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

合集下载

度高三语文粤教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

度高三语文粤教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曲选读》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祖咏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面 阴岭:终南山的北面 林表:树梢 霁色:雨雪初晴的阳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简介
祖咏(699—约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 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 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 善。《全唐诗》编诗一卷。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译诗】
移动船只,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落黄昏使我又增添 一份新的哀愁。原野空旷,远处的天空好像比近处的树还低, 江水十分清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仿佛与人更亲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 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一个字,请 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Hale Waihona Puke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思考:日暮为什么会撩诗人新的愁绪呢? 请结合下列诗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兮,日之夕矣,
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君子 于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其 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 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盛唐山水田园诗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神旨趣,在大 自然中追求任情适意、快然自足的乐趣,领会老庄 超然物外、与大化冥合为一的境界;从东晋以来形 成的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的审美关照方式,在盛唐 进一步与仙境和禅境相融合,促使山水诗形成了优 美空静的意境。艺术上,他们继承了重兴寄和感受、 谢灵运重观赏和刻画的传统,形成寄情于自然美之 中的基本表现方式。代表诗人为孟浩然与王维。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山水田园诗四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山水田园诗四首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自然美、人情美融合
诗歌中通过描绘山水田园的自 然景色,将自然美与人情美巧 妙地融合在一起。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 舟自横”等句,既描绘了自然 景色的美丽,又表达了作者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自然美与人情美的融合,田园诗所表现的自然美、生活美以及隐逸情怀等,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 的审美意义。它可以帮助人们暂时摆脱喧嚣的尘世,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平和。同 时,它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02
《山居秋暝》赏析
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01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 代著名诗人、画家。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光及隐逸生活情趣,风格清新 自然,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
代表作品有《滁州西涧》、《观田家》、《寄李儋 元锡》等。
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
02
01
03
《滁州西涧》是一首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通过 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现了滁州西涧的美丽景色。
诗歌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 透露出一种隐逸生活的情趣。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诗人,被誉为“田园诗派创始人”,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等 。
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王维
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其山水田园诗代表作有 《山居秋暝》等。
孟浩然
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 等。
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艺术价值
山水田园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 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它还将情感、哲理等融入其中,提升了诗歌的艺术 品位。

高中语文 1.5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 1.5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链 接
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
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
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
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两句一写远眺,
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终南望余雪》
这首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

抒发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长风驱松柏,声拂
万壑清”二句写山风的威力惊人。结句“到此悔读
书,朝朝近浮名”表达对山中景物的热爱,对世间
繁文缛节、功名利禄的鄙弃。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注音
渚.( zhǔ)
膏.腴.( ɡāo yú ) 晦暝.(mínɡ)

葵藿.( huò)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一单元
第5课 山水田园诗四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一

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乡鹿门山隐居,四十多岁时曾 目

往长安、洛阳谋取功名,并在吴、越、湘、闽等 接 地漫游。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 有《孟浩然集》,存诗200余首。此诗作于开元十 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
霁.色( jì)
畋.渔( tián)
目 链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写对字形
停bó 松bǎi
泊 柏
晦mímnɡínɡ螟 暝 虫
栏 目
bó 伯 父
北mínɡ 溟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解释词义

粤教版选修一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 (共44张)

粤教版选修一 《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 (共44张)

炼字
• “浮”: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那么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 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 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 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 “霁”、“明”:霁,指雨雪初停 后的阳光。明,此处用为动词,染 亮。诗说“林表”之上有阳光,而 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 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 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 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既染亮了 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 雪,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 字。
•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日与 南山老,兀然倾一壶”四句明志之 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无拘 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 闲生活。我每日与酒相伴,怀着傲 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 中终老此生。
•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 态,诗风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 此诗写自己归隐田园之乐。(主旨)
• “长风驱松柏”,“驱”字下得“险”。 然而山高则风长,长风过处,千柏万松, 枝枝叶叶,都向一边倾斜,这只有那个 “驱” 字才能表现得形神毕肖。“声”
既无形又无色,当然不能看见它在“拂”。 “声拂万壑清”,“拂”字下得“险”。 然而那“声”来自“长风驱松柏”,长风 过处,千柏万松,枝枝叶叶都在飘拂,也 都在发声。说“声拂万壑清”,就把万顷 松涛的视觉形象和万壑清风的听觉形象统 一起来了。
• ⑵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 ⑶ 语言特点——清新香古色, 也把我们带到了“古诗诵读”天地。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首新诗《宿建德江》,我们 一起读一读。(齐读)。
•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谁留宿建德江?
• 孟浩然留宿建德江。
• 这首诗就是孟浩然仕途遭受弃置南下经过 建德江时写下的一首诗。

名师精编--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

名师精编--山水田园诗四首 课件(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

明确: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 倒映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 暗, 又因月色而清淡。 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 性描绘, 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 将内心深处的愁 绪鲜明地展现出来了。
栏 目 链 接
(2) 古 人 讲 究 炼 字 , 请 思 考 《 终 南 望 余 雪 》 “霁”“明”“暮”三字的妙处 。
栏 目 链 接
林表 明霁色 :林表:林外,林梢;霁色:雨后的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为耻 众人耻 贫贱:以 ________ . 充满,充实 南山塞 天地: 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1)简要分析 《宿建德江》 中“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栏 目 链 接
祖咏 (699— 约 746) ,洛阳 ( 今属河南 ) 人。开元十二年
(724) 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
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卢象、丘为等友善。《全唐诗》
栏 目 链 接
编诗一卷。
储光羲 ( 约 706—约 762) ,润州延陵 ( 今江苏丹阳 ) 人,郡 望兖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 陷贼,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收复后,被下狱,后贬 死。《全唐诗》编诗四卷。
栏 目 链 接
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终南望余雪》 这首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 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 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 以其独特的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千余里,又恰逢终南山刚
栏 目 链 接
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

高中语文~1·5山水田园诗四首_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1·5山水田园诗四首_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这首诗写诗人置身田园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态,诗风 质朴自然。运用了白描表现方法。 首四句,通过对比手法写自己隐居的志向。世人都 追逐荣华富贵而以贫贱为耻,而我却胸怀坦荡,爱好渔 猎的闲适生活。 中间六句具体写田园生活所乐之处。山林河泽有时 昏暗不正常而不适宜渔猎,就回到家里暂且闲居一段时 间。家里的环境充满农家风情:满园里种满了葵花藿草, 桑树榆树绕屋而生。连飞禽都与我相熟,知我闲居无事, 纷纷飞来,聚集在我的屋宇。 最后四句是诗人明志之语:我的愿望在于悠闲自在, 无拘无束,地方官府不要来打扰我的悠闲生活。我每日 与酒相伴,怀着傲世而看透尘世之心,打算在终南山中 终老此生。
“浮”: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那么 只能是终南山顶高耸入云,突出于云端之上; 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 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霁”、“明”:霁,指雨雪初停后的阳光。 明,此处用为动词,染亮。诗说“林表”之上 有阳光,而不说林中、林下,也不说山脚、山 腰,是因为只有在终南山高处才有阳光,表明 已是西山衔曰,林表上的曰光正是落曰的余辉, 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 于是便带出了结句中的“暮”字。
《宿建德江》 《田家杂兴八首》
《终南望余雪》
《游终南山》
• 【教学目标】 •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 情。 • 3、体会杜甫诗歌章法严密、整齐之又有变 化的特点。
1)[活动]参看注解了解诗句大意,用二 分种背诵全诗。
2)[思考]
• A.写了什么?→诗中描写怎样的景象?(2分钟) • B.为什么写? →借此表达什么?( 2分钟) • C.怎样写的? →运用什么艺术手法?语言有何 特色?(2分钟)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香禅师)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1)诗以言志,说说香禅师和李忱(唐宣 宗)的诗句各表达了什么志向,有什么共同之处 (2)请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5山水田园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5山水田园诗四首课件粤教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浩然《过故人庄》)
(孟郊《登科后》)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野旷’一联,人但赏 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请思考这一联的写景“妙”在何处, 并说说这一联的“诗外味”是什么。 提示:“低”字从“旷”字生出,“近”字从“清”字生出。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 澈,故觉月近于人。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 的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 不有羁旅之愁。 这两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阔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 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的生活经历较为曲折。他进士及第后任县尉,不久辞官归乡,旋又出仕, 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虏,接受伪职。后因此而被贬南方,卒于贬所。在贬职之后, 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歌创作也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这一时期,他创 作了不少反映田园生活的诗篇,如《田家杂兴八首》《田家即事》等,是其直接写 田园生活的代表作。 《游终南山》 诗人在公务之余,曾有幸去游历终南山。终南山自魏晋至唐,一直是“隐士”的摇 篮、旅游的胜地。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2.写作背景 《宿建德江》 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漫游吴越之时。当时,他告别隐居生活,踌躇 满志地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 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 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 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 《终南望余雪》 此诗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 的凌云壮志,从东都洛阳来到了帝京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诗人早听说长安城南的 终南山以其独特的风姿而闻名,又恰逢终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沿北 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试题时,诗 人便用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抒写了一首忧国忧民的小诗。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四首ppt10 粤教版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山水田园诗四首ppt10 粤教版精品课件

孟浩然诗歌多采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一气直贯的 句法、平畅疏朗的节奏和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景物 不事雕琢,创造出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表 现出朴野素淡的生活情趣,自然天成,不求工而自 工,而以疏淡孤清的艺术个性迥异于精密高雅的都 市时调。
二.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色
基本风格:“清”、“淡”、“幽”、“雅”。 这和王维有相似之处,但王诗在清淡之中更饶精工 秀丽的特色,而孟诗在清淡之中更多素雅古朴的特 色,语言上多以平淡质朴取胜,“句句自然,无刻 画之迹”,尤工五言。如《过故人庄》。
(3)佛、道并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热衷于招 纳隐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隐逸风尚。 对唐人来说,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 而由仕而隐、功成名就而归山置田,也成为理想的 人生范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文人始终保持 从容幽雅的心境来欣赏田园山水的自然趣味,形成 了无论仕隐都加入田园山水诗创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山水田园诗四首
(一)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
1、历史渊源 先秦时代,《诗经》、《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
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 而是作为劳动生活的背景或比兴的媒介。
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 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壮美景象。但这时期山水田园 并没有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而是局限于个别的片 段与篇章。
1、 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 的景色。(句子理解)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江水清澈,俯看水中的月影,觉得明月和人更加接近。
2、 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意思。(70字左右)(综合评价)
这首五言绝句是诗人漫游途中停泊在建德江边时写 的一首小诗,描写作者旅途中夜泊江上,在船中所见的 景色,抒发了远离家乡、旅居在外时的孤独伤感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光和积雪的反光相辉映,一片明亮。“城中增 暮寒”,临黄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有人说“积雪浮浮在云端,但在这里“浮” 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 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所以给人以“ 浮”的感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田家杂诗八首(其二)储光羲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猎。 山泽时晦暝,归家暂闲居。 满园植葵藿,绕屋树桑榆。 禽雀知我闲,翔集依我庐。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介绍
储光羲(约706-约762):润州延 陵人(今江苏丹阳)人,郡望兖 州(今属山东)。开元十四年( 72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陷贼 ,受伪职,脱身归。长安、洛阳 收复后,被下狱,后被贬,死于 贬所。
第9章 扩声系宿统建调德音 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移舟:靠岸。 2、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3、泊:停船靠岸。 4、天低树:天幕低垂,好像和树木相连。 5、旷:空阔远大。 6、近:亲近。
1、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 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2、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赏 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你是 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这第首9诗章 是扩诗声系人统南调音游吴越时写的,统摄全诗内容的是哪 一个字,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全诗的诗眼是“愁”字。
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诗人停船 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 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客,诗人自指。日暮,黄昏时分。 “客愁新”,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 这 感释首 到:阴诗 城终岭写日南:在暮:终长,山南安将名山城 更,的中 加在北眺 寒陕面望 冷西终 。省南西山安积市雪东景南象面,并预 ❖ 前两林句表写:在树长梢安眺望终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
秀美霁,色积:雪雨高雪高初覆晴盖的在阳上光面,如同漂浮在云端。 ❖ 后两句中,“林表明霁色”,雪后初晴,林梢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语句分析
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 我情既浩荡,所乐在畋渔。
第9章 扩声终系南统调望音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终南山在长安的北面,“林表”“明霁色” 似乎不太合理,但“林表明霁色”却被许多诗 家赞同,请说说的原因。
不仅用了“霁”,且是夕阳落时的“霁”。说的是林表有阳 光,而不说林中、林下、山脚、山腰,因为只有终南山高处才 有阳光,表明已是西山衔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余辉, 既染亮了林表,当然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也带出了结句 中的“暮”字。
“野旷天低树”写出旷野的空旷寂寥,在这个广阔的天地 之中,人显得孤独寂寞,这时,只有江中的孤月与自己亲近 ,寂寞之心似乎寻得了慰藉,但这一点喜悦不能驱散诗人的 团团新愁,诗人带着多年的准备、多年的希望奔赴长安,而 今却只能还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巡吴越。此刻,他孑然一 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 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 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 人”,这画面让我们一见到的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 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关于山水田园诗
唐朝田园诗继承了陶谢山水田园诗的精
神旨由趣陶,源在明大开自创然的中田追求园任诗情通适过意描、写快田然园 风自光足表的达乐隐趣,逸领情会怀老,庄谢超灵然运物开外、创与的大山化水 诗冥观描合道写为、山一静水的照境忘之界 求胜; 的抒从 审发东 美对晋 关祖以 照国来 方秀形式成,丽的在河澄盛山怀唐的 热进爱一之步情与。仙境田和园禅诗境与相山融水合诗,在促使南山北水朝诗时 期形了基成重本了兴上优寄分美和空感道静 受而的 、行意 谢,到境 灵唐。 运初艺 重术 观王赏上绩,和他开刻们始画继合的承流 。传至统初,唐形之成寄交情,描于写自山然水美别之中业的的基风本尚表盛现行 于方朝式野。,代沈表宋诗、人吴为越孟诗浩人然在与王山维水。诗创作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1、描写自然景色,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
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如储光羲《田 家杂兴八首》。 常用手法:白描手法 借景抒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作者介绍
生活在开元承平年代,40岁在老家隐居,后 来赴长安考进士落第,到吴越一带漫游,几年后 回到家乡,曾在张九龄幕中任从事。他既有魏晋 名流清朗潇散的风神仪表,又追慕陶源明躬耕田 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怀有盛唐大多数终生不达 的失意文人共同的精神面貌。他的田园诗侧重描 写隐居的种种高雅生活和闲情逸致,诸如高士的 孤怀、隐居的幽寂、登临的清兴、静夜的相思。 他的山水诗注意对生活的领悟,不雕琢,浑然而 就,创造出许多清空的意境。艺术上孟浩然以比 兴寄托和壮逸之气充实了南方山水诗的骨力,以 白描手法写景抒情,形成了冲淡清旷的风格。代 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原野空旷,天 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 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表明时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 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 ,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 近观,给人既辽远又逼真之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清人黄叔灿<<唐诗笺注>>:“‘野旷’一联,人但 赏其写景之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 ”你是怎样理解这诗外之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