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7、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17、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谦虚礼貌)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时间:10分钟)
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一谈读了课文的感受;
3、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
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联系实际、升华情感
(时间:10分钟)
达标检测
一、我会理解句子。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意思是()。
2.“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表明()。
二、我能辨析近义词。
深入研读、感悟品质(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
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重点词语理解)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谦虚礼貌)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名言和资料。
学案
导案




说一说孔子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
复习导入、继续学习
(时间:5分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三年级孔 子拜师教学设计

三年级孔 子拜师教学设计

三年级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三年级孔子拜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精读课文。

这组课文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不远千里,虚心向老子拜师求学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古代文化和人物的理解还比较有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三、教学目标1、会认“兼、仆”等 7 个生字,会写“闻、尘”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4、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教学难点(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的意思。

(2)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质。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子拜师的艰辛和他的好学精神。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叫孔子。

(板书:孔子)你们了解孔子吗?2、学生交流对孔子的了解。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导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导师》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导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情节,感受孔子对待研究的认真态度。

2. 理解成语“拜师学艺”的意义及其用法。

3.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孔子拜师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拜师学艺”的意义及其用法。

2. 教学难点:识别文中表述的人物及其所在场景。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入“孔子拜师”的故事。

2. 引导学生感受孔子对待研究的认真态度。

2. 阅读(10分钟)
1. 学生自读课文。

2. 教师提问:“孔子拜师是为了研究什么?”;“拜师学艺”是什么意思?
3. 理解与表达(20分钟)
1. 学生小组内讨论孔子拜师的过程以及拜师学艺的意义。

2. 学生单独完成描写孔子拜师过程的作文。

4. 交流分享(15分钟)
1. 每组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答案,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2. 学生代表集中汇报研究心得。

5. 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整个教学内容。

2. 再次强调拜师学艺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
- 拜师学艺的意义及用法
- 孔子拜师的经历
五、作业
1. 背诵文章。

2. 完成描写孔子拜师的过程的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形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孔子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的了解。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孔子的认识,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教师指导朗读,纠正发音,强调重点词语。

3.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课文理解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进行点评、补充。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孔子、老子等角色。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进行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孔子拜师1.生字词:孔、子、师、老、子、拜、谦、虚、好、学2.课文大意:孔子拜师,学习老子的人生哲学。

3.孔子品质:谦虚好学、尊敬师长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每个5遍。

2.家长签字确认。

3.预习下一课《孔子学琴》。

六、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朗读课文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引导:“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思考,孔子为什么要点燃香炉,他拜师的目的是什么呢?”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谁可以告诉我‘谦虚’的意思?我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词呢?”2.教学难点:理解孔子拜师的含义,教师可以设置如下情景对话:“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你们会怎么做呢?孔子为什么还要拜师呢?”引导学生思考拜师背后的意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孔子拜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于是,我便开始了煮方便面。

妈妈告诉我,先在锅里倒四分之一的水,然后把锅放在煤汽上,按着开关朝左拧,按逆时针的方向拧,火就会大,如果按顺时针方向拧,火就会渐渐小。

我把火拧着后五分钟,水就开了,你拿开锅盖,把方便面倒了进去,然后又把各种各样的调料依次放了进去,又等了五分钟后,一股香喷喷的味道扑鼻而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方便面做好了,我把它倒进了碗里,让妈妈品尝,对妈妈说:“妈妈,怎么样,好吃吗?”妈妈板着脸说:“这是什么饭呀,太难吃了!”突然,她又假惺惺地一笑,说:“反义词!”我心里想,这连一句话不就是:这饭太难吃了的反义词,那不就是太好吃了吗?我也笑了。

我和妈妈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做的早饭——方便面。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教学难点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孔子拜师》导学案设计

教师 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学生齐读词语: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毫 无保留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学 问渊博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敬重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请教 3.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4.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1.学生自读。 2.交流汇报。 (1)预设: ①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 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 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 教学提示
课前 准备 课时 安排
教学 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1.学生交流汇报。 1.教师谈话引入新 预设:(1)孔子(前 551—前 课。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 (1)引导交流: 课前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 同学们搜集了关于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 孔子的资料,谁来 创始人。 一、 说一说? (2)孔子编撰了我国第一部 谈话 (2)认识孔子: 出示 编年体史书《春秋》,在世 引 孔子的图片,根据 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 入, 学生的资料进行补 (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揭示 充性的介绍。提出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课题 问题:孔子为什么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用 会取得如此杰出的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时:5 成就呢? 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分 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 钟) 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 2.揭示课文题目: 则等。 齐读,读了课文题 2.学生围绕课文题目质疑。 目,你脑海中有什 预设: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么疑问吗? 孔子是怎样拜师的?孔子 拜谁为师了?孔子拜师后 的结果怎样?
1.这节课,我们继 一、 续学习第 17 课(生 复习 齐读) 《孔子拜师》 。 引 2.出示词语,学生 入, 齐读词语。 揭示 3.通过第一课时的 课题 初读课文,孔子给 (用 你留下了什么印 时:8 象?(交流) 分 4.文中哪些句子描 钟) 写了孔子的特点? 二、 品词 析 句, 体会 人物 1.再一次深入到课 文的字里行间,看 看从哪里能感受到 孔子的优秀品质。 让学生把感触深刻 的地方细细读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实用六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实用六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实用六篇小学三年级语文孔子拜师教案 1学习目标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①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搜集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一、紧扣课题,引入新课①教师提示课题:17、孔子拜师。

②感悟题意。

a、用自己的话把题中暗含的意思表达出来(年轻的孔子拜学问渊博的老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

b、扣题质疑。

估计学生质疑:孔子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初读课文,识字学词①认读生字。

a、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b、指名认读生字。

②给生字找“朋友”。

a、给这些生字组词。

b、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解难释疑①孔子是怎样的人?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袋”及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研读课文。

②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学生结合课文相关语句来理解。

课件重点出示:a、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b、曲阜到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从第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三、课外作业①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②摘抄孔子、老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词语①卡片抽读。

教师将词语卡片随机抽出,指名学生认读。

②组内检测。

小组内模仿教师的方法,互相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朗读感悟①__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读给同桌听。

②展示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互提意见。

③表演读课文,把文中易演的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加进动作。

④品读升华。

听了刚才的朗读,你对孔子、老子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三、指导书写①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人教版3年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17.孔子拜师(相关资料)

人教版3年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17.孔子拜师(相关资料)

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组别:姓名:总第张领导批示:
课题17、孔子拜师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执教老师授课日期月日星期第节班级主备教师参与教师
学习准备教师提供学生提供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重点
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知识链接】
孔子的名言: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自主学习】
1、读课文,把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画出来。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敬重”等词语。

3、勾画孔子不顾艰辛去拜师的词句。

4、反复朗读孔子、老子的对话。

【合作探究】
1、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句旁写自己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并把自己的感受读给小组同学听。

3、你认为孔子的学识渊博吗?为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拜师呢?
【交流展示】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这句话的意思。

5、面对本课中的孔子、老子,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课堂练习】
一、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风餐露宿: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以学生自学以及交流探究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课后延伸】
二、修改病句:
1.晚上,海上有一轮明月,照着安静的海面。

2.他从小养成了爱惜书籍的习惯,一直没有改。

3.非典病人出院后,写来了慰问信,感激医护人员对他们的精心治疗。

4.竺可桢来到北海岸边,细心地视察哪天桃花开,哪天布谷鸟叫。

5.郑展在短跑比赛中首先第一个冲过终点。

【学生自我评价】
☆☆☆☆☆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