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45例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毒 副 作 用 的发 生 ,使 之 在 安 全 剂 量 范 围内 尽 可 能 达 到最 佳 止 痛 效 果 , 以减 轻 因 疼 痛 引 起 的 躁 动 。 3 5 拮抗 剂 的应 用 :手 术 后 最 好 不 要 立 即 给 予 阿 片 受 体 拮 .
全 麻 手 术 后 患 者 一 般 可 在 短 时 间 内 苏 醒 ,但 也 有 一 部 分 患 者 可 出现 意 识 模 糊 、嗜 睡 、极 度 定 向 障 碍 及 躁 动 不 安 等 状 况 ,如 果 不 及 时 处 理 可 能 会 导 致 患 者 出 现 诸 多 并 发 症 甚 至 危 及 生 命 l 。因 此 ,了解 全麻 患 者 苏 醒 期躁 动 的 原 因 ,采 取 预 _ J ]
氮卓 类 药 物有 顺 行 遗 忘 的作 用 。虽 然 反 复 告 知 不 适 感 为 尿 管 引起 的 ,但 患 者 还 是 不 能 很 好 地 配合 。而 在 麻 醉 前 清 醒 状 态 下进 行导 尿 ,虽 有 即时 的疼 痛 与 不 适 ,但 患 者 提 前 适 应 了刺 激 ,手术 结 束 时 已处 于 良好 的耐 受 状 态 ,可 以缓 解 全 麻 苏 醒 期 的 躁 动 。 因此 ,全 麻 后 导 尿 可 选 择 经 尿 道 灌 注 局 部 麻 醉 药 的尿 道 表 面 麻 醉 方 法 ,能 有 效 地 预 先 阻 断 因置 导 尿 管 引 起 的 尿 道 刺 激 反 应 。导 尿 时 间 可 选 择 在 麻 醉 术 前 用 药 1 n后 , 5mi
2 6 低 氧血 症 : 由于 镇 痛 和 肌 松 剂 的残 余 ,术 后 患 者 常 有 .
不 同程 度 的低 氧 血 症 ,肺 组 织 通 气 / 流 比值 降 低 ,拔 管 过 血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全麻术后复苏期间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分析全麻患者复苏期间躁动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通过对3856例全麻术后进入ICU的观察,分析躁动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呼吸、循环功能不全、麻醉药物作用等。
结果243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躁动,发生率13.7%。
结论全麻复苏期间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综合分析躁动原因并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苏醒期。
【关键词】全麻复苏躁动原因分析护理对策全麻是手术病人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躁动是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剧烈躁动常引起伤口裂开出血,心率加快,高血压,各种导管及引流管脱出,坠床等风险,必须通过严密观察与综合分析,确定其躁动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
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全麻后复苏的患者3856例,男2506例,女1350例。
年龄2天-88岁,其中3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手术范围包括胃肠、肝胆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和五官科手术,麻醉术前用药:阿托品或东莨菪碱;全麻用药:恩氟醚、七氟醚、氯胺酮、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患者均为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术毕均送入ICU。
2原因分析及处理2.1切口疼痛切口疼痛是全麻术后引起躁动的常见原因,在347例中有163例(占47%),尤其是切口比较大的胃肠、肝胆外科手术,多数病人因疼痛刺激烦燥不安,大汗淋漓,不断要求更换体位,自觉任何体位均不舒适。
结合术后病人的表现,排除其他原因,给予适当止痛如肌注杜冷丁或静注芬太尼,效果多数良好,但用药后须观察呼吸情况。
2.2气管导管刺激在347例躁动病人中,101例(占29%),气管导管及尿管作为强烈的刺激源,气管导管造成对口腔、咽喉的刺激,表现为胀痛、发痒不适状态,病人往往表现躁动,而躁动以容易导致各种引流管移位,甚至脱出,因此,当病人呼吸平稳,有吞咽动作时,应尽早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予鼻导管供氧,鼓励患者自行咳嗽排痰,观察呼吸情况。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增加出血量
躁动可能导致手术部位出 血量增加,影响手术视野 和操作。
对医护人员的影响
工作负担增加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医 护人员的工作负担增加,需要额
外关注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心理压力增大
面对躁动的病人,医护人员可能面 临更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工作效率 和情绪。
潜在的法律风险
对于因躁动引发的医疗纠纷,医护 人员可能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一些非药物治 疗的方法来缓解全麻病人苏醒期
躁动,如按摩、放松训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放松身体 、缓解紧张和焦虑,从而减轻躁
动的症状。
物理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针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措施,主要通过 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来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躁动 。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手术室的环境、噪音、光线等都可能对病人的苏醒过程产生影响,引发躁动。此外,术后护理环境的好坏也可能影响病人的 情绪和行为。
02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危害
பைடு நூலகம்
对病人的危害
01
02
03
心理创伤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可能 导致病人出现恐惧、焦虑 等心理创伤,影响病人的 心理健康。
心理治疗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或护士进行,医生或护士会根据病人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减少全 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 原因及对策护理课件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

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护理目的:分析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做好沟通的有效性及相应护理。
方法:对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240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40例躁动患者中,开颅手术58例,胸腔手术64例,腹部手术78例,骨科手术24例,其他16例。
结论:分析了解引起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机制、危害,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及及时有效处理,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标签: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苏醒室后护理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诸多并发症[1]。
手术中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干扰对患者意识有影响,全麻患者术后清醒前烦躁是全麻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通过对240例患者在复苏期出现烦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全麻复苏患者7532例,其中240例存在苏醒期躁动,年龄0~94岁,麻醉类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多发生于拔管后3~45 min。
2 原因(1)各种有害刺激是引起躁动最常见的原因,如疼痛、吸痰、气管插管、留置导尿管、各种引流管的刺激。
(2)肌松药残余作用可导致患者严重的焦虑和躁动,患者意识早于肌力恢复,呼吸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易发生无力咳嗽、舌后坠、呼吸不全梗阻、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蓄积等并发症。
(3)心理压力过大,术前过度紧张、对手术的恐惧及预后的害怕。
另外与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及社会背景有关。
3 结果术后患者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的状态,任何刺激均可引起躁动,如疼痛、尿管刺激、气管插管、肌松药残留、紧张、恐惧等最为常见。
可表现为狂躁、叫喊、呻吟、咬气管插管,甚至试图拔除气管插管、导尿管等行为。
待患者完全清醒后随访,大部分患者对躁动时发生的事无记忆,只有小部分患者记起躁动时发生的片断。
4 护理4.1 适当的镇痛、镇静术后伤口疼痛是麻醉恢复期躁动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胸腔手术创伤大,患者术中常处于各种特殊体位,术后放置较粗的胸腔引流管而引起术后较重的疼痛,苏醒后患者难以忍受疼痛不适,会剧烈扭动身体并试图坐起,躁动加剧疼痛影响呼吸运动、咳嗽、排痰,容易导致缺氧,使血氧饱和度短暂下降。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如何护理?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躁动原因,如何护理?全麻手术是目前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在麻醉苏醒期许多患者容易出现躁动症状,其临床表现不一,是一种不良的术后应激反应。
麻醉苏醒期躁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成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其发病原因并积极预防护理,对患者安全以及手术成功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那么,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临床中又该如何护理呢?本篇文章就带大家探索和分析该问题的相关情况。
一、什么是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躁动?全麻复苏期躁动,简称EA(emergence agitation),是全麻手术患者在术后复苏期期间特有的一种常见术后并发症反应。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麻醉复苏期躁动多发生于拔管后15分钟左右,目前在我国的发生率为22.5%左右,且以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学龄前儿童为主)居多。
迄今为止,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机制尚未明了,这也是我们以后的研究工作中具有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全麻复苏期躁动的临床症状不一,主要为躁动、兴奋、定向障碍等,大体可分为六类,即:①心率增快,呼吸浅慢,血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②患者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耐受,有呛咳,企图拔除气管导管;③出现明显的焦虑和躁动,或兴奋、极度烦躁、挣扎;④多动、谵妄,有的患者试图坐起;⑤出现剧烈的不协调“拍击”样运动;⑥患儿常表现为激惹、持续哭闹、无法安慰等。
二、全麻手术麻醉复苏期出现躁动的原因?(一)麻醉原因手术前以及诱导维持期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复苏期发生躁动。
例如,阿托品容易导致出现谵妄;东莨菪碱可导致术后发生定向障碍及躁动不安等;依托咪酯、咪达唑仑、氯胺酮、硫喷妥钠也可致复苏期出现躁动。
可挥发吸入类麻醉药物也是诱发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术后快速苏醒,拔管时机掌握不合适,导致气管导管刺激加重也是造成躁动的原因之一。
此外,术后止痛干预不完善,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等都容易引起躁动。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

浅谈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之一,病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不良刺激高度敏感,以兴奋,躁动,定向障碍为特征,可出现肢体的无意识动作,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和妄想思维等症状。
临床表现为焦虑和躁动,兴奋,极度烦躁,挣扎,有的病人试图翻身,坐起;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的刺激,有呛咳,企图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胃管,输液管及伤口引流管;病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浅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小儿病人常表现为激惹,不能停止的哭闹和无法安慰等。
全麻苏醒期病人出现躁动,如不及时处理,将引起各种并发症。
增加麻醉后危险,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手术后的康复,延长了手术时间。
1 躁动的原因1.1外源性刺激全麻患者在术后意识尚未完全清醒时,对外界刺激呈高敏状态,任何刺激和疼痛不适都可引起躁动,如术后刀口疼痛,气管吸痰刺激,气管导管,尿管及各种其他引流管的刺激;都会引起躁动,临床表现为狂躁,呼喊,呻吟,不自主运动,企图拔除各种导管。
1.2手术时患者特殊的体位姿势骨科,脑科,普外科大型的手术,术中为了暴露手术野,患者经常处于各种特殊的体位姿势,术后留置的管路相对较多,如各种导管,患者在恢复清醒状态的过程中虽是平卧位,但术中长时间的被动体位,肢体的约束,导致舒适的改变,而且呼吸运动牵扯伤口引起剧烈疼痛,使舒醒过程中的患者难以忍受,诱发躁动。
1.3催醒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躁动,与麻醉药的作用及麻醉药物在体内残留有一定关系,如应用多沙普伦催醒会提高患者躁动的发生率。
因为多沙普伦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同时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用药后易使患者出现剧烈躁动,而肌松药在体内的残留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和躁动。
2 躁动程度评价标准躁动程度评估标准分5级:1级为睡眠,2级为清醒,安静,3级为激惹,哭闹,4级为无法安慰,不能停止的哭闹,5级为严重躁动,定向障碍。
[1]3 躁动程度分级类轻度:拔管前,后在吸痰等强刺激下发生躁动,一旦刺激停止或拔管后言语安慰躁动即停止;中度:拔管前无刺激情况下发生躁动,拔管后意识欠清,言语安慰不能主动配合,需制动;重度:需药物和物理方法制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13
a
麻醉因素
(4)术后催醒用药: 术后苏醒延迟的病人应用催醒药常会增加全麻苏
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由于患者痛觉与其他不适感 受突然恢复,故不能耐受而迅速引起躁动。研究 结果表明用多沙普仑及新斯的明进行催醒会增加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李江燕观察在苏醒期应用纳络酮进行催醒也会增 加躁动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是纳络酮拮抗阿片 类药的镇痛作用,从而诱发术后疼痛,引起病人 在苏醒期出现躁动「
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分析和防治
1
a
定义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为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 行为,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 患者出现一些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 动作、挣扎、语无伦次、无理性言语、哭 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EA是我们临床上 较常碰到的麻烦问题,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许多并发症,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影响手术 成败。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先天易感性、麻醉时 间、苏醒时间与环境及合用的药物、肌松 药残余、膀胱充盈、恶心等。
16
a
防治
(1)尽量避免或减少上述可能因素的发生对预防有一定 的帮助。
(2)尽量在手术结束的时候排净体内的吸入麻醉药,但停 用吸入麻醉药时,浓度要缓慢降低,同时要有相应镇痛 措施,如在手术邻近结束时给于2mg吗啡或0.025mg芬 太尼。
(6)躁动发生时应给予适量的镇痛或镇静药, 同时加强吸氧通气
(7)注意保护,防止发生意外伤害等严重并 发症,并注意保护呼吸和循环功能,避免缺 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18
a
小结
EA是全麻苏醒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时 会对患者生理功能、手术效果、术后恢复 等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中必须对其有足够 重视,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但目前 EA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需从其病因 学开始,探索主要发生因素 ,更加合理的 预防和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麻醉质量。
麻醉苏醒期躁动

2.体动挣扎
可危及缝合线、整形固定、引流管、 胃管、导尿管、输液管、气管导管等, 造成伤口裂开、出血、窒息等意外或手 术失败。
3.意外伤害
包括病人的自伤及对他人的伤害,如 坠床、骨折及各种扭伤等,以及伤到医 护人员。
癫痫发作 急性脑栓塞及出血
三、预防及处理
1.预防 术前做好病人思想工作,术中维持合
适的麻醉深度、充分的术后镇痛、呼吸 循环稳定、避免不良刺激、选择适当的 拔管时机等,可明显减轻术后躁动的发 生。
2.处理 去除病因,解除诱发因素,对症治疗。 原因不明者,加强护理,以防意外; 原因明确者,对因处理,如不耐受气
11.制动不恰当
苏醒时无法活动身体或肢体可导致 躁动,剧烈挣扎。
12.呼吸功能障碍 缺氧 二氧化碳潴留(气道梗阻、通气不足) 不能咳嗽或咳嗽困难致气道分泌物潴
留 13.循环功能障碍
血压过低、心律失常、乳酸酸中毒等
14.代谢紊乱 低钠血症、透析病人、大量输血输
液的病人、脱水病人、低血糖症。 15.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4.增加负担 病人躁动可使医护人员及其他病人感
到不安;耗费医护人员精力和体力; 增加用药,增加住院费用。
二、躁动的原因
1.年龄 儿童和年轻人多见
2.术前脑功能障碍 脑疾患、精神病病史者
3.种族、文使用镇静药、酒
精以及麻醉药物(巴比妥类、可卡因等) 5.术前用药
2.术中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维持呼吸循 环稳定,注意水电酸碱平衡。
3.术后充分的镇痛,适时的拔除气管导管, 避免有害刺激,可明显减轻术后躁动的 发生。
4.适当使用拮抗剂及催醒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Company Logo
7、性别和年龄
儿童和年轻人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率要高于 其年龄段的病人。 邓立琴等分析术后躁的患者发现男性发生率为 27.81%,明显多于女性14.39%
17
Company Logo
8、与麻醉相关的其他原因
⑴、 快速苏醒 ⑵、 肌松药的残留作用, ⑶ 、术后止痛的不完善 ⑷、生化及呼吸循环系统的不稳定: ⑸、其他的原因:低温,膀胱胀,尿管的刺激
4
Company Logo
静脉麻醉药
氯胺酮属于苯环己哌啶衍生物,属于非巴比妥类 速效静脉麻醉药,它能够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 向丘脑和大脑皮层传导,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常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诱导。但氯胺酮对大脑边 缘系统则表现出兴奋作用,致使大脑功能呈现分 离状态,产生分离麻醉的现象。全麻后幻觉发生 率高,在麻醉苏醒期药物的抑制作用逐渐消退, 但大脑皮层兴奋性反而逐渐增强, 机体应激性高, 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也高。
13
Company Logo
5、术后并发症
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循 环系统并发症:低血压,心律失常。胃胀气,尿 潴留等并发症均可以引起病人全麻苏醒期出现躁 动
14
Company Logo
6、术后催醒用药
术后苏醒延迟的病人运用催醒药常会增加全麻苏 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多沙普仑和纳络酮进行催醒 也会增加躁动的发生率。
18
7
Company Logo
2、吸入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具有容易控制、诱导和苏醒快的特点,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地氟烷、七氟烷、 异氟烷、安氟烷和氟烷是临床上常用的吸入麻醉 药,但是吸入麻醉药容易导致病人在苏醒期出现 躁动。
8
Company Logo
2、吸入麻醉药
60 50 40 30 20 10 0
10
Company Logo
3、静吸复合麻醉
全麻苏醒期病人发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全 身性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且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 度不一,因此,恢复的时间也不同。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 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 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 (觉醒激活系统) 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 应和处理。这种功能完整性的缺失可表现为多种形式,如 麻醉苏醒后患者一般多呈安静、嗜睡状态,少部分患者有 轻度的定向障碍,脑功能反应由模糊、迟钝逐渐趋于正常, 但其中少数易感患者在脑功能反应模糊、迟钝期间,任何 不良刺激 (疼痛、难受或不适感等)均可引起躁动。
2
Company Logo
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术后因素
病人原因
其他
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 静吸复合麻 醉
术后不良刺 激 术后并发症 术后催醒用 药
• 性别和年龄 • 心理、习惯、 药物敏感性
• 手术原因
• 病情的不稳 定
• 体温及内环 境
• 遗传
3
Company Logo
静脉麻醉药
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
1
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
全麻苏醒期病人躁动(EA, emergence agitatio n;emergence delirium)是麻醉苏醒期的一种 不恰当行为,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 出现不适当行为,如肢体的无意识动作、语无伦 次、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维等。
用氯胺酮、依托咪酯、硫喷妥钠作麻醉诱导者,其术后躁 动发生率依次为17.19%、32.03%和43.75%,术后躁动发 生率高,而咪唑安定诱导躁动发生率为16.2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3.75 32.03
16.25
17.19
咪唑
1st Qtr 氯胺酮 依托咪酯 硫喷妥钠
11
Company Logo
4、术后不良刺激
术后各种不良刺激是病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 见的原因,疼痛,气管导管的刺激,尿管刺激,心理 应激,制动不当,而前三种刺激引起的多数是轻、中 度的躁动,心理应激多数是中度的躁动。
12
Com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y Logo
4、术后不良刺激
邓立琴等观察全麻术后躁动的225例病人,发现 各种不良刺激引起术后躁动的发生比例, 疼痛占 99.44%、气管导管的刺激占65.77%, 尿管刺激 11.11%, 心理应激占15.55%,制动不当占4.44 %,
5
Company Logo
依托咪酯、硫喷妥钠用于临床麻醉诱导已经较少。
6
Company Logo
咪唑安定属于水溶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于大脑、 小脑皮质、边缘系统和脊髓部分区域的苯二氮卓 类受体,有明显的镇静、抗惊厥、抗焦虑作用,同时 也具有较强的遗忘作用。Cole. J等分析术后小儿 躁动发生的原因,认为小儿麻醉诱导时用咪唑安 定可增加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其作用的机制可能 是咪唑安定延长了术后的苏醒时间
15
Company Logo
6、术后催醒用药
多沙普仑是非特异性的呼吸兴奋药和全麻催醒药, 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及潮气量加 快加大,同时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 在苏醒期应用纳络酮进行催醒也会增加躁动的发 生率,其机制可能是纳络酮拮抗阿片类药的镇痛 作用,从而诱发术后疼痛,引起病人在苏醒期出 现躁动。
Joseph P等比较 57 55 七氟烷和氟烷在苏醒期引起儿科病人 躁动的发生率的研究中,其结果 33 表明七氟烷发生率为57%,要高于氟 25 烷(27%)其可能的机制是七氟烷溶 解性较低,术后病人恢复较快,容易 氟烷 异氟烷 地氟烷 七氟烷 出现躁动。地氟烷的发生率为55%, 安氟烷33%,氟烷25%。研究者发现异氟烷和安氟烷在引 起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是一样的。
9
Company Logo
3、静吸复合麻醉
Shoichi Uezono等人把单纯吸入七氟烷进行诱导 和维持的病人分成一组,而把先行吸入七氟烷诱 导后用丙泊酚维持的病人分成另一组,比较两组 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吸 入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38%,而复合组没有出 现躁动的病例。说明了静吸复合麻醉可以减少全 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