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作者:何丽娟洪国强王国友王莉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agitation;emergencedelirium)的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对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施行全身麻醉术后出现苏醒期躁动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32例患儿中,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其他原因5例。结论: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很多,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病原因和危害并进行妥当处理,可明显减少躁动的发生,确保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围麻醉期处理

全麻病人在麻醉恢复期,部分病人可以即刻唤醒,而大多数病人麻醉苏醒期则要经过四个阶段。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易出现行为与意识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不合作、倔强,典型者会出现手脚乱动、哭喊、拔除输液管、定向障碍及偏执狂的思维等[1]。严重时导致循环系统不稳定、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一些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心理及生理伤害,进而危及生命。因此,防止及控制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保护患儿的健康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1月本院复苏室出现麻醉苏醒期躁动患儿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

均年龄7.5岁。手术类型包括为头颈、胸腔、胃肠、泌尿外科等。其中经静脉麻醉21例,吸入麻醉8例,静吸复合麻醉3例。

1.2麻醉方法:术前常规给予安定10mg、阿托品0.5mg、鲁米那0.1mg肌注。麻醉诱导为羟西酸钠

2.5g、安定10mmg、芬太尼0.1mg、2.5%硫奔妥钠

3.5~5.8mmg/kg体重、琥珀胆碱1.5~2mg/kg体重、丙泊酚2~2.5mg/kg。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0.5%~1.5%安氟醚吸入维持麻醉。阿曲库铵间断肌注以给持肌松。术后根据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情况给予新斯的明、氟吗西尼等催醒剂。

2结果

全麻患者中有32例发生术后躁动,因伤口疼痛引起的8例(25%),因不能耐受导管刺激10例(31.2%),不能耐受导尿管的9例(28.1%),其他原因5例(15.6%)。

3躁动发生的原因

3.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的最常见的原因,如各种导管的刺激等。本组病例因有害刺激引起躁动19例,占59.3%。

3.2麻醉作用:全身麻醉药作用于中枢,,但对中枢的抑制程度不一,因此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意识恢复后,大脑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完成恢复,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导致术后谵妄[1]。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但是有对气管的刺激作用,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躁动。芬太尼等易引起术后精神症状。

3.3其他原因:可能与手术部位有关,既往有耳、扁桃体、鼻、颈、

喉等部位手术病史者,苏醒期躁动及情绪不稳定发生率较高[2]。其次,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低温、术前过度紧张、焦虑,以对麻醉药物敏感等亦可引起躁动的发生。 3.4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颅内压增高;循环系统并发症如低血压力、心律失常;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胀气;泌尿系并发症如尿潴留等,均可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动[3]。

4躁动处理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旦发生其危害极大,我们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儿发生躁动围麻醉期采取了如下措施。

4.1术前访视患者,心理干预在医学中的价值和地位也已得到肯定[4]。kain和耶鲁大学的同事们经研究发现,小儿术前越紧张焦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就越高。所以术前要正确评佑患儿的麻醉风险,给出合理的术前医嘱。并嘱其家长对患儿进行耐心解释,减少术前焦虑现象。

4.2维持术中合适的麻醉深度,特别要防止麻醉过程中镇静、镇痛不全,要根据手术刺激的强弱调整麻醉的深浅,手术结束前及时停用麻醉药物,以减少术后麻醉药物的残余[5]。

4.3观察气管导管、引流管和导尿管的使用情况并掌握适时的拔管时机。因导尿管刺激而未到拔管时间者,可经导尿管向膀胱、后尿道注入利多卡因以减轻刺激。一俟符合拔管标准则及时拔除。

4.4做好术后镇痛,尽量减轻病人痛苦,合理使用术后止痛药,在安全剂量范围内达到良好止痛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