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必修一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01
高一物理粤教版必修1课件1.6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图 1- 6- 8
解析:(1)AC 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CD 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 AD 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2-0 (2)t=2 s 时,a 甲=0;a 乙= m/s2=1 m/s2. 2 (3)第 2 s 末、第 8 s 末两个时刻,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同, 大小均是 2 m/s,方向均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答案:(1)匀加速直线 (3)2 s 和 8 s 匀减速直线 匀速直线 (2)0 1 m/s2
对位移—时间图象的理解
1.位移—时间图象(s-t 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 t,用纵轴表示位移 s, 如图 1-6-9 所示,根据给出(或测定)的数据,作出几个点的 坐标,用直线将几个点连起来,则这条直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 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如 图 1-6-9 为自行车从初始位置开始,每经过 1 s 的位移都是 5 m 的 s-t 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大小 等于图 1-6-4 中梯形的 “面积”.
图 1- 6- 4
基础自测
1.如图 1-6-5 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对相应的 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A.AB 段表示静止 B.BC 段发生的位移大于 CD 段发生的位移 C.CD 段运动方向和 BC 段运动方向相反 D.CD 段运动速度大于 BC 段运动速度 答案:B )
3.位移图象的倾斜程度反映了物体 速度 的大小.在匀速直 s s 线运动中,v= 是恒定的,如图 1-6-2 所示,v= =tan θ. t t 显然,在同一坐标系中,位移图象斜率越大, 表示物体的速度 越大 ,斜率越小, 表示物体的速度 越小 .
粤教版必修一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① 点——反映某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
② 线段——某段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
③ 面积——反映某段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④ 斜率——加速度(大小、方向)
⑤ 截距——开始计时的 初速度
v/(m/s)
vt
⑥ 交点——表示该时刻
v1
vo
两物体速度相等
0
t1 t t/s
实践与拓展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怎样的?
在v-t图中,位移的大小可用v和t所围成的 矩形的面积表示。
图象信息: ① 反映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② 反映某段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v/(m•s-1)
注意:① 图象不是轨迹
0
t/s
② 图象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实践与探究
如何用图象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作法: 由加速度定义式: vt v0 at
t/s
观察与思考
1. 图象特点: 一条倾斜直线
2. 如何用方程表示?
3.物体运动的速度在位移—时间图象通过什么
来体现?
s/m
s kt
k v
0
t/s
在s-t图象中,用斜率表示速度
图象信息: ① 点——某时刻物体的位置(状态) ② 线段——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过程) ③ 斜率——物体运动的速度 ④ 截距——出发时刻、出发位置 ⑤ 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相遇
讨论与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哪些变化过程是用图 象展示的?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第一季度
第三季度
东部 西部 北部
实践与探究
如何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 1.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粤教版必修1

3
B
2
1
0
1 t/s
匀速直线运动的 速度和时间的图象
SA V 5 t
SB V 2 t
二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图从象0到第5秒
(V-t图像)
之间跨越的 时间
v/m·s-1
请问:物体在5秒内的位移是多少?
3
2
v
1
0 1 2 3 4 5 t/s
t
1、公式法: s=vt=3×5=15m
2、图象法: 5秒内的 位移大小等于以3和5 为边长的矩形 “面积 的大小(如阴影所示)
s/m
v/m·s-1
40 A
B
3
30
1. 5
20
0
10
C t/s -1. 5 10 20 30 40 50 60 t/s
0 10 20 30 40 50 60
-3
的v-t图象可获得的物 理信息:
(1)、可以知道任一时刻 所对应的瞬时速度 (2)、可以知道任一瞬 t/s 时速度所对应的时刻 (3)、可以知道一段时间 间隔内的位移大小。
(图中阴影面积的大小表示作匀 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10秒间隔内 的位移大小 )
五、例题
v/m·s-1
40 A
B
30
20
10
时刻t/s
速度v/km·h-1
0
30
5
20
10
10
15
0
匀减速
v/km·h-1 50 40 30 20
V0 30
10
t/s
0
5 10 15
Vt 0
aV tV 00302m /s2=斜率
∆t
15
v/km·h-1 50 40
高一物理文本素材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粤教版1)

1.6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突破思路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图象和物体具体运动的对应关系.教学中要双管齐下:先引导学生探讨怎样把一个具体的运动用图象表示出来,然后再针对具体的图象探讨究竟表示了什么样的运动.从作图、看图、用图各方面引导学生掌握图象的意义.作图时要学会用实验数据、建立合适的坐标系、用描点法绘图.看图时,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的物理量符号,弄清所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看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搞清每个坐标小格代表的量是多少,然后才看图象的形状,根据它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其含义.有些图象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则图象的含义也不同.图象的截距往往反映物理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状态,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物理图象的斜率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一般规定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为负.无论该“面积”表示的是矢量还是标量,都应取代数和.用这种图象的“面积”解决变量问题很有效,分析复杂的运动过程常利用它.本节教学主要是认识图象的意义,学会看图和画很简单的s-t 图和v-t图,对两种图象之间的转换暂不要涉及.学生的数学知识可能跟不上,教师要注意事先补充一些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如斜率、截距等.规律总结1.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对于函数图象,首先要看纵、横坐标的物理量符号,弄清所表示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看物理量的单位和标度,搞清每小格代表的量是多少,然后才看图象的形状,根据它的特点和变化分析其含义.有些图象的形状相同或相似,但由于纵、横坐标代表的物理量不同,则图象的含义也完全不同.2.图象的几个观察点.(1)图象的交点两图象相交,有一组状态量同时适合所描述的两个不同对象.例如图1-15中所示,若是位移图象,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若是速度图象,且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运动,两图线的交点表示某时刻两物体有相同的速度,但不是相遇,而恰恰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远.(2)图象的截距纵横截距往往反映物理过程中的某些特定状态,如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图线与纵轴的截距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3)图象的斜率物理图象的斜率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如位移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4)图象的“面积”一般规定横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下方的“面积"为负,无论该“面积"表示的是矢量还是标量,都应取代数和.用这种图象的“面积”解决变量问题很有效,分析复杂的运动过程常利用它.3.物理图象常见考查方式—-图象变换考试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用图象变换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这里主要有位移一时间图象和速度一时间图象之间的变换,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首先要读懂已知图象表示的物理规律或物理过程,然后再根据所求图象与已知图象间的联系,进行图象间的变换.不过,图象变换的能力不可能靠这一节课培养,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练习深入.相关链接____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图象法)图象可以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并便于找出其中的规律,确定对应量的函数关系.它可以将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可以由图象直接求出待测量.描绘图象的要求是:1.根据测量的要求选定坐标轴,一般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坐标轴要标明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2.坐标轴的标度的选择应合适,使测量数据能在坐标轴上得到准确的反映.为避免图纸上出现大片空白,坐标原点可以是零,也可以不是零.坐标的标度值一般不必用有效数字表示,只要写明1、1。
物理: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课件(粤教版必修1)

0 0.05 0.10 0.15
t/s
时间图象: 一、认识位移-时间图象: 认识位移 时间图象 2、下列几个位移时间图象中所表示 、 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物体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例2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如图示,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 、如图示 、 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 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AD ) A、质点 前2s内的位移是 内的位移是1m 、质点A前 内的位移是 B、质点 第1s内的位移是 内的位移是2m 、质点B第 内的位移是 C、质点 、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质点A、 在 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 、B在4s末相遇 、质点A、 在 末相遇
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v-t图象,下列 、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 - 图象 图象, 说法正确的是( 说法正确的是( B ) A.前4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5m/s .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 B.前4s的加速度是 的加速度是2.5m/s2 . 的加速度是 C.4-6s的加速度为 . 的加速度为5m/s2 的加速度为 D.6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5m/s . 内的平均速度大于
第六节: 第六节 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1、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 、能用图象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 时间” 速度——时间”的关 时间” 移——时间”、“速度 时间 时间 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 时间” 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时间 的关系 2、知道“速度——时间”图象中“面积” 、知道“速度 时间” 时间 图象中“面积” 的含义,能从“速度——时间”的图象 时间” 的含义,能从“速度 时间 求出物体运动的位移
物理: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 》课件(粤教版必修1)

(1)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1)匀加速直线运动 线运动 (2)0 1 m/s2
匀减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
s和 (3)2 s和8 s
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 针对练习 2 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小明坐在驾驶员旁边注视 速度计, 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 如下表所示: 速度计, 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 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1)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根据小明的记录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 根据小明的记录内容,试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 0~15 s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特点 在 ~ 内 , 汽车的速度在变化 , 时间每经过 5 s 速度 增大 __________km/h;在 15~30 s 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 内汽车速度不变, ; ~ 小为__________km/h;在 30~45 s 内汽车速度在变化, 内汽车速度在变化, 小为 ; ~ 速度减小______km/h. 每 5 s 速度减小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画出对应的 v-t 图象.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 - 图象. (3)如果认为在 0~15 s 内速度变化是均匀的,你能在图 内速度变化是均匀的, 如果认为在 ~ 时的速度值吗? 象中找出汽车在 7.5 s 时的速度值吗?
图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速度—时间图象 .速度 时间图象 (1)表示 速度 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速度—时间图象 表示 和时间的关系的图象叫速度 时间图象 (v-t 图象,有时简称速度图象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 图象,有时简称速度图象). 中,用纵轴表示 速度 ,横轴表示 时间 ,就可做出速 时间图象. 度—时间图象. 时间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着 时间 而改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 平行的直线. 变,其 速度 图象是与 t 轴平行的直线.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 倾斜的直线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 利 用速度图象可以求出质点在 t 时间内的 位移 ,还可以 利用速度图象的斜率求出质点运动的 加速度 .
物理:1.6《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知识点总结课件(粤教版必修1)

图 1-6-4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 (1)特点:是一条平行于 t 轴的直线.如图 1-6-5 所示. (2)图象信息 ①速度的大小(直读); ②速度的方向(正、负方向); ③某段时间 t 内发生的位移大小等 于 v-t 图线与坐标轴 t的始、末 时刻线所围面积的数值. 图 1-6-5
图象
图象斜 率意义
加速度 斜率表示_______
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
正 斜率为零,表示物体 沿__正方向;斜率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 做____________ 负 表示加速度沿__方向
备注
初速度 纵轴截距表示_______;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 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1.图象特点:是一条倾斜直线. 2.图象表示的意义 (1)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象的斜率绝对值越大,运动越快,斜率在 数值上等于位置的变化率大小,即速度的大小.如图 1-6-1 中,物体 A 运动的速度比物体 B 运动的速度大.
3.几种速度图象的对比 v-t 图象 均为匀加速 运动 规律 均为匀速运 直线运动.但 动,①比② ④的速度增 快 加快,即加速 度较大 均为匀减速 直线运动,但 ⑥的速度减 小快,即加速 度较大
运动方向与 正方向相反 的匀加速运 动
图象
速度 图象斜 斜率表示_____ 静止 率意义 斜率为零,表示物体_____
正 斜率为正,表示物体沿__方向 运动;斜率为负,表示物体沿 负 __方向运动
截距
正 图象与 s 轴的截距在 t 轴上方,表示起点在___方向上,在 下方则表示起点在__方向上 负
速度-时间图象 1.定义:以速度 v 为纵轴,时间 t 为横轴建立正交坐标系, 将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式表示在坐标系上所成的图 象. 速度随时间 2.物理意义:反映了运动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规律. 3.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匀速直线运动 关系式 v=v0(v0 是常数) 匀变速直线运动 v=v0+at(a 是常数)
高中物理1.6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教案粤教版必修1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必修1第一章第6节,本节的目的是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初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本节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数据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将数学图像知识迁移到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借助数学的图像方法,学习如何将直线运动的数据用图像方法直观描述出来。
了解如何用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图像和v - t图像。
其次图像中还隐含着一些能表示或描述物理意义的特征,如图像中线段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
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图像中最基本的描述形式,可对深层次的描述如图像中的“面积”与位移的关系,则采用先让学生通过匀速直线运动v - t图像的计算结果与公式的计算结果一致,达到初步建立相关的联系。
而在第二章学习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后,在引导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 - t图像中同样有相关的结论,进而推广到所有图像,到达能真正理解用图像描述物理现象的过程。
学会图像之后,联系实际,加以利用。
二、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秉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通过一些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不一定是物理方面的图像,使学生对图像的作用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和产生渴望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的学习动机。
从而引出物体运动图像,用数据记录表建立坐标图来说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结合学生切身体验,建立物理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采取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物理图像的坐标代表不同的物理意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从一次函数方程式中的比例系数和直线线段的倾斜程度来说明,,这是学生的难点,在这点上要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让他们理解图像中所体现出的间接关系。
4、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通过用s - t图像和v - t图像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图像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直观、便捷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
2.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能用v-t图象来表
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4.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5. 能正确区分s-t图象和v-t图象。
学习重点: v-t图
学习难点: 用v-t图象推知物体的运动情况
主要内容: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秒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2、位移——时间图像
师:请同学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像,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像在投影仪(实物)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圆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
学生:s与t成正比。
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利用图像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像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像的学生。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图像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
(2)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记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段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CD段,物体匀速直线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像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物理量;其次看图像,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二、速度时间图象(v-t图)
1.速度-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简称速度图象。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
3.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
4.根据速度-时间图象可以作出如下判断:
①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
②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③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
④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情况)
⑤比较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求加速度。
(直线倾斜程度)
⑥求各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注:①v-t图象交点不表示相遇。
②v-t图象不是质点运动轨迹。
③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速v0,横轴截距表示过一段时间才开始运动。
【例一】如图示,是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由图可知()
A.t=O时刻,甲的速度大。
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相等时间内乙的速度改变大。
D.在5s末以前甲质点速度大。
【例二】A、B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从某点开始计时的速度图像如图中的A、B所示,则由图可知,在0-t2时间内( )
A.A、B运动始终同向,B比A运动的快。
B.在t1时间AB相距最远,B开始反向。
C.A、B的加速度始终同向,B比A的加速度大。
D.在t2时刻,A、B并未相遇,仅只是速度相同。
课堂训练:
1.关于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B、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
D、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甲、乙两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作直线运动,乙作曲线运动
B、t l时刻甲乙相遇
C、t l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t l时刻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3.如图示,是一质点从位移原点出发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B 2S末质点回到原点
C.3s末质点离开原点最远 D.4s末质点回到原点
4.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向东运动的速度图象,由图可知0~10s
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 ;在10s~
40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在40s~60s内物体的加速度
大小是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 。
5.A、B、C、D四
个物体做直线运
动的速度图象如
图示,以向东为
正方向,由图看
出 ___物体在10s内是往返运动,且lOs末在出发点的东边;
_________物体在10s末在出发点的西边;_________物体只向
东运动,速度方向不变。
6.如图是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的速度图象.从图可知A物体运动初速度是___________m/s,
加速度是_________m/s2。
B物体运动初速度是________m/s,加速度是________m/s2,A比B ______运动_____s,当B物体开始运动时,A,B间距s0=__________m,B运动_______s时,A,B间距是4s o.
阅读材料:活动人行道
有一种设备,是根据这种相对运动的原理建造的,就是所谓“活动人行道”;不过这种设备直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有在展览会里可以看到。
这种设备的构造。
你看,这里有五条环形的人行道,一条挨着一条套在—起;它们各有单独的机械来开动,速度各不相同。
最外圈的那一条走得相当慢,速度只有每小时5公里,等于平常步行的速度,要走上这样慢慢爬行的人行道,显然并不因难。
在这条里侧,同
它并行的第二条人行道,速度是每小时1 0公里。
如果从不动的街道直接跳上第二条人行道,当然是危险的,可是从第一条跨到这一条就不算什么了。
事实上,对速度每小时5公里的第一条人行道来说,速度每小时10公里的第二条人行道也不过是在做每小时5公里的运动;这就是说,从第一条跨到第二条,是和从地面跨到第一条一样容易的。
第三条已经是用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前进了,可是从第二条跨上去,当然也不困难。
从第三条跨到用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前进的第四条,以及最后从第四条跨到用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奔驰的第五条,也都一样容易。
这第五条人行道就可以把旅客送到要去的地方;到了目的地,旅客又可以一条条地往外跨,他就可以走到不动的地面上。