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人教版必修2)(解析版)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测试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内容:必修二第一、二章难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Fe-56 Zn-65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B.化学反应中旧的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的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C.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加热等条件才能发生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B【解析】化学反应的发生是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的过程,其中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不同,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
A。
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的生成不是能量变化的原因,A错误;B、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旧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的生成需要放出能量,吸收的能量和释放的能量不同,导致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B正确;C、加热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条件,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C错误;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但不是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有能量的转化的原因,D错误,答案选B。
2.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L电子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都是非金属B.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是16、26、36、46C.只有第II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D.由左至右第8、9、10三列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答案】D【解析】A、L电子层电子数为奇数,L层未排满,则处于第二周期,Li的L层含有1个电子,但Li是金属元素,A错误;B、对于处于同一主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相差可能为2、8、18或32等,如0族中第一周期与第三周期的元素相差16;如。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参考原子量:C:12 H:1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1—2选项符合题意。
)1.C—NMR(核磁共振)、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Wü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下面关于13C、15N叙述正确的是()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2.某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该元素叙述正确的是()A.是金属元素B.是ⅡA族元素C.其最高价为+2价D.不能准确判断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4.在10L中进行如下反应:N2+3H2→2NH3,3秒钟后,NH3的物质的量增加0.12mol,用H2浓度的变化表示3秒钟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0.003mol/(L·s)B.0.045mol/(L·s)C.0.006mol/(L·s)D.0.009 XXX·s)5.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A.第二周期B.第三周期C.ⅣA族D.ⅤA族6.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干冰气化B.O2转变成O3C.加热NH4HCO3D.蔗糖溶于水7.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Na2O2B.NaHSO4C.HNO3D.I28.下列关于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原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C.原电池在工作时其正极不断产生电子并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原电池的电极只能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9.下列性质中,能证明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是:A。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5套)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K-39Ca-40 Mn-55 Fe-56 Zn-65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51分)1.2018年10月21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该桥的建成创下多项世界之最,其中仅大桥主梁使用的钢材42万吨。
下列材料中不属于铁合金的是()A. 生铁B. 铁锈C. 不锈钢D. 铁锰合金2.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用图甲所示装置收集 NOB. 用图乙所示装置制备 NH3C. 用图丙所示装置制备 Fe(OH)2D. 用图丁所示装置稀释浓 H2SO43.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 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 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 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 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的是()①氯水②水玻璃③烧碱④漂白粉⑤绿矾⑥亚硫酸钠A. 除⑤外B. 除②③外C. 除②③⑥外D. 全部易变质5.下列因果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 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光导纤维B. 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C.铁比铜金属性强,可用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D.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6.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4.4g由CO2和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3N AB. 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 N AC. 2.3gNa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Na2O,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D. 5.6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7.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某种离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2-4B.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Cl-C.向某溶液中加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证明有NH+4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2-3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Fe溶于足量稀HNO3:3Fe+8H++2NO3-=3Fe2++2NO↑+4H2OB. 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OH-=H2OC.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2H2O+4NH4+D. 氨水和醋酸溶液混合:NH3·H2O+CH3COOH=NH4++CH3COO-+H2O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NH+4、NO-3、HCO-3B.0.1 mol/L的FeCl2溶液中:H+、SO2-4、NO-3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4、Cl-、NO-3D.0.1 mol·L-1 NaOH溶液:Mg2+、H+、SO2-410.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物用量、浓度等)改变,不会引起产物改变的是()A.NaOH和CO2 B.Fe粉在Cl2中燃烧C.Na和O2 D.Cu和HNO3溶液11.下列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 足量的Mg与0.5mol·L-1的稀硝酸200mLB. 足量的Cu与5mol·L-1的硫酸400mLC. 足量的Al与0.3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00mLD. 足量的Mg与0.5mol·L-1的稀盐酸200mL12.如图W、X、Y、Z为四种物质,若箭头表示能一步转化的常见反应,其中常温下能实现图示转化关系的是()选项W X Y ZA S SO2SO3H2SO4B Na Na2O2NaOH NaClC Fe FeCl3Fe(OH)2FeCl2D Al AlCl3NaAlO2Al2(SO4)313.在硫酸铁溶液中,加入少量铜粉至完全溶解后,又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有残余固体,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只含Cu2+B. 残余固体可能为铁、铜混合物C. 残余固体一定全部是铜D. 最后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3+14.某离子反应涉及到 H2O、ClO-、NH4+、OH-、N2、Cl-等微粒,其中N2、Cl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Cl-为还原产物B.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3:2C.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D.氧化性:ClO-比N2强15.下列仪器和装置,用橡胶管经过简单连接,可制备收集多种不同的纯净、干燥的气体(考虑尾气吸收)。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期中试题不但能考察学生在高一化学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也能给接下来的学习引好路。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相信你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可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D.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有机材料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来形象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3.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H2OB.CaCl2C.KOHD.NH35.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的一组是( )。
A.I2、Br、Cl2、F2B.F2、Cl2、Br2、I2C.F-、Cl-、Br-、I-D.Li、Na、K、Rb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B.NaC.FD.Cl8.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9.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ⅢA 族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A.1秒B.2秒C.0.44秒D.1.33秒12.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N-14 Si-28 S-32Al-27 Li-6.9 K-39 Mg-24 Cl-37.5 Rb-85 Cs-133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准确选项,每题3分,共20题60分)1.19世纪中叶,对元素周期律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2、1992年,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三种元素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它的中子数为()A、80B、288C、208D、1283.以下说法准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同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某元素X 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H3,则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A、H2XO3B、HXO3C、HXOD、H2XO45、已知反应A + 3B 2C + D 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min)则此段时间内以B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A、0.5 mol/(L.min)B、1 mol/(L.min)C、2 mol/(L.min)D、3 mol/(L.min)6、以下表示式错误的选项是( )A、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B、氯化钠的电子式:Na+[•••••••⨯Cl]-C、铝离子的电子式:Al3+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7.一学生欲通过实验判断X,Y,Z,W四块金属的活泼性, 做了如下实验并得结论:当X,Y组成原电池时,Y为负极;当Z,W组成原电池时,W为正极;W能将Y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可知它们的活泼性顺序是()A. Z>W> X > Y B、Z>W> Y>X C、X>Y>W>Z D、X>Y>Z>W8.以下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G产生 H 2的速率稀硫酸 AgNO 3(aq ) 蔗糖 稀硫酸 A B C D9、以下表达准确的是( )①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一种装置②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③不能自发实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能够实现④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A. 只有②B.①④C.②③④D.①③10、在相同条件下,以下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排列顺序准确的是( ) A. HF>HCl>HBr>HI B.HCl>HBr>HI>HF C.HBr>HI>HF>HCl D. HI>HBr>HCl>HF 11、以下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准确的是A 、稳定性:HCl>H 2S>H 2OB 、碱性:NaOH >KOH>Mg(OH)2C 、 酸性:HClO 4>HBrO 4>HIO 4D 、还原性:I -﹤Br -﹤Cl - 12.以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以下表达不准确...的是 A. a 电极是负极B . b 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 --4e -=2H 2O +O 2↑ C.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D.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 13.假设C+CO 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是1v ,反应N 2+3H 22NH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速率2v ,当同时升高两反应的温度时,1v 和2v 的变化情况为( )A 、 1v 减2v 增B 、同时增大C 、同时减少D 、1v 增2v 减 14. 把镁条投入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氢气速率变化如下图。
必修二化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试卷一.单选题(共50分)选择写表格内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A.前者多B.后者多C.相同D.无法确定3、对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4.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B.原子半径大小:Na>S>O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金属性强弱:Al >Mg>Na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NaClC.H2D.H2S7、某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A.一定是ⅡA族元素B.其最外层电子已形成了稳定结构C.一定是镁元素D. 可能是氦元素或ⅡA 族元素8下列关于氢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定性:H2S>HFB. 氯化氢的电子式:H+[:Cl..:]C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D.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9.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B.两种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共价键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10.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12.铷(Rb)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Ⅳ族B.氢氧化铷是弱碱C.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1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放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B.固体NaOH C.浓硫酸D.固体NH4NO3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15.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片逐渐溶解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16.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锂电池 B .锌锰电池 C .镍镉电池 D .氢氧燃料电池17 A . B . C . D .1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B .铝与稀盐酸C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D .甲烷燃烧 19.在N 2+3H 22NH 3的反应中,在5s 中N 2由6mol/L 减至2mol/L 。
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和解释)

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N 14 O16 Na 23 Al 27 S32 Cl35.5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氢能具有的优点包括〔 〕 ①原料来源广②易燃烧、热值高③储存方便④制备工艺廉价易行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2. 已知:H 2(g)+F 2(g)2HF(g)+270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的氢气和1L 的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键能之和小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键能之和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能量 3.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 〕A 、H 2OB 、BF 3C 、PCl 5D 、SiCl 44. X 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 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 和Y 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 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 元素的原子半径。
X 、Y 、Z 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X >Y >ZB 、Y >X >ZC 、Z >X >YD 、Z >Y >X5. 已知一个32O N 分子质量为a 〔kg 〕,一个52O N 分子的质量为)(kg b ,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6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2NO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 、a b a b -+)(8 B 、a b a b -+)(16 C 、a b a b +-)(8 D 、ab a b +-)(166. 短周期元素X 和Y ,可组成化合物XY 3,当X 的原子序数为m 时,Y 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①4+m ②4-m ③8-m ④2+m ⑤6-m ⑥12+mA 、①②③B 、①④⑤⑥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⑤⑥ 7. 在离子RO 3n-中,共有x 个核外电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A ,则R 原子核内含有的中子数目是:〔 〕 A .A -x +n +48 B .A -x +n +24 C .A -x -n -24 D .A +x -n -248. 将4molA 气体和2molB 气体在2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 〔g 〕+B 〔g 〕2C 〔g 〕。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卷及答案

必修二期中试卷命题人:程琳、侯永莉(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A.电子层数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NaOHB、Na2O2C、Cl2D、CO23、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HI HCl H2S PH3B.PH3H2S HCl HBrC.HF HCl H2S SiH4D.NH3PH3H2S HCl4 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6、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2e- = ZnO + H2↑,Ag2O + H2O + 2e-= 2Ag + 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7、10 mL 1mol/L的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A. 加入一定量的CaCl2B. 加入5 mL 1.5 mol/L的盐酸C. 加入15 mL 0.5 mol/L的盐酸D. 加入5 mL H2O8、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元素D、判断化学变化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无化学键的变化10、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Br>HI 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D.熔点:SiO2>NaCl>CO2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试卷
学号:姓名:班级:成绩:
第I卷(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10×3 = 30分)。
1. 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A. 提出原子学说 B. 发现元素周期律 C. 提出分子学说 D. 发现氧气
2. 放射性同位素钬16667HO 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A. 166 B. 67 C. 99 D. 无法确定
3. CCTV-1《焦点访谈》栏目中曾报道“铊中毒事件”,铊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铊的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其中“ 6s26p1 ”表示铊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
下列有关卡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 铊的元素符号为Tl B. 铊原子的质子数为81 C. 铊位于第六周期ⅢA族 D. 铊的金属性比铝的金属性弱
4. 含下列化学键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 A. 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 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C. 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 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5. 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B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表示为………………………..…..…. () A. BA2 B. BA3
C. A3B2
D. B3A2
6. 已知反应C + O2 == CO2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反应物的
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无法确定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
的总能能量的相对大小
7.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
一级能源;一级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 水力 B. 电能 C. 化石燃料 D. 地热能
8. 某金属不能跟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此金属是…() A. Mg B. Fe C. Al D. Cu
9. 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 A. a > b > c > d B. c >
a >
b > d C. a >
c >
d > b D. b > d > c > a
10. 下列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⑤ ⑥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最不活泼的元素是(用元素符号表示)。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碱性最强的是,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用化学式表示)。
12. 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形成化学键要。
13. 由铜、锌和稀盐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锌是极,发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
14. 用“>、<或=”比较下列物质的性质碱性 KOH NaOH 酸性HClO4 H3PO4 稳定性 HBr HF 15. 指出下列变化能量是怎样转化的:(1)学校燃烧煤煮饭(2)给手机的电池充电(3)用蓄电池点亮灯泡。
16.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每空2分) Cl2 KI 第III卷(附加题20分)
【附加题】17. 利用下列反应:Cu + 2Ag+ = Cu2+ + 2Ag 制一个化学电池(给出若干导线和一个小灯泡,电极材料和电解液自选),画出实验装置图,注明电解质溶液名称和正负极材料,标出电子流动方向和电流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
(此题可以不做,做了且正确的额外加分)
高一化学(下)期中考试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C 3. D 4.
D 5. A 6. A 7. B 8. D 9. C 10. D 二、非选择题。
11. (1)Si Mg (2)K F Ar (3)HClO4 KOH Al(OH)3 12.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 13. 正还原 2H+ + 2e- = H2↑ 负氧化Zn ―2e- = Zn2+ 14. >>< 15.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