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学设计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会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板书:2)

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宋朝的杨万里写的。

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

1.出示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塘、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错蜒)(板书:泉眼、细流、树阴、小荷、蜻蜓)2.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3.学生自由读诗。

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惜、洗、柔。并指名读全诗,老师正音。

5.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指导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看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3)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4)学生自由练读。

(5)指名读。

(6)男女比赛读。

2.指导朗读三、四句。

(1)看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2)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4)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5)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想更多的东西)

五、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1.全班比赛背。

2.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板书:宁静、美丽)

3.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六、指导生字

1给生字组词。

2指导写字。注意:“惜”字和“借”字的区别。“照”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和“召”一样长。

七、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

2画画你心中的样子。

八、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中以美丽的自然景色录像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配以直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作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本教案将录像、图片都用上了,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媒体运作,变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教案示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3个生字,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描写的情景。

2.指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初夏荷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及领会所表达的感情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参观一处泉水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看图)“”即一个面积不大的池子,在诗中指小小的池塘。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夏季荷塘的迷人景色。

作者:杨万里(1127—1206),江西吉水县人,南宋著名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陆游、范成大、尤袤(mào)齐名,被誉为“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一部分是反映时政、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多数是描写自然风物的。特点是构思新巧,语言活泼明畅,借题发挥,富有风趣。

二、指导看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景物?(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话。(学生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xī zhào róu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柔”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学习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惜,xī,11笔,左右结构,左边竖心旁,右边昔字边。

照,zhào,13笔,上下结构,下边是四点水,注意读准翘舌音。柔,róu,9笔,上下结构,上边是矛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字头,下边是木字底,注意上边“矛”的写法。

4.巩固练习(做游戏)。

(1)找朋友,将本课3个生字的读音卡片和汉字分发给6个同学,老师说一个字,两位同学分别将正确音节和汉字举到一起。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习。

五、课堂练习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引导学习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泉眼/ 无声/ 惜/ 细流,树阴/ 照水/ 爱/ 晴柔。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泉眼,就是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全句的意思是: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绿树的阴影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2.引导学习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小荷/ 才露/ 尖尖角,早有/ 蜻蜓/ 立上头。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尖尖角,指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的尖端。全句的意思是: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三、启发学生想象荷塘景色,深入了解课文

1.自由读全诗,引导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泉水、树的阴影、荷叶、蜻蜓)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两句诗描写了两种景物:“泉、树阴、小荷、蜻蜓”)

2.启发学生根据诗句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想象出细细的泉水缓缓地涌出,绿树茂密的树叶遮住阳光形成的树阴映照在清清的水面上……进而把这些景物联系起来,在头脑中构成一幅初夏荷塘的美丽风景画。

3.小结。

这首诗通过对涓涓的细流、浓密的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这些常见的景物的描绘,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初夏小小荷花池里的风景画,侧重静态的描写,给人以清新、恬静、温柔的感

觉,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气。全诗构思新颖,运笔精细,第二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四、课堂练习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收集有关杨万课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892105.html,]里的资料。

2.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画一幅画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最新整理)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 一、生字表 第一单元 春(春风)(春雨)(春天)风(风雨)(大风)(东风)冬(冬天)(冬日)(冬雪)雪(大雪)(风雪)(雪人)花(开花)(花朵)(雪花)飞(飞鸟)(飞天)(飞机)入(入学)(入口)(出入)姓(姓名)(姓李)(姓氏)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么(多么)(什么)(对么)双(双手)(双目)(双耳)国(中国)(国家)(国学)王(国王)(王后)(王子)方(对方)(大方)(东方)青(青蛙)(青天)(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气(天气)(力气)(和气)晴(晴天)(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请(请问)(请人)(请坐)生(学生)(花生)(出生)字(生字)(字画)(名字)左(左右)(左手)(左耳)右(右手)(右耳)(左右)红(红花)(火红)(红色)时(小时)(时间)(有时)动(生动)(运动)(活动)万(万里)(万年)(十万) 第二单元 吃(吃水)(吃力)(好吃)叫(叫好)(大叫)(叫声)主(主人)(主要)(公主)江(江水)(长江)(江山)住(住口)(住手)(住人)没(没有)(没人)(没用)以(以后)(可以)(以上)会(学会)(开会)(大会)走(走出)(不走)(走动)北(北方)(东北)(北风)京(北京)(东京)(京口)门(大门)(开门)(门口)广(广大)(广东)(广西)过(不过)(过年)(过去)各(各自)(各人)(各个)种(种子)种田)(种花)样(同样)(一样)(样子)伙(同伙)(入伙)(小伙子)伴(伙伴)(同伴)(女伴)这(这样)(这儿)(这里)太(太阳)(太子)(太太)阳(阳光)(太阳)(阴阳)片(一片)(叶片)(动画片)金(金光)(金子)(金秋)秋(秋天)(秋风)(秋雨)因(因为)(因果)(主因)为(为了)(为什么)(以为)第三单元 他(他们)(他的)(他人)河(小河)(江河)(河水)说(说明)(不说)(小说)也(也是)(也好)(也对)地(种地)(大地)(地方)听(听见)(听说)(动听)哥(哥哥)(大哥)(二哥)单(单人)(单手)(单元)居(居住)(同居)(居然)招(招手)(招生)(招工)呼(招呼)(呼叫)(呼气)快(飞快)(快门)(快马)乐(快乐)(乐土)(乐趣)玩(好玩)(玩乐)(玩火)很(很好)(很多)(很大)当(当心)(当年)(当时)音(音乐)(观音)(拼音)讲(讲课)(听讲)(主讲)行(行为)(行人)(行动)许(许多)(也许)(许可) 第四单元 思(思想)(心思)(秋思)床(木床)(床头)(床单)前(前后)(以前)(从前)光(月光)(阳光)(光头)低(低头)(低音)(低下)故(故乡)(故国)(故人)

部编版1-6年级古诗词53首全

1.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6.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 1.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 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2.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夜宿山寺(新增·必背★)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敕勒歌(必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所见(必背)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早发白帝城(必背)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采莲曲(必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4.山行(必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赠刘景文(必背)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池》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 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 (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卷 姓名_______ 一、比一比,组词语。 们()队()看()学() 门()认()着()字() 李()井()问()吓() 秀()开()间()虾() 意()贝()情()各() 音()见()清()名() 起()中()该()亲() 赶()种()孩()新() 跳()洗()朋()万() 桃()选()明()方() 午()千()亮()主() 牛()干()高()王() 妈()很()忙()办()

蚂()得()忘()为() 过()量()我()己() 时()最()找()已() 刚()闭()童()边() 网()闲()量()连() 拉()南( ) 就()跑() 位()面()凉()包() 要()晴()远()因() 耍()睛()玩()园() 二、读一读,选一选,填一填。 在再到道有友 ()见正()()达()路朋()没() 个各明名情请 ()别()自发()()称()客心()

完玩网往童同 ()成()耍()吧()常()学儿() 和合气汽近进 ()唱()好( )球天()()步最() 坐座 1、他今天()在我的()位上。 2、爸爸的位置是三十七排二十六()。 作做 1、我的()业已经()完了。 2、爸爸每天都有()不完的工()。 常长 1、小军经()帮助王爷爷拿牛奶。 2、大象有一个()鼻子。 像象向 1、天上的那朵云很()一条小狗。 2、今天动物园里的大()也()过节似的打扮得很漂亮。 3、我朝着他指的方()望去,果然有一张相片。 那哪 1、我们的妈妈在()里呢? 2、你们到()边去找吧!

非飞 1、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跑得()快。 2、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跑得()常快。 三、照样子,连一连。 诚实落后软睡快闲进步骄傲胖晚升窄虚心记得早硬忙重将来虚伪借瘦宽降忘记过去醒还轻慢 笔直弯曲高湿前少高兴糟糕干暗新丑精彩粗心明错美旧细心难过对矮老后热情冷淡长短是非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说课稿

《小池》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小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时间”“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九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它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这首古诗通过对细流、树阴、水面、小荷、蜻蜓等这些景物的描写,形象的勾画了一副初夏风景画,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古诗中初步的感受夏天的美丽景色。 二、说学情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学生活泼可爱,乐于读书,求知欲强。对于阅读已经产生了兴趣,家长更是注重孩子的古诗学习,所以在阅读中体味古诗内容的优美,并结合诗文的语言环境学习生字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我所在的地区声母“l”和“r”的发音不够清晰,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特别注意。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的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于价值观这三方面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流”“柔”等生字,会写“爱、尖”等生字。 2、培养孩子朗读古诗的兴趣,并使孩子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的朗读使孩子能很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1、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的书写。 2、教学难点:会背这首古诗,并能体会这首诗的美丽景色。 五、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对比学习法:运用以前学过的字来与现在将要学习的新字相结合,形成对比从而很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字。 2、开火车法。 3、诵读悟情法: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读》中写到:诗不仅供朗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真样才能陶治性情。所以古诗教学切不可忽视朗读,要让学生通过吟咏把握全貌,理解古诗的内容。 (二)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内合作探究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古诗、准备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走进古诗 因为孩子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所以在上课的开始我会让孩子背诵自己拿手的古诗,从而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下直接揭题,让孩子们齐读课题,走进古诗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找孩子起来读这首古诗,并对其进行表扬。 2、自读古诗,认识生字 打开课本用小手指着古诗进行自由的读,这是我将会提醒孩子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运用拼音来学习,还可以同桌或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 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全部认识这首古诗中生字的孩子还是不多的,这样设计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找出不认识的字,并能够进行学习,更能够加深对这些字的理解。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2:古诗二首小池-【省一等奖】优质教案

《小池》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 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学生通过把一首首诗句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他们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材分析】 《小池》是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美丽的景色”专题的《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古诗。诗人杨万里通过对初夏时分大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现诗人悠闲惬意、心情愉快。【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儿园就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只是流于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结合诗句想象画面,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无”“才”“尖”“立”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夏日的美好和小池的美丽。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2、难点:结合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 2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请你猜猜他画的是哪个季节?(出示学生绘画作品。) 生:观察图片,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看到这幅图,如果请你给图配首诗你想配哪首?生:诵读:《绝句》《村居》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生:背古诗《春晓》 4、画家可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诗人可以用诗抒发自己的情怀。春天悄悄过去,初夏马上就要来了,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美术作品入手,复习已学与季节有关的古诗,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本课要学的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生:指名背一背古诗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著名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放动画朗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你能试着读一读吗?生:自由试读。 5、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生:读准:惜露蜓 6、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3 7、指生读。 [设计意图:本首诗有些学生早已积累,可以让学生先背一背,通过学生的以往 经验,纠正他们的读音,并同时渗透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为下面诵读做好铺垫。](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试卷《 反义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1. 反义词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出新快苦冷淡讨厌温暖进步 慢入甜旧寒冷落后热情喜欢 弯——()粗——()早——()是——() 里——() 近——() 暖——() 假——() 伤心——()乌黑——()很少——() 1.我们不能只看见自己的长处,看不见自己的短处。 2.小明做事很认真,我做事很马虎。 3.夜晚,街上没有了白天的热闹,非常冷清。 4.我喜欢唱歌,讨厌跳舞。

11. 反义词一、 二、直细晚非外远凉真 高兴雪白许多 三、1.示例:长处短处 2.认真马虎 3.示例:热闹冷清 4.喜欢讨厌 四、

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20分) yuǎn fāng yě xǔ jìn rù guò hé fàng yáng (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 pá xíng cǎo dì píng shíài xīn gè zì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二、比一比,再组词。( 10 分) 才( ____ )明( ____ )同( ____ )学( _____ ) 寸( ____ )朋( ____ )周( ____ )字( ___ _ ) 三、读一读,连一连。( 10 分) 月儿 yè zi 蓝蓝的树 叶子 yuèér 绿绿的云 白云 xiǎo niǎo 白白的花 小鸟 bái yún 红红的天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 10 分) ①远②近③有④无 Ⅰ我家 ________ 一只可爱的小花狗。 Ⅱ太阳离我们很 ________ 。 Ⅲ我家离学校很 ________ ,只需五分钟就走到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咕、咚、熟”等生字,会写“吓、怕、跟”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听到任何事都要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思考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板书: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1.读一读下面的拟声词。 咕咚叮咚哗啦 汪汪咩咩喵喵 二、自主读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 2.不会读的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确。 3.在描红本上练习书写。同桌互相口头做组词练习。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1)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认读。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写字情况,相机指导难写的字。 (3)课文中共有几个小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给下列汉字注音。 熟()掉() 吓()领() 3.加一加,学生字。 口+下= 忄+白= +艮= 者+阝= 三、借助插图,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一: (1)小兔子怎么了?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第2自然段) (2)谁听见了小兔子的喊声?(小猴子)它又是怎么做的? 出示: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3)“咕咚”是什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练习(一) 同音字: 一、选字填空,你能分辨清它们的意思吗? 1、长常 ()处往()经()()短()久 2、非飞 ()常是()()机起() 3、明名 ()天成()()字()次 4、有友 ()人朋()()事()好 5、时石 同()()头宝()()间 6、力立 ()气()正()量起() 7、首手 ()都()长()机双() 8、鸡机 飞()手()母()公() 9、节结 总()()果()日春() 10、在再 ()一次现()()见不() 11、东冬 ()方立()()天()西 12、们门 我()人()开()房() 13、话画 ()家说()图()电() 14、香乡 ()油家()()亲花() 15、个各 ()人()位()自几()

16、完玩 ()成()耍()笑()全 17、跟根 树()脚后()()着()随 18、到道 ()路()达知()来() 19、网往 向()来()鱼()上() 20、亮量 力()明()月()气() 21、哥歌 ()唱大() 22、全泉 ()部()水完() 23、对队 ()长()方()手入()24、男难 ()处()女()生()点25、童同 儿()合()()学()年26、行形 ()动方()()为()状27、气汽 ()球()车()油生()28、后候 时()()天()来气()以()29、闻文 新()语()()化()明 30、以已 ()后()经所() 31、站战 ()立()争()队 32、.滴低 一()水()头

33、新心 ()衣()里()年()意 34、办半伴 同()()法()天 ()个()年()事 伙()做()()公 35、叶夜业 ()子绿()红() ()晚半()黑() 作()工()专() 36、里李理 ()外()面家() 道()()解()子行()37、生升声 ()日歌()出() 学()()音()旗 叫()()起()学 38、象像向 画()大()好()方() 39、工公共 ()作()人办()()园 ()家()同一() 40、禾合和河 ()气()苗()作()北 41、员园元原 队()公()()旦草()42、坐作座做 ()车让()()事()业请()()位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小池》公开课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池、惜”等6个生字,理解“惜、露、树阴、晴、柔”在诗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3.初浅理解《小池》的内容,感受诗中美丽的意境。 重点难点 1.初浅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加深对词的识记。 2.在多形式诵读古诗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积累课外诗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温故知新,导读揭题。 1.复习旧知:孩子们,开学初咱们就走进春天,积累了描绘春天的词汇,欣赏了描写春天的儿歌,聆听了关于春天的故事,更品读了优美的春天的诗——(播放多媒体课件) ①(师说: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看着零落的花瓣。)你会想起——《春晓》跟着旋律读——(幻灯:古诗《春晓》) ②(杨柳风筝图)看到这样的风景,想到哪首古诗?——《村居》你来读—— 关于美丽的春天,诗人总有写不完的话题,可一转眼春天过去了,迎来的是什么季节?(夏天) 关于它,宋朝诗人杨万里也给咱们带来一首优美的古诗——(看老师写课题:小池,“池”——师边写边解字。) 二、初读感知,趣味识字。 1.出示古诗:观赏《小池》,诗人写下了诗句——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孩子们,发现了吗?诗中带点的都是这课要认的字,现在请拿出笔在书中圈出这些字,拼一拼,先读准字音,再把诗歌连起来读一读。 3.读完了吧,考考你,行不行?(抽读生字卡) ①“惜”——组个词:爱惜、疼惜、怜惜, 怎么记住这个字? 小结:用心去疼,用心去爱,这就叫“惜”。所以旁边是个竖心旁。 ②(出示:“阳”、“阴”:这两个字不同在哪?)把“日”换成“月”就是——“阴”。 小结:阳光下亮堂堂,月光下阴森森,熟字换部件,一下记两个。 ③“晴”——阳光灿烂“qing,qing,qing”见“青”后鼻韵qing,qing” “柔”——舌头卷起“rou,rou,rou ”温柔、柔和、柔软 ④“露”——谁会编个字谜?(路上有雨组成露。) ⑤(课件出示六个生字:池、惜、阴、晴、露、柔)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知识点 【原文】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注释】 1.泉眼:泉水的出口。 2.惜:吝惜。 3.照水:映在水里。 4.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5.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6.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

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荷叶,未展开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赏析]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练习题】 1、请你说说“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比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惜”字和”爱”字用得好在哪里?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句,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后附练习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 一、生字表 第一单元 春(春风)(春雨)(春天)冬(冬天)(冬日)(冬雪)风(风雨)(大风)(东风)雪(大雪)(风雪)(雪人)花(开花)(花朵)(雪花)飞(飞鸟)(飞天)(飞机)入(入学)(入口)(出入)姓(姓名)(姓李)(姓氏)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么(多么)(什么)(对么)双(双手)(双目)(双耳)国(中国)(国家)(国王)王(国王)(王后)(王子)方(对方)(大方)(东方)青(青蛙)(青天)(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气(天气)(力气)(和气)晴(晴天)(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请(请问)(请人)(请坐)生(学生)(花生)(出生)字(生字)(字画)(名字)左(左右)(左手)(左耳)右(右手)(右耳)(左右)红(红花)(火红)(红色)时(小时)(时间)(有时)动(生动)(运动)(活动)万(万里)(万年)(万一) 第二单元 吃(吃饭)(吃力)(好吃)叫(叫好)(大叫)(叫声)主(主人)(主要)(公主)江(江水)(长江)(江山)住(住口)(住手)(住人)没(没有)(没人)(没用)以(以后)(可以)(以上)会(学会)(开会)(大会)走(走出)(不走)(走动)北(北方)(东北)(北风)京(北京)(东京)(京口)门(大门)(开门)(门口)广(广大)(广东)(广西)过(不过)(过年)(过去)各(各自)(各种)(各个)种(种子)(种田)(种花)样(同样)(一样)(样子)伙(同伙)(入伙)(伙伴)伴(伙伴)(同伴)(女伴)这(这样)(这边)(这里)太(太阳)(太子)(太太)阳(阳光)(太阳)(阴阳)片(一片)(叶片)(动画片)金(金光)(金子)(金秋)秋(秋天)(秋风)(秋雨)因(因为)(因果)(原因)为(为了)(为什么)(以为)第三单元 他(他们)(他的)(他人)地(种地)(土地)(地方)河(小河)(江河)(河水)说(说明)(说话)(小说)也(也是)(也好)(也对)听(听见)(听说)(动听)哥(哥哥)(大哥)(二哥)单(单人)(单手)(单元)居(居住)(同居)(居然)招(招手)(招生)(招呼)呼(招呼)(呼叫)(呼气)快(飞快)(快门)(快乐)乐(快乐)(乐土)(乐趣)玩(好玩)(玩乐)(玩火)很(很好)(很多)(很大)当(当心)(当年)(当时)音(音乐)(观音)(拼音)讲(讲课)(听讲)(主讲)行(行为)(行人)(行动)许(许多)(也许)(许可) 第四单元 思(思想)(心思)(秋思)床(木床)(床头)(床单)前(前后)(以前)(从前)光(月光)(阳光)(光头)低(低头)(低音)(低下)故(故乡)(故国)(故人)

部编版一年级笔顺笔画(1)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笔画笔顺 1.云: “云”字共有( )笔,第3笔是 。 2.上: “上”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3.口: “口”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4.目: “目”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5.耳: “耳”字共有( )笔,第6笔是 。 6.手: “手”字共有( )笔,第4笔是 。 7、心: “心”字共有( )笔,第2笔是 。 8.我: “我”字共有( )笔,第5笔是 。

9.在: “在”字共有()笔,第5笔是。 10.问: “问”字共有()笔,第3笔是。 11.东: “东”字共有()笔,第2笔是。 12.西: “西”字共有()笔,第5笔是。 13.是: “是”字共有()笔,第8笔是。 14.雨: “雨”字共有()笔,第3笔是。 15.果: “果”字共有()笔,第5笔是。 16.里: “里”字共有()笔,第5笔是。 17.四:

18.女: “女”字共有()笔,第1笔是。 19.头: “头”字共有()笔,第4笔是。 20.水: “水”字共有()笔,第2笔是。 21.鸟: “鸟”字共有()笔,第4笔是。 22.小: “小”字共有()笔,第1笔是。 23.书: “书”字共有()笔,第2笔是。 24.五: “五”字共有()笔,第3笔是。 25.后: “后”字共有()笔,第1笔是。 26.虫:

27.山: “山”字共有()笔,第2笔是。 28.可: “可”字共有()笔,第2笔是。 29.长: “长”字共有()笔,第3笔是。 30.比: “比”字共有()笔,第2笔是。 31.半: “半”字共有()笔,第2笔是。 32.巴: “巴”字共有()笔,第4笔是。 33.衣: “衣”字共有()笔,第4笔是。 34.你: “你”字共有()笔,第4笔是。 35.有: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池》教案

古诗《小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诗《小池》 【教学年级】: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这首七言绝句《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美景图,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朗读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根据诗意,体会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几张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杨万里的《小池》。让他带着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小池吧。(板书:2小池) 2.介绍作者: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 2.学生自由读诗。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 1.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一二句。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词语,重点指导(出示课件):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细流:细小的流水;照水:倒映在水面;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板书:泉眼——惜树阴——爱 ) (3)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指导理解诗意: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一片树荫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的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4)(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 (5)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声音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6)学生自由练读。 (7)男女比赛读。 2.学习三、四句。 (1)找出关键词语,指导理解:(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嫩小荷叶尖端。)(板书:小荷——露蜻蜓——立) (2)(出示课件),老师配乐说: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就立在它上头了。 (3)哪位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 (初夏。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4)多么细小而有趣的大自然的片断,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5)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 (6)全班朗读。 3、有感情的朗读整首古诗。 四、老师范读,想像诗境 1.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一幅小池图。 2.指名说想像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挥,可以和诗中的一样,也可以联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4幅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新部编版一年级笔顺笔画.doc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笔画笔顺 1.云: “云”字共有()笔,第3笔是。2.上: “上”字共有()笔,第2笔是。3.口: “口”字共有()笔,第2笔是。4.目: “目”字共有()笔,第2笔是。5.耳: “耳”字共有()笔,第6笔是。6.手: “手”字共有()笔,第4笔是。7、心: “心”字共有()笔,第2笔是。 8.我: “我”字共有()笔,第5笔是。

9.在: “在”字共有()笔,第5笔是。 10.问: “问”字共有()笔,第3笔是。 11.东: “东”字共有()笔,第2笔是。 12.西: “西”字共有()笔,第5笔是。 13.是: “是”字共有()笔,第8笔是。 14.雨: “雨”字共有()笔,第3笔是。 15.果: “果”字共有()笔,第5笔是。 16.里: “里”字共有()笔,第5笔是。 17.四:

18.女: “女”字共有()笔,第1笔是。 19.头: “头”字共有()笔,第4笔是。 20.水: “水”字共有()笔,第2笔是。 21.鸟: “鸟”字共有()笔,第4笔是。 22.小: “小”字共有()笔,第1笔是。 23.书: “书”字共有()笔,第2笔是。 24.五: “五”字共有()笔,第3笔是。 25.后: “后”字共有()笔,第1笔是。 26.虫:

27.山: “山”字共有()笔,第2笔是。 28.可: “可”字共有()笔,第2笔是。 29.长: “长”字共有()笔,第3笔是。 30.比: “比”字共有()笔,第2笔是。 31.半: “半”字共有()笔,第2笔是。 32.巴: “巴”字共有()笔,第4笔是。 33.衣: “衣”字共有()笔,第4笔是。 34.你: “你”字共有()笔,第4笔是。 35.有: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20.咕咚(课堂实录)

《咕咚》精彩课堂片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猜猜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要奔跑? 生:前面可能有好玩的事情,它们去看热闹。 生:有可能是遇见了危险,吓得赶紧跑。 ……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咕咚》请大家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两个字。(字要写得横平竖直才好看。) 生: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师:来,跟老师读一边课题。 生:读课题。 师:细心的孩子,认真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生:这两个字是描写声音的词。 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声音的词语? 生:哗啦。 生:沙沙。 生:呼呼。 师:小朋友们积累的词语真多。“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大家快去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做到正确、通顺、不加字、不漏字。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大家读得认真,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词语) 指名读,齐读。 师:没有了拼音宝宝帮忙,你还认识吗?瞧,木瓜快熟了,谁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就会掉下来。 生:读词语。 师:刚才读了课文,谁知道这“咕咚”谁知道这声音怎么来的?生:成熟的木瓜从树上掉下来,落到湖面,就是“咕咚”的声音。师:谁来读读第1 自然段? 指名读。 师:可就是这个声音,却让森林里小动物们拔腿就跑,这是为什么呢?再快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课文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看看它们发生了什么事? 生:再读课文。 师:最先听到“咕咚”声的是谁? 生:兔子。 师:听到声音,兔子什么样儿? 生: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师:从“拔腿就跑”可以看出兔子听到“咕咚”怎么样? 生:很害怕。 师:兔子为什么害怕?在兔子心里,咕咚是怎样的东西? 生:因为木瓜掉到湖里声音很大,兔子没弄清,所以害怕。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

2018年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专项复习资料 一、词语形式 1、A A B B式 高高兴兴许许多多仔仔细细红红火火明明白白干干净净高高低低日日夜夜大大小小来来往往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孤孤单单花花绿绿千千万万口口声声是是非非认认真真风风雨雨大大方方进进出出开开心心说说笑笑反反复复认认真真马马虎虎红红火火 安安静静许许多多干干净净 2、A B B式 胖乎乎白花花绿油油白茫茫静悄悄乐淘淘亮晶晶喜洋洋光秃秃圆乎乎水灵灵红扑扑金灿灿黄橙橙 3、()来()去式 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荡来荡去飘来飘去说来说去打来打去爬来爬去甩来甩去滚来滚去 4、又()又()式 又细又长又说又笑又大又圆又唱又跳又香又甜又高又大

又快又好又白又胖又来又去又大又红又惊又喜又高又壮 5、一个又一个的形式 一张又一张一只又一只一座又一座一把又一把一头又一头一阵又一阵一面又一面一块又一块一朵又一朵一条又一条一本又一本一天又一天一片又一片一双又一双一颗又一颗 6、A B A B式 红火红火火红火红金黄金黄鲜红鲜红雪白雪白碧绿碧绿乌黑乌黑瓦蓝瓦蓝叮咚叮咚打扫打扫讨论讨论安排安排练习练习商量商量休息休息思考思考学习学习活动活动7、A B B式亮晶晶凉飕飕绿油油胖乎乎兴冲冲火辣辣红润润懒洋洋 慢吞吞光秃秃静悄悄冷冰冰 二、反义词。 古---今长---短严寒---酷暑圆----方春暖---秋凉 朝霞---夕阳老---少甜---苦熟---生新---旧 开---关右---左胖---瘦马虎---认真湿---干 哭---笑前---后快---慢黑---白静----动睁----闭 弯---直近---远高兴---难过单---双 首---尾美---丑阳---阴男---女死---活里---外 轻---重好---坏忙---闲来---去分---合真---假 升---降反---正东---西收---放南---北买---卖 高--低(矮)胖(肥)--瘦有--无多--少对--错粗--细笑--哭 里--外脱--穿早--晚去--来进--出近--远出--入香--臭送--迎 借--还直--弯真--假重--轻收--放前--后死--活生--死 是--非沉--浮美--丑明--暗忙--闲天--地这--那爱--恨冷--热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小池》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充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只是学生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教材分析 《小池》这首古诗,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 景交融,动静相宜,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 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 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 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小池》,能够准确掌握杨万里的背景以及诗歌创作特点。 2、能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的古典美意境。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小池》,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从而陶 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学生的发现美得能力,留意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从而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小池》是部编版一年级第二册里的一首古诗。理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这份热爱之心;理解“惜、爱、露、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孩子们,喜欢古诗吗?谁能背诵《池上》?这节课继续学习古诗。 2、揭题“小池” (1)读题,注意读好“池”是翘舌音 (2)随机识字。师: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池”字? 3、课题拓展。师:你们喜欢这个小池吗?为什么? 4、引导再次读题。师:那咱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 (二)欣赏图画,引学古诗 学生猜测小池里可能有什么景物? 诗人笔下的小池是什么样的呢?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古诗。 自学提示:1.自由读古诗,圈画不认识的字。 2.把古诗读通顺。 3.同桌互相读一读生字,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习前两句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