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工程解读

合集下载

黄河小浪底排沙原理

黄河小浪底排沙原理

黄河小浪底排沙原理
黄河小浪底排沙是利用水流的特性,通过增加浅水区的摩擦力和流速,从而使河床的含沙量降低,达到排除沙石的目的。

具体原理如下:
1.减缓水流速度:在黄河小浪底的水流过程中,由于地形变化,水流
在某些区域会减缓,从而导致底部沙石沉积在这些区域,形成淤积。

2.增加水的摩擦力:在河床浅水区域,水流受到河底和底部沙石的摩
擦力的影响,从而减缓水流的速度,进一步促进底部沙石的沉积。

3.通过拦沙坝等设施限制沙石的运动:通过在水流中设置拦沙坝等设
施限制沙石的运动,使其难以泥沙沉积在深水区。

综上所述,黄河小浪底排沙是通过调节水流速度、增加水的摩擦力和
设置拦沙坝等设施来降低河床含沙量的过程。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排沙原理小浪底是位于黄河下游的一个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其排沙原理一直备受关注。

小浪底排沙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将黄河中的泥沙进行有效排除,保障下游河道的通畅和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小浪底排沙原理。

首先,小浪底排沙原理的核心在于“分流输沙”。

黄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如果这些泥沙全部进入下游河道,将会对河道的通航和防洪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小浪底工程采取了分流输沙的措施,利用分流堤将主河道分为两条,一条是主航道,另一条是泄流道。

这样可以让泥沙在主航道和泄流道中分流运输,减少了泥沙对主航道的淤积和侵蚀,保障了下游的通航安全。

其次,小浪底排沙原理还包括了“泥沙淤积和清淤”环节。

在黄河水流通过小浪底时,由于水流减速,泥沙会发生淤积,如果不及时清淤,将会导致主航道淤积严重,影响通航安全。

因此,小浪底工程还设置了泥沙清淤系统,通过机械设备或人工清淤,将淤积在主航道中的泥沙清除,保障了主航道的通畅。

另外,小浪底排沙原理还涉及到“泥沙输移和沉积”环节。

在小浪底工程中,通过设置泥沙输移系统,将泥沙从主航道输送至泄流道,减少了主航道的泥沙含量,保障了通航安全。

同时,泄流道的泥沙也会在泄流道中沉积,形成河床,这些沉积的泥沙对于保护下游河道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小浪底排沙原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体系,通过分流输沙、泥沙淤积和清淤、泥沙输移和沉积等环节,保障了黄河下游河道的通畅和安全。

这一排沙原理的成功实施,为黄河水利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也为其他类似河流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综上所述,小浪底排沙原理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体系,其成功实施对于黄河下游的河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小浪底排沙原理,为黄河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排沙原理

小浪底排沙原理小浪底排沙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排砂原理对于河流的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浪底排沙原理是指利用水力学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工程结构和施工工艺,实现对河道中的泥沙进行有效排除,从而保持河道的通畅和水质的清洁。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浪底排沙原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小浪底排沙工程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的水流特性和泥沙的输移规律。

在河道中,水流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如果泥沙过多,就会导致河道淤积,影响水流通畅,甚至引发洪灾。

因此,设计小浪底排沙工程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泥沙拦截和排除方案,以确保排沙效果和工程的稳定性。

其次,小浪底排沙工程通常采用的泥沙排除方式主要有机械排砂和水力冲沙两种方法。

机械排砂是通过设置拦砂坝和沉砂池等设施,利用机械设备将河道中的泥沙进行拦截和清除;水力冲沙则是利用水流的冲击力,通过设置合理的水流引导设施,将泥沙冲刷至河道外侧,实现排沙的效果。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泥沙排除方式。

另外,小浪底排沙工程的施工工艺也至关重要。

在进行排沙工程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小浪底排沙工程的效果评估和监测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工程竣工后,需要对排沙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工程的长效运行和效果的持续性。

总的来说,小浪底排沙原理是一项涉及水文地质、水力学、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工程,其设计、施工和运行都需要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专业技术支持。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小浪底排沙原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河道的治理和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小浪底介绍和观后感

小浪底介绍和观后感
从景色方面看,小浪底也特别迷人。当大坝开闸放水的时候,那场面简直壮观得不像话。巨大的水流喷涌而出,就像千军万马奔腾而下,白色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发出轰隆隆的声响,那声音震得你心里都直发颤,感觉自己在大自然的强大力量面前是那么渺小。周围的山水景色也和这大坝相得益彰,有翠绿的山,平静的湖水(当不放水的时候),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小浪底介绍和观后感
一、小浪底介绍。
小浪底啊,那可是个超厉害的地方!它位于黄河中下游的交界处,就像是黄河这条巨龙身上的一个关键枢纽。
从工程角度来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那可是一项超级宏伟的大工程。它主要是用来防洪、防凌、减淤,还能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呢。你想啊,黄河的水有时候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水量大的时候那可是洪水猛兽,而小浪底就像一个严格又智慧的守护者。当洪水可能要来肆虐的时候,小浪底就发挥它的调蓄功能,把多余的水存起来,让下游的老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不用担心洪水一下子把家给淹了。
二、观后感。
我去小浪底游玩的时候,真的是被震撼到了。一到那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高大雄伟的大坝,感觉它就像一个巨人,横亘在黄河之上,无声地诉说着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站在观景台上看放水的时候,我整个人都惊呆了。那水流从闸口咆哮而出,我脑海里突然就蹦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那种力量感,就好像大自然所有的能量都在这一刻释放出来了。我身边的游客们也都和我一样,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大家都被这壮观的景象给镇住了。
而且小浪底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它还是一个特别适合游玩的地方。在周围的景区漫步,能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那些关于黄河的传说、故事似乎都在空气中飘荡着。我看到一些当地的老人坐在树下乘凉,给小孩子们讲述着黄河以前的样子,还有小浪底工程建设时的艰辛,那种传承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

小浪底工程施工简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该工程是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

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

小浪底工程分为三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和公用设施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大坝、泄洪排沙系统、电站和水库淹没区等。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1663米,坝高160米。

泄洪排沙系统由4条泄洪隧洞和4条排沙隧洞组成,用于排泄洪水和泥沙。

电站安装了18台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

水库淹没区涉及河南、山西两省,共计淹没土地约272.3平方公里。

辅助工程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桥梁、供电、供水等。

施工道路分为外线公路和内线公路,连接了工程现场与周边地区。

黄河公路桥横跨黄河,连接河南与山西两省。

施工供电工程为工程现场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

供水工程则确保了施工现场的用水需求。

公用设施工程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生活区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

生产区包括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原材料和构件。

办公区则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工作场所。

小浪底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首先,施工场地位于黄河峡谷出口处,地形复杂,地质条件恶劣,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次,工程量大,工期紧张,需要高效的组织和管理。

此外,工程涉及多个省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发挥了艰苦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们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如混凝土重力坝施工、隧洞开挖、机组安装等,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小浪底工程的建成投用,将为黄河流域的防洪、供水、发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小浪底工程(一)(图)解读

小浪底工程(一)(图)解读

小浪底工程(一)(图)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采用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在当今复杂的地层上建筑起了“最具挑战性”的雄伟工程,小浪底创下了一项世界之最和中国第一。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小浪底洞群进水口,在一块长270m、最高120m的人造绝壁上,开糟凿了最大开挖直径达19.8m,有19个洞口的16条大直径的隧洞。

在左岸约1km2的单薄山体中,一共开凿了100多个地下洞室,整个山体几乎被掏空,构筑起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世界上最雄伟的进水塔群。

进水口10座进水塔连成一座宽276.4m,高113m,最大长度70m的钢筋混凝土塔群,混凝土浇筑量达80多万m3。

其工程规模,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

—3条世界最大的孔板隧洞。

依照设计,在完成导流任务后的3条直径为14.5m的导流洞中,增设内径为10m和10.5m的环形突坎—孔板,使高速水流通过孔板环的一缩一扩,在洞中消减大量能量,从而降低流速,减少水流对建筑物的冲蚀和破坏。

每条导流洞增设3级孔板,改建成永久泄洪洞,是世界上最大的孔板消能泄洪洞。

—世界最大的消力池。

泄洪系统出口的3个一级消力池总长210m、宽356m、深28m。

由9条隧洞和1条溢洪道下泄的高速水流在其中进行两级消能,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池。

—3条直径为6.5m的排沙洞,采用双圈环绕坎黏接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技术,建筑出世界最大的排沙洞,同时填补了国内空白。

国内最大的地下厂房施工夜景
钢索架起的工业城堡国内最大的岩壁吊梁
世界上最大的地下“迷宫”。

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

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

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是国家重要的水道和资源供给地区。

而小浪底这一工程则是为了保障黄河流域的防洪安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而建设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

它不仅可以降低下游河水位,还能够增加上游的水资源,对于黄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两侧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黄河小浪底工作原理进行探讨。

一、小浪底的基本情况黄河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山东省交界处的小浪底镇,于1959年开始建设,于1991年竣工。

小浪底工程的建设是黄河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闸、泄洪道、调节闸门等,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风景名胜区。

二、小浪底的工作原理小浪底工程主要是通过上排闸区和下排泄洪区的防洪、抗旱工作来保障黄河的流域水功能。

作为一座多功能水利工程,它涉及到了黄河流域的防洪、泄沙和提高下游的河道水位等多个方面。

1、防洪功能小浪底工程的防洪功能主要是通过上排闸和下排泄洪两个区域的阻拦来实现的。

当河道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时,便会触发防洪措施,此时上排的闸门会关闭,下排的泄洪闸门会打开,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洪水拦截于闸门内,减少洪水的侵袭,降低下游的洪水灾害。

2、调节河道水位小浪底工程的下泄渠道是将黄河下游的水导入到渠道中,经过减闸调整后调节河道水位。

当河道水位下降后,下方的闸门会打开,将过多的水流出河道,这样可以使河道的水位回落,保障下游的安全。

3、泄沙功能黄河流域的沙砾丰富,受水体冲击,沙砾会引起强烈的河床冲刷和河水淤积,在小浪底工程中设置了泄沙闸门,可以把黄河中过多的泥沙排放到下游河道,从而减少黄河中的泥沙含量,保护黄河流域的环境。

4、控制流量小浪底工程能够有效地减少黄河的水流量,从而可以降低黄河的水位,使下游河道的洪水险情得以减轻。

在需要控制流量的情况下,上排的闸门可以控制水源的流量,从而保证黄河流动的可控性。

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小浪底工程还能够增加上游水资源,优化黄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解读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解读

小浪底水利枢纽坝基防渗工程1 工程简况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集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发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大坝为壤土斜心墙堆石坝, 轴线长度1667m,最大坝高154m,水库库容为126.5亿m3,。

水电站为坝旁引水式地下厂房,6台发电机组,总装机180万kW,年发电量51亿kW·h。

大坝基础的河床覆盖层深厚,最深处达80余米。

覆盖层自上而下大致分为四层:表砂层、上部砂砾石层、底砂层和底部砂砾石层。

河床基岩为二迭系的P12粘土岩和三迭系的T11、T12砂岩,断裂构造发育,穿越帷幕轴线的断层主要有右岸F1、F233、F231、F23等,左岸F236、F238、F240和F28等。

根据黄河多泥砂的特点以及对土石坝基防渗处理的特点,确定小浪底防渗工程设计思想为以垂直防渗为主水平防渗为辅。

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墙下及两岸岩体采用帷幕灌浆。

深覆盖层防渗墙施工是小浪底工程重大技术难题之一。

在防渗墙施工中,我局首次开发了缓凝型混凝土,解决了大深度、高标号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在灌浆工程施工中,成功地引进并开发了GIN灌浆法,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GMS2000系列灌浆自动记录仪,气、液压灌浆塞等先进的工艺和器械。

2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厚度1.2m,墙体混凝土设计标号为R90=33Mpa(保证率85%),变形模量E=30000Mpa,抗渗标号不小于B8,混凝土塌落度18~22cm,扩散度34~38cm。

墙顶设计高程为126m和138m,高程126m以上的墙体内要求下设钢筋笼,墙段接头采用钻凿接头孔法(即套打一钻法)。

要求槽孔孔斜率不大于4‰,接头孔孔斜率不大于2‰。

右岸防渗墙轴线长259.6m, 最大深度81.90m,成墙面积10540.63m2,浇筑混凝土21526.9m3。

主坝防渗墙剖面如图1所示。

防渗墙共分43个槽段施工,槽孔长度6.6~6.7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工程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洛阳市北40公里,它的成功建成标志着中国人对黄河的开发治理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1994年9月,小浪底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0月成功实现大河截流。

经过6年多的努力,耗资400多亿元,小浪底主体工程于2001年底顺利完工。

小浪底工程总库容量为126.5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2.3%,发挥着防洪、减淤、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功能。

小浪底水库的蓄水可以缓解下游沿岸干旱,发挥灌溉效用,解除黄河断流的危险,有力地支持着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小浪底工程具有重要的调水调沙作用。

黄河是世界上罕见的"地上悬河",随时有泛滥危险,小浪底工程通过人工调控流量将下游淤沙冲入大海,使黄河河床不再抬高。

同时,引入环境监督和规划机制的小浪底工程建设,不但没有污染河水和土壤,而且绿化、美化了生态环境。

再现小浪底的山光水色,力图将这里建成一个生态旅游区。

小浪底人在以行动告诉世人,生态环境保护才是整治河道,防止水土流失的根本。

小浪底不仅是一座大坝,更是一个国际大舞台。

由于引进了世界银行的贷款,小浪底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首次与国际惯例全方位接轨。

来自51个国家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上万名中国建设者同台竞技,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使工程进度、投资和质量都得到了有力保证。


浪底工程是治黄史上的里程碑,它蕴涵着爱国主义的时代精神和自强不息的人文情怀。

千百年来,中国人从未放弃对黄河的治理,但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对黄河的有效治理和开发。

只有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才能建成像小浪底这样的伟大工程。

(张玮)
来源:人民网 2002年10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