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下《小池》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教学设计第【1】篇〗池上早秋唐代·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赏析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
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
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
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
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
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
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
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
“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
《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
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
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池上小池)》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部编版⼀年级下册语⽂《古诗⼆⾸(池上/⼩池)》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科书分析: 1.课⽂的两⾸古诗,分别是唐代⽩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杨万⾥的《⼩池》。
《池上》叙述的是夏⽇⼀⼩童偷摘莲蓬的事情,勾勒了⼀个可爱的顽童形象;《⼩池》则描绘夏⽇的⼀处由泉眼、流⽔、树荫、荷叶、蜻蜓构成的⼩景,富有夏天⽣活情趣。
诗歌语⾔浅显易懂,朗朗上⼝,有利于学⽣诵读理解。
2.课⽂以两幅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中华传统⽂化的熏陶,⼜有利于激发观察说话的兴趣,有利于图⽂结合了解诗句内容。
但是,《池上》的配画可能为突出形象,“浮萍⼀道开”表现得不够,⽽且没有“开”;《⼩池》则未能表现“树荫照⽔爱晴柔”,以及因构图之故⽽显得“⼩池”不⼩。
需要改进并通过PPT显⽰才有利于教学。
3.虽然这篇课⽂由两⾸古诗组成,但⼀篇课⽂相对⽽⾔是⼀个整体,从优化的⾓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等。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这篇课⽂前,学⽣已经通过课⽂和语⽂园地,学习了10⾸古诗了,他们对什么是古诗、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和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已有所了解和实践,这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
2.由于年代久远,古诗中的单⾳节词和词语古今义的不同,学⽣是不容易理解,甚⾄是不了解的,如“惜”“晴柔”,应根据学⽣具体情况采⽤不同的策略⽅法进⾏教学。
教学⽬标: 1.借助汉语拼⾳,能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图⽂结合和结合⽣活实际,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歌内容,感悟⼩孩顽⽪、天真的形象以及⼩池夏⽇美景。
3.能正确认读“⾸”等12个⽣字新词,正确读记“泉⽔”等8个词语。
《小池》教学设计(优秀7篇)

《小池》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池》教学设计篇一本课是两首古诗。
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
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
(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一年级下册《小池》教案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小池》教案设计小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小池》。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描述的小池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想象和感受小池的美丽。
(2)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流利地表达课文内容。
2. 理解课文描述的小池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 运用生字词进行创造性表达。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练习册或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池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池的认知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对小池的特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如填空、写句子等。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课堂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字词,用卡片或黑板展示出来,并造一个句子。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如小池、小鱼等,进行对话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运用所学的生字词。
2. 家长参与: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一年级古诗《小池》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小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春天来到时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感受的明丽。
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画笔、白纸。
一、接题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本课插图。
小朋友,图上画的是什么?2.板书:,你觉得美吗?3.指导读题。
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4.春天来了,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就醒来了,想去边看一看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姐姐吹了一口气水波一只气球鲜红芦苇睫毛倒映白鹅珍珠(2)你觉得最美的地方是哪儿?选一句读给大家听。
三、诵读课文,体验感悟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一段。
(2)多媒体显示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的画面。
(3)像什么?哪儿像?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4)把你眼中的大眼睛读给大家听一听。
相机指导读好“轻轻”、“一闪一闪”、“长长的”等词。
教师通过适时巧妙的评点,如:“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等,不露痕迹地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春风的温柔,池水的清亮,芦苇的细长,感受的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这只“大眼睛”里,能看到些什么呢?多媒体显示:白天和晚上中的倒影。
(1)教师配乐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边听边观看画面。
(2)白天,这只“大眼睛”里能看见什么?晚上呢?(3)你觉得这只“大眼睛”看到的景物美吗?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听。
其余学生闭眼静听,想象画面。
3.第三自然段。
4.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彩的世界倒映在里,把装点得格外漂亮。
让我们拿起书,把的美景看个够吧!四、画画说说,积累内化1.多美呀!让我们拿起彩笔来画一画。
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精选10篇)

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精选10篇)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杨万里《小池》教案篇1一、看图激趣,导入课题1、看图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副图画。
小朋友们赶快瞪大你的小眼睛课件出示图片“池塘”图片问:你看到什么了?2、揭题“小池”(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2)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3、课题拓展:你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4、引导再次读题: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1、2两行)1、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学生猜想完毕后,课件展示“细小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来”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
练读“泉眼”2、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1)同桌讨论(2)个别汇报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3、教学生字“惜”(1)指名读(2)谁能给他找找好朋友(3)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4、引导朗读第一行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过渡: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
(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5、出示“晴柔”引导读准“柔”字6、课件展示“树阴”(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2)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7、出示第二行古诗(1)个别读(2)学习生字“爱”①个别读②你能用它来说一句话吗?③在这里,是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阳光?(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三、出示古诗,绘图体会(3、4两行)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小池》 教学设计 教案

课文12《古诗二首》一一《小池》(1课时)【教学目标】L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
2.会写:无、树、爱、尖、角。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会认:泉、流、爱、柔、荷、露、角。
2•会写:无、树、爱、尖、角。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小池》,并能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读一读,并识记生字1 .读一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 识记“泉”字。
(1)说一说“泉”字。
看到“泉”这个字。
此时,你们一定会想到这个词语:泉水、山泉。
诗中的“泉眼”这个词指的什么呢?泉眼是指泉水流出的地方。
“泉”的甲骨文就特别形象。
三面围绕的山石,中间开着口子,是泉眼。
水从中间流出。
“泉”的本义就是指泉水。
这是“泉”的金文、小篆字形也像泉水从泉眼流出,并流成一条小河的样子;隶书、楷书的“泉'’的字形已经不像泉眼、泉水了,但〃白〃字下面还是有个水字。
表示泉水是清澈的,所以,我们也会把“泉水”说成清泉。
(2)读一读与“泉”有关的词语:泉泉眼泉水清泉山泉识记“流”字。
(1)说一说与“流”有关的词语。
(2)读一读:流动流水细流水流。
2. 识记“爱”字。
(1)说一说与“爱”有关的词语。
(2)读一读:喜爱热爱酷爱爱护爱惜爱好爱心(3)记一记“爱”的字形:从“爱”的汉字演变来看,楷书的繁体字的爱,中间多了个“心”。
“爱”字有心在,能更形象地表明这个字的意思的。
现在简化的楷体“爱”虽然中间没有这个“心”字,但我们也知道“爱”是要用心对待的。
3. 想象画面读一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并记一记“柔”字。
4. 读一读“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 识记“荷、露、角”。
(1)说一说这几个字。
"荷”字,是荷叶的荷,荷花的荷,跟《池上》这首诗中提到的"莲" 指的是同一种植物。
小荷“尖尖角”是什么样子?插图便告诉了我们。
“露”这个字,是个形声字,上面是雨字头,是形旁,下面是道路的路。
《小池》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小池》教学设计(精选2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池》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赏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发挥想象,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片畅想的天空。
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美。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导人课文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池塘》,齐读课题。
2、还记得《北风和小鱼》的故事吗?你能学着北风的样子给小池塘吹口气吗?(学生吹气)3、北风吹得可真猛啊,它猛吹一口气,小池塘里的水就结冰了,小池塘整整睡了一个冬天。
春天来了,看,谁吹来了?(课件演示春风姐姐)(二)、赏读理解,放飞想象a、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件出示句子: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池塘里的冰就融化了,小池塘醒来了。
谁来学着春风姐姐的样子对小池塘轻轻吹一口气,在它耳边悄悄说上几句话,唤醒小池塘?你能把春风姐姐温柔的样子给读出来吗?2、小池塘被春风姐姐温柔地唤醒了,醒来后的小池塘伸了个懒腰,揉了揉眼睛,看,池塘里的水波(出示词语:一闪一闪),这一闪一闪的水波多像它的眼睛在一眨一眨呀!小池塘真像一只(出示:“明亮的大眼睛”,指读)课件出示“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指导读好这句话。
瞧,池塘边的什么长起来了?(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现在,小池塘长出这么多芦苇,真像小池塘这只大眼睛的(出示:“长长的睫毛”)课件出示“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指导读句子3、小朋友,你们感觉到小池塘怎么样?小池塘这只明亮的大眼睛美的真像是一首诗,让我们像读诗歌一样来美美地读好这第一自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初夏小池的美丽,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季节呢?
2、今天我们要随一位诗人一起去欣赏一下夏天的美景。
3、揭题“小池”,引导读题。
二、初读古诗
1、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简介诗人杨
万里)
2、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由读古诗。
(1)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之间互相学习生字,说一说识记方法。
3、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指生读
4、去掉拼音全班认读。
5、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6、指名读古诗。
7、范读,生感受节奏。
8、学生练习读古诗。
三、再读古诗
1、指名读,想象:你好像看到了小池的哪些景物?
2、生自由说一说想象的画面。
3、学习前两句诗。
(1)师:请小朋友猜一猜,这小池的水可能是从哪里来的?
(2)师:小朋友猜想的都有可能,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个池塘的水是从这个泉眼里(课件指着泉眼)流出来的。
练读“泉眼。
(3)请仔细观察观察,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
4、师:细细听听,有声音吗?(引出无声)
5、师:好好看看,泉水流出的样子?(引出惜细流)
6、教学生字“惜”
(1)指名读
(2)师:看看图,读读诗,是谁舍不得谁呀?
7、引导朗读第一行,你能用上舍不得的语气读读吗?自由练读个别读齐读
8、师:读得那么好,你瞧,太阳公公都放射出了柔和的阳光表扬你们了。
(课件展示柔和的阳光)9、课件展示“树阴”
(1)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学习生字“阴”
(2)师:树阴在哪儿呢?对呀,它都映到水面上了!学习生字“照”(注意翘舌音),你在哪里见到过这个字?
10、出示第二行古诗
(1)个别读
(2)学习生字“爱”、你觉得是谁喜欢这样的风光?
(3)那你就带上高兴的心情,喜欢的语气读读吧!
三、出示古诗,体会意境(3、4两行)
1、出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生自由读读这两句古诗(读正确)
3、请小朋友们在头脑中想象画图,你能不能画出这样一幅画呢?
4、交流:这两句诗中都有哪些景物,画一画。
5、共同交流(板画)学生添一添都有什么。
(蜻蜓、小荷等)
6、看图再读诗句。
7体会字意:
“露”(1)师: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2)师:你能给它找朋友吗?
(3)借图体会意思“长出来了、冒出来了”
“立”(1)师: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
(2)指名表演。
师:谁会做做“立”的动作?
四、情感诵读,内化意境
1、引导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赏读
自由读、个别读、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2、组织背诵
五、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师:池塘了除了有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嫩嫩的荷叶,可爱的小蜻蜓,还会有什么?
2、换位体验,说话训练
师:如果你就是只可爱的小晴蜓,你就是条活
泼的小鱼儿,你就是这嫩嫩的荷叶……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说些什么?
3、师:多可爱的小池!多美的小池呀!难怪大诗人杨万里看到后会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古诗——引读杨万里的《小池》
4、师: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再来齐读一遍。
5、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小池(杨万里)
泉眼惜
树阴爱
小荷露
蜻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