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87p)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大同,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著名的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 1038 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它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华严寺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建筑依次排列,布局严谨。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山门。
山门通常是寺庙的入口,华严寺的山门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走进山门,仿佛穿越时光,踏入了历史的长河。
接下来看到的是普光明殿。
这座大殿宽敞明亮,殿内供奉着诸多佛像,庄严肃穆。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宁静。
再往前走,就是华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辽金时期佛教寺院中最大的佛殿之一,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正脊上的琉璃鸱吻高达 45 米,是中国古建筑上最大的琉璃吻兽之一。
殿内供奉着五方佛,佛像高大威严,法相庄严。
四周的壁画精美绝伦,展现了佛教的经典故事和教义。
从大雄宝殿出来,我们来到了薄伽教藏殿。
这座殿宇建于辽重熙七年,是华严寺中保存最完整的辽代建筑。
殿内的壁藏更是被誉为“辽代艺术的瑰宝”。
壁藏就是存放佛经的书柜,它环绕着殿内三面墙壁,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佛龛,下层为藏经的经橱。
壁藏的建筑结构精巧,雕刻工艺精湛,上面的佛像、飞天、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辽代高超的建筑和雕刻艺术水平。
在殿内中央,还有一尊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合掌露齿菩萨像,菩萨体态优美,神情自然,面带微笑,给人一种亲切而又神秘的感觉。
穿过一个个殿宇,我们来到了华严宝塔。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 43 米。
塔下还建有近500 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 100 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佛祖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堪称“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登上宝塔,您可以俯瞰整个华严寺的全貌,感受这座古老寺院的庄严与宁静。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大同旅游!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山西省其次大城市。
大同位于山西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西两边隔长城与内蒙相邻,东边跨太行与河北、京畿相望,南边倚桑干河与雁塞雄关相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市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为屏,东北部有采凉山锁镇,御河纵贯南北,是自然的设防建城之地。
古城大同历史悠久。
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周三代曾属冀州。
战国时期属赵国雁门郡。
公元前3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
秦统一后沿袭旧制。
西汉取代秦朝后在大同置平城县,仍隶属雁门郡。
东汉后期,祖居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自东北向西南迁徒,并在内蒙中部建都立朝。
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从今大同作为北魏王朝的帝都历时近百年(即“一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迁都洛阳。
在此期间,北魏统治者在大同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驰名中外的云岗石窟就是此时开凿。
这段历史是大同古代最辉煌的时代。
北魏之后的北齐改平城为恒安镇。
北周又置云中县。
隋代再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
唐代为云中郡辖地。
东北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倔起后建立辽朝,将大同作为其“西京”。
女真族灭辽建金朝后大同仍为其陪都西京。
这就是大同历史上的所谓两代京华。
大同的进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富强时期,闻名的华严寺、善化寺就是此时留下的珍贵遗产。
元代置大同县。
明清两代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镇。
民国初年再置大同县。
1949年解放后,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为省辖市。
1993年,驻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销后,大同市现辖城区、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左云、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灵7县,总人口270多万,其中城区、矿区人口约80万。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大同已成为山西其次大工业基地,机械制造、建材、煤炭、电力等工业发达,有山西柴油机厂、大同机车厂、大同水泥厂、大同热电厂等多家国有大型企业,更有全国产量最大的大同矿务局,所属十几个煤矿年产优质动力煤在3700万吨以上,产量居全国之首,因此这座塞外名城又被誉为“煤都”。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大同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
接下来搜集了大同华严寺导游词范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根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
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
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原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
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 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
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
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
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
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
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构造严谨,形制稳健。
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
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
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

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
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
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
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
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
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
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
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
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
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
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大同华严寺宝塔导游词

大同华严寺宝塔导游词大同华严寺宝塔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华严北路,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塔式建筑遗存之一,久负盛名,是众多游客到大同必去的景点之一。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同华严寺宝塔导游词。
敬仰佛门泰斗,山险地僻筑华严,武后时度建自然风光四季美,尤以春季为佳……您好,欢迎来到大同华严寺宝塔。
大同华严寺宝塔是唐代著名寺庙,建于唐肃宗元和四年,共历经了1200多年的风雨沧桑。
宝塔有13层,高达67.3米,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最高的砖塔之一。
正门入口:我们先来到这里的正门入口,这里是大同华严寺的入口,寺门呈朝南方向,门楼高12米,门洞宽7米,门洞内墙壁上挂有句匾:华严寺大门,这句话源于明代文人米芾所题,说的是华严寺的门楼十分精美,非常值得欣赏。
大雄宝殿:进入寺门,我们来到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大同华严寺的主体建筑,也是整个寺庙无可比拟的精华之一。
大雄宝殿坐东朝西,共有三进,宽内46.7米,深30.4米,高18.2米。
大雄宝殿外观十分雄伟,内部设有佛像,香炉等东西,十分值得一探究竟。
山门:大雄宝殿的正门就是山门,山门外有蓝色大理石的台阶,山门上悬挂两块牌匾,一块为"华严殿览胜",另一块为"境由心造" 。
在这里您可以听到一些关于山门历史的介绍,了解山门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
佛殿:接下来我们来到佛殿,佛殿内有塑有十方各种佛菩萨,十分得精美。
佛殿板柱朴实无华,安静宜人。
您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静心、祈祷、忏悔的氛围。
钟楼:从佛殿向右走,来到了钟楼。
钟楼高29.9米,缠绕十三层,上面还有一个铜质佛像。
钟楼顶层有钟钩,大约有500斤重。
述说钟楼的历史和意义,以及大雄宝殿内的一些文化背景和细节。
宝塔:宝塔是华严寺的重头戏之一,宝塔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没有使用任何钢筋混凝土材料。
宝塔是中国砖塔建筑中高度最高、层数最多,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建筑。
在宝塔内部,您可以看到宝塔的构造,了解宝塔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欣赏到宝塔内部隐藏的诸多秘密。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通用14篇)

有关华严寺的导游词(通用14篇)有关华严寺的篇1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大同旅游!大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
大同位于山西北端,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北、西两边隔长城与内蒙相邻,东边跨太行与河北、京畿相望,南边倚桑干河与雁塞雄关相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市区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盆地,西部有雷公山、武周山作障,西南部有七峰山为屏,东北部有采凉山锁镇,御河纵贯南北,是天然的设防建城之地。
古城大同历史悠久。
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夏、商、周三代曾属冀州。
战国时期属赵国雁门郡。
公元前3世纪大同已建城池,赵国名将李牧曾在此筑烽火台及部分长城。
秦统一后沿袭旧制。
西汉取代秦朝后在大同置平城县,仍隶属雁门郡。
东汉后期,祖居大兴安岭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自东北向西南迁徒,并在内蒙中部建都立朝。
但道武帝拓跋跬很快就在公元398年从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境内)迁都平城,从此大同作为北魏王朝的帝都历时近百年(即“一朝帝都”),直到公元494年孝文帝才又迁都洛阳。
在此期间,北魏统治者在大同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宗庙上百座,驰名中外的云岗石窟就是此时开凿。
这段历史是大同古代最辉煌的时代。
北魏之后的北齐改平城为恒安镇。
北周又置云中县。
隋代再改为云内县属冀州郡。
唐代为云中郡辖地。
东北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倔起后建立辽朝,将大同作为其“西京”。
女真族灭辽建金朝后大同仍为其陪都西京。
这就是大同历史上的所谓两代京华。
大同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著名的华严寺、善化寺就是此时留下的宝贵遗产。
元代置大同县。
明清两代为大同府治,是北方重镇。
民国初年再置大同县。
1949年解放后,建大同市属察哈尔省管辖,1952年划归山西省,为省辖市。
1993年,驻大同的雁北行署撤销后,大同市现辖城区、矿区、新荣、南郊4区和左云、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灵7县,总人口270多万,其中城区、矿区人口约80万。
5篇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

精品导游词,欢迎参使用5篇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面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一)华严寺位於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距西安城约15公里。
寺居高临下,襟山带河,殿宇庭院精致幽邃。
它俯视樊川,西望神禾原,南望终南山的雾岩、玉案诸峰。
寺建於唐德宗(李适)贞元十九年(820xx年),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古“樊川八大寺院”之一。
清朝乾隆年间,少陵原一部分崩塌,志内殿宇全被摧毁,现在仅有两座砖塔。
东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四面七层,高约13米,上层石刻有“严主”二字,第三层石刻有“无垢净光宝塔”六字。
西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内安奉清京相师舍利子21粒。
该塔六面五层,高七米,塔上石刻有“唐清原国师妙觉之塔”十字。
二塔下层各有砖筑龛堂,内有石刻影像及像赞,石刻下半部刻重修记,为近代宋伯鲁、宋联奎同时书写。
另有唐宣宗大中六年刻的《杜顺和尚行记碑》,已移存於陕西省博物馆。
5篇有关山西华严寺的导游词范文(二)华严寺位于崂山东麓返岭后村西那罗延山半腰,是崂山规模最大的佛寺,明代高僧憨山曾在“那罗延窟”面壁修行使这里远近闻名。
华严寺系明代御史黄宗昌在崇祯年间罢归故里即墨后出资修建,未成面毁于兵燹。
清初由其子黄坦移址续修,顺治九年(1652年)落成,始名“华严寺”,又名“华严禅寺”;1931年改称“华严寺”。
最新整理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

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
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
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山西华严寺导游词5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游的导游,这次我们去的旅游景点是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
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
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
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 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
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
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
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坐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
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
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
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
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87p)大同华严寺导游词(一)写在前面:大同华严寺是大同市的著名景点,建于辽、金、清,位于大同市(废话),是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货真价实,不象现在,重点文物一公布一千多。
多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当然好多大同人说了,我还不了解,你可真就不了解!耿来大同之前,外地人走到跟前也找不到,好好的一个国宝,丢弃在市中心无人心疼,无人管,现在好了,大家有目共睹。
现将高人拍的照片及我整理的一些说明发出来,供大家欣赏。
耿来新修的山门华严寺广场夜景,山门前广场的喷泉,取材于文物“东汉陶连枝灯”正中那个是山门喷泉局部放大图,挺精美的。
东汉陶连枝灯·华严寺广场喷泉的取材文物广场南北两面各立了九个仕女灯,这是南面的。
广场北面的九个仕女灯,数清楚了吗?仕女灯正面喷泉喷水时效果,后面是天宫楼阁天宫楼阁特写,老耿做事全有根据。
天宫楼阁全景华严广场天宫楼阁的原型文物: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环列两层楼阁式壁藏(经柜)这个角度看下喷泉喷水时效果,天宫楼阁更清楚莲花地灯,好看实用,怕人踩地灯下寺坡街的牌楼,老耿来新修的,清远街由此进入华严广场鼓楼西街,远处是鼓楼,近处是凤临阁,背后是下寺坡街,北行进入华严寺广场。
这是下寺坡街,左边是华严寺出口,顶右边是进口。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清远街(建国后叫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
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一进门全景,左边是弥陀殿,右边是药师殿,中间是普光明殿,左边高的是藏经阁,全是老耿新修的。
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雄伟壮观的普光明殿,老耿新修的,原来的金代就毁于兵火普光明殿标准像,白色的是景灯,树是从河北移来的。
屋顶是重檐歇山顶,是最尊贵形式的殿顶,仅次于故宫太和殿的殿顶(重檐庑殿顶),凸显它是辽代皇家祖庙。
这是牌匾左边的对联,老耿写的词,韩美林书的。
右边的没照普光明殿正脊中央的兽件,中间刻的是“佛光普照”普光明殿前厅顶子细部,是斗拱结构吧。
这就是老耿说的传统做法。
现在佛释迦牟尼,老耿新塑的,脸部和手镀的金,其它不是。
你能看出来吗?壁画,中央美院人画的。
很精美。
普光明殿的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居中,未来佛弥勒居右,过去佛燃灯佛居左过去佛燃灯佛,脸部和手镀的金,有人说了,老耿没钱了?不是老耿没钱,而是做旧的需要。
未来佛弥勒,脸部和手镀的金,时间长了,金不会氧化,而铜会。
这样脸和手就金光闪闪。
过去佛燃灯佛的胁侍菩萨,其它部位因氧化而发暗,显得古旧。
现在佛释迦牟尼前左面的胁侍菩萨,上面话是工匠说的。
现在佛释迦牟尼前右面的胁侍菩萨未来佛弥勒前的胁侍菩萨进门右边是药师殿,图左边的东方商厦,右边的红灯笼楼,老耿都要拆。
药师殿来个近景,老耿新修。
药师殿也称药王殿,供奉"东方三圣"。
主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像片有点虚。
月光菩萨(嫦娥吗?)药师殿的壁画,佛教故事,全是中央美院人画的。
弥陀殿(新修)弥陀殿(新修),供奉"西方三圣",主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侍为观世音菩萨,右侍为大势至菩萨。
弥陀殿的牌匾弥陀殿主供的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弥陀殿的壁画,中央美院人画的。
有亮点的好像是镀金的。
回看山门大殿(老耿新修),屋顶是单檐庑殿顶,是最尊贵形式的殿顶,凸显它是辽代皇家祖庙。
山门大殿内的门神(是秦琼与尉迟恭吗?)钟楼,耿新修的,不是大同城里的,和药师殿并列,一进山门右边。
钟楼正面不知名的楼阁?来个特写鼓楼,耿新修的,不是城里那个,和弥陀殿并列,一进门左边。
从普光明殿穿过,后面就是上华严寺,这是上寺以前的山门。
上华严寺的牌匾,不是原来的。
这些精美的雕刻还是原来的文物。
清光绪16年重修华严寺的碑还在。
不知老耿修华严寺立没立碑。
从外面就能看见这个香炉,后面是过殿,本地人叫念佛堂。
仔细看看香炉换个角度看看过殿回看一下上寺山门,和高大的普光明殿相比,显出清重修时的小家子气.普光明殿正脊中央的兽件(背面),中间刻的是修建时间,老耿的碑在这儿呢,高了点。
普光明殿的螭(chi)吻(鸱尾),鱼形的龙,龙的第九个儿子,消灾灭火用。
好象拼起来的。
上寺山门的螭(chi)吻(鸱尾),原来的文物。
有铁丝?方门门楣砖刻“擎竹间”三字,出自于佛家典故观音阁,原来的穿过过殿,仰望大雄宝殿。
大殿建在高大宽广的月台上(4米多)。
屋顶是尊贵的单檐庑殿顶,凸显它是辽代皇家祖庙。
大雄宝殿,香火正旺。
向下看过殿,左上角的云冈国际酒店也得拆。
当然耿在的话。
放大看下,这也是香炉,文物。
另一面,文物,有点小。
过殿正脊中央的兽件,挺精致的,原来的文物。
月台上向左看,文殊阁(左,老耿新修)、观音阁(右、原来的)好好看看观音阁,原来的文物。
拉近了看看上面的观音阁月台上向右看,地藏阁(左,原来的)、普贤阁(右、老耿新修)这回看清地藏阁了吗?拉近了看看上面的地藏阁,它和过殿、观音阁、大雄宝殿正好围成一个小院。
再看下香炉一上月台右边是钟亭,后面是文殊阁(左)、观音阁(右)一上月台左边是鼓亭,鼓呢?后面是普贤阁大殿的牌匾,文物。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明宣德二年(1427 年)主持僧了然禅师募造于京师(今北京)。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
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
辽代佛教华严宗盛行,道宗亦曾亲撰《华严经随品赞》十卷,故云中(即云中郡,今大同雁北一带)特建华严禅寺。
因寺内曾奉安诸帝石像、铜像,当时还具有辽皇室祖庙性质。
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
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至元代初年仍不失为云中巨刹。
明宣德、景泰年间大事重修,补塑佛像,勃然中兴。
明中叶以后分上下两寺,各开山门,自成格局。
清初寺院复遭摧折,几经修缮,成今日之规模。
现上下二寺虽连成为一体,仍各以一主殿为中心。
上寺以金建大雄宝殿为主,分为两院,有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及两厢廊庑,高低错落,井然有序。
下寺以辽建薄伽教藏殿为中心,保存有辽代塑像、石经幢、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
下寺砖雕二门以东,又有天王殿、南北配殿和山门,别为一院。
此寺主要殿宇皆面向东方,这与契丹族信鬼拜日、以东为上的宗教信仰和居住习俗有关。
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台上,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
檐高9.5米,庑殿项,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达4.5米,北端鸱吻系金代遗物,历经雨,至今光泽灿然。
当心间及左右梢间辟门,形制古朴,为金代旧物,门前所饰壶门,为已知较古者。
殿内采用减柱法,减少内柱十二根,扩大了前部空间面积,便于布列佛像和进行佛活动。
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
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
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护法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
这些都是明代塑像,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顶部天花板彩面共973块,大部为清代制作,所绘圆环、龙凤、花卉、梵文等图案,极富变化。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原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耿来之后,重建华严,重塑金身,大同博物馆搬迁至展览馆西厅。
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
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
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
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
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
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合掌露齿菩萨是大同华严寺薄伽教殿内的著名彩塑。
相传,辽代皇家崇信佛教,征调能工巧匠修建华严寺。
城外有个雕造技术出众的巧匠,不愿为皇家卖命,而且也不忍心留下年轻的独生女儿一人在家。
这惹恼了官府,总管以“违抗皇命”的罪名把他痛打一顿。
由于众工匠的请求,才免于更大灾祸。
他女儿惦念老父亲,便女扮男装,假充工匠的儿子,托人说通总管,前来照顾老父亲,并为皇室干活。
修建工程浩大,监管人员经常责打工匠。
那姑娘主动替大伙煮饭烧菜,端茶送水。
她见父亲和工匠们塑造神像时苦苦思索,便常在一旁或立或坐,做出双手合十、闭目诵经的姿态,为他们祈祷。
雕工们受到启示,便依着她的身段、体形、动态塑造修饰。
这对工程进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姑娘的举动,引起一个年轻工匠的注意。
他觉察她并不是老工匠的儿子,而是老工匠的女儿,并且担心被监工发现,那姑娘就会碰上厄运。
事情果然发生了。
一天,总监工发现老工匠的包工活没干完,就命人痛打他。
就在这时,姑娘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
总监工似乎发现了这位“儿子”的秘密,就勒令剥光上身殴打。
眼看情况就要暴露,她深情地望了望大家,随即莞尔一笑,纵身投入铸钟造塔的滚沸的铁水中。
沸腾的铁水溅了老高,老工匠的女儿化为一朵白云,飘向了天空。
那总监工被溅起的铁水烧死了。
年轻工匠记住了老工匠女儿临去之前的露齿一笑,就照她生前的身态、形体、眼神雕成了一尊菩萨像,放在显要位置,特别把那露齿莞尔一笑的神情塑在雕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