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一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合集下载

初二写作指导: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初二写作指导: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记叙中恰当地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并能巧妙地综合 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A级 记叙中恰当地生发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能巧妙地综合
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 龙欲腾飞须妙笔点睛,文欲感 人要匠心独具。 人要匠心独具。在记叙中恰当抒 就如同锦上添花, 情,就如同锦上添花,会使文章 更具魅力。 更具魅力。
课后学习
能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自然抒发感情 并在行文过程中 开头结尾自然抒发感情, 行文过程中注 B级 能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自然抒发感情,并在行文过程中注
意记叙和抒情的结合,表达了真情实感,但抒情方法单 意记叙和抒情的结合,表达了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 一,如都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如都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抒情。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抒情。如:直抒胸臆法、借景抒情法、 多种方法进行抒情 直抒胸臆法、借景抒情法、 借物抒情法等 开头抒情奠定感情基调, 借物抒情法等;开头抒情奠定感情基调,结尾抒情再次 渲染;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情感。 渲染;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情感。
品评语段
从小我就与奶奶一起生活。她一直很疼我, 例1:从小我就与奶奶一起生活。她一直很疼我,常 常拥着我坐在门前的躺椅上, 常拥着我坐在门前的躺椅上,轻轻摇晃着身子讲故 事给我听,低沉、 事给我听,低沉、缓和的声音让我听着听着就酣然 入睡了。 入睡了。 例2:从小我就与奶奶一起生活。她一直很疼我,常 从小我就与奶奶一起生活。她一直很疼我, 常拥着我坐在门前的躺椅上, 常拥着我坐在门前的躺椅上,轻轻摇晃着身子讲故 事给我听,低沉、 事给我听,低沉、缓和的声音让我听着听着就酣然 入睡了。风轻轻地从耳畔拂过,吹开了奶奶的笑容, 入睡了。风轻轻地从耳畔拂过,吹开了奶奶的笑容, 一阵一阵的温暖在我心里荡漾。 一阵一阵的温暖在我心里荡漾。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5)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5)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 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 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 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 方向、带来希望!
联想议论
事件:公交车让座
让出了一份爱心
让出了座位,收获了文明
说一说
事件:
画龙点睛的句子:
沙场练兵
沙场练兵
写一写
图一
图二
补一补
用联想议论法,给《求实精 灵》加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使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求实精灵》VS《都市精灵》
《求实精灵》 在求实有一群可爱的小精灵。它 们是我们求实的一景。走到“荷塘月色”,可以看到 清澈的水里有肥硕的的锦鲤在悠闲的摆着尾巴,有伶 俐的小红鲤这一小队那一小簇,刷刷的窜来窜去;优 雅的黑天鹅,静静的浮在水面上,偶尔的响动让它抬 起头,然后又低头,自己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倒影。树 林中,几只孔雀在草丛中觅食,阳光灿烂的时候,几 只雄孔雀就迫不及待抖开美丽的尾巴,泛着悠悠蓝光 的羽毛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最不安分的是那几 只灰雁,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它们就嘎嘎嘎大叫起来, 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姿态。每次看到求实的精灵,我 不禁想到很多。
记叙中结合议论的表达方式
语文组:徐扬
记叙中结合议论的作用
记叙中的议论就是对所记 叙的人物、事件等进行评论, 评论的方式可以是表达看法, 评价得失,分析影响,最终目 的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 文章的主题。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通过这件事情,作者感悟到 了什么?
课堂小结
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画龙点 睛议论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主 题更加鲜明、深刻。
联想议论法,在紧紧扣住记叙 内容的基础上,有助于表达真切而 又有深度的主题思想。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苏教版八年级上)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苏教版八年级上)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苏教版八年级上)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苏教版八年级上)②展示生活中美丽的画面,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

3.思路点拨题目: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

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

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力求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的典型性格。

真正的展示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4.方法指津写作此类文章,应该先了解下面几种方法:(1)记叙中的抒情的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

像《都市精灵》一文,通篇文字洋溢着作者对各种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后,我们深受感染。

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

像《幽径悲剧》一文,写到古藤被砍,作者按捺不住内心的悲愤,直抒胸臆:“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一番描写和议论之后又连呼“奈何,奈何”,情感真挚,令人感动。

(2)记叙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对所记叙的人物、事情等加以评述:或表达看法,或评价得失,或分析影响,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深化文章的主题。

《都市精灵》一文的结尾关于一个城市中有没有鸟、鱼、兽的议论,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属于点睛之笔。

5.写作要求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字数600字左右。

四、例文评说(两篇,学生阅读后交流体会)例文一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卸下满怀的风尘,吟一声长长的思念,多少的盼望,几许的祝愿,在这丽日蓝天之下唤起我深藏的记忆:追溯那以往朝夕相处的她。

她十二三岁,是我们班上的“小不点”。

小小的嘴儿笔直的鼻,细细的眉毛发亮的眼,红红的脸儿醉人的喉,在我的记忆中,她是一个可爱快乐的“小天使”。

她很爱唱歌,也唱得很好,我们都称她“天王女歌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课件)

★请赏析: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小组讨论:
1、找出文章中主要应用记叙、抒情、议论的语段或语句。 2、试分析在记叙中加入抒情和议论能起到什么好的表达效果?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 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 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 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 得自豪吗? 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 民却是那样的仁义,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热情。 松鼓峰战斗
导入新课
★请看:“说华溪”★

梅丽甲:我来自华溪,一个栽满桔树的小镇,四围被山包 围着,有一条小河从镇上流过,到秋天,桔树上结满了一个个大 柑桔。这就是我的家乡。

梅丽乙:我来自香飘四溢的桔乡 —— 华溪,翠绿与金黄是 我家乡的色彩。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一个小镇,漫山遍野,田 间路旁,到处是郁郁葱葱、青翠欲滴桔树,绿树丛中有一条美丽 的曲江河蜿蜒流淌。整个小镇充满着生命的色彩,呈现出一派生 机与活力。阳春三月,桔子花开,远远望去,犹如绿地毯上绣着 的朵朵白花,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小镇的空气中,轻轻一嗅,沁人 心脾,醉人芳香。金秋时节,万绿丛中点缀着无数的黄色小灯笼, 或隐或现,诱惑的金色点点闪现,伸手一摘,剥开桔皮,浑身就 溢满桔香,轻轻一尝,甜流心底,香美可口,色味俱全。 啊!家乡的景美、桔甜,家乡的人美、心善,我爱生我养我的这 一方水土,我爱我的家乡。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总领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怎样在记叙中恰当地融入
抒情和议论
1、记叙与抒情要有机结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 1 课时主备教师第5单元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继续记叙文写作知识的学习。

2.了解逗号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1.在写作中融如入真情,加以运用,提高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2.在写作过程中减少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情况。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情境导入:201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十大人物评中大爱深沉的张纪清。

他是江苏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

张纪清,74岁,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5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二)齐读目标听老师导课,进入新课的学习读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学生介绍作家作品齐读目标二、设疑探究精讲点拨(一)认识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人有着丰富的感情。

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

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听讲思考齐读片段《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初二】初二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初二】初二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我坐在树下观察他们的表情,觉得他们和年轻时候的我并没有两样,不禁微微地笑了。
天好干净,是那种澄明的蓝,草好柔软,是那种细密的绿。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运动裤的男女同学散坐在树下,风吹过来,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轻轻柔柔地落了下来,有几瓣落在女孩子的头发上,有几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几辩落在我的速写簿里,似乎还带着一阵淡淡的幽香。
(原文所用的抒情议论)
忽然觉得,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香。
不是吗?在整个人生的长路上,不是都开着像羊蹄甲一样迷迷蒙蒙的花树吗?往前看过去的时候,总是看不真切,总是觉得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等到真的走到树下了,却又只能看到一朵一朵与远看时完全不同的单薄细润的花朵。只要稍微迟疑,风就吹过来,把它们一瓣一瓣的吹散,轻柔地拂过你的脸颊,在你的发间或者肩膀上留下一点淡淡的幽香,然后就静静地落在你身后的草丛里,逐渐褪色,逐渐消逝,静静地望着你向前走去,向着另外的一棵迷蒙的花树走去。
①直接抒情
端详母亲,几缕花白的发丝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凝重,也见证着母亲几十年辛苦的历程。母亲用自己的血泪哺育了我,使我茁壮成长。
母亲身为一个乡下妇女,虽然没有受过多大的教育,但是直白的话语中却孕育着对我的浓浓的关爱和对儿子深深期待。她们不图回报,只是竭尽自己的力量去为我们默默操劳。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家里还是田间,她永远那样埋着头劳作,似乎永远也不劳累。《守候》
她以一根扁担,担着两筐子花。诗诗你能不惊呼吗?满满两大筐水晶一般硬挺而透明的春花。
一筐在前,一筐在后,她便夹在两筐璀璨之间。半截青竹剖成的扁担微作弓形,似乎随时都 准备要射发那两筐箭镞般的待放的春天。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4)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4)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 来……..”徐志摩先生的那首诗《再别 康桥》,引发了我们对告别的思考。
引用开头:文章开篇恰当 地引用名人名言、名诗句、 成语,不仅使语言添彩,也 巧妙地展示你的知识面和 文化修养。既能激发读者 的想像和兴趣,也能提高 文章的品位;既能揭示主 要内容,也能突现人物和 事件。
开头存在的不足:
1、不必要的解释题目,缺乏文 采,淡如白水。
2、故弄玄虚,转弯抹角,入题 太慢,废话太多。
3、照抄原材料或引用复述不简 练,中心话题“千呼万唤不出来”
作文《声音如花》的开头:“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声音,如 同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只有有心人才能采撷得到。”
作文《珍惜所拥有的友情》开头:“我曾经拥有过一次真 诚的友谊,使我终身难忘,倍加珍惜。”
满分作文《诠释回报》的开头:
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 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 是江河,那雪域高原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 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 我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 灭的——那就是《回报》
排比开头:语势不凡,富有文采,可以先声夺人, 令人为之一震,从而获得鲜明的第一印象。
开篇三字决:
一点:
即点明主题和题目。
二美:
即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三简:
即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 罗嗦重复。
练习一下,相信你也会
请你为《我和青春有个约会》 写个精彩的开头。或以“父亲 的爱”为题,写个开头。
要求:在点题和语言上多下功 夫。
• 青春是一路坎坷,一路执着奔向大海的小 溪,是挺直了躯干,舒展了满怀的葱茏, 热烈地拥抱蓝天的白杨。
满分作文《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开头:

最新苏教版八上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参考课件

最新苏教版八上语文《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参考课件
3、记叙中的抒情与记叙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很难截然分开; 记叙中的议论往往要言不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文题目
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 叙文。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提示】
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他(她)既然能深深要留在你的 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 力反映这一点。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 可以是偶然想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在今后漫长而又坎坷的人 生道路上,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舵呢?的确,在困难面前,我困惑、 我彷徨、我抱怨、我流泪,我总是在失意中入睡,在残梦中醒 来。
范文赏析
然而,在看到这位拉二胡的老大爷后,我顿时觉悟了,仿佛自己 一夜间长大了许多。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段话:“假如命运折断了 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 瓣,请不要沉沦,春还在。生活总有无尽的麻烦,请不要无奈, 因为路还在,梦还在,阳光还在。”“是啊,为什么不多给自己 一点勇气和信心呢?”我在心底默默地对自己说。于是,我迈起 了坚实的大步,充满信心地走进寒风中,走在这寒冷的冬季 里……
作文题目
3、叙事时要抓住生动的情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突出重要 情节。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还要写出环境气氛和人物情 绪、神态动作的变化,使环境描写、中心事件的刻画紧密 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文章的思想意义,增强感染力。
4、文章首尾可以采用抒情的语言进行回忆和评价,主体部分 则注重描写人物言行、神态和刻画细节,记叙完成之后要 及时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点评,突出中心。
记叙中结合 抒情和议论
话题指导
1、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 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 读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 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主题: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固中何强中[写作导航]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然而能在记叙中恰当的穿插议论,会使文章锦上添花。

一、记叙文的议论,就是作者在记叙文中对所记叙的事物发表的意见、主张或看法。

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议论,可以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使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性,使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深刻。

以下从三个方面具体谈一谈它们的作用。

(1)议论用在记叙文的开头的作用。

这种议论起着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的作用。

这种议论一般是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之事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如果去掉后一部分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得不到深化,中心就得不到明确,更表现不出“我”从中悟出的生活哲理。

再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尾说:“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句议论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是为了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有的议论用在记叙文的结尾既是对全文的总结,发出号召,又是点明或深化中心思想。

如《第一次真好》的结尾就是这样。

(3)议论用在记叙文中间的作用。

如《行道树》全文中穿插了不少议论,自然地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对奉献精神的礼赞。

在记叙文的段与段中间穿插议论,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这段文字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记叙文中的抒情。

记叙文中的抒情就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其所记的事物、人物带有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句子,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记叙文中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直接用文字表明自己的感触和动情之处。

如《最后一课》中我说的一句话。

“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即是直接抒情。

再如《黄河颂》中“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即作者在叙述描写中抒情。

有的寄情于景,如朱自清的《春》;有的寄情于事,如《安塞腰鼓》;有的寄情于物,如《紫藤萝瀑布》和《珍珠鸟》;还有的在议论中抒情,如《斑羚飞渡》中的句子。

(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抒情用在写人、叙事、写景散文的开头,能使文章充满抒情色彩,如《安塞腰鼓》的开头部分。

在记叙、描写中穿插几点抒情,有助于理解、理清作品的思路,增强文章意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春》的结尾部分:“春天像……,春天像……春天像……”三、如何处理好记叙与议论、抒情的关系首先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

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抒情就无法感人。

其次是议论、抒情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

记叙中的议论是为了帮助读者对记叙部分有更深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三是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抒情要真挚自然。

第四,在记叙中,抒情和议论常常是并存的,管是记叙中的抒情还是议论,都必须以记叙为基础,为依据,以便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范文评析一]下面这篇短文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修改,才能使之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给咖啡加点糖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里面将自己积蓄已久的话一字不漏地写在了纸上。

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了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合好,可是倔强的脾气阻拦了她。

她一次次想要去做,但一次又一次退缩了。

今天要在她的同学录上写下毕业寄语,她也是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她尝试地将话语写下了,一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独品一杯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

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谋事在人,只有去尝试才有希望。

尝试,需要你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难,有毅力去排除阻碍,有信心相信一定会成功…愿不愿意尝试,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或许尝试是艰难的,甚至有可能遭受失败,但是如果不愿意尝试,最终的结果将是失败。

勇敢地去尝试,其实一切皆有可能。

既然你认定了那个目标,便要不顾一切地尝试去做,或许等待你的将是一片光明,满园的芬芳。

或许你正在独品一杯浓咖啡,尝试往里面加点糖,那会更醇香。

敞开心扉,尝试着将心中的枷锁打开。

评析:主要问题在于文体杂糅,属于“四不像”作文,题目是记叙文的题目,一、二段都在记叙,接下来几段则变成了议论,导致“蓝”整个人物的消失。

修改稿:给咖啡加点糖写完同学录,蓝重新看了这一页密密麻麻的字,觉得里面早已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表达出来了。

蓝微微一笑,她简直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写的,三年了,三年来她好像背着一个大包袱,现在终于可以如释重负了。

三年前,蓝与她发生了误会,从那时起彼此便处于僵持状态,多少次蓝曾试着去与她和好,可是蓝还是让自己的倔强脾气给阻拦住了。

蓝一次次想要去尝试重新获得友谊,但一次次都退缩了。

今天要在同学录上给她写毕业寄语,蓝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尝试着将这些话写下,蓝发现,心里的那把枷锁终于打开了。

一直以来,蓝都喝没有加糖的黑咖啡,咖啡是自己选择的,苦涩也只能独尝。

其实她早该快乐了,只是不愿打开心扉,让自己走出那片雨林。

蓝想,有些起初觉得很难办到的事只要尝试着去做,其实也不一定就是那么难,比如重拾起往日的友谊。

写完东西,蓝照例为自己冲了杯咖啡,但这一次加了点糖。

呷了一口后,蓝觉得这次的咖啡多了点回味的东西。

是的,也许习惯了独自品味一杯浓浓的苦咖啡,但尝试着往里面加点糖,味道是会更醇香的。

蓝喝着不再苦涩的咖啡,想着刚才写下的那些文字,不觉地笑了。

[范文评析二]发生在身边的故事那杯香茶像退了潮的大海,虽然已不再汹涌澎湃,但它把贝壳留给了沙滩;那个故事像落了山的太阳,虽然不能光芒四射,但它把星辰送给了苍穹。

——题记一扇不大的窗把一个世界分成两半:窗内,悠悠的灯光洒满了整个书桌,那么清澈,也洒了一地,分不清是月光还是灯光;窗外,已是一片漆黑,不知是哪个画家把黑色的染料倾倒了一地,偶尔也有几点光亮,分不出是星光还是灯光。

面对眼前几本厚厚的书本,心里不乏有些厌倦,但想起九年的苦读就为这一次中考,便又打起精神,埋头苦干……忽然,只觉得耳膜一阵振动,一串细细的脚步声,那么碎,那么轻,生怕打搅了我。

这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它承载了无数的爱,日夜奔走在两扇门之间,也连接在两颗心之间。

“吱!”门轻轻地开了,母亲走到我旁边,轻轻地说:“不早了,睡吧,别累坏了。

”“要睡你去睡没看我忙着呢吗?”我没好气地喊道,似乎这一声能把所有闷在心里的气都发泄掉。

随后又是一阵脚步声,还是那么轻,那么碎,不同的是,声音越来越远……又是一个人独处。

唉,我怎么能这样呢?这样和妈妈说话,妈妈会很伤心的。

我眼前一阵模糊,两滴悔恨的泪水落在眼前的书上。

这时,又响起了一阵脚步声,只是比刚才更轻,更碎……这回,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放到书桌上说:“孩子喝杯茶吧,提提神。

”“妈妈,”我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刚才是我不好……”“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呢?马上就要中考了,妈妈当然希望你取得好成绩,但只是怕你累坏了身体,所以特地给你冲了杯茶……”母亲的话像一丝清风抚平了我心中的郁闷。

茶要冲三次才能散发香气,人要承受无数次挫折,才能有所成就。

一股股茶香沁人心脾,它融入了我的嗅觉,融入了我的内心,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整个人都被这香气包围着……细想,这不正是母爱的味道吗?像茶一样幽香。

我沉浸在一片香气中,分不清是茶香,还是母亲的味道。

[点评]两串轻轻碎碎的脚步,两句简短的提醒,就表现出了深深的母爱。

小作者很善于选取身边的小事,小细节来表现主题,叙述、描写的能力很强。

但结尾一段的议论抒情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文题集萃]1、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在记叙中作必要的抒情和议论。

2、以“友爱在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3、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审题思路]1、这是一篇记人的文章。

他(她)既然能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在你们的交往中就一定有值得回忆之处,文章应着力反映这一点。

所写的对象,可以是往日的老师、同学,也可以是偶然相遇而印象深刻的人。

2、写作本文应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以构成一道完整的作文题;按题目要求,本文可写:友爱在我们的集体中,师生中,邻里中,村中……因为取材的范围是由自己确定的,所以应该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写感受深切的事。

关键的部分若能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效果肯定会很不一样的。

3、写好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审好话题,准确把握“读”的内涵。

“读”的本意是“依照文字念”。

除本意外,还有引申义:或落实为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探究”、“认识”等;或着眼于体现主观情绪的“咀嚼”、“体味”、“欣赏”等;或着眼于体现大自然即观察大自然,读人生即认识人生,读一段生活经历即体味一段生活经历,等等。

研究问题,准确把握“读”内涵及外延,至关重要。

化大为小。

从以上审题,可以看出,本话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但是,开放性文题也有麻烦之处,就是可切入“点”太多,反而让人难以取舍。

读了一本好书,值得写;给我影响最大的人,值得赞美;环保——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题材重大,有分量;认识人生,关系到我们今后的人生方向……可写的东西太多,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点呢?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选择自己认识最深刻的一点来写。

恰当地议论抒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