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合集下载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呼吸系统感染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很常见,可导致支气管炎、肺炎等。
4
冠状病毒感染
包括新冠病毒等多种冠状病毒,可引起各种呼吸道疾病,从轻微感冒到严重肺炎。
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免疫系统缺陷
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更容易感染。
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肾脏病,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
1
1. 奈玛特韦
奈玛特韦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蛋白酶,从而阻止病毒的增殖。
2
2. 利巴韦林
利巴韦林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能够干扰病毒的RNA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
3
3.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够阻断病毒从受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
4
4. 法匹拉韦
老年人可能患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削弱其抵抗力,更容易感染。
及时诊断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性
1
早期诊断
避免病情恶化
2
精准治疗
提高治愈率
3
降低风险
减少并发症
及时诊断呼吸系统感染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早期诊断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并降低感染导致的并发症风险,例如肺炎、呼吸衰竭等。
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是常见的病原体。
细菌感染常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
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
常见的真菌感染包括曲霉菌感染、念珠菌感染。
其他因素
吸烟、空气污染、过敏反应、慢性疾病等均可增加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这些因素会损害呼吸道防御功能,使机体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临床对确诊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

临床对确诊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

临床对确诊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临床对于确诊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早期病人筛查、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

早期病人筛查是流行病学调查和早期发现患者的重要环节。

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接触史等信息,并进行相关调查,如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做好环境消杀等。

初步诊断是对于病人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判断,以初步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急等。

医务人员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初步的诊断分析。

进一步检查是为了明确初步诊断和进一步了解病情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血气分析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进一步确定病人的具体病情、病原体感染情况和肺部病变的程度。

确诊是依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的结果,最终确定病人的确切诊断。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确诊主要依据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培养等结果。

确诊后,应及时进行相关病毒感染防控工作,如隔离、消毒等。

治疗是对呼吸道传染病的最重要环节。

治疗方案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用药治疗、支持性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

同时,医务人员还需要注意对病人的相关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处理,如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等。

总之,临床对于确诊或疑似呼吸道传染病的处理流程涉及早期病人筛查、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确诊和治疗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医务人员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

门诊部常见急诊病例的诊断与处理手册一、病例一:急性呼吸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鼻塞、咳嗽、咳痰、咽痛等症状,体温略有升高,但无呼吸困难现象。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休息,注意饮食需清淡易消化。

- 建议进行常规血液检测,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类药物等。

- 给予支持性治疗,如退热药物、咳嗽药物等。

- 提示病人多喝水,合理调节室内湿度,避免过度用药。

二、病例二:急性心肌梗死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胸痛、胸闷、气促,可能伴随恶心、出汗等症状。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 处理措施:- 立即通知心血管科会诊,并全程监测病人的心电图。

- 给予氧气吸入,以缓解心肌缺氧。

- 快速静脉注射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

- 尽早施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

- 积极处理并控制病人疼痛,如使用吗啡等镇痛药物。

三、病例三:创伤性骨折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出现明显疼痛、畸形、肿胀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发生了骨折。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创伤性骨折。

- 处理措施:- 快速为病人进行X光或CT检查,确立骨折部位和类型。

- 按照骨科医生的建议,进行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 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药物等。

- 给予充足的休息,并注意病人的营养摄入。

- 加强创伤部位的护理,并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

四、病例四:胃肠道感染1. 病情描述:病人主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伴随发热。

2. 诊断与处理:- 初步诊断:胃肠道感染。

- 处理措施:- 让病人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 推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 建议进行粪便常规检查,以排除其他相关感染。

- 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如诺氟沙星、头孢类药物等。

- 提示病人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并加强环境卫生。

五、病例五:急性溺水1. 病情描述:病人因溺水而导致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意识障碍等症状。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

导管相关⾎流感染(CRBSI)的诊断、预防与处理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是在ICU中进⾏长期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作为医源性感染的⼀种,如何诊治和预防对患者的预后⼗分重要。

来源:呼吸重症(⼀)定义导管相关⾎⾏感染:留置⾎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症,经外周静脉抽取⾎液培养⾄少⼀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其他明确的⾎⾏感染源(⼆)诊断标准1、确诊:具备下述任⼀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1)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00CFU),同时外周静脉⾎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微⽣物;(2)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量⾎培养,两者菌落计数⽐(导管⾎:外周⾎)≥3:1;(3)从中⼼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做定性⾎培养,中⼼静脉导管⾎培养阳性出现时间⽐外周⾎培养阳性⾄少早2⼩时;(4)外周⾎和导管出⼝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株微⽣物。

2、临床诊断:具备下述任⼀项,提⽰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且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培养阴性,除了导管⽆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时内未⽤新的抗⽣素治疗,症状好转;(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2个⾎培养阳性(其中⼀个来源于外周⾎)其结果为同⼀株⽪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3、拟诊:具备下述任⼀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1)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素治疗后症状消退;(2)菌⾎症或真菌⾎症患者,有发热、寒战和/或低⾎压等临床表现且⾄少有1各⾎培养阳性(导管⾎或外周⾎均可),其结果为⽪肤共⽣菌(例如类⽩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感染的来源可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0页
诊疗
临床诊疗 判别诊疗 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1页
临床诊疗
具备上述危险原因及经典症状、体征可临床诊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2页
判别诊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与变应性鼻炎相判别。百日咳、猩红热、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急性传染病早期常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应与本病判别。在上述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域对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亲密观察,进行必要相关试验室检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9页
惯用解热镇痛药种类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发烧、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惯用药品——年《普通感冒规范诊治教授共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第20页Fra bibliotek对症治疗
缓解鼻塞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药品,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抗过敏 有喷嚏频繁,流涕量多等症状患者,可酌情选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品。为了减轻这类药品引发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宜在临睡前服用。
第32页
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能够选取中成药治疗,有很好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可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相关规范执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33页
谢 谢 聆 听!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34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9页
试验室检验
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严重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百分比能够降低。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出现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验可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和当地医院条件合理安排病原学检验,可采取RT-PCR检测病毒核酸明确病毒类型,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体水平,以及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病毒和细菌。脓性分泌物可作细菌学培养和药品敏感性试验,有利于细菌感染诊疗和治疗。

ICU患者常见感染部位的诊治

ICU患者常见感染部位的诊治
不一定痰标本镜检不培养结果阳性的可能痰标本采集本身就存在诸多可能被污染的情冴标本丌合栺即污染痰标本在运送或保存或接种等过程中易受到污染定植念珠菌广泛定植于口咽部鼻咽部无论是痰液还是支气管分泌物检测阳性多为定植菌感染在重症医学科真菌感染已经较为常见重症医学科的医师认为痰检出念珠菌一定是定植菌的观念是丌全面的临床上这种情冴往往易被忽略丏丌易避免镜检直接观察念珠菌有无假菌丝或菌丝可以为定植还是感染提供一些线索多次送检的意义怎么样才算是一份合格的痰标本
– 总感染率为51%,阳性菌株中真菌占19% – 念珠菌感染17%,仍为ICU真菌感染的主要菌属
Crit Care Med 2011 Vol. 39, No. 4
(Analyse du Management en Anesthésie et Réanimation des Candidoses invasives,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麻醉及管理分析 )
微生物学检查
(1)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隐球菌抗原阳性; (2)血液、胸腹水等无菌体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除隐球 菌外的其它真菌(镜检发现隐球菌可确诊); (3)未留置尿管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或尿检 见念珠菌管型; (4)直接导尿术获得的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菌尿>105CF U/ml); (5)更换尿管前后两次获得的两份尿样培养呈酵母菌阳性(念珠 菌尿>105 CFU/ml); (6)气道分泌物(包括经口、气管插管、BAL、PSB等手段获取的 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7)经胸、腹、盆腔引流管/腹膜透析管等留取的引流液直接镜 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或真菌培养阳性; (8)经脑室引流管留取的标本直接镜检/细胞学检查发现菌丝/孢 子或培养阳性; (9)血液标本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或β-1,3-D葡聚糖(G试 验)检测连续两次阳性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
具备下述5项标准中的3项: CRP>10mg/L ESR>30mm/h 关节穿刺细菌培养阳性 术中组织脓样表现 术中细菌培养阳性
张先龙-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
诊断
ESR和CRP对于诊断感染的敏感性较高为 96%,但特异性较低,仅有59%,阴性预测 值为95%-排除感染
之间间隔时间长短
处理
二期翻修
二期翻修的优势: 置入假体时可再次充分清创 如发现仍然存在感染,可再次清创植入占
位器或关节切除成形 迁延不愈的感染病灶可以被切除。
处理
关节切除成形
其他治疗无效的感染(包括抗生素骨水泥 占位器植入)
没有任何重建方法可以挽救感染病例的关 节功能。
处理
关节离断
严重感染威胁患者生命。 因感染而反复翻修手术失败导致软组织和
髋关节置换术后一般是没有疼痛的,如果 出现疼痛,就必须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诊断
Meehan等认为,如果临床证实以下3项中的 1项,可以诊断为感染:
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连续2次或2次以上培 养出同一微生物
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 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
Clin Infect Dis,2003,36(7)
MRI和CT对于诊断感染没有多少价值
处理
感染的处理方式包括: 抗生素治疗并保留假体 开放清创冲洗,保留假体,更换内衬 取出假体。包括一期翻修置换、二期翻修
置换、关节切除成形、或关节离断术。
处理
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很多相 关因素,包括:
感染的深度和出现时间 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 假体有无松动 致病菌种类 宿主抵抗感染的能力 患者的期望等
引起感染的原因
术中污染 体内他处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级基层指南(2023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级基层指南(2023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初级基层指南(2023年)概述这份初级基层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以帮助初级医务人员更好地识别、诊断和治疗该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简介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等严重疾病。

该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经粪便传播,通过呕吐、接触受污染的物体等方式传播给他人。

识别和诊断常见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胃灼热感、嗳气、食欲不振等。

初级医务人员在识别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症状询问和体征观察:询问患者症状,观察是否有上腹部疼痛等明显症状的存在。

- 常规检验:对患者进行呼气试验、测定血清学抗体或抗原等检测,以确诊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

治疗方法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初级医务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 使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

- 药物抑酸:联合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或 H2受体拮抗剂,以减少胃酸分泌,并帮助胃黏膜修复。

预防措施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初级医务人员可以建议患者采取以下措施:-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等。

- 饮食卫生:均衡饮食,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

结束语该初级基层指南为初级医务人员提供了关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知识、识别方法、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指导。

希望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应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临床症状、体征
➢ 已有的客观炎症指标 ➢ 客观炎症指标
病原体的评估
➢ IDSA或专业学会指南
➢ 流行病学调查
➢ 各类感染的特征
耐药性的评估
➢ 耐药危险因素评估 ➢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医学ppt
10
病人伴发热
感染性疾病
非感染性疾病
病毒 细菌 结核 真菌 寄生虫
G+ G-
根据耐药状况 经验性治疗
取相应 标本进 行病原 学检测
6
Kumar et al. Crit Care Med 2006; 34:1589-1596.
MDR致病菌感染危害严重
• MDR致病菌感染显著增加患者未充分治疗比例及死亡率
P<0.001
P=0.003
P<0.001
患者百分比(%)
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MDR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菌血症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3. 2月前患者再次发热,症状基本同前
❖ 胸部CT:右肺下叶肺炎,心影增大 ❖ CBC示:WBC5.66*10^9/L,N82.2%,hsCRP 28.72mg/L,ESR21mm/hr ❖ 莫西沙星片抗感染约2周,症状基本缓解
4. 停药后约1周,再次出现发热伴乏力,头晕,夜间盗汗等,症状基本同前
❖ CBC:WBC5.3*10^9/L,N75% ❖ 胸部CT:双下肺间质性改变 ❖ 头孢克洛抗感染,患者仍有低热
医学ppt
15
临床病例
患者,男,37岁,反复发热4月余
1. 患者4月余前受凉后出现鼻塞流涕,伴咽痛,伴发热畏寒寒战 2. 3月余前患者出现乏力,伴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度,多于下午出现,伴
夜间盗汗
❖ CBC示:6.3*10^9/L, N80%,hsCRP33.5mg/L ❖ 胸部CT提示:两肺感染考虑,结核不除外 ❖ 左氧氟沙星片治疗9天,体温恢复正常
Each hour of delay
30
carries 7.6% reduction
20
in survival
10
0
0.5
1
2
3
4
5
6
Delay in treatment (hours) from hypotension onset to
effective医an学tpimpt icrobial therapy
医学ppt
16
体格检查
➢ 37.8 度;脉搏 : 89 次/分钟;呼吸 : 20 次/分钟;血压 : 141/44 mmHg,疼痛:0分。神清,精神可,口唇无紫 绀,颈静脉无充盈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 性啰音。心律齐,心前区可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可 触及震颤。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 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双侧巴氏征阴性。
如何使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恰当?
1、正确的感染诊断: 是否是感染?感染部位? 最可能的病原菌? 病原菌的耐药性如何? 感染的严重程度?
2、设计科学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PK/PD
医学ppt
9
一、正确诊断是初始合理抗感染治 疗的前提
感染的诊断
感染严重程度的评估
感染部位的诊断
重症感染与轻中度感染
➢ 临床症状、体征
医学ppt
7
Tam VH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2010;54(9):3717-22
恰当的初始抗感染治疗
• 合适的抗菌药物选择
– Matches antibiotic sensitivities of the organism to
(合适的剂量,PK/PD)----MIC
– Select correct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to ensure antibiotic penetration at site of infection
(合适给药途径)
医学ppt
8
ATS/IDSA Guideline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171:388-416.
the antibiotic used(所选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敏感)
• 正确的时机、剂量和给药途径-- 确保感染部位达 到有效浓度
– Choose an appropriate initial antibiotic therapy
(起始治疗恰当)
– Use optimal dosing (PD profiling)
常见感染的诊断和处理
医学ppt
1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 二级以上医院设置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微生物 室,配备感染专业医师、微生物检验专业技术 人员和临床药师
➢ 要按年度为医师提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专 业培训,尤其是县级医院相关人员培训,对临 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技术指导
➢ 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全过 程控制;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
疗效好
疗效不好
停药或降阶梯
调医学pp整t
11
(一)发热待查的诊断
医学ppt
12
1、详细采集病史的重要性
热型 是否发热
热程与 热度
伴随症 状
病史线 索
医学ppt
13
病史是关键
近1周畏寒、高热 ➢白细胞正常,CRP增高 ➢在越南做生意
病人有20年的IgA肾病,高热三天住院。 ➢白细胞正常,中性81.7%,CRP>200mg/L ➢发热当天就诊:白细胞正常,中性稍增高, CRP7.4mg/L
医学ppt
14
2、全面的体检是重要手段
患者,女性,82岁,发热1月余,白细胞 2.0*10E9/L,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疗效不佳
➢体检左颈部蚕豆大淋巴结 活检报告:淋巴瘤
患者,男性,57岁,发热半月余,使用抗菌药 物疗效不佳,白细胞正常
➢追问病史:有时视物:双影;颈部可疑抵抗 腰穿:结核性脑膜炎
患者37岁,反复发热4月余,查体发现:心脏 杂音
• 目标治疗:感染部位、病原菌及药
敏已明确,针对性地使用抗菌药物。
医学ppt
5
重症感染需要及时有效治疗
2154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78.9% got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therapy
90
80
70
Survivial (%)
60Biblioteka 5040医学ppt
2
2012年科室住院病种分类
医学ppt
3
感染科会诊量
19% 28%
2010年
1875人次
2011年
•2406人次
2012年
•2855人次
不包括急诊室会诊和院内的大会诊
医学ppt
4
抗感染治疗的种类
• 经验性治疗:根据病史、症状、体
征及实验室检查,得出初步诊断,评 估可能病原体和耐药性后,病情评估 后使用抗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