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史概论论文
经典数学史论文

通过对《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一个多月的学习,我对数学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数学的发展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数学史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电影,是科技发展的生命历程!它饱含着无数个前辈伟大的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又为那些愿意为数学历史写下新篇章的后来者铺好了道路!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尽管我们反复强调学习知识的意义,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历史叙述,那么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感到费解的.对于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一些课程所介绍的通常是一些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而历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跟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因此数学学习中,应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把一些重要的数学史料结合起来,更能掌握数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数学发展的曲折,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数学史中那些能够深深感动我们、惊心动魄、引人入胜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而激发我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那样的话,我们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进而塑造完善的人格.1.数学史料对理解数学发展的作用(1)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延伸出上百个分支,但它毕竟是一个整体,并且有它自己的重大问题和目标.如果一些分支专题对于数学的心脏无所贡献,它们就不会开花结果,一些被分裂的学科就面临着这种危险.如由于在工业技术上的极大应用,哈密顿四元法曾传播很广,风行一时,但不久后,四元法就不再使用了.如同Hilbert说的:“数学是一个有机体,它的生命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所有各部分的不可分离的结合.”(2)数学课程所介绍的似乎是一些没有什么关系的数学片段.历史可以提供整个课程的概貌,不仅使课程的内容互相联系,而且使它们和数学思想的主干也联系起来.数学史既可以展示数学发展的总体过程,又详加介绍各学科的具体发展过程,把握数学这一发展过程可使我们视野开阔,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能高瞻远瞩.把握数学这一发展过程,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正如无理数是由于度量问题而产生的,它的发现导致几何学在一定时期内独立于算术孤立发展;求极大、极小问题、求曲线长等问题的研究,直接促使牛顿、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微积分产生后,出现了许多分支,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分析学中的“病态”函数给勒贝格以启发,后来勒贝格创立了测度论;著名数学家康托因研究分析学问题而发明朴素集合论,朴素集合论又包含悖论.因此,集合论应运而生.深刻地理解数学史的内容,才能了解数学发展的基本进程.(3)通常的数学课程直接给出一个系统的逻辑叙述,使我们产生这样的印象:数学家们几乎理所当然地从定理到定理,数学家们能克服任何困难,并且这些课程完全经过锤炼,己成定局.我们可能被湮没在成串的定理中,特别是当我们刚开始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历史却形成对比,它教导我们,一个科目的发展是由汇集不同方面的成果,点滴积累而成的.我们也知道,常常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几步.不但这些科目并非天衣无缝,就是那些已经取得的成就,也常常只是一个开始,许多缺陷有待填补,或者真正重要的扩展还有待创造.今天的小学生都知道阿拉伯数字为1、2、3、4、5、6、7、8、9、0,而这些抽象的数是从人们长期的计数实践中产生的,至于它的记法,又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的.今天的人们会解一元三、四次方程,而在古代中世纪人们仅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情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掌握一元三次、四次方程的求解情况,正是由于塔尔塔利亚和菲奥尔在1835年2月22日那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比赛推动了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也正是由于这场比赛,深深地吸引了意大利米兰的一位数学家卡尔丹诺,他使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更为完善.而卡尔丹诺的学生费拉里根据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启发了对四次方程的研究.四次以上的方程是否有一般的代数方法?从16世纪的后半叶到19世纪初的二百多年,无数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耗尽了心血,绞尽了脑汁,仍然一无所得.法国数学大师拉格朗日千辛万苦利用对称多项式理论、置换理论、预解式理论导出了适用二次、三次、四次方程的根式解法,但对五次以上的方程仍然束手无策.1824—1826年挪威数学家阿贝尔证明了一般五次方程不可能有根式解,并由此导出了可变群论,即阿贝尔群的理论.1828年法国年轻数学家伽罗华证明了五次以上代数方程有根式解的充要条件,由此产生了伽罗瓦理论.由此可见,今天看似简单的问题,历史上留下了多少数学家艰辛跋涉的足迹.数学事业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多么崇高的劳动.希尔伯特要大家回答的23个问题,近一百年过去了仍未完全解决.1976年,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的国际数学会议上数学家们提出了二百多个问题和猜想,到现在已解决的很少.数学大厦基础上的裂缝,从1902年的“罗素悖论”,历经八十多年仍未完全弥合.数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4)课本中的字斟句酌,未能表现创作过程中的斗争、挫折、以及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们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学习的勇气.因为看到数学家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如何一点一滴地得到他们的成果.这样对于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就不会感到颓丧.我们都知道17世纪最伟大的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的“费马大定理”——不存在正整数x,y,z,n,使得x n+y n=z n(当n>2时).从那时起,许多卓越的数学家在此问题上付出了数不清的艰辛努力.1779年欧拉给出了一个n=3的证明.不久,欧拉又出色地证明了n=4的情况.大约1825年,勒让德和狄利克雷独立地对n=5给出了证明;拉梅于1839年对于n=7证明了此定理.德国数学家库默尔对此问题的研究做了有意义的推进.1843年提出了“库默尔理想数”为费马关系式的不可解性导出了一个条件.1908年,德国数学家佛尔夫斯克尔给哥廷根科学院留下10万马克,作为这个“定理”的第一个证明的完全奖金.三百多年过去了,直到1995年由英国的数学家怀尔斯成功地证明了这个定理.被称为“20世纪最辉煌的数学成果”.由此可见,多少数学家经历了艰苦漫长的道路,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数学的发展很少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每前进一步,都充满斗争和挫折,特别在重大突破的关键时刻,不仅会遇到世俗观念的阻碍,还会遇到数学界传统观念的排挤,数学家本人也会犯错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伽里略,被罗马教皇夺去了生命;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受到教会的残酷迫害;第一个发现无理数的希伯斯被毕达哥拉斯的忠实信徒们抛进了大海.其它如牛顿、莱布尼茨创建的微积分学、罗巴切夫斯基创建的非欧几何、康托创建的集合论,当初都曾受到攻击.著名的数学家柯西在论证函数项级数收敛性时曾犯过错误.优秀的数学家哈密顿也曾为“四色问题”冥思苦想13年而不得其果.但是数学家们并没有被困难、挫折、诽谤所吓倒,而是充满勇气,充满创造,披荆斩棘,克服种种困难,推动数学的车轮滚滚向前.(5)通过对数学史的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从而更热爱数学这门学科,执迷于对数学的探索.数学美指的是数学具有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和奇异性.德国数学家弗希纳做过一次别出心裁的试验,他召开了一次“矩形展览会”,会上展出了他精心制作的各种矩形.并要求参观者投票选择各自认为最美的矩形.结果矩形的长与宽之比为0.618的矩形被为是最美的矩形.0.618——“黄金比值”,这一神秘的数字,蕴涵着奇异的数学美,这一美的密码一经被人类掌握,立即成为服务于人类的法宝.艺术家们则用它创造出更加令人神往的艺术珍品;设计家利用它设计出巧夺天工的建筑;科学家们则在科学的海洋尽情地欢奏0.618这一美的旋律.此外像对数螺线、裴波那契数列,哥德巴赫猜想、费马最后定理、四色问题、多阶幻方等给人以美的欢乐、醉心的向往.6)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往昔,展望未来.20世纪上半叶的数学成果既然可以超过19世纪的几倍,近三十年所出现的数学分支又可超过18世纪的总和.可以预料: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数学事业将会更神速的发展.数学分支越细,越有利于数学家在某一方向上深入发展.数学信息的繁密,更能帮助数学家了解自己研究方向上的概况.避免无效的劳动.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数学家逐步摆脱了沉重的计算负担;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将协助数学家进行部分劳动.面对美好的数学前景,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目标感,吸引着更多的学数学的人献身于这一艰苦而又伟大的事业.2.数学史料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的作用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认识的反映,它又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任何数学事实的理解、数学概念的掌握、数学方法的运用,数学理论的建立,无一不是数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数学思想是对数学概念、方法和理论的本质认识.通过学习数学史,可以知道各种具体的数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它与数学主干思想有何联系,它对数学发展的影响、作用和地位.数学中有许多数学思想.如,当美索不达米亚的牧人第一次使用小石子来表示羊只时,就意味着符号抽象的产生;而当他们第一次试图使用什么记号将羊只的总数记录下来时,就意味着符号思想的出现,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巨大飞跃的开端.符号思想的实质就是通过建立某种对应,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转换.对于我们来说掌握了这种对应关系,才能理解所使用符号的意义,才能进入形式化的数学领域.此外,对数思想、坐标思想、微积分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都会使我们学习知识事半功倍.3.数学史料对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一种思维,它是人们的数学认识活动,是人们从事数学活动(一般指研究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和讲授数学的活动)中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人们形成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推理和数学理论的思维过程.数学史料富有典型性和教育意义.领略数学家们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教材,领会教材的实质,从而可以增强我们驾驭教材的能力.这一点是战胜题海战术的有力武器,现在的学生只知道做题,而对题的深层结构和思想实质不做思考,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时便往往束手无策,而学习前人在面对未知领域所用的思想方法,对我们解决问题很有裨益.如公元1847年,一位完全靠自学成材的数学家布尔(1815—1864),深刻地研究了命题的演算规律,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代数系统,这种代数系统,把逻辑思维的规律,归结为代数演算的过程从而使逻辑关系的判断与推理,复杂命题的变换与简化,终于找到了巧妙而有效的数值途径.类似这样的数学史知识,能使学生认识到在探索数学问题时应冲破思维的局限,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2)数学史中记载了许多数学家发明、发现的生动过程,我们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理解掌握创造的方法、技巧,从而增强其创造力.如公元263年,刘徽在《九章算术》的注释中提出了计算圆周长的“割圆”思想,刘徽本人精辟的论述:“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刘徽用“割圆”思想不仅计算出了π的近似值,而且还提供了一种研究数学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当于今天的“求极限”.数学家们的这些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发展我们的思维.21世纪,科技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数学在里面发挥的作用肯定越来越大。
一篇有关数学史的论文

数学史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自然科学史研究下属的一个重要分支。
和所有的自然科学史一样,数学史也是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数学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历史科学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它与通常的数学研究方法不同。
它研究的对象是数学发展的历史,因此它与通常历史科学研究的对象又不相同。
具体地说,它所研究的内容是:①数学史研究方法论问题;②总的学科发展史——数学史通史;③数学各分支的分科史(包括细小分支的历史);④不同国家、民族、地区的数学史及其比较;⑤不同时期的断代数学史;⑥数学家传记;⑦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发展的历史;⑧数学发展与其他科学、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⑨数学教育史;⑩数学史文献学;等等。
按其研究的范围又可分为内史和外史。
内史从数学内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数学发展的历史;外史从外在的社会原因(包括政治、经济、哲学思潮等原因)来研究数学发展与其他社会因素间的关系。
数学史和数学研究的各个分支,和社会史与文化史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明数学史具有多学科交叉与综合性强的性质。
人们研究数学史的历史,由来甚早。
古希腊时就曾有人写过一部《几何学史》,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但在5世纪普罗克洛斯对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一卷的注文中还保留有一部分资料。
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一些传记作品和数学著作中,曾讲述到一些数学家的生平以及其他有关数学史的材料。
12世纪时,大量的古希腊和中世纪阿拉伯数学书籍传入西欧。
这些著作的翻译既是当时的数学研究,也是对古典数学著作的整理和保存。
近代西欧各国的数学史研究,是从18世纪,由J.É.蒙蒂克拉、C.博絮埃、A.C.克斯特纳同时开始,而以蒙蒂克拉1758年出版的《数学史》(1799~1802年又经J.de拉朗德增补)为代表。
从19世纪末叶起,研究数学史的人逐渐增多,断代史和分科史的研究也逐渐展开,1945年以后,更有了新的发展。
数学史论文

数学史论文第一篇:数学史论文数学史论文:课程论文班级:09数学2班内容古希腊数学发展史初探【摘要】:“古希腊数学”只是一个习惯用语,它并不等同于希腊这个国家或地区所创造的数学,而是指包括希腊半岛,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褐色雷斯,意大利半岛和小亚西亚,以及非洲北部等地。
从时间上看,是始于BC600年左右,到641年为止,一共持续了1300年的数学的统称。
本文,我就这一时间段的数学发展,也就是古希腊数学发展进行初探。
【关键词】:古希腊数学发展史学派数学家地中海的灿烂阳光——古希腊文明著称于世。
拥有特殊的地里环境的克里特岛是希腊文明的发端,同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汲取了各种各样的优秀东方文化。
其中,希腊数学就是希腊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分支。
希腊数学汇集了巴比伦精湛的算术和埃及神奇的几何学。
我们将希腊数学的卖力发展史分为下列三大历史时期;一.第一时期:BC600—BC323 这一时期又可以希波战争为界限划分为前后2个历史时期。
希波战争前的希腊数学就是以爱奥尼亚学派和毕达哥拉斯学派为主要代表的。
希波战争之后,则以巧辩学派,埃利亚学派,原子论学派柏拉图学派的成就为代表。
尤其是从BC480年到BC336年,数学史上又称为雅典时期。
雅典时期哲学和经济的空前繁荣诞生了像亚里斯多德这样的百科全书般的杰出人物。
BC4世纪以后的希腊数学慢慢成为了独立的学科。
数学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初等数学时期。
在这一个时期里,初等几何,算术,初等代数大体已经分化出来。
同17世纪出现的解析几何学,微积分学相比,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可以用“初等数学”来概括,因此叫做初等数学时期。
在这一大时期里,希腊各地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学派,他们共同作用于希腊数学的发展。
在这些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三大流派;(一)爱奥尼亚学派——古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爱奥尼亚学派是由彼赋盛名的“希腊科学之父”泰勒斯创立。
泰勒斯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流转于各地经商,并从巴比伦河埃及等地带回了数学知识,故而创立了爱奥尼亚学派。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

数学发展历史研究论文摘要:数学是一门古老而深奥的学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探讨了数学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引言: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等概念的学科,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数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在5000年前,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就开始使用几何学和算术。
一、数学的起源和发展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是最早开始研究数学的文明之一、他们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实践,逐渐发现了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概念,例如算术运算和几何规则。
这些发现为后来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数学家欧几里得发表了《几何原本》,系统整理了前人的几何研究成果,建立了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和公理体系。
这个体系对后来的几何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是数学发展的低谷时期,随着对古代科学文化的遗忘和学术研究的衰退,数学的研究进展十分有限。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数学才再次得到重视。
二、数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是数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数学家们开始重新研究古希腊的数学著作,并提出了新的数学理论。
例如,意大利数学家费马提出了“费马大定理”,奠定了数论的基石。
17世纪是数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例如,牛顿和莱布尼兹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学,并创立了现代微积分的基本原理。
这一发现对现代物理学、工程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是现代数学的发展时期。
数学的发展逐渐向抽象、推理和形式化的方向转变。
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数学家,如哥德尔、图灵、泽尔尼克等,他们为数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三、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数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学不仅为其他学科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方法,而且在工程技术、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数学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有关数学史的论文

有关数学史的论文数学史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数学史的论文下载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数学史的论文下载篇1中国古代及近现代数学史探究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在灿烂的文化瑰宝中数学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也同样具有许多耀眼的光环.研究中国的数学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 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史。
1.1起源与早期发展.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中国数学发展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最早的记数法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找到记数的文字.如独立的记数符号一到十,百、千、万,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还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在春秋时期出现中国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使用算筹进行计算称为筹算,中国古代数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古代的算筹多为竹子制成的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以此类推,并以空位表示零.这与西方及阿拉伯数学是明显不同的.在几何学方面,在《史记·夏本记》中记录到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勾股定理中的“勾三股四弦五”已被发现.1.2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时期.这一时期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形成在秦汉时期,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系统化、理论化,相应的数学专书也陆续出现,如西汉初的《算数书》、西汉末年的《周髀算经》、东汉初年的《九章算术》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一系列算学着作.《周髀算经》编纂于西汉末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以及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年,以问题形式编写,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特点在于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中国数学在魏晋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和刘徽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赵爽证明了数学定理和公式,详尽注释了《周髀算经》,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刘徽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在南北朝时期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着作.最具代表性的着作是祖冲之、祖父子撰写的《缀术》,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六位,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1.3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盛衰时期.宋、元两代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数学家和数学着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学家是秦九韶和杨辉.秦九韶在其着作的《数学九章》中创造了“大衍求1术”(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求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所论的“正负开方术”(数学高次方程根法),被称为“秦九韶程序”.现在世界各国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几乎都接触到他的定理、定律、解题原则.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他在1261年所着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给出了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这个三角形数表称为杨辉三角.“杨辉三角”在西方又称为“帕斯卡三角形”,但杨辉比帕斯卡早400多年发现.随后从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了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2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的发展历史论文

数学的发展历史论文数学作为一门科学领域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文明,古希腊时期的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等人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逐渐演变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涵盖了代数、几何、数论、分析等多个领域,并在科学、工程、经济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代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的数学成就在计算、测量和建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希腊数学的发展则奠定了几何和数论的基础,毕达哥拉斯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成为了古典几何学的基石。
在古代印度和中国,数学家们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印度的零和十进制系统以及中国的算术和代数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数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伽利略和牛顿的研究为物理学和天文学奠定了基础,而他们的成就也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18世纪的数学革命则为微积分学、分析学和概率论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集合论、拓扑学和数理逻辑等领域的发展,则为现代数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在当代,数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逻辑学、数学物理学、数值计算和离散数学等新的数学领域的出现,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而计算机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学在人工智能、密码学和信息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总的来说,数学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历史,而现代数学的发展也将继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抽象代数、拓扑学和微分几何等新的数学分支的发展,引领了数学新的发展方向,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数学在现代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探索宇宙的奥秘到解决社会问题,数学无处不在。
除了在纯粹数学领域的取得的成就之外,数学在应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金融领域,数学模型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投资组合优化和金融衍生品定价等方面。
浅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

内容提要:数学的很多方法是有辩证性的,比如具体与抽象;演绎与归纳;发现与证明;分析与综合;这些方法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
数学是人类最古老的科学知识之一,它主要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与数、形与形,以及数与形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他们发展也经历的很多的坎坷,在磨砺中他也得以不断的成长。
说到数学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令人心驰神往的优美而和谐的黄金分割;雄伟壮丽的科学宫殿的欧几里得平面几何;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
数学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就是把数学溶入语言之中。
在数学的发展中,形成许多哲学的观点,有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以布劳威尔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三大学派。
关键字:数学方法数学发展三次数学危机数学美数学与哲学浅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一、情深意浓——学习数学的心得和感想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数学能给我带来一直奇妙的神奇的感觉,而学习数学更是让我学到很多东西。
在思维上,逻辑的严谨,和思考的妙趣,是其他学科不能给我的。
在求学的态度上,数学教给我的是脚踏实地。
对数学的感觉有时不能用语言来描述,我相信很多和我一样喜欢数学的都对数学有着奇妙的感情。
当同学表示学数学的枯燥时我很不能理解,在我看来数学是最实在,有趣味的,他就像是一个老朋友,等着去解读。
汉克尔曾说数学科学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应用的广泛性,发展的延续性。
我懂得数学的高深,想来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深入的解读去体味,因而高考没有选数学专业。
现在又有一次机会让我可以接触数学,领悟数学和数学家的神奇,美妙,毫不犹豫的选了数学文化,对数学的很多感受现在可以通过这次机会表达一二。
二、智慧展现——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将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凝聚了数学家们智慧的知识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
数学的方法是贯穿了整个数学,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此我将我所学到的和我心中所想的一些数学方法和思想写出略表我对数学的解读。
数学史论文

数学史论文数学史论文(1/2)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古代数学为切入点,探讨数学史的发展和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古代数学的贡献古代数学在古希腊、古埃及和古印度等地都有着独特的贡献。
首先,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等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理论。
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是一条关于直角三角形的重要定理,而欧几里得几何学则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
古埃及数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们对算术的研究上。
古埃及人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记数系统,其中包括了对分数和虚数的研究。
他们还利用算术解决了土地测量和建筑施工等实际问题。
古印度数学家在代数和三角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发明了一种复杂的代数符号系统,并使用了零的概念。
此外,他们还发展了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数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数学成为了文艺复兴的核心之一,对科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大量的数学家涌现出来。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人。
伽利略通过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重力,提出了著名的近似定律并且支持地心说。
笛卡尔则提出了笛卡尔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为后来的解析几何学奠定了基础。
牛顿则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发展了微积分学,从而为现代物理学和数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此外,在文艺复兴时期,数学的应用领域也得到了扩展。
数学在天文学、地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为天文学提供了新的解释,地理学家使用三角法来测量地球上的距离,建筑师运用几何学来设计建筑物。
结论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古代数学家的贡献为数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们推动了数学的快速发展。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习和研究的科学,它还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正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猛的势头强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并以各种丰富的形式深刻地影响,渗透并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数学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石之一,而且是新技术革命的弄潮儿。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崛起,都对数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的基础科学地位、科学典范作用和高技术地位日益增强,数学的社会化程度与水平日益提高。
【关键词】数学科学当代社会影响最近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学好语文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华文化,学好英语可以让我们和外国人更好的交流,以便学习对方,学好历史可以让我们更理智的看待当今,学好哲学可以让我们更科学的看待问题。
可是学好这个数学能干嘛?买菜还要求导?花钱还要微分?其实说这句话的人,只是片面的看待问题。
社会需要数学,但是数学更多的是以抽象的方式存在,使得数学似乎已成为少数人才能理解和掌握的一门学问,与实际越来越脱离;而公众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与数学教育的偏颇也有一定的关系。
事实上,当人们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深入和全面了以后,就会感受到数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对数学的需要。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正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猛的势头强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并以各种丰富的形式深刻地影响,渗透并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数学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石之一,而且是新技术革命的弄潮儿。
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的飞速进步、科学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崛起,都对数学等基础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的基础科学地位、科学典范作用和高技术地位日益增强,数学的社会化程度与水平日益提高。
数学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一)数学与计算机数学是整个科学的基础,也是高新技术的理论基础,是联络科学与技术的纽带。
毫无疑问,计算机也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其工作原理是以布尔代数和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解决问题是以各种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也是以计算数学为基础的。
所以计算机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计算机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
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被称为“计算理论”,而目前的冯・诺依曼体系(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高速发展都是建立在计算理论基础上的。
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程序设计过程,是“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数据结构──设计算法──翻译成计算机语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后一步才是通常所说的编程序(更确切地说是编写代码)。
所以,学会一两门编程语言或者会用一两种开发工具仅仅是学会了最后一步,而前面四步的掌握都与数学的抽象思维的学习有关,说其直接来源于离散数学的学习也不过分。
斯坦福大学语言及信息研究中心的执行主任KeithDevlin的《数学基因:数学思考如何演进及数为什么像闲言碎语》中说,他们(软件工程师)从数学课上得到的最大收益便是曾对纯粹抽象的物体和结构进行过严格推演。
而且,数学课是唯一给他们这种体验的科目。
这种体验不在于那些课堂上教的重要东西,而在于其本身是数学化的。
数学不仅在计算机的产生中起了一定的作用,更主要的是数学潜力的发挥,大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的智能化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和未来产生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二)数学与自然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系应该说是很早的,尽管在19世纪以前是不均衡的。
正如恩格斯写于1873—1883年的《自然辩证法》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在固体力学中的应用是绝对的,在气体力学中是近似的,在液体力学中已经比较困难了;在物理学中多半是尝试性的和相对的;在化学中是最简单的的一次方程式;在生物学中等于零。
但是数学与自然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完全改变了这种局面,它们越来越紧密得联系、结合、相互影响和渗透,数学对各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文学是最早应用数学的科学领域,天文学家的数学传统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数学家对圆锥曲线的研究成为天文学家描述行星运动轨迹的比不可少的工具。
海王星的发现、小行星的发现等重要的天文学的进展,都是成功地运用数学方法和思想的范例。
当今,数学在天文学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天体物理中的数值模拟成为天文学家研究天体有关问题的有利工具。
因为天文学中的许多问题,如宇宙、星系的演化,太阳系中行星、卫星的形成,其尺度常常是以光年计算的,其时间是以亿年计算的,天体及宇宙空间中的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度以及其他许多物理条件,都不是世界上任何实验室所能达到的,研究过程中又涉及到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其中的大型复杂计算、大量模拟实验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数值模拟方法应运而生。
数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中的应用相对来说是明显的,在此不作更多的叙述。
而数学在医学与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则有些鲜为人知,但实际上通过X射线计算机层析摄影仪(即CT)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奖,就不难说明数学在医学中的作用,因为CT理论的核心是数学。
计算机数值诊断是医学中应用数学方法的又一典型例子,它是利用数学的信息理论、数据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这个强有力的工具,对病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各种化验和检验指标进行数学加工和分析,作出疾病的定量诊断结果。
与普通的临床诊断相比,它依赖大量的历史记录和对这些资料的数学处理方式,使得诊断结果较为准确。
纯粹而又抽象的拓扑学在对DNA研究中的作用是医学发展需要数学的又一强有力的例子。
(三)数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除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较早外,数学真正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是比较晚的,但却也已呈现出广泛而深入的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数学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显示出威力,并逐渐加快了相应学科的数学化的进程。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卡尔·多伊奇发表一项研究报告,列举了1900—1965年间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方法的62项重大成就,包括心理学13项,经济学13项,政治学11项,社会学7项,哲学、逻辑、人类学和科学史等19项,其中数学化的定量研究占2/3,这些定量研究中的5/6又是在1930年以后作出的。
这表明了当代社会科学向数学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马克思在100多年以前就指出:“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也日趋深入,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经济信息成为数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新分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代的经济学实际上已成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
语言学似乎是一个很纯粹的只研究语言的典型的人文科学,很少会有人想到,数学与语言学这样的代表着人类知识两极的学科之间还有着深刻的内在的联系。
但是从19世纪开始,数学家和语言学家进行了用数学方法研究语言学问题的实践,获得许多重要结果。
20世纪电子计算机发明后,人们就开始用计算机进行机器翻译的尝试,从而需要对构词法和句法进行分析研究,数学方法的引入,大大地推动了这些研究向精确化、算法化的方向发展。
此后,对计算机的高级语言的研究,对语音的自动合成与分析的研究,以及文字识别计算的进展,都大大促进了数学与语言学的结合,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数理语言学。
它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现象,并加以定量化和形式化的描述。
数理语言学中使用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集合论、图论、信息论、公理化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模糊数学方法等一系列数学理论与方法,取得了许多出人意料而又令人叹服的研究结果。
运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机模式的识别等方法对《红楼梦》的作者的研究,使人们对《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有了新的不同的结果,例如分别从用字的相关程度、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同一个人和多人所著的结论,这不仅是有价值的尝试,也是向传统观念发起的挑战,成为人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发展对数学的需求日益广泛和深入,而社会发展中的各生产领域如工业、农业、林业、渔牧业等都离不开数学。
只要你到这些领域的具体生产工作中去了解,数学的身影使你无法摆脱。
(四)数学与艺术艺术的美感是与数学分不开的。
曾经有一篇极有趣的文章,指出每一时代的主流绘画艺术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深层数学结构——几何学,在达芬奇那里是讲求透视关系的射影几何学;在毕加索那里是非欧几何学;在后现代主义、纯粹主义那里也许是现在说的分形几何学。
其实,对于数学关系在艺术品中的重要性,向来就被一些美学家和艺术家所肯定。
古希腊著名美学家,同时也是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美在和谐”的观点,这其中“和谐”里很重要的一种数学关系,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称为“最美妙的东西”,从而他们认为只要恰到好处地调整好数量比例关系,建筑、雕塑、书法甚至音乐、舞蹈等就能产生最美最和谐的艺术效果。
通过我们的视觉就能感受到一种完美。
如作品米洛斯的阿芙洛底德、雅典卫城等无不蕴含丰富而又协调的数学比例关系最让人感到美与和谐的比例就是黄金分割比——0.618。
很多让人们感到很美的东西,比如海螺,其中都有不少奥妙,它的螺纹是遵循黄金分割的!还有一些艺术作品,几个简单的几何体,可是却让我们为之着迷,这是因为它也运用了黄金分割等数学上的手法。
把黄金分割比应用于绘画中的例子很多,其中最有名且最先开始的可能就是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了。
他之所以成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是因为他首先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
他潜心研究人体结构,他发现了隐藏在人体中的数字与比例,并将这些应用于他的艺术作品中,使得他画笔下的人物都栩栩如生,百看不腻。
如果你仔细去研究他的最有名的几幅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你肯定会惊喜的发现里面蕴藏了太多太多的黄金分割。
另一方面,音乐也是与数学紧密联系着的。
能够把音乐归结为数与数之间的简单关系,乃是因为下列两个事实:第一、弦所发出的声音取决于弦的长度;第二、两根绷得一样紧的弦,若一根是另一根的两倍,则两个音相差八度。
由增大成整数比的弦的长度,能够产生全部的音阶。
基于以上事实,毕达哥拉斯学派曾制定过一个著名的音阶。
这在希腊时代,很多学者都写过这方面的著作。
实际上很多乐器的形状和结构都跟不同的数学概念联系着。
指数函数就是其一。
无论是弦乐还是管乐,在他们的结构中都反映出指数曲线的形状。
至于乐谱的书写更是数学在音乐上显示其影响的最为明显的地方了。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今天听到的音乐都可以理解成数字的排列,从理性的具体的到感性的抽象的演变。
“八度”、“五度”、“三度”等音程的关系,节拍的关系,音色的强弱不都体现了明显的“数学关系”吗。
“数的关系是唯一规定音乐的方式”。
以分形几何学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图形学为艺术家的创作和想像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利用它创作出的作品是一些形态逼真、充满魅力的分形图形,如分形山脉、分形海岸线、分形云彩、分形湖泊、分形树林,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精湛的技艺,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