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2.1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KN (2

0W =0.45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0.65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0.5 KN/㎡

(2)屋面雪荷载 0.65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3.5KN/㎡。

(4)楼面永久荷载 3.80 KN/㎡

(5)屋面永久荷载 3.98 KN/㎡

2.2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7.2×3.5和㎡和7.2×6.8㎡。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2.Ac≥N/uNfc

注:u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0.9。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14.3N/mm2。

由公式可得柱截面面积为

边柱 32

c 1.37.2 3.512105A 130778mm 0.916.7

?????≥=?

中柱

32c 1.257.2 6.812105A 244311mm 0.916.7

?????≥=? 取截面尺寸:500 mm ×500 mm 。

表2-3 柱截面尺寸(mm )

第三章:结构计算

3.1 荷载计算

3.1.1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屋面(不上人):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02=0.4 KN/㎡ 现浇混凝土屋面板 25×0.12=3KN/㎡ 40厚挤塑保温板 0.5×0.04=0.02KN/㎡ 40厚C20细石混凝土 14×0.04=0.56 KN/㎡

合计 3.98KN/㎡ 1~4层楼面:

瓷砖地面(包括水泥粗砂打底) 0.55KN/㎡ 120厚钢筋混凝土板 25×0.12=3KN/㎡

V 型轻钢龙骨吊顶或20厚水泥砂浆 0.25 KN/㎡ 合计 3.80KN/㎡

3.1.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0.5KN/㎡ 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3.5KN/㎡

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20r k m 65KN .065.00.1S S -?=?=?=μ

3.1.3梁、柱、墙、窗、门重力荷载计算

(一)梁自重

主框架梁: 25×0.3×(0.75-0.12)=4.725 KN/m 次梁: 25×0.25×(0.6-0.12)=3 KN/m (二)柱自重

柱 25×0.5×0.5=6.25 KN/m 抹灰层 17×0.01×4×0.5=0.34 KN/m

合计 6.59KN/m (三)墙自重

外墙体为240厚KP1砖,内墙体为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1.外纵墙自重(KP1砖)

纵墙 19×(1-15%)×1×0.24=3.876 KN/m 铝合金窗 0.35×1.7=0.595 KN/m 外墙面帖瓷砖 0.5×(4.5-1.7-0.8)=1 KN/m 内墙面20厚抹灰 17×0.02×(4.5-1.7-0.8)=0.68 KN/m

合计 6.151KN/m 2.内墙自重及横墙自重

纵墙(横墙) 5.5×(4.5-0.6)=5.148 KN/m 抹灰厚(两侧) 17×(4.5-0.6)=2.652 KN/m

合计 7.8KN/m

3.女儿墙自重

墙重及压顶重 19×(1-15%)×0.9×0.24+25×0.24×0.3=5.676KN/m

外帖瓷砖 0.5×1.2=0.6 KN/m

水泥粉刷内面 0.36×1.3=0.468KN/m

合计 6.744KN/m

3.2框架内力计算

3.2 .1采用结构设计软件PKPM进行计算

(一)执行PMCAD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

首先。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再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对于梁,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宽度200mm,主梁高度取跨度的1/8~1/12,宽度取高度的1/3~1/2;次梁的高度取跨度的1/12~1/16,宽度取高度的1/3~1/2。对于框架柱,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长和宽都要大于300mm,同时控制柱的轴压比。对于板,单向板楼板厚取跨度的1/40~1/45,且大于60mm;双向板楼板厚取跨度的1/50~1/45,且大于80mm。

接着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考虑外轮廓平齐采取偏心。

然后在荷载定义下输入楼、屋面恒、活荷载

最后根据建筑方案,将各结构标准层和荷载标准层进行组装,形成结构整体模型,并且确定总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等等。

(二)执行PMCAD主菜单2,布置次梁楼板

此处次梁是指未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次梁,对于已将其当作主梁在主菜单1布置过的梁,不得重复布置。对楼梯间进行全房间开洞,对个别房间板厚发生变化的,按照设计实际作局部修改,对有悬挑板的梁上布置悬挑板。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拷贝前层的楼板开洞、修改板厚、设悬挑板、次梁布置等信息。(三)执行PMCAD主菜单3,输入荷载信息

对个别房间进行楼面荷载修改,如板厚有变化的房间的楼面恒载、厕所的楼面恒载及门厅、走道、楼梯间的楼面活荷载等。对梁承受的非板传来的荷载(如填充墙等)进行输入,注意,对梁承受填充墙荷载

的需考虑窗洞、楼梯间全房间开洞的须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梯段传至楼层梯梁的均布恒(活)载、梯段及休息平台经平台梯梁(梯柱)传至下层框架梁的集中恒(活)载。程序能对梁的自重、板的导荷进行自动计算,这些荷载都不能在此处重复计算,荷载的输入是指程序不能计算和导算的外加荷载,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输入,不得多输,更不能漏掉荷载。此外,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前面已经布置好的任意一层作荷载拷贝,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拷贝楼面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信息。 (四)ST —8计算

对所建模型进行导荷及配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的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的各种图形看出,可以通过对计算出的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的不足并加以调整,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

3.2.2 纵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纵梁线刚度(D 值法)

表2-4 纵梁线刚度

b i 计算表

表2-5 柱线刚度

c i 计算表

柱的侧移刚度D 值按下式计算:2c

c

h

12i D α=。根据梁柱线刚度比K 的不同,柱可分为中框架中柱和边柱、边框架中柱和边柱等,计算结果如下:

表2-6 (BCDEF 列)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

)mm N (-1

?

表2-7 (AG )列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

)mm N (-1

?

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侧移刚度相加,即得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见下表

表2-8 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

由表可见,12D /D 735401/674998 1.0890.7∑∑==>,故该框架为纵向向规则框架。 #算法举例:(BCDEF 列) 中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

(底层)

1. B

K=6.594/3.646=1.809 αc=(0.5+K)/(2+K)=0.606 Di1=αc ×12×ic/h2=0.606×12×3.646×1010

/54002

=13090 2. B-7 C-1 C-7 D-1 D-7 E-1 E-7 F-1 F-7(9根) K=8.792/3.646=2.411 αc=(0.5+K)/(2+K)=0.660

Di2=αc ×12×ic/h2=0.660×12×3.646×1010 /54002

=14260

3. 中柱(D-6)

K=(8.792+8.792)/3.646=4.823 αc=(0.5+K)/(2+K)=0.780

Di3=αc ×12×ic/h2=0.780×12×3.646×1010

/54002

=16853

4. B-2

K=(8.792+6.594)/3.646=4.220 αc=(0.5+K)/(2+K)=0.606

Di4=αc ×12×ic/h2=0.759×12×3.646×1010

/54002 =16399

i D =13090+14260×9+16853×24+16399=562301

(2~5层) 3 B-1

K=6.594/3.646=1.809 αc=K/(2+K)=0.475

Di1=αc ×12×ic/h2=0.475×12×3.646×1010

/45002

=10263

3 B-7 C-1 C-7 D-1 D-7 E-1 E-7 F-1 F-7

K=8.792/3.646=2.411 αc=K/(2+K)=0.547 Di2=αc ×12×i c /h

2

=0.547×12×3.646×1010 /45002

=11818

3 中柱 (D-6)

K=(8.792×2)/3.646=4.823 αc=K/(2+K)=0.707 Di3=αc ×12×i c /h

2

=0.707×12×3.646×1010 /45002

=15275

3 B-2

K=(8.792+6.594)/3.646=4.220 αc=K/(2+K)=0.678 Di4=αc ×12×i c /h

2

=0.678×12×3.646×1010 /45002

=14649

i D =10263+11818×9+15275×24+14649=497874 (AG )列边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 底层 1.(A-1)

K=4.396/3.646=1.206 αc=(0.5+K)/(2+K)=0.532

Di1=αc ×12×i c /h 2

=0.532×12×3.646×1010

/54002

=11494

2. (A-7,G-1,G-7 3根

)

K=6.594/3.646=1.809 αc=(0.5+K)/(2+K)=0.606 Di1=αc ×12×i c /h 2

=0.606×12×3.646×1010

/54002

=13090

3. (A-2)

K=(6.594+4.396)/3.646=3.014 αc=(0.5+K)/(2+K)=0.701 Di3=αc ×12×i c /h 2

=0.701×12×3.646×1010

/54002

=15146

4. (A3~6,G2~6 9根)

K=(6.594+6.594)/3.646=3.617 αc=(0.5+K)/(2+K)=0.733 Di3=αc ×12×i c /h 2

=0.733×12×3.646×1010

/54002

=15837

i D =11494+13090×3+15146+15837×9=173100 2~5层: 1.(A-1)

K=(4.396+4.396)/(2×3.646)=1.206 αc=K/(2+K)=0.376

Di1=αc ×12×ic/h2=0.376×12×3.646×1010 /45002

=8124

2. (A-7,G-1,G-7 3根)

K=(6.594+6.594)/(2×3.646)=1.809

αc=K/(2+K)=0.475 Di2=

αc ×12×ic/h2=0.475×12×3.646×1010

/45002

=10263

3.(A-2)

K=(6.594+4.396)/(3.646)=3.014 αc=K/(2+K)=0.601 Di3=αc ×12×ic/h2=0.601×12

×3.646×1010

/45002

=12985

)

K=(6.594+6.594)/(3.646)=3.617 αc=K/(2+K)=0.644 Di4=αc ×12×ic/h2=0.644×12×3.646×1010

/45002

=13914

i D ∑=8124+10263×3+12985+13914×9=177124 3.2.3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一)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3.98 KN/㎡ 2.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3.80 KN/㎡ (二)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0.5KN/㎡

2.车间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3.5KN/㎡ 3.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20r k m 65KN .065.00.1S S -?=?=?=μ (三)墙,门窗重力荷载计算:

1.外墙240KP1砖19×(1-15%)=16.15 KN/m3 外墙面瓷砖0.5KN/㎡,外墙面20厚抹灰,则外墙单位墙面的重力荷载为:

0.5+0.24×16.15+17×0.02=40716KN/㎡

2.内墙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5.5 KN/m3)双面抹灰各20mm,则内墙的重力荷载为: 5.5×0.24+17×0.02×2=2 KN/㎡

3.铝合金门窗单位面积的重力荷载为:0.35 KN/㎡

4.梁柱计算: 梁柱重力荷载计算:

表2-9 梁柱重力荷载计算表

(四)各层墙(外墙)自重标准值计算:

1.女儿墙重:总长 L=(43.2+40)×2=166.4m

总重Gk1=6.744Kn/m×166.4m=1122.2KN

2.标准层墙重:总长 L=166.4-24×5=154.4m

总重Gk1=6.151Kn/m×154.4m=949.71KN

(五)板重力荷载标准值:

表2-10 板重力荷载标准值计算表

(六)各层自重标准值的计算:

1.首层(墙+梁+板+柱)

G K=949.71/2KN+4079.47KN+6306.37KN+1515.938KN=12376.63KN

2.标准层(墙+梁+板+柱)

G K=949.71KN+4079.47KN+6306.37KN+1515.938KN=12851.49KN

3.顶层(墙+梁+板+柱)

G K=949.71/2KN+1122.2KN+4079.47KN+6877.44KN+1515.938KN=14544.758KN

(七)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重力荷载代表值G取结构和构件自重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取为a.雪荷载:0.5 b.屋面活荷载:0.0 c.按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的楼面荷载:0.5.

1. 首层(墙+梁+板+柱)

G1=12376.63+0.5×(1627.74+25.2)×3.8=15517.22 KN

2. 标准层(墙+梁+板+柱)

G i =12851.49+0.5×(1627.74+25.2)×3.8=15992.08 KN

3. 顶层(墙+梁+板+柱)

G 5 =14544.76+0.65×1728×0.5=15106.36 KN (八) 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本设计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I 类,差得T g = 0.45s ,αmax =

0.08s ,取阻尼比为0.05。 结构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n

i i

G

1

=15517.22+15992.08×3+15106.36=78599.82 KN

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G eq = 0.85

∑=n

i i

G

1

=66809.847 KN

图2-3 荷载示意图

3.2.4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一) 结构顶点假象位移的计算

(一)表2-11 结构顶点假象位移的计算表

1.基本自振周期T1(s )可按下式计算:

T1=1.7ψT (uT )1/2

注:uT 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 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ψT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

uT 按以下公式计算:

VGi=∑Gk

(△u )i= VGi/∑D ij uT=∑(△u )k

注:∑D ij 为第i 层的层间侧移刚度。 (△u )i 为第i 层的层间侧移。 (△u )k 为第k 层的层间侧移。 s 为同层内框架柱的总数。

T 1=1.7×T

ψT u =1.7×0.7×3445.0=0.70s

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1α=9

.01???

? ??T

T g αmax =9

.070.045.0??

?

??×0.08=0.054

F EK = 1

α∑=n

i eq

G

1

=1α×0.85×

∑=n

i i

G

1

=0.054×66809.847=3607.73 KN

由于1.4 T g =1.4×0.45=0.63s< T 1=0.7s 所以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按规范查的n δ= 0.08 T 1+0.01=0.066.

5F ?=0.066×3607.73=238.11 KN

各质点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F i =

∑=n

i i

i

i

i H

G H G 1

F EK (1-δn)

表2-12 各质点纵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GiHi =1057399.83

Fi=3607.73(1-0.66)

∑j

j i

i H G H G =3369.62

3.纵向水平地震作用下位移的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要求,本结构须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要对结构的变形加以限制,使其层间弹性位移以及结构顶点位移不超过一定的限值。

对于砌体填充墙的框架结构,其层间弹性位移限值为U

?≤5501。

本结构变形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2-13 结构变形计算表

由上表可知,结构层间相对位移

i

h i U 均小于

550

1

,故其层间弹性位移满足要求。 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B 轴)

图2-7 B-B 剖面图

底部剪力法计算出来的每层的地震剪力,按照每榀框架的刚度比值分配到每榀框架上,而每榀框架的地震剪力按柱的刚度比值分配到每一根柱上,最后以反弯点法求结构的内力。现以KJ-C 为例,其内力的计算如下:

Vij=DijV i /∑Dij M bij=Vijyh Muij=Vij (1-y )h y=y0+y1+y2+y3

注:1. y0框架柱的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2. y1为上下层梁线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3. y2、y3为上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4. y 框架柱的反弯点高度比。

表2-14 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表

表2-14 梁端弯矩及剪力的计算表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结构选型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平面布置注意L,l,l’,B的关系。 3.竖向布置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三缝的设置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基础选型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 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梁板式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密肋梁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距1~1.5m,肋高为跨度的1/30~1/20,肋宽150~200mm。 3)无梁楼盖地震区不宜单独使用,如使用应注意可靠的抗震措施,如增加剪力墙或支撑。 4)无粘结预应力现浇楼板一般跨度大于6m,板厚减薄降低层高,在高层中应用有一定技术经济优势。在地震区应注意防止钢筋端头锚固失效。 5)其他 二.初步确定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 1.柱截面初定分抗震和非抗震两种情况。对于非抗震,按照轴心受压初定截面。对于抗震,Ac=N/(a*fc) N=B*F*Ge*n B=1.3(边柱),1.2(等跨中柱),1.25(不等跨中柱)Ge=12~15kN/m2 a为轴压比fc为砼抗压强度设计值F为每层从属面积n为层数。框架柱上下截面高度不同时,每次缩小100~150为宜。为方便尺寸标注修改,边柱一般以墙中心线为轴线收缩,中柱两边收缩。柱截面与标号的变化宜错开。 2.梁截面初定梁高为跨度的1/8~1/14,梁宽通常为1/2~1/3梁高。其余见前述。对于宽扁梁首先应注意满足挠度要求,否则存在梁板协调变形的复杂内力分析问题。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框架梁宽不宜小于1/2柱宽,且不小于250mm。框架梁的截面中心线宜与柱中心线重合,当必须偏置时,同一平面内的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的1/4。 3.砼强度等级一级现浇不低于C30,其余不低于C20。 三.重力荷载计算 1.屋面及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分别计算各层 2.屋面及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3.梁柱墙门窗重力计算 4.重力荷载代表值=自重标准值+可变荷载组合值+上下各半层墙柱等重量 可变荷载组合值系数:雪、屋面积灰为0.5,屋面活荷载不计,按实际考虑的各楼面活荷载为1。将各层代表值集中于各层楼面处。 四.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计算梁柱线刚度,计算各层D值,判断是否规则框架。分别计算框架纵横两个方向。 五.计算自振周期 T1=(0.6或0.7)X1.7Xsqrt(Ut) Ut___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0.6或0.7为考虑填充墙的折减系数。对于带屋面局部突出的房屋,Ut应取主体结构顶点位移,而不是突出层位移。此时将

三层框架结构工程设计综合实例讲解

建筑工程 设计说明 一、建筑层数:三层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建设总高度:12.45m 安全等级:二级 室内外高差:450mm 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二级设计抗震烈度:8度 二、1.尺寸单位:图中尺寸单位除注明者外,柱高以米计,其他均以毫米计。 2.室内±0.0001高出室外0.45m,±0.000相应的绝对标高放线时由甲方与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3.墙体材料:250厚混凝土砌块。 4.地面排水:a.各有水房间找1%坡,坡向地漏。 b.入口处平台向室外找坡1%,找坡后完成面高处低于室内完成面20mm。 5.门窗:a.外门窗坐樘中。 b.内门坐樘开启方向为平开。 c.所有开启扇处均加以设纱扇、纱窗。 6.油漆维护:所有外露铁件均刷银粉漆,做法图集。 7.构造柱做法详见图16。 8.防潮层做法:在墙体0.060处铺设20厚1∶2水泥砂浆加5%防水粉。 三、建筑构造用料做法: 1.地面:地16#陶瓷地砖地面用于卫生间外地面见详细做法 地26#陶瓷地砖卫生间地面用于卫生间见详细做法 2.楼面:楼16#陶瓷地砖楼面用于除卫生间外楼面 楼26#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用于卫生间 楼36#PVC塑胶卷材楼面(做详见说明)用于净化区部分楼面 3.踢脚:踢脚16#.面砖踢脚用于除卫生间外楼地面部分 4.墙裙:裙16#釉面砖墙裙用于卫生间部分 5.室内墙面:内墙16#水泥砂浆墙面用于除踢脚墙裙以外部分 6.天棚:顶16#.彩钢板吊顶吊顶采用50厚彩钢复合析,内填不燃材料 顶26#.水泥砂浆顶棚要求耐火等级不低于1.0小时,用于净化区,吊顶高2.2m。 7.外墙面:外墙16#涂料外墙面见立面图 涂料16#乳胶漆 8.屋面:屋16#.高聚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层面 9.台阶:台16#.地砖面层台阶

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构设计总说明 一、概述 1.1本工程为暨南大学旅游学院教学楼,6层,结构采用现浇混凝土 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21.6米,相对标高±0.000等于于绝对设计 标高28.300m 1.2本工程主要依据除另行注明者外,均按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和以下建筑工程现行设计规范: 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JGJ79-2012); 1.3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丙类 1.4本工程抗震设计的类别和等级: 1.5本工程主要使用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根据《GB50009-2012》 规定按功能分区选用。基本风压:W=0.75KN/m2(50年一遇);地面 粗糙度类别:C类 1.6本工程设计未考虑冬季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根据有关施工规范自定。施工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各项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如按施工规范对跨度较大的梁、板起拱等 1.7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1.8本工程图纸中的标高单位均为m(米),尺寸单位均为mm(毫米)。 二、材料 2.1混凝土 2.1.1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开裂)基础垫层为C15;基础梁为C25,楼梯间梯段板为C30,基础及 ±0.000以下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P6,基础梁保护层:有垫层40mm 2.1.2结构混凝土环境类别及耐久性要求: 基础及与土壤接触部位、露天构件为二b类,卫生间等室内潮湿环境为二a类,其余为一类。 耐久性要求如下: 2.2钢筋:为H PB300钢筋;为HRB335钢筋;为HRB400钢筋;1、钢筋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2、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 实测值与屈服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 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 大于1.3;且钢筋在最大拉应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2.3焊条: 2.4吊钩、吊环应采用 HPB235级钢筋;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 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间边数过多或凹形板应采用有限元程序验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计算,尤其是基础底板和人防结构。但结构自防水、不允许出现裂缝和对防水要求严格的建筑, 如坡、平屋顶、橱厕、配电间等应采用弹性计算。室内轻隔墙下一般不应加粗钢筋,一是轻隔墙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体受力,应整体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单向板长边的不可能移位的隔墙,如厕所与其他房间的隔墙下才可以加粗钢筋。坡屋顶板为偏拉构件,应双向双排配筋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原则及设计方法 框架结构是当前建筑应用最广泛的结构之一,利用框架结构可以最大化地保证建筑内部的可使用面积,还能够节约材料,有效减轻自重,更重要的是建筑框架的抗震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复杂条件下的使用需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确保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才能够保障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刚性连接而成的承重体系,这种承重体系不仅要承受来自建筑物外部的作用力,还要承受内部的荷载。而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并不承受重量,仅仅起到了分隔的作用。作为受力的主体,一旦框架结构在设计上出现问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1 刚柔并济 建筑物的刚性和柔性是不可调和的两个方面,刚性越大则柔性越差,柔性越大则刚性越差。在自然环境下建筑物框架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有很多,刚性可以满足建筑物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需求,但是在较强的外力作用下,刚性太强意味着变形能力差,无法抵抗建筑物的形变,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建筑物会出现整体倾覆的情况。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要注意刚柔并济的原则,虽然柔性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但是却很容易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产生形变,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兼顾刚性和柔性,在刚性和柔性之间找到良好的平衡,从而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2 多道防线 建筑物的稳定性依靠的不是某一结构,而是整体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树立多道防线的原则,避免某一结构承重过大,要让整体建筑所有的结构都能分担外力。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而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体现的就是这一原则。 1.3 抓大放小 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说法,刚性较强的柱子要搭配较弱的横梁,这是因为如果所有的构件都很强,这种结构体系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在建筑框架结构的设置上是没有绝对安全的结构的,组成同一结构的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同,功能不同意味着其重要性也有主次之分。一旦遇到意外情况,各个构件之间虽然能够协作抵抗外力,但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必须要保障重要的结构在最后才遭摧毁,而次要的构件要先去承担最大的外力。因而如果建筑物的柱子刚性很强,在强大外力的作用下首先损坏的是建筑物的横梁,而柱子还能够对整体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如果首先损害的是建筑物的柱子,整体结构就会瞬间倒塌,横梁也就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柱承担的责任是比横梁要更大的,因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柱子是在最后倒塌,而横梁起到了吸收作用力的作用,可以减少作用力对于柱子的破坏。如果柱子和横梁是同样的结果,只会产生玉石俱焚的效果。因此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即有的结构是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框架结构设计步骤及要点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 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多少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明分布筋为φ8200。板顶标高不同时,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墙上的阳角)。现浇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以利防水,并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及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10~15米设一10mm的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予制板加整浇层方案。卫生间做法可为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板。L、T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并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PMCAD软件自动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来尽量减小笔误。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因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宜改成一种计算方法。 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 .资料. . .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设计 框架结构的构造分为非抗震构造和抗震构造,而抗震构造又与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有关。框架结构梁柱的有关构造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及《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篇中有非常严格和详尽的表述。其中有相当多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文。在本节中不作重复,仅对几个有关的概念作如下阐述: (1)在框架梁的水平加腋:规范规定框架梁柱中心线宜重合,否则应考虑偏心对梁柱节点核心区和结构的不利影响,以及对柱的偏心影响。非抗震及6至8度抗震设计时,梁柱中心线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宽度的1/4,否则可采取水平加腋措施。 (2)抗震结构中,框架梁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各两根纵向钢筋。主要是考虑在水平地震作用时,楼面可能无活荷载,而梁端弯矩变号点比有活荷载时向跨中延伸;非抗震时,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梁端弯矩变号点也会向跨中延伸。 (3)框架梁不设弯起钢筋,全部剪力由箍筋和混凝土承担。 (4)框架柱轴压比及限值:柱轴压比Nμ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与柱全截面面积(cA)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cf)的比值:框架结构在抗震设计结构中的柱轴压比限值见表4-12.四级抗震以及非抗震时一般采用1.05. (5)框架梁、柱节点在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计时的构造。式中:al为非抗震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aEl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按下式采用:①一、二级抗震等级:aEl=1.15al②三级抗震等级:aEl=1.05al③四级抗震等级:aEl=1.0al当梁、柱配筋率较高时,顶层端节点处的梁上部钢筋和柱外侧纵向钢筋的搭接也可以沿柱外边设置。 (6)框架梁、柱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大、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45,取二者中的较大值,最大配筋率按相对受压界限值确定(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相关章节)。抗震设计的框架梁,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为2.5%,最小配筋率按抗震等级分别取值。框架柱的全截面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在非抗震时不应大于6%,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5%;最小配筋率按表4-14采用,且柱每一侧的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2%. (7)柱的体积配筋率vρ是指单位体积核心区混凝土内所含箍筋的比例。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多层住宅框架结构设计实例与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现行规范,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油田住宅项目工程实例,利用概念设计,对多层住宅框架结构的梁、柱等重要结构构件设计以及电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为以后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字:现浇板共同作用梁铰接轴压比剪跨比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regulation,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oil field house project construction sample, through the concept design, it is necessary to conclude and discuss in the multi-layer house frame construction beam, column design and zooming process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cast plate combined action; beam pin joint; axel pressure ratio; snip span ratio 一、概述 胜南社区南苑新区二期住宅,以90型2单元为例,七层框架结构,建筑物总高度为19.8m,总建筑面积为2668m2。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50年。二、梁设计 在框架梁的弹性受力分析和承载力计算时,是否考虑现浇板的共同作用效应?如果和对梁端跨进行调整?下面结合本工程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做粗浅的探讨,以利于工程的优化设计。 2.1关于现浇板共同作用的考虑 目前框架结构均采用梁板整体现浇,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通过框架梁和现浇板的共同受弯来约束柱顶的转动,使柱子产生自上而下的反弯曲。由于梁板的共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框架梁的截面刚度,还提高了梁端负弯矩承载能力。在现浇板共同作用下,对梁的设计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调整: 2.1.1为实现“强柱弱梁”的目的,形成具有延性的结构,梁端弯矩在SATWE 程序的调整信息下调整,梁端弯矩的条幅系数取0.85; 2.1.2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到现浇楼板对梁抗扭的有利作用,对梁的扭矩进行折减,折减系数取0.4; 2.1.3 梁和楼板连成一体按照“T”形截面梁工作,因此对梁的刚度进行放大,边框架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2,中间框架梁取1.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工程位于,工程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砼强度等级为C30;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25m;首层层高4.5m(其堂处高度为8.5m);二~四层为标准层,层高4m;总建筑面积21640.80平方米。 2、高支模概况 高支模概况:本工程高支模位于10-12/C-F轴处中空(16mx18m) 高度为8.5m。 高支模的结构设计概况如下: 本工程高支模方案采用满堂红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支撑系统,高支模区域梁截面尺寸分别为300*600、250*450,柱截面尺寸为600*600,板厚为100mm,高支模架支设在120mm厚C30钢筋混凝土底板上; 第二章编制依据 为了保证本工程高支模及高大梁的施工安全,根据《省建设工程高支模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2011年版 2、《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6-201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JGJ 80-91); 6、《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

7、《大断面模板支撑设计和使用安全》 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9、《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10、《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9-2012); 1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1350010-2010) 12、《木结构设计规》(GB50005-2003) 13、《一洲施工安全辅助设计系统施工安全设施计算软件》。 14、大楼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第三章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完成图纸会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复核轴线标高等技术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和施工规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二、物资准备 (1)材料准备: 计划使用∮48×3.0mm钢管×6米=300根、∮48×3.0mm钢管×1.5米=300根,直角扣件2000个、旋转扣件700个、对接扣件600个、5cm厚木垫板500块、具体数量根据现场用量调节。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进行防锈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材料计划:

框架结构公寓楼结构设计说明

框架结构公寓楼结构设计 第一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1.1适用范围 1.1.1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结构、给排水和电气安装工程的设计施工图纸及概况说明。 1.1.2招标文件、各类招标答疑会议纪要及其他相关资料。 1.1.3国家和上级单位以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法规,规定。 1.1.4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和具体情况。(水文地质、气象环境、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等) 1.1.5本公司依据ISO9001、ISO24001、GB/T:28001建立的质量、安全、环境体系相关文件。 1.1.6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1.1.7省、行业规程、规范: 1.1.8质量验收规范、标准: 1.1.9我国现行的其他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和操作规程。 1.1.10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类似建筑工程的施工经验资料。 本工程所设计的施工图及招标文件指定的本次招标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 1.2工程概况 1.2.1工程名称与现场情况

依据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本次招标范围为施工图所涉及的建筑、安装工程全部内容。项目占地面积亩,总建筑面积平方米。计划工期为日历天,工程质量经评定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等级。 1.2.2结构设计 主体工程为框架结构公寓楼,包括厨房、餐厅、卫生间、洗衣房、浴室、医疗室及办公场所,配套建设供排水、供电、绿化、硬化等附属工程。 主体结构:为地上框架、砼强度等级:详见施工图。 1.2.3安装设计 本安装工程由建筑电气、给排水工程等构成。 1.2.4本工程的设计特点与施工难点 (1)本工程位的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现场周边安全以及组织交通运输和材料设备进出场,均要较严格,这将成为本工程的重点管理项目和主要控制内容。 (2)施工中如何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噪音,保证施工期间附近单位人员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以及安全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 (3)本工程属高层建筑,应特别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高空坠物伤人。同时应选择适用的模板及脚手架支撑系统以确保框架结构砼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本工程部分结构处于雨季施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冬雨季施工工作,是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点。 (5)工程施工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穿插、相互衔接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主体施工期间的预留、预埋工作必须准确到位。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框架结构设计经验总结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 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 防潮抗渗做法, 活 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 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 。 板厚一般取 1 20、 1 40、 1 60、 1 80四种尺寸或 1 20、 1 50、 1 80三种尺 寸。尽 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 10 (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 径》12的受力钢筋, 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 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 量用 200. (一般跨度小于 6.6 米的板的 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筋间距宜相等, 直径可不同, 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上筋可不断,或 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 筋相同时, 仅标出板号即可。 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 为一个板号, 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 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 为一个板号。 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 法。电的 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 180(考虑四 层 32 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说 明分布筋为 ? 6@250,温度影响较大处可为 ? 8@200板.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 应分 开或倾斜通过。现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附加筋(包括内墙上的阳角) 挑板阴角的板下宜加斜筋。 顶层应建议甲方采用现浇楼板, 以利防水, 构的整体性及 方便装饰性挑沿的稳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应每隔 米设一 10mm 勺 缝,钢筋不断。尽量采用现浇板,不采用预制板加整浇层方案。 卫生间做法可为 70厚+10高差(取消垫层)。 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采用非预应力 板。 L 、T 或十字形建筑平面的阴角处附近的板应现浇并加厚,双向双排配筋, 并附加 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现浇板的配筋建议采用 PMCA 软件自动生成, 一可加快速度, 二来尽量减小笔误。 自动生成楼板配筋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 工程较大时可能编出上百个钢筋号,查找困难,如果要编号,编号不应出房间。 配筋计算时, 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将板上筋乘以 0.8-0.9 的折减系数, 将板 下筋乘以 1.1-1.2 的放大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 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 几处的值, 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 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 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200,间距尽 。跨度小于 2 米的板 ? 8@200板上下钢 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 。现浇 并加强结 10 ?15

框架结构经典工程案例

蓬皮社艺术文化中心 设计者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 平面分析 建筑表面面积:约90,000平方米;体积:430,000立方米; 楼层高度:共8层,其中6层为地上建筑;共166米长,42米高,60米宽;室内面积:每层7,500平方米的巨大平台;2000年1月1日维修后重新开放,增加了8,000平方米的空间; 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顶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整座建筑共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它的每一 层面积都有7500平方米,整座建筑上下均衡,占地l公顷,由13根立柱和84根长48米、重72吨的钢梁构成桁架,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 交通流线分析 外部交通流线图 蓬皮杜中心前院,占据了总建筑面积的一半,这座被誉为意大利复兴时期,理想城市回想的广场,今天已经成为了巴黎人享受午后阳光的理想场所之一。在广场上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免费空间。他和意大利西耶那的康波大广场异曲同工,有一个平缓的坡度,吸引着路人慢慢走到入口。建筑师认为“把面积全都用上是错误的,真正的城市空间是前院,正是前院使蓬皮杜中心的成功成为可能。有了前院,人们才有城市归属感。入口是城市的延续,而前院则展示了城市的生活,正是前院把人们引向了蓬皮杜。

建筑是把通常设在内部的功能部分全部设在建筑外面,每一层面向前院的方位,都设有宽阔的人行走廊,外层有大型电梯,通过半透明的大管道,参观者能够上到顶楼,就像是在骑游乐场的木马。 剖面分析 建 筑 物 的 底 层 是 一 个 大通间,天花上也同样布满了蓝色和黄色的管道,空间上部的各色指示牌,已暗示着时代的转型,给人一种新颖与激动的印象。3层以上是现代艺术展览馆部分,进入展厅后,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黑白画面,这种大大小小的黑色圆盘组合画象征着机器时代的特征,在白色塑料板的背后还打着灯光,使得画面对比更加强烈,而且具有立体感。转向右面的对景是一幅红绿相间对比强烈的抽象图案,它似乎在说明当代社会和艺术是丰富多彩的,艺术家的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1. 结构设计说明 主要是设计依据,抗震等级,人防等级,地基情况及承载力,防潮抗渗做法,活荷载值,材料等级,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选用详图,通用详图或节点,以及在施工图中未画出而通过说明来表达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碱量不得超过3kg/m3等等。 2. 各层的结构布置图,包括: (1).预制板的布置(板的选用、板缝尺寸及配筋)。标注预制板的块数和类型时, 不要采用对角线的形式。因为此种方法易造成线的交叉, 宜采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方法, 相同类型的房间直接标房间类型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可减少设计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员看图。板缝尽量为40,此种板缝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 尽量采用宽板, 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 现浇板带宽最好≥200(考虑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时, 板缝应大于60。整浇层厚50, 配双向φ6@250, 混凝土C20。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构造柱处不得布预制板。地下车库由于防火要求不可用预制板。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否则长向板与框架梁平行相接处易出现裂缝。建议使用PMCAD 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对楼层净高很敏感、跨度超过6.9米或不符合模数时可采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现浇板的配筋(板上、下钢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种尺寸或120、150、180三种尺寸。尽量用二级钢包括直径φ10(目前供货较少)的二级钢,直径≥12的受力钢筋,除吊钩外,不得采用一级钢。钢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 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跨度小于2米的板上部钢筋不必断开,钢筋也可不画,仅说明钢筋为双向双排 φ8@200。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顶层及考虑抗裂时板上筋可不断,或50%连通,较大处附加钢筋,拉通筋均应按受拉搭接钢筋。板配筋相同时,仅标出板号即可。一般可将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编为一个板号,将不相同的上部筋画在图上。当板的形状不同但配筋相同时也可编为一个板号。应全楼统一编号。当考虑穿电线管时,板厚≥120,不采用薄板加垫层的做法。电的管井电线引出处的板,因电线管过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虑四层32的钢管叠加)。宜尽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间内(尤其

框架结构设计要求

框架结构 目录 特点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和过程 框架结构与框剪结构的区别 框架结构(frame structure)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 [编辑本段] 特点 分类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点 水平方向仍然是楼板,然后楼板应该搭在这个梁上,梁支撑在两边的柱子上,这就把重量递给了柱子,沿着高度方向传到基础的部分,即梁、板、柱构成的承重体系。框架结构的特点非常突出:所有的墙都不承重跟厂房的承重没有关系,那个承重,是板搭在梁上,梁传给了柱子,墙都是后坐上去的用于其他的轻质材料,墙都不会承重,应用的时候都很灵活,如想要大房间不要墙,就要大房间,不想要大房间,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轻质材料来进行房间的划分,房间划分成若干个小房间,因此它的墙不承重,及起着一个划分空间的作用,仅起着一个保温,隔热,隔声的部分。注意:框架结构:指梁、板、柱的承重体系。 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编辑本段] 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的重要原则和设计方法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得重要原则与设计方法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应用得推广,研究其 设计得重要原则与方法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框架结构设计得重要原则,以及框架结构得设计方法,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提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水平得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重要原则;方法 、前言 作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方面得重要内容,其设计 原则及方法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得高度关注。该项课题得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框架结构设计得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该项工作得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研究。 二、概述结构设计,即对建筑物得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 真正 瞧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得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得功能及做法,建筑物就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得面也很广, 所以在瞧建筑图得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与建筑,水电, 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得各项指标。 在瞧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得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得思路子,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得了解后,可以利用软件建模了,扌巴心中对建筑 物得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在计算得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软件得各种参数,以符合实际情况及安全保证, 如果先前所建模型不满足要求,就可以通过计算出得各种图形瞧出,结构师可以通过对计算出得受力图,内力图,弯矩图等等对电算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模型中得不足并加以调整, 反复至电算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软件导出得图纸就是不能够指导施工得,需要结构师根据现行制图标准进行修改,施工图就是工程师得语言,结构施工图包括结构设计说明,基础平面图及详图,柱网布置及柱详图,各层结构布置图等,

结构设计总说明(带图完整版)分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 1.1 本工程位于xx市xxxxx,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由多栋商铺组成; 主要功能层数高度(m) 结构型式基础类型商铺 4 15.400 框架结构独基、管桩 2.设计依据 2.1 本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 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35kN/m 2(50年重现期);基本雪压:0.45kN/m 2; 抗震设防参数:本工程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0.04(第一设防水准);场地特征周期Tg=0.35秒;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本工程抗震基本烈度为6 度,场地土类别为Ⅱ类。 2.3 xxx工程有限公司2014.10xxx一期-4号中心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书工 程编号:2014-K53 2.4 本工程施工图按初步设计审查批复文件和甲方的书面要求进行设计。 2.5 本工程设计采用的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主要有: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200 3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补充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8-2009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50330-2013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涉及规范版本更新及修订的应按现行规范执行) 2.6 桩基静载荷试验报告和地基载荷板试验报告(本工程需有前述报告后方可进 行基础施工) 3.图纸说明 3.1 计量单位(除注明外):长度:mm;角度:度;标高:m;强度:N/mm 2。 3.2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1.700m。 3.3 本工程施工图与国标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 规则和构造详图》配套使用。 3.4 结构专业设计图应与其它专业设计图配合施工,并采用下列标准图: 国标 11G101-1、11G101-2、11G101-3、11G329-1;中南标 12ZG002、12ZG003、12ZG313 3.5 管桩专项说明另详。 3.6 本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 使用环境。

框架结构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结构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2.1.1设计依据: (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二)自然条件: 1.基本风压: )m KN (2 0W = 2.地面粗糙程度:B 类。 3.基本雪压: KN/㎡。 4.工程地质见下表: 表2-1 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情况

地下水情况: 无侵蚀性,最高水位距地表 -2.0 m。 2.1.2 设计要求: (一)本工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I分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场地类别为III类,现浇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层高4.5米。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120mm。 (二)设计荷载: (1)不上人屋面活荷载 KN/㎡ (2)屋面雪荷载 KN/㎡ (3)车间活荷载标准值为㎡。 (4)楼面永久荷载 KN/㎡ (5)屋面永久荷载 KN/㎡ 结构设计方案 2.2.1 图2-1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图2-2 纵向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 本方案中,按照纵向的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2.2.2梁柱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梁截面尺寸估算 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 1/12~1/8进行估算,梁宽取梁高的1/3~1/2。由此估算的框架梁的截面尺寸如下: 主框架梁:b×h=300mm×750mm 次梁: b×h=250mm×600mm 表2-2 梁截面尺寸(mm) 柱截面尺寸估算依据 (一)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βFg E n 注:β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由图二可知边柱及中柱的负载面积分别为×和㎡和×㎡。 g E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的取12KN/m2。 n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N/uNfc 注:uN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抗震等级,查《抗震规范》可知取为。 fc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对C30,查得m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