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语文1 古诗三首(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课件(共23张PPT)

品读感悟
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 什么特点?
天真、勤劳、好学、可 爱、爱劳动……
品读感悟
作者是怎样描写农家生活的? 作者抓住农家生活的片段,运用通俗的语言,如 “耘田、绩麻、村庄、儿女、 童孙、耕织、种瓜” 等词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平白、浑厚、自然的语言勾 画出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画面,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力 息。
( 青海 ) ( 雪山 ) ( 玉门关 ) ( 黄沙 ) 2.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海 忄___( 悔恨 ) _亻__( 侮辱 ) 破 _土__( 土坡 ) _氵__( 波浪 )
做一做
课堂练习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孤城遥望玉门关 玉门关:古_关__名__,__故__址__在__今__甘__肃_ 省敦煌西北。 (2)不破楼兰终不还 还:____回__家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词语
参军行
指青海湖。今青海省西宁市西。
古名鲜水或仙海,北魏时始名青
王昌龄
海。唐朝和吐蕃经常在这一带产
使雪山晦暗无光。
青海长云暗雪山,
生战争。
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北。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指西域地区的各族政权。
不破楼兰终不还。
理解诗意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 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 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 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
9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第1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唐代诗歌的一些代表作品,如李白、杜甫 的诗歌,山水田园诗派的王维的诗。山水田园诗的静美让人向往, 而这种和平XXX生活背后的保证是在边关塞外,无数将士在浴血奋 战。在初、盛唐时期,除了山水田园诗派,还有一个重要的诗派, 那就是表现这种生活的——边塞诗派。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1课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1.匍匐水中,以手耘之,故农人惟( 耘)田为尤苦。 2.夏天里的人们忙碌的( 耕)田种地。
词语积累
描写儿童的词语: 伶俐乖巧 天真无邪 童言无忌 古灵精怪 撒娇撒痴 冰雪聪明 活泼可爱 虎头虎脑
听写词语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 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点我听写
初读感知
1.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什么? 都描写了农家田园中儿童自由自在的生
活,充满了乐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第一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做__农__活__的__场__景_,
第二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_儿__童__玩__冰__的__场__景__,第
三首古诗中,作者描写了_儿__童__放__牛__归__来__的__场__景__。
课文解读
古诗展示
xìnɡ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横坐在牛背上。 句意:放牛的孩子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
曲调。
随口。
句意: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 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 晚景图。这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 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 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 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雷震,宋朝,生平不详。或以为眉州(今四 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说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 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知 道关于桑树的知识吗?
桑树属桑科桑属,为落叶乔木。桑叶呈卵形,是喂 蚕的饲料。叶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或渐短尖,基 部圆或心形,锯齿粗钝,幼树之叶常有浅裂、深裂, 上面无毛,下面沿叶脉疏生毛,脉腋簇生毛。聚花 果(桑椹)紫黑色、淡红或白色,多汁味甜。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 诗 解
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注释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成年男女。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翻译: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 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 己的拿手本事。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讨
论 交
结合注释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流
将这些景物组合起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
样的画面?
诗中描绘了池塘、草地、远山、落日等景 物,让人想到的画面是夕阳西下,青山和夕阳 相互映衬,池塘水草丰美,水面泛起金色的光 芒,牧童正坐在牛背上随意吹着手中的笛子。
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欣喜, “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 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合 作 探 究
找出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
说一说:通过这些词,你发现不同诗人笔
下的儿童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合 作 探 究
三首诗中描写儿童表现的词语分别是“学种
瓜”“脱晓冰”“横牛背”,这些儿童都是非常
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所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 园诗的代表作品。
解 诗 幼小的孩子。 玩。
题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诗题:幼小的孩子玩冰。
解
诗
乡村的傍晚。
题 村晚
[宋] 雷 震
讨
论
交 流
自由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边读边思考:三首诗分别写了儿童的什
2023年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课件

1. 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 。
2.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 一首改写成短文。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导入新课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植物是大自然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呢!让 我们瞧瞧有哪些植物!
花草树木
领会写法
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可爱 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 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孩。空气中满是桃花的 清香。一阵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 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只粉 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 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桃花的颜色 还有鲜红的、纯白的。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 我很喜欢它。
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复明天,有时 甚至延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他总是说还 有一处要看一下,每次都要改几个字,他 的夫人只好一次次誊写。有时稿子已经发 出去了,他觉得有几个字不妥,便打电报 去,嘱咐编辑代他改正。
引导修改
习作要求: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
样子、颜色等。 习作时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
诗歌解读
自由读一读,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稚子弄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稚子金盆脱晓冰,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敲成玉磬穿林响,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颜色、气 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 致,讲了花骨朵儿、已经绽放的桃花花 瓣的特征。
2.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 一首改写成短文。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导入新课
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植物是大自然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呢!让 我们瞧瞧有哪些植物!
花草树木
领会写法
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可爱 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 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孩。空气中满是桃花的 清香。一阵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 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只粉 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 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桃花的颜色 还有鲜红的、纯白的。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 我很喜欢它。
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复明天,有时 甚至延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他总是说还 有一处要看一下,每次都要改几个字,他 的夫人只好一次次誊写。有时稿子已经发 出去了,他觉得有几个字不妥,便打电报 去,嘱咐编辑代他改正。
引导修改
习作要求: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
样子、颜色等。 习作时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
诗歌解读
自由读一读,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稚子弄冰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稚子金盆脱晓冰,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彩丝穿取当银钲。
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敲成玉磬穿林响,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忽作玻璃碎地声。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颜色、气 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 致,讲了花骨朵儿、已经绽放的桃花花 瓣的特征。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喜
诗眼,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门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时眼泪沾满衣裳。
背景知识
安史之乱中,蓟北是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阳。洛阳四 面数百里州县皆成废墟,出现了千里人烟 断绝的惨景。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 乡,杜甫随着逃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 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四川。
陆游(1125—1210) 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 诗歌总的主题是抒发政治抱负和 同情人民苦难。其代表作有《书 愤》《示儿》《游山西村》等。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 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 归故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 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 南宋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 分析原因 收复蓟北
◎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喜
◎自己可以回到故乡
✲ 诗人的反应 涕泪满衣裳
◎以形传神 ◎喜极而悲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儿哪还有 一点儿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这两句所体现的各人的情感是什么?
喜 妻子
——“愁不在”
诗人
——“喜欲狂”
漫卷诗书(动作)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滔滔万里黄河奔流不息东注入海, 华山与天相接,直插云霄。
✲ 描绘画面
滚滚黄河东流入海
华山巍峨屹立、直耸入云
雄伟壮丽
写景手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夸张
景物雄伟,有生气
化静为动
思考:这两句诗描绘祖国壮丽河山 的用意是什么?
部编新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走
近
诗
范成大,南宋中兴四大诗
人 人之一,字至能,号石湖居士。
他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 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所作的组诗 《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 园诗的代表作品。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一读,想一想: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 的感情去读? 朗读节奏是怎样的?
归去:回去。 横牛背:横坐在牛背上。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 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 定的声腔。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拟人,形象 地表现出落日挂 山头的情景。
幽雅美丽、色彩绮丽
写落日青山 倒映水中,表现 出水的澄澈。
这两句中诗人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村晚》通过描写乡村傍晚的美丽景色,抒 发了诗人_对__乡__村__晚__景__的__喜__爱__和__赞__美__之__情____。
村晚
草满池塘 景
山衔落日
牧童横牛背 人
短笛信口吹
喜爱 赞美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 究以下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
展
延 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事情: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学”字用好,不会耕耘就学着大人的 样子种瓜,充分体现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孩子也跟着大人的样子一起学着耕田种 瓜,他们热爱劳动。表达了诗人对天真可爱的 农村儿童的赞美之情。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凉州词送元二使安西课件一

译文: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子,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在唐时最盛,所以说“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也会触动离恨。将士 们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思乡情是强烈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全
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 8词.诗语的回前答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
客渭 舍城 青朝 青雨 柳浥 色轻 新尘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 渭城县,唐时属京兆府 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 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 柳的颜色。
浥:(yì):湿润。
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
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 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焕然一新。
古诗三首
凉州词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凉州词
作者简介
•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盛唐著名诗人,祖籍晋阳(今山 西太原)。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著称,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 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代表 作有《黄鹳雀楼》、《凉州词》 等。
春羌一黄
风笛片河
不何孤远
度须城上
玉怨万白 门杨仞云 关柳山间 。,。,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子,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
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在唐时最盛,所以说“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曲子也会触动离恨。将士 们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思乡情是强烈的。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7、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全
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
•
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象。
•
B、第三句透露出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
•
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
•
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
• 8词.诗语的回前答两)。句写所见: 、 、 、 ;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
客渭 舍城 青朝 青雨 柳浥 色轻 新尘 。,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 渭城县,唐时属京兆府 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 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的雨。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 柳的颜色。
浥:(yì):湿润。
渭城清晨的一场小雨,湿润
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 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翠色欲滴 ,焕然一新。
古诗三首
凉州词 送元二使安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凉州词
作者简介
•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盛唐著名诗人,祖籍晋阳(今山 西太原)。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著称,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 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代表 作有《黄鹳雀楼》、《凉州词》 等。
春羌一黄
风笛片河
不何孤远
度须城上
玉怨万白 门杨仞云 关柳山间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古诗三首PPT电子课件

2、展开想象:在金兵战马嗒嗒的践踏 声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样的场景?
哀声遍野,生灵涂炭。老人在流泪,小孩在流 泪,妇女在流泪,北宋的遗民在流泪啊!
3、金兵横行,遗民泪尽,国破家亡, 生灵涂炭,这是何等凄凉、何等悲惨的 生活呀!当你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的 心情是什么?
4、南望王师又一年”,你可知道,这 “又一年”是多少年吗?
yuè
岳
基本释义 1.高大的山:五~。 2.称妻的父母及伯父、叔 父天大厦。 2.抚摸:~弄。 3.研究;切磋: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的想表达什么?
• 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 然,他们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人民的爱国热忱真如压在地下的 跳荡火苗,历久愈炽;而南宋统治集团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 把大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可谓心死久矣。诗人为遗民呼 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 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 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 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 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 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 (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村晚
写景:青草、池塘、池水、 池岸、远山、落日、波纹
写人:牧童横牛背,随口 吹短笛
悠无 闲忧 自无 在虑
诗歌主题
诗歌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 生活情趣的山村晚景图,表达了诗人 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 忧无虑的生活的喜爱之情。
诗名 时间 景物(趣事)
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 从白天
耘田、绩麻;
桑树
xiǎo
笔顺: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晓得
拂晓
初读古诗
配乐诵读,划分节奏,读出停顿、节奏、
韵律。圈出生字。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zhòu yún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ɡòn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耘桑
词语解释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课后习题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 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是在对古诗大 意的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住古诗的感情基调,读 出自己的感受。本课中的三首诗都是描写儿童生 活的,展现的是儿童生活的情趣,因此朗读基调 是淡婉的。但具体到每一首诗,还是有区别的。
背诵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要背得 流利、有感情。还可以根据古诗大意进行理解 性背诵,这样对古诗的掌握会更透彻。
1.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_孩_子__们__不__会__耕__地__也__不__会__织_布__,__却__也__不__闲__着__,_ _他__们__在__茂__密_成__荫__的__桑__树__底__下__学__种__瓜__。______
2.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敲__出__来__的__响__声__像__玉__磬__一__样__穿__过__树_林__,__冰___忽_ _然__碎__裂__,__发__出__如__玻__璃___摔__碎__在__地__上__一__样__的__ _声__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组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 冬日共五个篇章,各12首。诗歌描写了农村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 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 的困苦。
zhòu
笔顺: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昼夜
白昼
yún
笔顺: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耕耘
耘锄
sānɡ
笔顺:
部首: 结构:上下 组词:桑叶
诗歌大意
村庄的人们白天下田除草,晚上搓 麻线,都不得闲,各自都为家庭承担一 定的责任。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 却也不闲着,他们在茂密成荫的桑树底 下学种瓜。
诗歌品读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除草 夜晚搓麻
“各当家”写出了“村庄儿女”怎样的特点?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童孙 学种瓜
清晨,孩童将金属盆里冻的冰凿下 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敲。
表现出儿童的聪明伶俐、天真活泼和 脱冰作戏的盎然意趣。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来的响声像玉磬一样穿过树林, 冰忽然碎裂,发出如玻璃摔碎在地上一样 的声音。
敲冰声 比作 玉磬响 声音的清脆、悦耳
忽作 突出冰破碎的突然和孩童的失望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几个小孩 子把冰块从金属盆里凿下来,用彩线穿起 来,叮叮当当地敲着。从中我感受到孩童 自得其乐的盎然情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一个晚归 的牧童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随意地吹 着。从中我感受到儿童的天真无邪、调皮 可爱,也体会到农村生活的情趣。
对劳动人民的
热爱、敬重,对孩
(其三十一) 到夜晚 学种瓜
童的喜爱、赞赏
稚子弄冰
白天
脱晓冰、穿彩丝、
对自得自乐的
当银钲、碎晓冰
稚子的欣赏与喜爱
村晚
傍晚
青草、池塘、池 水、池岸、远山、落 日、波纹;横骑牛 背、随口吹笛
对自然美景的 喜爱和赞美,对自 由生活的赞赏和 向往
拓展发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难点探究
古诗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孩子弄冰的场景的? 寒天“弄冰”,童心炽热。
“金”盆“彩”丝穿“银”冰。 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 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 “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板书设计
早晨脱冰
彩丝穿取 心思巧妙
稚 穿冰敲响 当作银钲 天真烂漫
子
敲成玉磬 自由快乐
欣 赏
弄
响彻树林
选做
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 改写成短文。
写作指导:改写古诗,就是在充分理解诗意 的基础上,在尊重诗意的前提下,用我们自己的 语言,依据古诗原文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整合。改 写不是想当然地瞎编胡扯,不能随意对诗中内容 进行删改,更不能脱离原诗内容进行天马行空的
自由创作。这里的“改”主要包含两方面的 意思:一是改古诗语言为现代语言,使语言 更浅白、流畅;二是根据诗意进行合理的想 象和补白,使内容更形象、具体。如果脱离 了原诗的内容乱改,写出的文章就会变味, 就不符合作文要求了。
拓展发散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南宋]翁卷《乡村四月》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 字 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 江西吉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小池》《舟过安仁》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等。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春, 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 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 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 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 对丰收的联想。
初读古诗
zhì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zhēnɡ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诗歌品读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所绘景物 青草、池塘、池水、池岸、 远山、落日、倒影、波纹。
写景顺序 由近及远。
品析字词
池水满塘
草满池塘水满陂 生机勃勃
青草茂盛
山衔落日浸寒漪
拟人,形象地写 出落日的情态
显出池塘的热闹 和色彩的绚丽
想象画面
雨过天晴,青草茂盛,池水满溢。远 望一片青葱,生机勃勃。傍晚太阳西沉, 挂在山腰,火红一片。远山含着太阳,倒 映在池水中。微风吹来,水面漾起细波, 把“山衔落日”揉得碎碎的。
好学 懂事 可爱
这两句诗中哪两个字最为简洁传神?
也
表现孩子们不 怕苦、不怕累。
学
表现孩子们好 学、爱劳动、可爱。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村庄儿女
白天耘田 晚上绩麻 各自当家
勤 劳
赞 美
(其三十一)
不懂耕织 天真可爱
童孙 傍树荫
热爱劳动
热 爱
学种瓜 聪明能干
诗歌主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通过描写农人及小孩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人热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 乐趣的思想感情。
配乐朗诵,划分节奏。圈出生字。
村晚
[宋]雷震
bēi
yī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词语解释
陂: 池岸。 腔: 曲调。
漪: 水中的波纹。 信口: 随口。
诗歌大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 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 一起把影子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 牛回村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 随意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所见 牧童、牛、短笛 所听 笛声
品析字词
随意
牧童归去横牛背
牧童的调皮可爱、自由自在、艺高勇敢
短笛无腔信口吹
没有曲调
随口吹、随便吹
突出牧童的天真活泼、自由自在
想象画面
屋顶炊烟起,家长唤儿归。牧 童横坐牛背,驱赶牛儿回。手拿短 笛随口吹,不成调的曲子清脆嘹亮、 悦耳动听。
默写指导:默写是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 的升华,要求语序、词序不可颠倒,字形不能 写错。默写时要特别注意“昼”“耘”“傍” “桑”等字的写法。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 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读这两句诗时,我仿佛看到几个还不懂耕 田织布的小孩在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 瓜。从中我感受到了孩童的天真烂漫,也体会 到劳作的乐趣。
写作示例:一到初夏,农人们便忙活起 来了,田里苗要培,草要除。天刚蒙蒙亮, 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挎起篮子,扛着锄头往 田里走。在田间忙活了一阵后,他们脸上冒 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用袖子随意擦了擦脸,又弯下腰在田间忙活 开了。直到劳作结束,他们才站起来,伸
腰,长吁一口气,望望长势喜人的禾田,脸 上不由得露出欣慰的笑。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打扫庭院, 照料牲畜,看管孩子……。做完这些家务, 她们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 的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太阳越升越高,田边桑树那密密匝匝的枝 叶交错在一起,经阳光一照,投下一片浓浓的 绿荫。树荫下,孩子们正在学种瓜呢。他们光 着脚蹲在地上,手上拿着耙子,先学着大人的 样子挖了一个坑,然后把瓜苗放进去,盖上土, 再浇上水,瓜苗就种好了。看着绿色的小苗, 孩子们兴奋得又叫又跳。
课外练习
1. 课外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背诵并 积累。
2. 从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将之改写成短 剧本,同学合作演一演,在表演中体会 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