠斗耳。 5、大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 6、人皆苦之. 7、其勇力不足惮. 8、季文子相宣、成.
意动,认为——高超 名作状,像老鼠一样 使动,让——做将军 意动,以——为苦 使动,让——害怕 名作动,担任国相
形容词的活用现象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 作宾语
以小易大
作宾语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例题】
找出下列活用现象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大:大事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4.小学而大遗 “小”“大”:小的方面(句读),大的方面( 惑不解)
(2014年广东选自《宋史•刘敞传》 )
从松亭到柳河,(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 可抵达中京,为什么特意要走这条路呢?
(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
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
名* 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2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词类活用
*
3
何谓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 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的现象(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 语法功能)。 特点:
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 看待文言文的语法。
词 名词
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
走到尽头
(2)练习
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看尽
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轻视
③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离
⑤牛பைடு நூலகம்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升高
⑥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⑦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成
动词的活用现象
动词活用为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小试身手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的地势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危险遥远的地方
③智勇多困于所溺
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
④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轻锐的部队
⑥不能容于远近 远近的人
⑦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有才能的人; 好的意见
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名,说出
9.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焦土,成为焦土。
名词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比较)
现代汉语:副词、介词短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
语作状语,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
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
名词常常作状语。
名词,普通名词很少作
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语。
二﹑以今律古分析。分析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
现代语法规则一致,不一致的就是活用
如:
名词活用作动词
范增 数 目 项王
主 谓宾
名词的活用现象
名词活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 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 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 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规律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
质,做人质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学习
5.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舍,盖屋
6.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名,命名
7.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8.甚至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用手抓破
[译文:老人家说:“给我穿鞋!”张良为他取来了鞋子后,便 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10、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者的区别 *使动:在客观上使宾语产生变化或造成某种结果。
(大木)匠人斫zhuó而小之。 [客观上使大木变小了]
*意动:主观意念的感觉,只是主观上觉得(认为)
宾语怎样了。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天下变小了”只是主观感受]
宾语位置
逃兵
规律总结
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 现动词,且具有表示人 或事物的意义时,可判 断动词活用为名词。
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 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 上,有时前边有“其”
字。
练习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 ③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 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⑤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⑦司马子反渴而求饮 ⑧少仲尼之闻
意动用法 认为
以…为
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某种形态 或特征
主语把宾语当 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把
之 把他当作老师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我者 认为我美
练习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答案:滕公认为其言出众不凡,其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答案: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 觉得天下小了。 ①稍稍宾客其父 ②鱼肉百姓 ③孟尝君客我 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 官卖命。]
2、形容词的为动用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具有某种性 质状态。
例如:(1)非伤亡簪(zān)也。(《韩诗外传》)
[译文:不是为失掉簪而悲伤。]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杜牧《阿房宫赋》)
[译文: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就使得 更后的人又为后人哀痛。]
学以致用
识别
1 ﹑左右欲刃相如
1 能愿+名+宾语
2 ﹑ 一狼洞其中
2 名+补语
3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能愿动词+名词
4 ﹑ 二月草已芽
4 副词+名词
5 ﹑ 置人所罾鱼腹中 5 所+名词
6 ﹑ 去今之墓而葬焉 6 “而”前后的名词
7、 北面而事之。 7 名+之
练习
1.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结盟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使动概念:
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 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 样”的意思。 基本结构形式:
【动+宾】=【使】+宾+动
使动用法(比较)
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 主语使宾语 具有了某种 行为
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
晋侯
饮
使
赵盾
具体动 作是宾 语发出 的
使动用法(例句) 名词 (秦国)舍
比如,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 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名词活用为动词)
明确:高考中的得分点之一,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 密切相关。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 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 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学以致用
找出下列句中哪些词语是属于词类活用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连夜、在夜里 4、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用船
5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 6、骊山北构而西折 从北……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