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教案
因数和倍数 第1课时 教案(祁蕊)

做测评 10 分钟
课后反思:
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运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合作、交流、教师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活动时间) <一>课前测评: 建议: : 计算并观察下面的除法算式,你发现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提问式 15÷5= ,1.5÷5= ,24÷4= ,3.6÷0.9= , 2、课前完成预习的内容,课中积 80÷20 = ,24÷0.4= ,6÷5= ,16÷3= 。 由 15÷5=3 80÷20=4 24÷4=6 ……a÷b=c 可以得出: 极交流 试 1 和练 1-2 题。 如果数 a 除以数 b,除得的商正好是自然数,而且没有余数,我 (3 分钟) 们就说,a 能被 b 整除。 (也可以说 b 能整除 a) 说明:a、b、c 都是自然数, a÷b 没有余数。 例:15 除以 5,商是 3,没有余数,我们就说,15 能被 5 整除。 (也可以说 5 能整除 15)
(四)高效训练:知识拓展: 1、思考:一个数是 42 的因数,同时又是 3 的倍 数。这个数可以是多少? 练 3:填一填 学生以小组代表身份 (1)12 能被( )整除, 回答问题(10 分钟) 所以 ( ) 是 12 的 ( ) 数。 (2) ( )能被 2 整除, 所以 ( ) 是2的 ( ) 数。 2、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 和 2 4 和 24 72 和 8 20 和 5
。 3、说对的在方框中打“√” ,说错的打“×”
4、判断正误: (1)4×9=36,所以 36 是倍数,9 是因数。 ( ) (2)48 是 6 的倍数。 ( ) (3)在 13÷4=3 1 中,13 是 4 的倍数。 ( ) (4)36 是 6 的因数。 ( ) (5)9 的因数只有 3、6、9。 ( ) 5、提升练习 一名探柯南在侦察一个特大盗窃集团过程中, 获得藏有宝物的密码 箱,密码是由 ABCDEF 组成。 (注:每个字母表示一个数字)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学过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因数与倍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这节课这些知识点都是新知,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感知辨析。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交流:课开始之前,与学生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师:在家里你和爸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学校我和你们的关系是?师:对,我们是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在数学这个大家庭里也存在着有这样相互依存关系因数和倍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一)复习导入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教师: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生: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没有余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二)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和倍数》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认识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如何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和教学素材。
2.练习题和答案。
3.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初步感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操练(1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个数,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各组汇报结果,互相交流,总结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巩固(10分钟)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10分钟)1.让学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因数和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 《因数与倍数(1)》教案第一课时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1)》教案第一课时本课程将教授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通过教材P5~6例1、例2及练二第1、2(1)、6题,学生将初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指导自主研究法,以多媒体为辅助工具。
在课程导入中,教师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这些除法算式。
学生将算式分为两类:能整除和不能整除。
这为后续探索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打下基础。
在探索新知阶段,教师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师指出,如果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和商,那么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而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学生通过讨论第一类算式中的因数和倍数,深化了对这些概念的认识。
教师强调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并引导学生注意研究这些概念时所涉及的数应为自然数。
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即时练,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如果a÷b=c,那么a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接着,我们以18为例,让学生独立思考18的因数有哪些。
通过让学生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我们得出18的因数有1,2,3,6,9,18.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我们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最后,我们进行了即时练,让学生找出30和36的因数,并进行交流。
在巩固练中,我们指导学生完成练二的第1、6题,并进行集体证正。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学会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与发现的能力,掌握归纳总结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 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难点1. 发现并运用因数和倍数的规律。
2. 归纳总结并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彩色粉笔、学生计算器。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习过的内容,并请他们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得尽,我们可以说这两个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除得尽,说明这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
例如,8除以4得2,我们可以说4是8的倍数。
”3.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是否也存在因数的关系呢?步骤二: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先从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开始探究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尝试,找出36的因数,并将找到的因数写在黑板上。
3. 提示学生: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能不能找到一些规律?4.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其中1和36分别是它的最小和最大因数。
5. 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填写“一个数的因数”一栏,然后学生将填写的结果与同桌核对。
步骤三:归纳总结规律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的关系,那么这两个数之间是否也存在倍数的关系呢?2.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答案:“是的,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的关系,则这两个数之间也存在倍数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呢?4. 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入手,然后通过乘以不同的整数,得到这个数的倍数。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优秀3篇)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法和除法知识,通过尝试和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理解倍数和因数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样摆?先独立思考,在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再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拼法,并列式。
2、在4×3=12中,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3和4都是12的因数。
你能照老师的样子试着说一说吗?如果有学生只说倍数和因数,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倍数和因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因此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下面这些算式也能用倍数和因数表示吗?16÷2=85+6=1118-6=12学生如果有争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
由16÷2=8可以得到2×8=16,实际上16是2和8的乘积,所以也可以用倍数和因数来表示。
4、你能自己写出一条算式,用倍数和因数来说一说吗?学生自己思考,写一写,然后集体交流。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谈话:3的倍数有哪些呢?我们来找找看。
一分钟内完成。
1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2、3的倍数有很多,我们不能都写出来,就用省略号来代替。
下面,谁来说说看,3的倍数是怎么找的?小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只要用这个数去乘以1、2、3、。
就能得到它的倍数。
3、填一填:2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的倍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案

2 因数与倍数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建议【教学指导】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
对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6课时:因数和倍数(1)……………………………………………………………1课时因数和倍数(2)……………………………………………………………1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1)………………………………………………1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2)………………………………………………1课时质数和合数(1)……………………………………………………………1课时质数和合数(2)……………………………………………………………1课时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教学导航【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1)(教材第5~6页例1、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含义。
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3. 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
2. 教师准备一个白板和黑板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上面写着一个数,比如12。
教师将数字卡片展示给学生,并问道:“大家看到这个数字吗?谁能告诉我12的因数和倍数有哪些?”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引导他们慢慢找到12的因数和倍数。
Step 2: 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因数”和“倍数”两个单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因数是指可以整除一个数的所有小于或等于它的正整数,倍数是指可以被一个数整除的所有整数。
教师通过几个例子详细解释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如解释12的因数是1、2、3、4、6和12,倍数是24、36、48等。
Step 3: 计算因数和倍数(15分钟)教师通过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计算因数和倍数。
教师可以在白板上写下一个数字,让学生计算它的因数和倍数。
例如,写下15,让学生计算15的因数和倍数。
引导学生使用试除法来找因数,使用乘法运算来找倍数。
Step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数,计算它的因数和倍数。
学生应该与组员一起讨论并找出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各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Step 5: 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并重点强调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比如:“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是它的因数吗?”等。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Step 6: 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几道课堂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
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
(出示课题:因数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
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