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专题-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规律、规范和原理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关注语言的结构和规律,还专注于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应用语言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帮助他们掌握语言学理论,并将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本大纲旨在概述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一个系统完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应用应用语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语言学基本理论:学生要能够理解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语言分析方法:学生要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分析技能。
3. 运用语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能够将所学的语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实际语言应用中的问题。
4. 培养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要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1. 语言学基础知识- 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语言演化和变异- 语言和社会2. 语言分析方法- 文本分析方法- 语法分析方法- 语义分析方法- 语用分析方法3. 语言应用技能- 语言规范与修辞- 语言教学与学习- 语言政策与规划- 语言与文化交际4. 实践案例分析- 语言在广告、宣传中的应用- 语言在政治、外交中的应用- 语言在教育、传媒中的应用- 语言在商务交际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系统讲解和介绍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实践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案例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合作与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社会实践、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习成绩评定: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
2. 项目报告评定: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一份应用语言学相关的项目报告,内容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07802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英文名称:Applied Linguistic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 中文系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应用语言学的入门课程,将会为学生系统介绍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发展、性质,学科地位、研究方法等基本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应用语言学的几个重要研究领域进行集中介绍,包括语言描写的方法、第一和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儿童语言习得、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文化语言学、传播语言学等。
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术调查和论文写作,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This course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area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t will offer students the history of this area, its development, natur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o on.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several subarea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hey are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the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 students, language acquisiti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psycholinguistics and neurolinguistics, culture linguistics and media linguistics. In additi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information will be added to the lectures, investigations and surveys will be conducted by students in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ir academic abilit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力图通过系统讲授应用语言学各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使学生对应用语言学有所了解,结合相应的语言学分析基础性训练,为其以后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中,制定一份系统的教学大纲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就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大纲的制定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理解并运用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语言学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
二、教学内容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语言的组成要素和语言规则的运作机制。
2. 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实证研究、对比研究、历时研究等。
学生需要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语言学研究。
3. 语言学专题研究: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语言学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包括语音变体、语法结构、语义演变等。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论文。
4. 语言学研究实践:学生需要参与到实际的语言学研究项目中,进行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学理论。
三、教学方法在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来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语言学研究项目中,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来理解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四、教学评价语言学专题研究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论文评价:评估学生撰写的语言学专题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doc

《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语言与应用语言学”是本科开放教育英语教育和翻译专业倾向的第一门课程。
在“成功指南”中已经指出,有关语言与语言学的知识是职业教师及英语专业工作者必备的核心知识之一。
在国外,语言学是受到高度重视的。
大部分综合型大学都有语言学系。
在我国许多大学已将其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
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认识和描写语言。
而认识和描写语言就抓住了人类的属种特征。
这是因为人类从homo habilis到| homo erectus,再到homo sapiens三百多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语言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类文明。
本课程从这样一个高度向学员介绍语言学的一些基本知识。
语言学是介于人文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理论性、专业性和抽象性是很高的。
为了增加可读性,应把专业术语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同时应尽量采取讲故事、对话、问答、演讲、角色扮演等形式对某些专题进行讲解,以使原来较抽象的理论成为饶有趣味的学习活动。
本课程的教材应同时是一本实用手册,尽量多为学员安排一些练习,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使用教材《语言与语言学:实用手册》,该教材配有录音磁带2盒,供学员选听。
本课程共10个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的语言教学内容:语言、现代人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有关语言的一些传统的和通俗的认识;语言、方言与个体使用者的关系。
教学目的:使学员认识到语言是人类的属种特征。
使学员认识到语言对于人类进化与文明至关重要。
对有关语言的一些传统的和通俗的认识作出反思。
对语言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单元:语言的物理属性教学内容:语言的声音、图示符号及其他实现媒体;声音媒体分析及语音科学的最新动态;图示符号媒体及书写的个性特征。
教学目的:对通过声音、文字进行交流的全过程有清楚的了解。
认识到语言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得以实现。
对语音学、特别是发声语音学有较深刻的认识。
第三单元:语言的符号性本质教学内容:词、事物与世界三者间的关系;词的微观剖析;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介绍1.1.1 教学目标1.1.2 课程内容1.1.3 教学方法1.1.4 评估方式1.2 课程背景1.2.1 语言学概述1.2.2 应用语言学概念1.2.3 应用语言学意义第二部分:语言研究方法与工具2.1 语料库语言学2.1.1 语料库基本概念2.1.2 语料库应用2.1.3 语料库分析方法2.2 问卷调查与访谈2.2.1 问卷调查设计2.2.2 访谈技巧2.2.3 数据分析方法2.3 语言统计学2.3.1 统计学基本概念2.3.2 语言数据分析2.3.3 统计软件应用第三部分: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 3.1 语言教育3.1.1 二语习得研究3.1.2 语言教学方法3.1.3 教育语言学应用3.2 语言治疗3.2.1 言语障碍评估3.2.2 言语治疗方法3.2.3 应用语言病理学3.3 社会语言学3.3.1 语言社会地位3.3.2 语言政策研究3.3.3 方言研究第四部分:应用语言学实践4.1 学术报告4.1.1 学术报告写作4.1.2 学术论文发表4.1.3 会议演讲技巧4.2 项目设计4.2.1 研究计划编制4.2.2 数据收集方法4.2.3 项目成果呈现4.3 典型案例分析4.3.1 实际案例选择4.3.2 分析方法演示4.3.3 成果展示与讨论第五部分:综合实践与评估5.1 作业与实习5.1.1 课程作业要求5.1.2 实习安排与指导5.1.3 实践报告撰写5.2 期末考核5.2.1 考试内容与形式5.2.2 评分标准5.2.3 成绩综合评定5.3 课程总结5.3.1 教学反馈5.3.2 课程心得分享5.3.3 未来发展展望备注:大纲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

《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2.课程任务:本课程系统讲授了应用语言学的产生、发展、性质、学科地位与研究方法,并集中介绍了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测试、中文信息处理、语言规划和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儿童语言学、地名学和人名学等应用语言学的八个主要研究领域。
应用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是密不可分的,理论要以应用为基础,应用又以理论为指导。
要求学生通过听课、讨论、阅读、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语言学素养,调整语言关和理论建设,为自己的语言学习和分析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方面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系统讲授应用语言学涉及的八大研究领域。
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讨论。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为将来语言学习和分析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教学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和掌握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了解汉语文教学以及国外语言教学的发展;掌握语言理论。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应用语言学学及语言理论的概念及术语。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以及语言理论。
教学难点是语言理论原理方面的问题。
4.教学内容第一节语言教学的性质和基本过程一、语言教学的性质和任务二、语言教学的目标和类型三、语言教学的基本过程第二节汉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和思考一、萌芽时期二、传统时期三、变革时期四、改革实验时期五、语文教学的繁荣发展和思考第三节国外语言教学的发展一、古代和中世纪二、文艺复兴时期三、17世纪和18世纪四、19世纪五、20世纪六、教学方法的构成和类型第四节语言理论一、概念的妥当性二、语言的诸方面三、术语第二章对外汉语教学1.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对外汉语学科概况、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及教学流派;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一、绪论语言学教学大纲是语言学课程的核心,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语言学教学提供清晰的框架和指导,使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学生对语言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2.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学基础知识,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三、课程内容1.语言学概论:介绍语言学的定义、范畴、历史和发展等基本概念。
2.语音学:介绍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国际音标、音系结构和语音变体。
3.形态学:介绍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词形变化和构词法等内容。
4.句法学:介绍句法学的基本理论、句子结构、句法分析和语法规则等内容。
5.语义学:介绍语义学的基本概念、语义关系、语义演变和语用学等内容。
6.语言学研究方法: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技巧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和演示等方式,传授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教学:通过实例分析、实地调研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讨论研究:通过小组讨论、论文写作和专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
3.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本教学大纲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
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准备好相关资源,以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总结与展望语言学教学大纲作为语言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文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学素养和学术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教学大纲的规划和实施,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语用学教学大纲

语用学教学大纲1. 引言本教学大纲旨在为语用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南。
通过本教学大纲,学生将了解并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用学的兴趣和理解,提升他们在语用学研究和实践中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了解语言使用的基本概念- 掌握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熟悉语用学在实际语言和交际场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高学生在语言理解和表达中的语用敏感性3. 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3.1 基本概念介绍(2周)- 语用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话语和语境的概念- 句子意义和言外之意- 语用推断和语篇连贯性3.2 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准则(2周)-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的分类- 言语行为的合适性和违约性- 言语行为准则的文化差异3.3 语用推理与意图分析(3周)- 语用推理的基本原理- 言外之意的推测和理解- 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 言外之意的模糊性和歧义3.4 功能与交际(2周)- 话语功能和话语行为- 礼貌原则和交际策略- 言语行为和社交意识- 话语行为的变化和适应3.5 语用失误与批评(2周)- 语言交际中的歧义和不准确- 语言歧义的产生和消解- 语用失误的原因和影响- 对不恰当言语行为的批评和修复3.6 语用学研究与实践(3周)- 语用学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语用策略的训练和研究- 语用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和解释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内容。
-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互动,加深对语用学教学内容的理解。
- 课堂实践:进行有关语用学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仿真对话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
- 课后作业:布置与语用学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总结评估:通过小测验、作业评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语言学专题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
课程名称:应用语言学专题(Applied Linguistics)
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
总学分:2
总学时:32
周学时:2
#
先修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考试形式:论文考查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300字左右)
语言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运用中存在和发展的。
没有语言的运用,就没有语言。
因此,要全面认识语言,真正认识语言,必须结合语言的应用来进行。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应用价值、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等问题。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课程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这条主线,将知识介绍与实践演练及案例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言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了解语言应用的各种具体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300字左右)
论文考察:让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对语言应用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释。
要求观点鲜明、新颖,论述完整、清晰,逻辑性强,格式规范。
平时成绩和论文考查各占50%。
四、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
第一章应用语言学概述(4学时)
第一节语言应用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应用语言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应用语言学的性质和范围
第四节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6学时)第一节交际理论
第二节动态理论
!
第三节中介理论
第四节层次理论
第五节浅显理论
第六节人文性理论
第三章语言与交际(4学时)
第一节交际原则与策略
第二节交谈的艺术
第四章语言与教学(4学时)
¥
第一节语言习得
第二节语境、真实、过程
第三节反思、互动、整合
第五章语言与辞书编纂(4学时)
第一节基本体例
第二节释义方式
第三节书证与例证
第六章网络语言(4学时)
!
第一节网络词汇
第二节网络语体
第三节网络语言风格
第七章语言规范性(6学时)
第一节语音
第二节语法
第三节词汇与文字
第四节普通话推广
@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于根元、陈章太《应用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
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文秋芳、俞洪亮《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
塞尔、张绍杰《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
刘焕辉《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李仁孝、李作南《语言与表达》,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出版,1992年。
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刘海燕《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